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iao liu yuan
di
1当前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招生困难
从近几年通化农业学校涉农专业招生情况看,招生人数远远达不到招生目标,只有畜牧兽医专业勉强成立一个班,其他专业根本不能成立全日制班。

虽然国家对涉农专业出台了
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等政策扶持涉农专业,
但受涉农专业本身特点影响,人们依然存在轻视农业的传统观念,对涉农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造成涉农专业生源少。

1.2专业特色不明显
涉农专业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立足于农村实际生产,紧
密结合当地企业、行业的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以适应地方经济为需求,
建立特色专业的办学理念。

1.3课程设计及教材建设滞后
许多涉农专业的课程设置,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求,
例如存在着整个课程体系学术理论非常强,但技能性相对比较缺乏的现象,课程设置体现不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况且有的涉农专业的教材建设滞后,课程内容不能合理运用与
农业发展相关的新技术、新成果,
理论建设与实践脱节。

1.4教学实践环节不足
大多数职业学校涉农专业还是以书本知识为教育本位,忽视实践教学,而涉农专业的职业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生产性教学。

可是一些职业学校
涉农专业的实验教学设备陈旧、
实验条件差,导致一些实验课不能正常上。

生产实践教学环节多是到校外实习基地,
听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或只是现场参观,算是完成生产实习任务,不
能满足学生实践技能操作的时间和强度,偏离了涉农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生没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使得学生毕业后不能成为职业岗位应用型的技能人才。

1.5师资力量不足
一些职业学校涉农专业严重缺乏专业师资,更缺少有实
践经验的教师,而且教师结构不合理,
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教学质量。

2解决对策
2.1解决好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招生难的问题
首先,职业学校涉农专业要根据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
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既能进行学历教育,
又能对技术人员或待就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例如,可以为企业定向培养涉农人才,也可以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

其次,要在社会上广泛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的思想教育,不断增强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社会地位及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从事涉农专业的学习,从而扩大学校的生源。

2.2形成具有特色的涉农专业
职业学校涉农专业的突出特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恰恰是当地的
居多,他们熟悉当地的环境,所以学校要根据区域特点,充分
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灵活安排特色涉农
专业,使学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特色涉农专业的设置,也要根据市场需求量的状况和涉农工作岗位的快速
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做“特”、做“精”,让学生满足走向工作岗
位的需要。

2.3加强课程建设
涉农专业的课程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
高的突破口,所以要抓好涉农教育课程建设。

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讲究实际、
实用、实效,强调技能训练,把专业技能课与专业理论课、
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在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生产过程灵活安排技能课,突出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教材建设要适应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要有充分反映涉农专业办学特色的校本教材,使优质教材进入课堂,更好地吸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4增强教学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因此要加强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实
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由间断性变为连续性,
局部性变为整体性。

具体做法要加强与镇、村、
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深入寻求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向生产一线或进行顶岗实习,达到培养学生合格职业能力的要求。

还要争取各级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和企业行业
支持,用于校内实验基础设施、
设备等方面建设,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2.5提高涉农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对缺口的教师队伍,要及时聘请一些高端技术人才为兼职
教师,并对现有的教师重新整合,
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涉农专业多样化教学的需要。

3结语
综上所述,要办好涉农专业,
就应该深入探索农业实践科学发展之路,不断改进涉农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
量,
加强农业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优化结构,积极探索以新兴农业产业为要求的专业发展模式,
强化和创新具有当地特色的涉农专业建设,才能更好地培养实用型的中职技术人才,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简介:周玉秋,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周玉秋
(通化农业学校,
吉林通化134000)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从十九大报告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经济的重视,社会对涉农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职业院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枢,其涉农专业发展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这样的目标任务是否能够顺利完成。

然而,中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上局限于知识型教育模式等,因而要使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培养出新时代的农业人才,研究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存在的问题,
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8.05.048
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发展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