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要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8、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9、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难点: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教(学)具准备:
发霉的食物、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霉馒头)我这里有块馒头,看,它怎么啦?
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6、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7、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
显微镜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你们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现在你对细菌有了哪些认识教师出示搜集的有关细菌的图片、视频资料。学生观看。
1).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2).切断传染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5、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6、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学生观察真菌涂片。
3、自由活动: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细菌的知识。怎样做好宣传,防止病菌入侵呢?
抽生回答:1、情景剧。
2、话剧。
3、举办病毒专题活动等。
四、总结提升:同学们,假如没有细菌,我们的自然界将会是怎样的?
自我修改
●板书设计:
细菌
球菌
细菌的形状杆菌
螺旋菌
有益菌:生物制药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菌:世人患病
●教学反思:
空气
真菌对人类的危害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为人类提供的便利
●教学反思:
●课题:《食用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主备人
●共1课时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知道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
3、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合作交流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7、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8、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病毒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种类。
●教(学)具准备:
无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
生回答:流感、狂犬病、麻疹等等疾病。
师:如何预防呢?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大部分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总结提升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或查资料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现在同学们对细菌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细菌不只是人类的敌人,更多的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说无处不在。
人的肠道内也充满了细菌。一些是有意菌,它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一些能合成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还有一些则与致病的微生物搏斗,使有害细菌不能附着在肠道上,保持肠道健康。
谈话:细菌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呢!请看资料卡。
●课题:《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主备人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2、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3、知道பைடு நூலகம்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4、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5、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6、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②分发放大镜、学生观察描述
③组织汇报,教师小结:(收回材料)
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2、显微镜观察
①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但还是看得不真切,因为霉菌实在太小了,不过,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得可清楚了。想看吗?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自我修改
●板书设计:
病毒
病毒的危害
一、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的利用
极其微小
二、病毒的特征寄生在活细胞内
能繁殖
没有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
动物病毒
三、病毒的种类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教学反思: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注重及时指导学生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课题:《细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主备人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4、学生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
5、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科学知识:
生2,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有也著广泛的运用。
学生讨论,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细菌最早是被荷兰人列文虎克在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牙垢上发现的,但那时的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产生的。直到后来,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指出,细菌是由空气中已有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行产生,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被后人誉为“微生物之父”
1).主动免疫
对所有小儿均应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基础免疫自出生后2月开始,连服3剂,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加强免疫一次。目前国际上逐步采用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国内也有试行。
2).被动免疫
未服用疫苗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小于5岁的小儿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应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次0.3~0.5ml/Kg,每日一次,连用2日,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4、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5、能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形态特征。
6、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4.讨论: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四、拓展延伸
1.课外实验:学生继续研究霉产生的其他条件。
2.进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的方法。
五、
.小结:霉的生长条件是什么?怎样防止物品发霉?霉有哪些功和过?
自我修改
●板书设计:
馒头发霉了
温度
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水分
②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A、不要随便调整
B、观看时用一只眼睛看,另一只眼睛要闭起来。
C、观察完毕,记住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
③把你看到的霉菌画下来。
④结合同学们的图画讲解:
像霉菌这样用容颜看不清,放大镜也看不清,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的生物,我们叫它微生物。
3.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2、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
二、获取事实,认识霉菌
(一)初步观察
1、渗透安全、法制教育
提问:这块馒头还能吃吗?
对,不能吃!有霉的食物可以使我们的内脏发生中毒、癌变!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的食品安全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格规定食品中不利于人体物质的含量,严格管理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并严厉追究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所以在我们的观察活动中,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像我这样(演示):带上手套、用镊子来取,辨别气味时不要直接把它们凑到鼻子前,应该把它端起来,用手轻轻扇动。明白了吗?
1、细菌通常与酵母菌及其他种类的真菌一起用于酦酵食物。
2、细菌也能够分泌多种抗生素。
3、细菌能降解多种有机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来清除污染。
4、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奶酪及优格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有也着广泛的运用。
5、细菌对环境,人类和动物既有用处又有危害。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在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和带菌微生物。病原体可以用抗菌素处理,抗菌素分为杀菌型和抑菌型。
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课题:《病毒》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主备人
●共1课时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5、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6、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已了解的细菌描述、汇报、交流。
生总结:我观察的细菌是球形的......
我观察的细菌是杆形......
我观察的细菌是螺旋形的......
......
教师总结: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基本形状。
2、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谈话:你们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
预设:生1,细菌是我们的敌人,他们会让我们生病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
2、明确要求
现在我就把材料发给大家,请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
注意:把你们的发现简要的记录下来。
3、发放材料,学生观察记录
4、组织汇报
好,让我们听听大家都有哪些发现。
当其他小组同学发言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自己的记录做好补充发言准备。
(二)细致观察
1、放大镜观察
①因为霉菌,新鲜馒头与发霉馒头有了这么多不同。那么霉菌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下面我们借助放大镜再次观察,用准确简要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霉菌。
8、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9、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难点: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教(学)具准备:
发霉的食物、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霉馒头)我这里有块馒头,看,它怎么啦?
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6、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7、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具准备:
显微镜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你们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或图片资料,现在你对细菌有了哪些认识教师出示搜集的有关细菌的图片、视频资料。学生观看。
1).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2).切断传染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5、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6、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学生观察真菌涂片。
3、自由活动: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细菌的知识。怎样做好宣传,防止病菌入侵呢?
抽生回答:1、情景剧。
2、话剧。
3、举办病毒专题活动等。
四、总结提升:同学们,假如没有细菌,我们的自然界将会是怎样的?
自我修改
●板书设计:
细菌
球菌
细菌的形状杆菌
螺旋菌
有益菌:生物制药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菌:世人患病
●教学反思:
空气
真菌对人类的危害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为人类提供的便利
●教学反思:
●课题:《食用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主备人
●共1课时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知道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
3、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2、合作交流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7、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8、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病毒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种类。
●教(学)具准备:
无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
生回答:流感、狂犬病、麻疹等等疾病。
师:如何预防呢?
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细菌还小、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在细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大部分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总结提升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或查资料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现在同学们对细菌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细菌不只是人类的敌人,更多的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说无处不在。
人的肠道内也充满了细菌。一些是有意菌,它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一些能合成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还有一些则与致病的微生物搏斗,使有害细菌不能附着在肠道上,保持肠道健康。
谈话:细菌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呢!请看资料卡。
●课题:《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主备人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2、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3、知道பைடு நூலகம்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4、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5、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6、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②分发放大镜、学生观察描述
③组织汇报,教师小结:(收回材料)
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2、显微镜观察
①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但还是看得不真切,因为霉菌实在太小了,不过,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看得可清楚了。想看吗?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
(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自我修改
●板书设计:
病毒
病毒的危害
一、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的利用
极其微小
二、病毒的特征寄生在活细胞内
能繁殖
没有细胞结构,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
动物病毒
三、病毒的种类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
●教学反思: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注重及时指导学生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课题:《细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主备人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4、学生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
5、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科学知识:
生2,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有也著广泛的运用。
学生讨论,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细菌最早是被荷兰人列文虎克在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牙垢上发现的,但那时的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产生的。直到后来,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指出,细菌是由空气中已有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行产生,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被后人誉为“微生物之父”
1).主动免疫
对所有小儿均应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基础免疫自出生后2月开始,连服3剂,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加强免疫一次。目前国际上逐步采用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国内也有试行。
2).被动免疫
未服用疫苗而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小于5岁的小儿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应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次0.3~0.5ml/Kg,每日一次,连用2日,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
4、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的科学探究的过程。
5、能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形态特征。
6、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4.讨论: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四、拓展延伸
1.课外实验:学生继续研究霉产生的其他条件。
2.进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的方法。
五、
.小结:霉的生长条件是什么?怎样防止物品发霉?霉有哪些功和过?
自我修改
●板书设计:
馒头发霉了
温度
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水分
②用显微镜观察的注意事项:A、不要随便调整
B、观看时用一只眼睛看,另一只眼睛要闭起来。
C、观察完毕,记住把发霉的物体倒进垃圾袋里,并洗净载玻片和双手。
③把你看到的霉菌画下来。
④结合同学们的图画讲解:
像霉菌这样用容颜看不清,放大镜也看不清,要用显微镜来观察的生物,我们叫它微生物。
3.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2、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
二、获取事实,认识霉菌
(一)初步观察
1、渗透安全、法制教育
提问:这块馒头还能吃吗?
对,不能吃!有霉的食物可以使我们的内脏发生中毒、癌变!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的食品安全制定了《食品卫生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格规定食品中不利于人体物质的含量,严格管理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并严厉追究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所以在我们的观察活动中,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像我这样(演示):带上手套、用镊子来取,辨别气味时不要直接把它们凑到鼻子前,应该把它端起来,用手轻轻扇动。明白了吗?
1、细菌通常与酵母菌及其他种类的真菌一起用于酦酵食物。
2、细菌也能够分泌多种抗生素。
3、细菌能降解多种有机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来清除污染。
4、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奶酪及优格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有也着广泛的运用。
5、细菌对环境,人类和动物既有用处又有危害。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在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和带菌微生物。病原体可以用抗菌素处理,抗菌素分为杀菌型和抑菌型。
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课题:《病毒》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主备人
●共1课时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
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5、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6、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愿意合作与交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已了解的细菌描述、汇报、交流。
生总结:我观察的细菌是球形的......
我观察的细菌是杆形......
我观察的细菌是螺旋形的......
......
教师总结: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三种基本形状。
2、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谈话:你们认为细菌是人类的朋友还是敌人?
预设:生1,细菌是我们的敌人,他们会让我们生病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
2、明确要求
现在我就把材料发给大家,请仔细观察比较,发霉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有哪些不同?
注意:把你们的发现简要的记录下来。
3、发放材料,学生观察记录
4、组织汇报
好,让我们听听大家都有哪些发现。
当其他小组同学发言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自己的记录做好补充发言准备。
(二)细致观察
1、放大镜观察
①因为霉菌,新鲜馒头与发霉馒头有了这么多不同。那么霉菌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呢?下面我们借助放大镜再次观察,用准确简要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