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以世界一流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艺术类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路径
《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的整体要求,也明晰了一流学科建设的路线图。

艺术类学科承载了“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职责,所以,推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艺术类学科内涵式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凝练学科方向,促进学科资源配置
学科方向凝练在学科建设中占有基础性地位,发挥着先导性作用。

在学科建设的初级阶段,决策者按照学科方向的设立进行综合科研创作平台的申报及建设;按照学科方向的优势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及资源投入,以实现有限资源的共享。

凝练学科方向有助于整合学科资源,形成高水平的学科基地,最终形成一流的科研创作体系,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自主创新能力。

明确的学科方向就是学科内涵式建设的龙头。

艺术类学科之间的跨度较大,学科内部各学科方向之间的跨度也很明显,这就对学科方向的凝练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是艺术类学科方向的凝练要体现学科建设的系统性。

需要摆脱“就专业建设话学科建设”的思维模式。

艺术类研究方向纷繁多样,这就更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

通过1个学科下设置的3~4个学科方向来概括不同研究方向的内涵,系统地分配仅有的学科资源,服务于艺术类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艺术类学科方向的凝练要体现学科建设的研究性。

培养艺术类研究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艺,还要注重培养其学科方向理论素养。

三是艺术类学科方向的凝练要体现学科建设的开放性。

虽然艺术学成为门类学的时间较短,但对艺术理论和艺术技艺的研究已经处于成熟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呈现方式逐步丰富,艺术类学科之间的壁垒也在逐步打破。

艺术类学科方向的设置可以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瞄准地方支柱型产业的特点及需求,在凝练学科方向时,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

(二)加强人才引育,强化学科队伍建设
一流的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从客观评价上来看,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明确学科队伍的评价包括“师资质量”和“师资数量”两部分内容,“师资质量”评价采用“代表性骨干教师”和“师资队伍结构”相结合的方法;此外,还综合考虑学科队伍成员的结构、国际影响程度等因素。

从主观分析上来看,高层次人才队伍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类学科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学历学位水平层次不够。

推动艺术类学科内涵式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应先行。

一是要健全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为优秀人才的引进营造良好的学术和制度环境。

在此基础上,围绕优秀特色学科、重点学科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学科领军人物,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展演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建立已有学科队伍梯度,培育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为其继续教育提供良好的渠道。

三是要建立引进人才和自主培育人才的激励机制,客观评价各项产出。

只有完善人才战略与激励机制、细化人才引进与人才开发工作,才是艺术类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之路,要坚决避免人才“重使用、轻培养”“重引进、轻使用”“重引进、轻本土”的不良倾向。

(三)搭建学科平台,助力科研创作产出
学科平台是指以高校为依托单位或设立在高校的,以开展科学研究为目的的各类型、各层次的科研机构,通常包括科研创作平台、基地、实验室等。

学科平台是学科实力的重要反映,属于学科的“积累质量”。

学科平台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建设工作,要求高校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于未来,在统筹规划的视野下宏观调控,对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有所倾斜,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建设。

艺术类学科实践性较强,其经济效益的挖掘呈现出不确定性,但是在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与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艺术类学科平台的搭建需要结合时代性、战略性和政策性,要与地方发展战略步调一致,也要为国家文化发展作深厚的理论支撑。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艺术类没有按照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给定的科研平台指标体系分类进行,而是在学科声誉中一并体现,虽然体现的方式较为主观,但是所占权重并没有减少。

参考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对艺术学门类科研平台的分类,具体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省级哲学人文社科基地等。

因此,在申报科研平台方面应该有所侧重。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推进艺术类学科内涵式发展要协同科研平台的作用,致力于高水平学科的创建。

一是以科研创作平台为单元,提高学科队伍学术水平。

依托科研平台,以科研创作实践课题为载体,锻造一支具有高水平科研创作能力的师资队伍。

二是
以科研创作平台为试验载体,促进艺术类学科交叉融合成果的产出。

思维多样性的汇集为高水平科研创作产物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挖掘并建立众多原生性质的文化输出平台,推动艺术类学科对经济效益的直接输出。

三是注重不同类型和层次科研创作平台的互动发展。

科研平台互通、共享,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释放不同的科研创作机构及团队的思想、信息、资源、技术,产出大量的优秀成果。

(四)创新管理体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高等院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出台,更是为高校破解制约学科建设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了机会。

可以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

“双一流”建设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分类发展,艺术类学科要推进内涵式发展,必须创新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和挖掘学科间新的增长点。

传统的艺术类学科管理模式仅在单一学科的视角下进行人才培养和分类管理,院、系设置相互独立,人、财、物的使用横向独立且互不干涉,但基于技术、认知、学科发展的成熟度,各艺术学科之间的鸿沟已然消失,学科交叉、学科协同、学科融合等理念及其产物推动学科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现阶段,高等教育处于发展机遇期,而艺术类学科升格为门类后,更面临着双重机遇。

因此,要把握时代机遇,顺应时代特点,在遵循学科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从上述4个方面着力进行发展,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

在推进艺术类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同时,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注重艺术类学科规模、结构、质量、特色、效益等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类学科生态。

注释:
①数据来源:邱均平等编著.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8—2019)[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76.
②需要指出的是,设计学硕士包括设计学硕士(艺术学)和设计学硕士(工学)两类,而新增的29所高校中,只有新疆艺术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2所高校院所具有艺术类属性,其他27所大量集中在工程技术类科技大学,因此推定设计学硕士(艺术学)只新增2所。

参考文献:
[1]郑伟涛.“双一流”背景下学科内涵式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05):4-7.
[2]黄永健.升格与建设———艺术学升格之后学科建设思考[J].艺术学研究,2012(01):83-91.
[3]王晨.新时期我国艺术学科发展面临的五个问题[J].艺术百家,2018(01):18-21.
[4]刘振华.坚持“学”“术”并重创新学科建设路径———以艺术学理论学科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8(05):62-64.
(责任编辑:申寅子)
ResearchonthePathofConnotativeDevelopmentforArtDisciplinesunder
theBackgroundof“DoubleFirst rate”Construction
ZHENGFang,GAOXin,GEZongnan
(JilinUniversityofArts,Changchun,Jilin130021,China)
Abstract:Thestartingpointofacceleratingtheconstructionoffirst-classuniversitiesanddisciplinesliesintheconnotativedevelopmentofdisciplines,whiletheconnotativedevelopmentofartdisciplinesshouldstartfromtheoptimizationofdisciplinestructure,focusonthecondenseddisciplinecharacteristics,andtaketheimprovementoftheoveralldevelopmentlevelofdisciplinesasthefoothold.Topromotetheconnotativedevel opmentofartsubjects,itisnecessarytofollowtherealisticandinnovativedevelopmentofartsubjects,followthelawsofeducationandart,andadheretothecombinationoftheoryandpractice.Underthebackgroundof“DoubleFirst rate”construction,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artdisciplines,itisnecessarytosystematical lyrefinethedisciplinedirection,promotetheallocationofdisciplineresources,strengthentalentintroductionandeducation,builddisciplineplatform,helpscientificresearchandcreationoutput,innovatemanagementsystemandguaranteethequalityoftalenttraininglevel.
Keywords:“DoubleFirst rate”construction;artdisciplines;connotativedevelopment;developmentpath
第6期2019年6月现代教育科学
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6
Jun2019
[收稿日期]2019-02-28
[作者简介]李政辉(1974-),男,江西资溪人,博士,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孙静(1985-),
女,山东枣庄人,硕士,浙江财经大学教务处;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改革。

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
———以世界一流大学为例
李政辉,孙 静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可分为3种典型模式:跨学科专业模式、跨学科课程模式、跨学科合作教学模式。

本文通过对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安排的梳理,可以发现明显的跨学科培养特色,为我国开展一流本科教学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一流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6-0140-06 [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19 06 026跨学科人才培养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质内核,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通行做法,但各学校基于跨学科思路的人才培养模式又不尽相同、各具特点。

本文根据教学要素的组合方式,以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为案例样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证分析,总结归纳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以供我国高校借鉴与适用。

具体而言,世界一流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可从专业、课程、课程内部的教学安排3个方面进行分类,即专业层面的跨学科、课程层面的跨学科和课程内部的跨学科合作教学。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分类并非单纯地基于理论层面,而是对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的概括。

一、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专业模式
(一)牛津大学PPE专业
跨学科专业是将跨学科建立在专业层级之上,1个专业跨越2个甚至3个以上的学科,将不同学科的
课程整合成1
个学位课程,促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不同的学科知识,形成立体化的知识体系。

其中,2个学科组成1个跨学科专业是当前主要的组合形式,进而通过跨学科形成全新的专业。

牛津大学“哲学、政治与经济”专业(Philosophy,PoliticsandEconomics,以下简称“PPE”)为典型的跨
学科专业模式,下文具体分析其实施过程[1]。

1.培养目标。

PPE是牛津大学设置的跨3个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分为智力、实践与可迁移技能培训。

智力上,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和理解哲学、政治与经济学术理论;收集、组织和利用原始或二手资料,根据主题相关性,学会区分和取舍材料;分析文章逻辑结构,独立完成论文写作。

实践上,要求学生倾听并分析观点,学会辨别关键概念;阅读并复述大量学术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哲学、政治与经济学问题;能针对不同读者、不同任务要求独立完成文章写作,能与他人口头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搜索、组织和利用信息,应用哲学辩论的
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伦理和政治产生的新问题;应用政治学中的概念、理论、方法分析政治观点和组织运行等;对评估成本、机会以及预期、成果、信息、动机等做出战略性决定;激励自己主动、独立地工作,与他人有效合作;有效地计划实践;学会运用运算、统计和计算机技巧。

由此可见,PPE专业设置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使他们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模式,在当今信息社会,学会对信息的搜索,运用逻辑分析达成对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深度、综合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具有说服与运用的能力。

2.课程结构。

需要明确的是,牛津大学并不提供通识教育,而是要求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课程,直接进入行为期3~6年的小班化作坊式培养模式,通过毕业考试获得“最后荣誉学位”。

有的课程可以继续进行1~2年的科研项目训练,通过毕业设计或者项目论文获得硕士学位。

PPE专业学制为3年,从表1可以看出,第1学年———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都必须修读,每个学科3门课程。

通过控制修读课程数量来平衡不同学科的学习强度,旨在帮助学生筑牢学科基础。

第2~3学年———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继续完成3个分支(称为tri partite)或者专注在任意2个分支上(称为bipartite)。

每个分支的课程都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且每个分支分别规定必修课程,学生根据各自的选择来决定必修课程。

如,经济学分支规定:若是选择经济学和另1个分支的双科学生,经济学必修定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3门课程,若是3个分支都选择的三科学生,则在3门必修课中修满2门即可。

从这一设置可以看出,PPE学位认为,3个学科在学位教育中同样重要,修读的课程数量也要一样多。

选修课程要求在50多门课程中选择3~4门修读,也是根据选择的不同分支来修读课程[2]。

从表2可以看出,只要选择了经济分支,哲学和政治分支的课程群便都要选修。

笔者认为,哲学是系统化学生思维体系的学科,而经济总是与政治不可分离,故而对于选择了经济分支的学生而言,哲学和政治学科知识基础要夯实。

通过不同学科的课程交叉与要求,跨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落到实处。

表1 PPE课程分学年教学安排
第1学年评价
哲学(哲学导论、道德哲学和基本逻辑)
政治学(政治理论、实践以及分析)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中的数学运算)预备考试:3门考试,每门3个小时
第2~3学年
必修课程:哲学(道德准则,早期现代哲学或知识和现实、或柏拉图的理想国、或亚里士
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
政治学(在比较政府、自1900以来的英国政治学和政府、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政治社会学中任选2门)
经济学(定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选修课程:在超过50门课程中选择3~4门毕业考试:8门考试,其中1门可以用毕业论文或者指导论文代替
数据来源:根据Atypicalweeklytimetable(https://www ox ac uk/admissions/undergraduate/courses listing/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wssl=1)整理
表2 PPE不同分支选修课程的修读要求
选择分支修读课程要求
哲学与政治哲学和政治分支课程群中任选4门,至少1门属于哲学课程群、1门属于政治课程群
哲学与经济哲学和经济分支课程群中任选3门,至少1门属于哲学课程群、1门属于政治课程群
政治与经济政治和经济分支课程群中任选3门,至少1门属于政治高年级课程群、1门属于哲学课程群哲学、政治与经济任选2门课程,如果选择了经济课程群中的课程,必修第3个核心课
数据来源:根据PPE:thestructureofthecourse STUDENTHANDBOOK PPEFHS2017—2019(https://www ppe ox ac uk/images/PPE_Handbook_FHS_2017 19_FINAL pdf)整理
3.学业负担与考试。

在牛津大学,学生的课业负担非常重,每个学年包括3个学期,每个学期8周,每周是从周日开始,到周六结束,基本上要学习40个小时以上。

学期内不建议学生出国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在校学习,但在假期,有大量的旅游或者实习机会。

牛津大学的考试以主观题为主,教师提供选题,学生选择题目,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意在培养他们构建概念、比较分析、辩证思考的技能,塑造他们证明观点的能力。

这恰恰是当前我国本科教育缺失、研究生教育亦需加强的内容[3]。

(二)哈佛大学AAAS专业
跨学科课程是指在既有专业之内,通过不同学科课程实行的跨学科人才培养。

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所学专业的整体性、系统性概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跨学科课程是在学习主专业的基础上,注入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和其他专业领域课程。

注入课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注入单纯的通识教育或者博雅教育内容,这在国外本科教育探索跨学科教育初期使用得较多,现被我国高等教育普遍使用;另一类是注入通识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两种内容,这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进行跨学科本科教育的主要模式。

下面以哈佛大学的非洲和非洲裔美国人研究专业(AfricanandAfricanAmericanStudies,以下简称“AAAS”)为案例进行分析[4]。

1.培养目标。

哈佛大学的本科教育由哈佛学院提供。

跨学科是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精髓,其跨学科教育通过联合专业的形式进行。

在哈佛学院提供的50个专业中,大多数专业是跨学科的,只有化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等9个专业不提供跨学科培养。

AAAS专业通过多学科、跨学科、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非洲和非洲裔美国人的历史、社会与文化,促进学生对种族和民族的理解,为解决种族相关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提供思路。

总体来说,就是把个人培养成既是某一特殊职业的专家,又是自由人和公民,且具备三大素质:一是具备宽广的知识基础;二是对AAAS有深入的了解;三是具备现代社会所需的专门技能。

2.课程结构。

哈佛大学学制为4年,第1阶段为通识教育,第2阶段为专修阶段。

学生在1~2年级主要接受通识教育,3~4年级接受专业教育。

通识课程要求学生在8个领域(450多门课程)中各选1门课程来完成,并强调与实际相结合,旨在培养更加见多识广的公民。

8个领域的内容,即审美和解读、文化与信仰、经验与数学推理、道德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科学、世界概览和全球视野中的美国。

同时,所有新生必须在第1学年完成1门必修课———说明文写作,在第3学年开始前完成1门外语课,这些课程占学生研修总学分的30%。

AAAS专业下设2个研究方向,即非洲方向和非洲裔美国人方向,每个方向可以单独作为主方向与其他学科设置联合专业,也可以作为辅方向与其他学科设置联合专业。

目前,运作比较成熟的是与历史的联合培养,分别为非洲方向与历史联合专业、非洲裔美国人方向与历史联合专业。

联合专业的申请必须经过非洲方向或非洲裔美国人方向的专业教师和历史专业教师的一致同意才可以开始修读课程。

修读的课程(见表3)。

表3 AAAS专业中非洲方向各类课程结构
类别学位要求与其他专业联合培养以AAAS为主专业,与历史的联合培养校公共课说明文写作、第二外语说明文写作、第二外语说明文写作、第二外语
通识课8门8门8门
专业必修课9门8门+毕业论文AAAS6门历史3门毕业论文
专业选修课5门无5门,历史至少2门、AAAS至少1门
海外教育春学期/暑期春学期/暑期春学期/暑期
数据来源:根据HandbookforStudents2018—2019(https://handbook fas harvard edu/book/african and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整理
从表3可以看出,与其他专业联合培养时,除了公共课和通识课外,主要是通过专业必修课来控制联合培养专业中AAAS专业的教学质量。

另外,联合培养专业的学生除了完成专业必修课,还必须完成由2个专业共同出题的高级论文或者其他高难度作业。

其题目必须与2个专业都相关,论文或者作业指导由2
个专业的教师共同进行,最终的论文答辩或者作业成果评价也由2个专业的教师共同完成。

如果AAAS专业是主要方向,那么8门专业必修课中,为期1年的高级论文研究班采用AAAS专业的;如果其他专业是主要方向,那么8门专业必修课中,为期1年的高级论文研究班则采用其他专业的,这是控制联合培养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这项措施是美国高校控制跨学科课程教学质量的普遍手段。

如,耶鲁大学的数学和哲学专业学位要求修12门专业课,含数学入门课和高级研讨班。

在课程分布上,必须在数学课程中选择至少4门难度值200以上的数学课和至少5门哲学课。

其中,必修课程为集合论、数学哲学、计算与逻辑、哲学高级课程,数学或者哲学的高级研讨班、集合论和数学哲学必须在大3前修完,高级研讨班则由两系共同组织评价[5]。

各专业课程比例在表3“以AAAS为主专业,与历史的联合培养”中有所显示:AAAS专业必修课占比67%,历史专业占比33%,选修课AAAS至少占1门。

哈佛大学跨学科培养的另一特色是海外教育。

学校鼓励学生到国外大学进行学习、研究、实习、人道主义救援、职前实习等,期限可为1个暑期、1个学期或1年,由学校提供渠道和经费,目的是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知识背景,提高学生的国际就业力,提高哈佛大学的国际影响力。

二、跨学科合作教学模式
跨学科合作教学是在1门课程内实现跨学科组合,这一教学模式由合作教学演变而来。

合作教学最初是指两位教育者共享教学计划、教学评价、教学空间的教学手段,分为团队教学、平行教学、支撑辅助教学、选择性教学、旋转教学5种模式[6]。

由合作教学主体的人数及学科背景变化衍生出跨学科教学,即1门课程基于课程主题组织一系列教学单元。

教学单元包含了跨学科的主题与内容,由不同专业、学科的教师按顺序开展教学。

跨学科合作教学涉及2个专业或学科,专业的广泛程度根据学科或专业性质而定,通常心理学、生物工程、医学等会设置相对较多的跨学科合作教学课程,并且所跨学科涉及哲学、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门类。

下面以哈佛大学的UnderstandingDarwinism、PoliticalEconomyAftertheCrisis、ScienceandCooking:FromHauteCuisinetoSoftMatterScience3门通识课为案例进行分析。

表4 跨学科合作教学课程案例介绍
课程名称教师教师学科背景组织形式模块
UnderstandingDarwinismJanetBrowne历史科学教授
AndrewBerry
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群体遗传
学副研究员、组织进化生物
学讲师
讲座
Scienceof
LivingSystem
课程描述:采用跨学科方法探索达尔文思想及其对科学和社会的影响。

该课程将达尔文思想的历史与现代进化生物学的关键特征联系起来,回顾了演化理论主要元素的发展,突出了达尔文思想广泛影响的领域和对该理论进行了重大修改的领域。

通过分析达尔文以外的进化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该课程展示了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PoliticalEconomyaftertheCrisisRobertoMangabeiraUnger法学教授
DaniRodrik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
讲座
Societiesof
theWorld
课程描述: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全球金融危机、紧缩危机、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放缓、不平等加剧,传统应对措施不足、华盛顿共识声名狼藉、反全球化强烈、欧洲和美国民族主义政治的重新出现,以及对民主的意义、价值和要求的质疑。

我们研究这些现象间的联系,并从其他角度探索当代市场经济及其重建;围绕4个相关主题组织课程:最近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及其管理,努力促进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的社会、经济全面增长,新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的性质、命运和传播,全球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ScienceandCooking:FromHauteCuisinetoSoftMatterScienceDavidWeitz物理与应用物理教授
PiaSorensen化学工程和应用材料高级导师
讲座
Scienceof
PhysicalUniver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