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数学水乳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数学水乳交融
作者:周军
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21期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生虽然学会了数学知识,但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
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因此,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要达到这种境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四有”教学——有生活情趣、有生活来源、有生活氛围、有生活气息,真正地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导入有“生活情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可见,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
因此,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导入材料。
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拿出两瓶度数不同的酒(一瓶38%,一瓶52%),说:“我想送一瓶酒给爷爷做生日礼物,但是爷爷的身体不太好,你们帮老师参谋一下,该送什么酒,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学生通过讨论,觉得送38%的酒给爷爷更适合。
这里的38%和52%都是百分数,你们知道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
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问:日常生活中车轮都做成什么形状?车轴一般放在什么位置?经过一番讨论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知道: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形,而且车轴一般放在圆心位置,接着引出教学内容。
导入这样的例子,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内需中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具体地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二、能力培养有“生活来源”
能力培养“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比如:在讲到《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时,老师说:如果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让你们来做评委,孙老师的这节课能得几分?(10分制,学生亮分。
)最后的得分是多少?(学生计算平均得分。
也就是先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除以打分的人数)。
通过“给老师打分”及计算平均分等,既强化了知识,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又使教学得到真实的反馈。
再比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中的应用题时,我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王叔叔和李叔叔合租一所房子,合用电表和水表,九月份一共交电费180元,水费60元。
请你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
这些内容的设计,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可以真正地服务于生活。
三、思维拓展有“生活氛围”
思维拓展“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的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付给营业员100元,(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
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
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四、应用延伸有“生活气息”
应用延伸“生活化”是指把知识的应用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类推和迁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懂得其中的道理。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尾,我提出: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和圆有关,比如在平静的水面上扔进一颗石子,荡起的波纹是什么形状呢?(学生说是一个一个的同心圆)你能利用身边的工具画出来吗?让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再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的课尾,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经常见到这些百分数。
银行月利率为4.2‰,国家规定含金量应不少于99‰的为足金。
它们还是百分数吗?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广泛应用于生活的精彩描述。
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教师应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建湖县宝塔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