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作者:陈启南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3年第11期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514017)陈启南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是高三复习教学中常见也是重要的课型。

笔者结合近年来高三试卷讲
评课实践,对有关教学误区与同仁探讨。

误区一:教师不限时做题,讲评成了“无水之源”
在试卷讲评课准备工作中,有些教师自认经验丰富,对题型见多识广,认为“站在高处,
一览众山小”。

对试题不够重视,往往一边看试题,一边看试题的参考答案,甚至不动笔,就
领会了整张试题的考查内容,并且带着领会的内容进行批改试卷、讲评试卷,结果可想而知。

在批改试卷过程中对评分标准把握不通透,随心所欲地打分,对学生一些标新立异的解法不能
挖掘出来,把学生的精彩解法轻易就给扼杀了。

教师不限时做题,对试卷缺乏研究和探索,对
试卷的讲评缺少依据,评讲成了“无水之源”。

对策一:高三复习的综合考试,既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同时也是教师再学习的
好机会。

教师通过独立限时做题,可以了解每一道题目包含的考查侧重点,体会每一道题的难
易程度和解决方法。

同时可以对试题命制有效性认真分析,对知识点之间的考查融合细细评点。

在完成每一道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薄弱环节及
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会给批改试卷和评讲试卷带来很多好处。

误区二:测试反馈无统计分析,评讲“不合时宜”
不少教师认为在试卷测试之后,应该速评试卷,最好考试当天或者是第二天内完成。

这样
做的益处是学生大脑神经对试题还处在亢奋状态,对成绩充满渴望,对未知解答有着极强的求
知欲,教师速评试卷,可谓是“趁热打铁,一气呵成”。

这样做确实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但
是也会产生还没有来得及统计分析试卷,就已将试卷讲评完毕的情况。

可想而知,课堂效益不高,实效性和针对性明显不足。

另外一种“不合时宜”的情况是教师批改不及时,以致讲评时
间拖长,学生缺乏新鲜感,甚至忘记试卷内容,解题方法,这样的讲评收效甚微。

对策二:笔者认为速评试卷对一般小型测试可以使用,例如每周一练等,学生思维处在最
集中、最活跃的时候,这时候讲评试卷,教学节奏连贯,效果确实不错。

在高三每次月考,或
是后期的综合模拟考试,仓促速评试卷,没有充分发挥模拟考试的诊断功能,这样做效果不
好。

对综合模拟考试做全面的分析,是我们把握学生水平情况,反映教学存在问题,改进
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笔者所在学校的做法体现三步骤:一统计数据,二分析
错因,三探究解法。

统计数据包括:总分、平均分、各题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
合格率、分数段统计等。

分析错因包括三类:第一类,遗憾出错,例如审题出错、运算出错、
抄写出错等。

第二类,似非出错,具体指知识点的混淆,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解答不够缜密等。

第三类,无为出错,具体指对题目无从着手,完全不会做或是乱猜完成等。

解法探究:在
学生试卷中均可以得到许多简洁巧妙的解答方法,我们要采撷它,并将这些解法与教师限时做
题的解法进行对比、剖析、研究,这样做可以使我们更准确把握试卷对相关知识、方法、能力
的考查要求,在讲评课中更真实地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误区三:教师“满堂灌”或学生“满堂讲”,讲评乏味无奇
有些教师对试卷讲评课重视不足,备课不充分,按题号逐题讲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一张试卷花上几节课才讲完,学生掌握很好的题目也不断重复,学生听得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有些教师追求标新立异,安排学生评讲试卷,学生一个个轮换,“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教师缺乏对解法的点评和题目的拓展,课堂氛围提高不少,但是效果仍有待提高。

对策三:笔者的做法是在每次模拟考试之后,先把标准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通过自评的方法订正试卷,在讲评课之前认清自己的知识盲点,并将一些简单问题、遗憾出错的问题在教师讲评之前弄懂;对于似非出错的题目,采取学生说题方式,也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表达出来。

包括:一说对题意的理解,二说题目所考查知识要点以及所见过的相似问题,三说条件与结论如何相互转化,四说解法是如何想到的以及所用思想方法,五说题目容易做错的地方在哪里,如何避免它。

误区四:就题论题,错题重做,讲评无“借题发挥”
学生出错的题目,往往是具有较大灵活性、综合程度较高的试题。

这反映学生对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掌握不到位,解题思想方法有缺失。

很多教师都能很好地围绕一道题讲好题意,讲清思路,讲明方法。

但是这种就题论题,孤立讲解,学生思维得不到发散,视野得不到开拓,这样做费时低效。

对策四:笔者认为讲评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对方法的简单再现。

对于学生出错的题目,教师应该“借题发挥”,将相关联的知识或题目整合起来,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拓”的发散性讲评,加深学生对关联知识的理解,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这要求我们教师脑袋里装的不止是一道题,要把一道题拓宽为同类的几道题,从某一个知识要点,扩展时整个知识章节。

【案例2】(2013年广州一模理科第20题)过点A(2,3)的直线与抛物线C2:x2=4y交于B,C两点,抛物线在点B,C处切线为l1,l2,且l1与l2交于Q点。

(1)求Q点轨迹方程。


道题很多学生在考查过程中根本没有动笔,得分率很低,由此体现学生对“交轨法”求轨迹方
程掌握不到位。

笔者在试卷讲评中讲好题意,讲好方法,并且将相关题目变式拓展为:抛物线
C2:x2=4y上B,C两点,抛物线在点B,C处切线为l1,l2,且l1与l2交于点Q,点P(0,t)。

变式1:若B,C,P三点共线,且Q点恰好在抛物线准线上,求证:点P为抛物线焦点,且直线
l1⊥l2.变式2:若直线l1⊥l2且Q点恰好在抛物线准线上,求证:点P为抛物线焦点,且
B,C,P三点共线。

变式3:由上述(1)、(2)可得出哪些一般性结论?教师通过一道题拓宽为一类题,使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提高解综合题能力。

【基金项目】广东省梅州市第七届教育教学科研立项课题《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编号:MZ0702-SZ207)。

(责任编辑黄桂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