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重点xunnn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少年卫生学
※儿童少年卫生学,简称为儿少卫生学。

是保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

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对象
婴儿→青年,年龄范围:0~25岁
重点对象:7~17岁的中、小学生即童年期至青春期的儿童少年我国,约占全国人口的1/3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有量变,也有质变,形成不同的发育阶段,前阶段为后阶段奠定基础,而后阶段是前阶段的发展趋势,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几个年龄期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年龄分期
(1) 生物学分期
胎儿期---- 从受精卵发育到胎儿娩出
(0~280天)
婴儿期---- 出生到1周岁襁褓环境母乳(出生~第28天,新生儿期)
幼儿前期---- 1~3岁,又称托儿所年龄期
幼儿期---- 3~6岁(入学年龄)又称:幼儿园年龄期或学龄前期
童年期---- 6~12岁,又称学龄初期
青春发育期----- 约10~20岁
青年期---- 约18~25岁
青春前期
青春中期——性征发育期
青春发育后期
(2) 按教育阶段的分期法
先学前期--相当于幼儿前期,托儿所年龄期学前期-- 相当于幼儿期,幼儿园阶段
学龄期:学龄初期----大体相当于小学阶段学龄中期----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
学龄晚期----大体相当于高中阶段
(3) 按牙齿发育的分期法乳牙期----6岁以前
混合牙期----6~13岁
恒牙期----13岁以后(4) 按性发育的分期法
中性小儿期----0~7岁
两性小儿期----8~15岁
性成熟期----16~20岁
(5) 按身高、体重生长速度的分期法
第一生长突增期----胎生期和生后约两年内第二生长突增期----青春发育期身高突增的几年
※生长发育的几个基本方向:
1.头尾发展律:由上而下例:生长速度
抬头→ 转头→ 翻身→ 直坐→ 爬行→ 站立→ 行走例:动作发育
2. 近侧发展律例:手的精细动作
新生儿只会上肢无意识乱动
4~5个月开始有取物动作,但只能全手一把抓
10个月时才会用手指拿东西
2岁左右手的动作更准确,会用勺子吃饭
手部精细动作(如写字、画图等)要到6~7岁左右才基本发育完善
3. 向心律(生长成熟度的倾斜):——儿童期、青春期发育
身体各部形态发育的顺序:
四肢先于躯干,下肢先于上肢,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发育
青春期:
下肢突增的顺序:足→小腿→大腿、骨盆宽、胸宽、肩宽、躯干高→胸壁厚度
上肢突增的顺序:手→前臂→上臂
手的骨骺愈合:指骨末端→ 中端→ 近端→ 掌骨→ 腕骨→ 桡骨、尺骨近端二、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的
两次生长突增高峰
第一次:胎儿期(胎中期,约孕4~6个月,可持续到1周岁)
第二次:青春发育初期(女10岁,男12岁)
※※※※以身高为例,说明发育速度不均衡性※※※※
第一次突增高峰:胎儿中期4~6个月,三个月内共约增27.5cm
出生后,增长速度减慢
第一年中,仍增加20~25cm
第二年内,约增加10cm
2岁后,平均年增加4~5cm,直到青春期前第二次生长突增:青春期年增值5~7cm ,个别达10~12cm约持续3年
之后,生长速度减慢
到女17~18岁,男20~22岁左右,身高基本停止增长
以体重为例,说明发育速度不均衡性
第一次突增高峰:胎儿后期(7~9个月),总增长量2300g
生后第一年中体重约增加6~7 kg,约为出生时(3kg)的2倍
第二年内,体重约增加2~3 kg
2岁以后,平均每年体重增加1.5~2 kg,直到青春期开始
第二次生长突增:青春期年增值4~5 kg ,个别达8~10 kg 。

约持续3年
之后,生长速度减慢
※男女之间身高体重曲线的两个交叉
※身体各部发育的比例不同:
头颅增1倍
躯干增2倍
上肢增3倍
下肢增4倍三、※※※※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1、一般型:体格形态发育,两次突增
包括:全身的肌肉、骨骼、脏器和血流量等。

2.神经系统型:脑、脊髓、视觉器官发育以及反映脑大小的头围、头径等,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期
包括:脑、脊髓、视觉器官等
3.淋巴系统型:胸腺、淋巴结、间质性淋巴组织等。

前10年生长迅速,之后萎缩、衰退
包括:胸腺、淋巴结和间质性淋巴组织等
4.生殖系统型:10岁前,几乎没有发展;青春期开始,迅猛生长
四、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他
自己的特点
高矮、胖瘦、强弱以及智力等的不同
先天遗传以及先天、后天环境条件的差异五、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
※生长发育的轨迹现象:
在外环境无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
表现:正在生长的机体因受到疾病、内分泌障碍、营养不良等不良影响,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迟滞;而一旦这些阻碍因素被克服,儿童会立即表现出向原有生长轨道靠近和发展的强烈倾向
赶上生长:
儿童总是沿着一定的轨道生长,患病儿童在克服了阻碍其生长的因素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

※关键生长期
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的发育都有关键生长期
若在此期发生永久性损伤或异常的生长,会使器官正常发育受到干扰
之后出现的赶上生长,往往是不完全的
※生长和发育的特殊表现
※-、矮身材
定义: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1.家族性矮身材和体质性生长迟缓
前者:身材虽矮小但生长速度属正常范围、有矮身材家族史
后者:身材矮小、青春期生长突增和性成熟出现时间晚,但最终身高属于正常
2.内分泌系统疾病
3.遗传性疾病
4.骨骼系统疾病
5.代谢性疾病
6.营养不良与全身性疾病
二、高身材
1.家族性高身材
2.体质性生长发育加速
3.巨人症
※三、性早熟
定义:指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以前来月经初潮者
分类: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和部分性性早熟
四、性发育延迟
以男孩13.5~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
女孩13~13.5岁未出现乳房发育
五、性分化异常
又称青春期性发育延迟。

——男童13.5~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
——女童13~13.5岁未出现乳房发育
发病的原因:
下丘脑、垂体、性腺疾病、染色体异常、全身性和消耗性疾病,体质性或家族性因素以及营养、心理、运动训练等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
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
环境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
可以分为(除特殊的内分泌因素以外):——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遗传度(遗传力、遗传率):在群体表型特征变异中,遗传变异所占的比例
身高的遗传度:0.75
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1. 营养、日光、空气、水、气候、居住条件、电离子辐射等
2. 活动、休息、睡眠、学习、生活制度、体育活动、劳动等
3. 各种致病因素
社会环境:
1.社会地位、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文化教育、经济水平、卫生保健水平
2.家庭成员和生活质量、父母受教育程度、亲子情感联结、个人与社会成员交往
3.战争、饥荒等
一营养因素
1、热能和蛋白质的作用
2、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二、体育锻炼的作用
三、急慢性疾病的影响
四、作息制度
五、气候和季节
春季身高增长快(3~5月)
秋季体重增长快(9~11月)
六、环境污染
以铅为例:
其影响表现在:精神发育迟缓;智商和注意广度降低;多动;阅读和学习困难;听力丧失;失眠及其它健康问题
ADH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
七、社会和家庭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育正常
(2)情绪反应适度
(3)心理特点和行为与年龄相符
(4)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
(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
(6)个性的稳定和健全
※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1、学业相关问题(阅读障碍、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2、情绪障碍(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焦虑、强迫、社交恐惧、癔病)
3、品行障碍(攻击人、动物、恐吓和威胁他人、经常挑起争端、欺骗、偷窃、撒谎、逃学、暴力、破坏财物)
4、心身疾病(非器质性睡眠障碍、饮食障碍、肥胖、头痛、厌食)
5、顽固性不良习惯(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遗尿、口吃、偏食)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1.脑损伤:感染性和内分泌疾病,过量的X 线照射,出生时乏氧、窒息,营养不良,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物质滥用(药物,酒精,烟草),意外事故如车祸、头部外伤
2.气质特点:
易养型(约占40%)(E型)
难养型(约占10%)(D型)
迟缓型(约占15%)(S型)
中间型(约占35%), I-E型,中间偏易型,
I-D型,中间偏难型其中,D型和S型易出现心理卫生问题;D型和I-D型的儿童行为异常率为24.0%以及38.5%;偏易型仅为4.1%。

3.家庭因素
4.学校因素
5.社会文化因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定义俗称“儿童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分型:
ADHD组合型
以注意缺陷为主型
以多动-冲动为主型
[主要行为特征]
1. 注意障碍
2. 活动过度
3. 行为冲动、任性、情绪不稳
4. 神经发育迟缓或障碍
5. 学习困难广泛性发育障碍(PDD)
定义:广泛性发育障碍(PDD),是一组发生在儿童期,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症候群。

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AS)
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
雷特综合症(Rett)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儿童孤独症(Autism)
定义:又称自闭症,是由脑功能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交往、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重复等为基本特征的严重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
(2)语言交流障碍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
(5)感觉异常
(6)其他症状
Ⅲ儿童抽动障碍
定义:儿童抽动障碍:是指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
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

5-12岁儿童常见,发病率男女比3:1。

[分类](1)暂时性抽动障碍
(2)慢性抽动障碍
(3)抽动-秽语综合征
[ 病因](1)遗传因素(2)躯体因素(3)神经生化(4)器质性因素
(5)精神因素(6)药源性因素
[ 治疗]
(1)药物治疗:常以氟哌啶醇为首选药物,或口服泰比利。

(2)心理治疗: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咨询、家庭治疗
Ⅳ顽固性不良习惯
1、吮吸手指指儿童自主与不自主的反复吸吮拇指、食指等手指的行为。

2、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不良行为问题。

开始于3~6岁,持续至青春期,高峰年龄男性为12~13岁,女性为8 ~9岁。

3、口吃是较常见于2-5岁儿童的一种表现为言语节律异常的语言障碍。

患病率约为2%-4%。

此症多见于男孩,男女之比为4.5 :1。

※Kanner’s三联症
1、社会交流障碍: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重复刻板语言,模仿性语言,自言自语;
3、重复刻板行为:刻板行为或刻板动作;
※康复治疗原则
早期干预:尽可能实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高强度长期:保证每天有干预,每周的干预时间在20小时以上,干预的整个时间以年计算。

科学性:使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有效方法进行干预;
系统性:干预应该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干预训练,也要同时促进儿童身体发育、防治疾病、智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行为问题减少和行为适应性方面的改善;
根据评估制订个体化训练(IEP)计划
对特殊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
社区化和家庭化要努力做到就近训练,强调家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家长的全方位支持和教育,实现以社区为基地家庭积极参与的干预模式。

(1)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A.0~18岁B.0~20岁
C.0~23岁D.0~25岁
E.0~28岁
(2)儿少卫生学的两大基础学科为
A.流行病学 B.教育学C.社会医学D.体质人类学E.卫生统计学
(3)填空题: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
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
(1)脑组织生长关键期在(C)
A.胎儿中期到后期
B.胎儿后期到出生后6个月
C.胎儿中后期到出生后6个月
D.出生后6个月内
E.出生后1年内
(2)从胎儿到成年,人体多数组织和器官有两次生长突增,如(ABCE)
A.骨骼系统B.肌肉系统C.心脏D.眼球E.消化系统
(3)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C)A.向心律B.轨迹现象
C.头尾发展律D.正侧律
(4)人的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为(A)A.胎儿期B.婴儿期
C.幼儿期D.童年期
E.青春期
1. 早期营养对智力发育有决定性的影响,最关键的是在____至____。

(B)
A.妊娠中期,生后六个月
B.妊娠后期,生后六个月
C.妊娠中期,生后一年
D.妊娠后期,生后一年
E.妊娠早期,生后六个月
2.生长发育长期趋势女性主要表现为:(ABCE)
A.月经初潮提前
B.身高增加
C.闭经推迟
D.胸围明显增加
E.体重增加
3.儿童在良好环境下生长至成年,其身高与父母平均身高之间的遗传度是(C)
A.0.55
B.0.45
C.0.75
D.0.65
E.0.85
4. 大量跨文化研究证实,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主要取决于(E)
A.营养
B.移民
C.地域
D.体育锻炼
E.种族遗传
5. 人类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首先出现在:
A.经济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日本
D.美国
E.德国
6.一般情况下,儿童体重在 C 增加较多
A.3~5月
B.6月~8月
C.9~11月
D.12月~第二年2月
7.一般情况下,儿童身高在__A__增加较多
A.3~5月
B.6~8月
C.9月~11月
D.12月到第二年2月
8.人类生长发育长期变化表现在(ABCE)
A.骨龄提前
B.第一恒牙萌出提前
C.身材一代比一代高大
D.老视平均年龄提前
E.脑重增加
9.儿童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在______状态下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增加(BD)
A.进餐
B.体育锻炼
C.休息
D.睡眠
E.看书
10.我国人群身高的发育水平,在城乡之间的差别表现为(DE)
A.差别不显著
B.乡村比城市高
C.有城市比乡村高,有的相反
D.城市比乡村高
E.差别在逐渐缩小
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VB——促进智力发育所必须神经一样物质VD——促进骨骼和牙齿发育
VC——有利于铁的吸收和胶原蛋白的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
“宏量矿物质”——钠、钾、钙、镁、氯
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铁、碘、铬、氟、硒等
锌、碘、钙、硒等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锌——正常生长发育和性成熟必须
锌缺乏表现:
味觉减退厌食症
生长迟缓性晚熟
性功能减退免疫功能障碍
皮肤炎
含锌较高的食物:肉、蛋、牡蛎、啤酒酵母肝脏、大豆、菠菜、蘑菇、葵花子碘缺乏的主要表现:
孕期:自发流产、死胎、胎儿发育减弱
婴幼儿儿童期:智力发育不良生长发育不足成人期: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
碘缺乏是脑损伤的一个可以预防的因素
——加碘盐
了解:最佳、最有效的补碘时间:胎儿期婴儿的最佳的碘的供给:母乳喂养
含碘丰富的食物:海产品
钙缺乏的症状:
手足抽搐
骨质疏松
骨折
儿童期钙缺乏→ 佝偻病
生长发育期儿童的钙的需要量:50~
70mg/kg/天
富含钙的食物:牛奶、乳酪、酸奶、糖蜜、杏仁、牛肝
氟:——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
——是预防龋齿不可却是的
高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损伤
先天性痴呆
氟斑牙
氟骨症
富含氟:饮用水、海水鱼
含氟牙膏:儿童使用时密切控制

铁缺乏,可以引起贫血,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和身体内许多酶的成分
缺铁性贫血对人的影响:
胎儿:神经系统、智力发育异常;身体发育迟滞;低体重
婴幼儿:认知功能差;反应慢;运动性差;恐惧;身体发育不良
儿童:认知能力差;学业成绩不良;不喜欢运动;运动慢;不喜欢社交;体格瘦小;易得病
孕妇:虚弱;容易疲劳;食欲差;眩晕;苍白;胎儿发育迟滞;早产儿;在围产期死产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