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瓷器“婴戏图”的秘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窑瓷器“婴戏图”的秘密
宋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
在我国古代崇尚多子多福,又认为莲谐音“连”,故童子玩莲目口寓意“连生贵子”。

纹饰图案多以一个或几个顽皮可爱的男婴组成,或肩负荷叶交脚而行,或几个婴孩同戏一束荷花。

有坐、有立、有玩、有闹,将不同姿态的游戏和动作刻画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
瓷器上这种以儿童嬉戏、玩耍画面为纹饰的,叫婴戏图或婴戏纹。

那么,不同的婴戏图后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明万历青花婴戏图圆盒
据考证,婴戏图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

到了宋代,诸多窑口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特别在瓷枕上,儿童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抽陀螺等形象都有描绘。

宋初社会稳定,人口增殖,婴戏图的大量出现,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

清乾隆粉彩婴戏图壮罐
明清时期是婴戏图的鼎盛期,从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幼童神态各异。

婴戏图的流行,反映了当时的民众心理。

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图案,成为陶瓷常见的装饰图案。

明成化斗彩婴戏图杯
婴戏图还与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

明代婴戏图,宣德以前多为“庭园婴戏”,孩子们在庭园内活动。

宣德后,多为郊外婴戏,且形象变化尤为分明,永、宣时期,孩童矮胖头大,圆圆的脸,额上几根流海,几个孩子一起玩,又叫群婴戏。

孩童形象折射出社会的安定。

嘉靖、万历时期,孩子们长袍大褂,显得头重脚轻,头特大,后脑凸出。

这表明,明朝社会政治经济的衰落已经初见端倪。

清乾隆粉彩婴戏天球瓶
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婴戏图画工严谨,多见儿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

用婴戏图描绘了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

明正德青花婴戏纹碗
明未天启、崇祯两朝社会动荡,这些社会现实折射在婴戏图中,孩童们形体十分抽象,看起来奇形怪状。

清朝中期的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婴戏图上人物呆板笨拙,儿童粗头大脑,反映了国运衰落的现实。

(中华陶瓷网)
清乾隆粉彩婴戏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