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管规定对居民理财行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行等四部委于2018年4月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
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其明确规定:不得承诺保本保收
益,打破刚性兑付。
此规定发布之前,传统居民理财都是在刚性
兑付的背景下由金融机构承诺提供保本收益进行的。
而新规定
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保本承诺,因此居民要有“投资有风险、
理财须谨慎”的意识。
一、居民理财行为分析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为了掌握新资管规定下居民投资
理财状况及对风险的认识,随机选择扬州市、徐州市社区居民
为调查对象。
问卷主要以居民选择理财产品时考虑的因素、产
品类型、所能接受本金的亏损程度以及对风险的态度为主题。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300份问卷,剔除76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
为224份,有效率为74.67%。
这224名被调查者中,男性为114
人,女性为110人,男女比例相当。
在年龄占比方面,18~35岁
的为182人,约占72.8%,是当今理财主体。
36~60岁的为68
人,约占27.2%。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111个人受到大学本科的
教育,占比49.5%;38个人受到大专教育,占比16.8%;33个人
受到中专教育,占比14.7%;24个人受到高中教育,占比10.5%;11个人受到了初中教育,占比4.91%;6个人受到小学教育,占比2.68%。
在被调查者月工资收入方面,3,000~6,000
元的人员居多,占40.5%。
高于1万的居民占18.9%。
(二)居民理财状况分析
1、愿意接受的理财产品类型。
调查问卷中,有154个居民
接受基本无风险或者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如银行存款、国债
或者投资于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中具有低风险、低收益率特征的各种货币市场基金和偏债型基金,占比68.60%;62个居民接受具有中等风险的理财产品,如信托类理财产品、外汇结构性存款以及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27.8%;8个居民接受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如QDII等理财产品,占比3.60%。
由此可见,大部分居民偏好于接受风险较低的保本类理财产品。
2、选择理财产品的首要考虑因素。
此次参与居民问卷调查的受访者中,把理财产品收益率放在第一位的有108人,占比48.60%;依靠金融机构社会信誉的有62人,占比27.5%;考虑对金融产品了解程度的人数有36人,占比16.07%;主要受周围朋友影响的人数有18人,占比8.04%。
说明该地区居民购买理财产品时更看重产品的收益性和安全性。
3、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起购点。
在居民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时是否关注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起购点的问题上,有109个人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时会关注其风险、收益和起购点,占比48.67%;有70个人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时不会关注其风险、收益和起购点,而是单纯听从银行理财大堂经理的建议,拿着仅有的存款,盲目购买理财产品,这类被调查者占总被调查者人数的31.34%。
4、居民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资金所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
在居民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资金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方面,50个人能接受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资金所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20%以下,占比21.40%;112个人能接受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资金所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20%~40%,占比50%;35个人能接受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资金所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40%~60%,占比15.80%;19个人能接受购买投资理财
新资管规定对居民理财行为的影响
□文/耿瑞庆韩蒙袁凤林
(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苏·扬州)
[提要]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满足了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并且改善社会融资结构,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标准、宏观调控等问题。
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治理业务,促进经济调整和转型升级,新资管规定提出打破刚性兑付监管要求。
在居民理财方面,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随机发放问卷等方式,在江苏地区居民消费者理财调查基础上,分析新资管规定下居民理财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居民科学理财提出对策。
关键词:新资管;居民理财行为;科学理财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科创基金项目(编号:x20180841);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yzucx2017-2C);扬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金项目(2017年)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23日
金融/投资《合作经济与科技》No.6x2019 80--
产品的资金所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60%~80%,占比8.50%;10个人能接受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资金所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80%以上,占比4.46%。
由于每个人对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的要求不同,收入水平差别不大的居民允许在理财产品上投入的资金千差万别。
5、能接受的亏损程度。
居民面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分为冒险型、积极性、保守型和稳健型。
通常,我们把居民接受风险的程度按能接受本金亏损的10%、30%和50%来划分。
在居民能接受亏损程度的调查方面,有144个人不能接受亏损,比例高达64.40%;58个人能接受本金10%的亏损,占比25.70%;13个人能接受本金30%的亏损,占比5.80%;9个人能接受本金50%的亏损,占比3.90%;0个人能接受本金的全部亏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投入本金时投入本金的多少以及对金钱的保守态度。
传统的“量入为出、节俭致富”的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居民的投融资活动,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消费计划而忽视了投资计划。
6、现有理财产品收益率。
统计显示,参与居民调查的受访者中,认为其现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相近的占大多数,有140人,占比62.5%;相较之下选择略高于选项的有42人,占比18.7%;选择高于选项的有17人,占比7.59%;而认为自己理财方式的收益率低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人有4人,占比1.71%。
说明绝大多数受访居民的理财收益率与银行定期存款收益率相当或者稍高,仅有少部分人的理财可以取得较好收益。
二、新资管规定下居民理财存在的问题
新资管规定出台以后,规定不允许承诺保本收益,居民按传统思维来购买理财产品,在新资管规定出台以后居民购买理财产品就可以带来风险,主要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居民投资理财风险意识不强。
大部分居民不接受本金发生亏损,这种保守状态并不能使资金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将本金放置在单一的金融产品中,从而不能促进金融市场投资多元化。
居民自身文化水平偏低、理财产品和市场发展落后等原因都会导致居民投资理财风险意识淡薄,理财观念落后。
所以,提高居民投资风险意识是当务之急。
(二)居民掌握信息的能力有所欠缺。
收入水平差别不大的居民允许在理财产品上投入的资金千差万别,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居民理财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掌握容易获取的理财信息能力参差不齐,人们对财务管理的概念、货币的时间价值、保险功能以及不同金融产品回报率的理解是不同的。
有一部分人知道的理财产品的购买渠道单一,至于如何查看基金、股票收益率,如何及时掌握变动信息更是一无所知。
(三)居民中缺乏理财专业知识。
大部分选择银行保本类理财产品的居民,只关注到投资银行保本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稳定并且风险状况相当的小,却没有注意到一些收益并不理想,所以居民还要注意投资方向的问题。
居民之所以缺乏对投资方向的了解以及看待理财问题不全面,是因为居民中缺少理财专业
知识,不知道如何在各种金融产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四)居民在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上比较盲目。
根据笔者的调查,大部分居民不会完全听从他人意见。
但这些居民当中大部分仅仅依靠金融机构的信誉和周围人的选择,做出自己的选择。
可以看出,他们在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上过于盲目,没有自己的主见,使得自己的投资没有达到效用最大化。
三、新资管规定下规范居民理财行为的对策
总体上来说,城镇居民对理财投资有自己的想法,但由于自己的认知和所处的环境有限,理财方式也有限。
随着新资管规定的发布,明确强调不得提供保本收益。
传统的理财观念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政策要求、同时居民对理财的了解程度较浅、缺乏专业人士的帮助都限制了居民的投资理财方式。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理财观念,科学规划资产。
对于投资者来说,为了达到预期的财务效果,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居民在投资理财时,应学会将本金投放到不同的理财产品中,并在不断的投资实践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理财观念,从而达到科学规划资产。
(二)学习理财知识,合理运用理财工具。
我国居民理财意识不高,投资理念落后,没有科学的财务规划。
在中国,金融市场拥有各种各样的财务管理产品。
居民要根据各种理财产品的风险流动性和收益性不同的特点开发一个有效的投资组合,使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关系最大化。
因此,居民自身应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改变自身的理财观念和意识,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银行要加强关于投资理财的培训。
一方面银行要加强对银行从业人员自理财专业知识培训,要从居民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结合居民的实际情况,为居民提供合理有效的财务规划,必须加强知识的专业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银行也要加强对居民理财专业知识的培训,不能一味地为了推销投资理财产品而忽视对居民投资理财风险的教育。
(四)政府要引进培养专业化理财人才。
居民投资之所以盲目,是因为没有专业理财人士为他们提供引导,如果政府能够培养一批金融专家,在居民购买理财产品时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这样居民在提高自身理财知识的同时,对理财知识有了更加专业化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加科学地管理自己的财富。
主要参考文献:
[1]廉保华,王婧婧.新资管下城商行理财业务转型策略[J].银行家,2018(3).
[2]李海荣,蔡明超.背景风险对居民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
—基于长三角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6(3).[3]孙志强,王辉.资管新规下信托业转型策略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12).
[4]廖婧琳,王聪.制度环境差异与居民金融市场参与——
—基于各国经济制度环境差异的比较[J].经济体制改革,2017(3).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