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孙子兵法》军争篇读后感15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之《孙子兵法》军争篇读后感1500字: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军争篇”的第五部分,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一、兵法解析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意思:
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军容严整之敌,不要去攻击兵阵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时掌握和运用机动变化的办法。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是孙子“避实击虚”思想的一种体现。

对于“正正之旗”“堂堂之阵”的强敌不要去拦截,并不是说不要去碰它,而是说当敌我悬殊,或敌人又充分准备时不要去硬碰,以免做无谓的牺牲。

兴兵作战,孙子重视谋攻,讲求全胜,要审知敌我强弱,不能急于求胜。

这就是懂得“治变”,懂得临敌应变。

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奉命征讨公孙渊,魏军进至辽水,公孙渊已派遣数万步骑兵占据辽隧,企图固守。

司马懿命魏军依傍辽水构筑一道长围,摆出一副攻打辽隧的样子,暗地里却舍弃形阵严整、部署周密的辽隧城,派兵直捣敌防守空虚的公孙渊的老巢襄平。

部署对此不能理解:“我们不攻打辽隧城,没法显示我军的威力”。

司马懿解释道:“敌人凭借辽隧城的坚固而高大的城防设施,企图把我军拖垮,我们进攻他,正中了敌人的计谋。

不如采取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之策,袭击襄平,调虎离山。


于是魏军直指襄平。

公孙渊听说其后方老巢被袭,果然率军离开坚城辽隧,去追击魏军。

司马懿杀个回马枪挥军迎头痛击,三战三捷,大败公孙渊。

辽东之战,司马懿在作战指导上,根据敌情实际,采取了避敌尖锐、攻敌必救方针,调动敌人脱离坚城固垒,在运动中将敌歼灭,较好地体现了孙子“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的谋略。

可见,“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并不是说对强大之敌一味消极回避,而是主张避实击虚,迂回进攻。

不唯兵家,古代政治家也善用此术等待时机,后发制人。

在生活中,,弱者若善于运用“无邀正正之旗”术就能巧妙地制服强者。

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有一天身带一笔巨款,骑车前往乡间别墅。

路上遇到持枪抢劫的强盗,逼他交出钱来。

卓别林满口答应,只是恳求:“朋友,请帮个小忙,在我帽子上打两枪,我回去好向主人交代。

”强盗摘下卓别林的帽子打了两枪。

卓别林说:“谢谢,不过请再把我的衣襟打两个洞吧。

”强盗不耐烦地照办了。

卓别林鞠了一躬,央求道:“太感谢您了。

干脆劳驾将我的裤脚打几枪,这样就更逼真了,主人不回不相信的。

”强盗边骂边对着卓别林的裤脚连扣几下枪机,但不见枪响,原来子弹打完了。

卓别林见状,赶忙拿起钱袋,跳上自行车,飞也似地跑了。

卓别林不愧是个智者。

面对歹徒抢劫,他没有硬拼,也没有拒绝交钱,而是通过消耗歹徒手中子弹的办法,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态势。

等强盗子弹用完了,趁机反击,顺利地拿回钱袋。

二、古今联想
善于用兵的将帅,要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到敌人松懈疲惫时再去打他,这时掌握军队士气的办法,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军心的办法,
富有实践经验的拿破仑说过:一个军队的实力,四分之三是由士气构成的。

这个比例不一定科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气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精神要素,读后感()一支军队的士气高低,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

所以,古今中外的名将,都把挫伤敌人的锐气,激励自己部队的士气,作为用谋定策的重要内容。

夺气意在攻心,这种谋略借用在领导活动中,要求领导者要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工作,达到夺气攻心,统驭下属的目的。

三、读后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我觉得上面这句话很适合现代说的一句话:不作死不会死!
所以,要想成功,首先要判断了解对手,然后才有可能战胜对手,但是对于现在这个时代,跨界思维已经无行业不在,这种办法只适用于可见的,作为领导人,最主要的还是要壮大自己,做到:正正之旗,堂堂之阵!作者:浩瀚若烟
读后感写作方法模板:
1、题目:
格式一般为《读 xxx 有感》(xxx 为书名),或者直接写”读后感”也可以。

2、第一段:
简述这本书的书名,作者等基本情况,再讲一下读了这本书的感受,比如说感觉受益匪浅啊,对我很有启示啊等等。

3、第二段:
简述(概括)书中主要内容,注意是简述,越精炼越好,因为这个不是文章主要内容,只是为下文的感想作铺垫。

不少人会觉得这很难,所以在概括前可以先阅读一下前记和后记。

虽然这很难读懂,但时间久了,不仅能在当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还能大大地提高阅读的能力。

4、第三段:
读了这本书的感想,这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里开头最好先讲一两句自己的观点或者感想,接下来的部分就围绕这句话展开议论,这种写法很容易就是读者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5、第四段:
想让自己的观点更有真情实感,富有时代气息,就可以联系自身,联系生活,联系社会现象。

这样写出的文章更真实,有说服力,也更打动读者。

6、结尾:
说一下这本书带给你的启示和对它的喜爱之情(后者可不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