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汉族,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多年为官。杜牧的诗 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 在晚唐成绩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 借问:请问。
5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 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 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 十分和谐美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域优美。本 诗从篇法来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 环境、气氛,是“起”;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同学们再见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 节良辰,便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故乡的兄弟,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登高时,他们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 跳跃,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是千古名句。
除夕之夜,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仰望天空的 一轮,不由吟诵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 演变成放鞭炮。
2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 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 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 人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故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笔锋转笔写到自 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 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 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 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 而是自己没有在故乡和亲人们共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 萸时也会发现少了我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纭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 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 山村。
1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 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 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2 纷纭:形容多。
3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 魂:表情凄迷,烦闷不乐。
王维,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 家。多年为官,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 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其诗多为山水田园诗,与 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书画其妙, 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王维一生存诗400余首,代 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菜英少一人。
1 异乡:他乡、外乡。
2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3 佳节:美好的节日。
4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5 茱萸: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 萸可以避灾克邪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新年元日这天热闹、 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 感情。 。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 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 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 敏锐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 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 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力息。
古诗三首
你都知道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吗?
指的是中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 -1086年5月21日),字介 甫,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 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 张变法。 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 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4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5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6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 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 苏酒。
第一句描写了在阵阵鞭炮声中人们送走旧岁,迎来新年的 热闹欢乐的气氛。 第二句描写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为什么会有“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样的表现呢?
因为清明是人们祭奠祖先的日子,当人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会非常 伤心,所以才会有这样失魂落魄、伤心欲绝的表现。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 九日。人们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 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缭乱 的心境; 第三句是“转”,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 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到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 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 而是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 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 桃符。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 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 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 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 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元日》的作者是(宋 ) 代诗人( 王安石 )这首诗
描写了 ( 春节 )除旧迎新的景象。写出了春节
人们 ( 贴春联
)、( 放鞭炮 )
用(
新桃换旧符 )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节日
情景。
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这个时节的天气清新,景物 明朗,所以称之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起源于秦朝,在唐朝时盛行。主 要活动是踏青、扫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