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阅读练习1 人教版 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阅读练习1
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怙.怙:依靠
殁.南方殁:死
世.世:通“逝”,死
虽.能记忆虽:即使
解析:“虽”应译为“虽然”。
答案:D
2.选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例句:惟兄嫂是依
A.大王来何操?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A、B、D三句与例句相同,C项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C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某某,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
故舍
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孥
(2)明年,丞相薨.。
薨
(3)虽万乘.之公相。
乘
答案:(1)nú,妻子儿女的统称;(2)hōng,唐代二品以上官员去世称“薨”;(3)shèng,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2.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止:居留
省.坟墓
省:探望,此处意为祭扫
致.汝
致:到……去
辍.汝而就也
辍:停止,此处指离开
解析:“致”,有“使……来”的意思。
答案:C
3.翻译句子。
(1)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2)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解析:本题考查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
“薨”“升斗”两词是关键。
升斗之禄,比喻微少的俸禄。
答案:(1)第二年,丞相去世,我离开汴州,你没来成。
(2)我和你都年岁不大,认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住在一起的。
因此,舍开你到京师谋取衣食,以便求得微薄的俸禄。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1.古代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称呼,如文中“孩提”指2~3岁,试将以下称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①豆蔻②襁褓③古稀④束发⑤而立⑥垂髫⑦花甲⑧不惑⑨期颐
顺序是(只填序号)。
解析:襁褓,不满周岁;垂髫:指幼年;豆蔻:女子十三四岁;束发,十五岁以上;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花甲,六十岁;古稀,七十岁;期颐,一百岁。
答案:②⑥①④⑤⑧⑦③⑨
2.选出下列加点词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 )
例句: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是.而昨非
是.人也
C.是.己而非人
是.从
解析:题干中的“是”当“这”讲,B与例句同。
A.正确;C.认为正确;D.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
3.选出译文正确的一项( )
A.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译文:像这样的小孩子,又怎能期望他们成长立业呢?
B.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译文:比如说我得了软脚病,时常犯得很厉害。
C.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译文:唉!难道竟然是凭借这个病而丧了你的命吗?
D.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译文:东野给我写信的时候,就问使者,使者妄想编个你死的日期来回答他。
解析:B.“比”为“近来”之意,读“bì”。
软脚病,就是脚气病。
C.“以”应译为“因为”。
D.“妄称以应”的意思是“随便回答”。
答案:A
四、阅读下文,回答1~4题。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馀年。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1.找出下列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 )
凭.
其棺 凭:扶。
B.窆.
不临其穴 窆:葬时下棺入穴。
C.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尤:同“忧”,忧愁。
D.呜呼哀哉!尚飨.
飨:用酒食款待,此处意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
解析:“尤”为“怨恨”之意,C 项错误。
答案:C
2.选出对下列虚词意义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 ) ⎩⎨⎧
①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②长吾女与汝女,待其.
嫁
⎩⎨⎧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解析:①副词,表推测;②她们;③代词,这件事;④助词。
答案:C
“幸”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教吾子与汝子,幸.
其成。
幸幸..
于赵王。
C.儿已薄禄相,幸.
复得此妇。
D.他日归洞庭,幸.
勿相避。
解析:题干中“幸”解释为“希望”。
A.幸运;B.宠幸;C.幸而;D.希望。
答案:D
4.选出对上文内容判断有误的一项( )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表达了作者对生不能与十二郎相养,死不能与十二郎相守的遗憾与愧疚。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非常消极的。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可看出,作者欲承担抚养十二郎后人的职责,以告慰其在天之灵。
D.全篇祭文,以沉痛笔触描述了骨肉之间生离死别之悲哀,句句是肺腑之言,而“呜呼哀哉”的反复出现,更是将作者悲痛之情推至极点,感人至深。
解析:十二郎之死,令作者悔恨无穷,终身抱痛。
为让死者放心,因而没有心思奔忙于人世,要去教养好遗孤。
由此推知,B 项是错误的。
答案:B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③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④一在天之.
涯,一在地之角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年”句中“新年”是指每年的一月一日,这天前后是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华”同“花”。
B.“二月”句中“初惊”是在二月刚见到草芽而感到惊喜,“惊”字写出摆脱冬寒后的新奇、喜悦。
C.“白雪”句中“嫌”的意思在这里是“不满意”,“春色晚”是指春天来得迟。
D.“故穿”句中“故”是“因此”意,“庭树”指院内的树木。
解析:“新年”是指每年的阴历正月初一。
答案:A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新年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在焦急等待中终于为见到草芽而惊喜。
B.三、四句写白雪“嫌春色晚”,把自己想象成“芳华”落满庭树。
C.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白雪写得美好而富有灵性。
D.这首诗构思新颖,独具特色,表达了诗人早春见飞雪的喜悦心情。
解析:三、四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春迟难耐,白雪飞“花”穿树,装点了一派春色。
B项中说把自己想象成“芳华”是错误的。
答案:B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督邮。
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
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体之本,由近及远。
今宜先请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
”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①,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诏部送徒诣河内②,时冬寒,徒病不能行。
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
光武得奏,以[视]霸③,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剋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瑕丘令。
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间.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
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曰:“吾闻无道之君以刀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
子罪,命也。
”遂令建进药而死。
二十五年,迁堂邑令。
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
意怜伤之,乃听.
广归家,使得殡敛。
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遂遣之。
广敛母讫,果还入狱。
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
时交趾④太守X 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薄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
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帝怪而问其故。
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
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转为尚书仆射。
注:①隐亲:亲自悯恤。
②河内:郡名;后文“弦农”“瑕丘”,“堂邑”均为县名。
③按中华书局版本照录,“[视]”,似为勘校者所补。
④交趾:西汉十二刺史部之一,辖两广及越南北部,东汉末改称交州。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愆.
愆:过关 间.状
间:间断、间隔 听.广归家
听:任凭 D.坐.
臧千金 坐:因犯……罪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理解能力。
“间”,应取“悄悄地”或“秘密”的义项。
答案:B
不相同...
的一项是( )
B.不忍加刑,遣令长林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古今义。
班,古义专指分玉,现代汉语已无此义项。
在该句中应依古义训解。
答案: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遂令建进药而.死 帝怪而.
问其故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
A 项,两个“而”字,均是顺承连接前后语意的连词。
B 项,两个“征”字,分别解作“征召”“追究”。
C 项,前一个“或”字解作“有人”;后一个“或”字可解作“间或”“或许”。
D 项,前一个“之”字解作“的”;后一个“之”字解作“往”“到”。
答案:A
4.在括号中补写出原句的省略成分,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光武得奏,以(之)[视]霸。
B.恣(徒)所欲过。
C.丞掾皆争(之)。
D.以(身)委地而不拜赐。
解析:此题考查省略成分的判断能力。
根据前后文意,应该是“以(珠玑)委地”。
答案:D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建武十四年会稽一带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
钟离意不顾个人安危亲赴灾区送医药,郡府所辖县乡的难民大都得到救助。
B.钟离意指示属县为被解送的囚犯制作寒衣,虽有人嗔怪,但皇帝却称赞他有仁爱之心。
古人“重人本”,钟离意堪称典X 。
C.钟离意将罪犯防广遣放后,县中官吏都争相承担责任。
钟离意认为他的做法合宜道义,并表示宁肯自己受责罚也不会连累属下。
“治狱有奇法”。
他崇尚并实践了儒家“仁者爱人”与“克己复礼”的教义,不仅体恤民情而且尊重罪犯的人格。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C.“县中官吏都争相承担责任”,不符合原文“丞掾皆争”的意思。
征.为尚书 征.
还伏法 与剋期俱至,无或.违者 一食或.
尽粟一石 清乎尚书之.言! 杳不知其所之.
也
争,同“诤”,是规谏、劝阻的意思;而且“皆争”是在钟离意提出遣放罪犯防广但尚未施行之时。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