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铤而走险的成语故事「」
铤而走险的成语故事「精选」
铤而走险指的是无路可走时采取冒险行为。

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故事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铤而走险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一、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一百七十多个诸侯国互相争权夺利。

到中期,晋国和楚国成了两个阵营的首领,势均力敌,难分伯仲。

其中,郑国是个有道的小国。

但不幸的是,郑国地处两大强国晋国与楚国之间,北面不敢得罪晋,南面更不能冷落楚。

公元前610年,晋国会聚了一部分诸侯国,一起向楚国示威,施加压力。

晋国国君怀疑郑国与楚国暗中勾结,怀有二心,不肯与前来的郑国国君相见,弄得郑国诚惶诚恐。

郑国大臣子家,为当时的执政大夫。

他见此情景,便给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盾写了一封信。

关于赵盾,可是个在晋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

赵盾的“外号”是盛服先生,这是因为赵盾每天勤于政事,天不亮就上朝,早到了就在朝堂前正襟危坐,恭侯国君。

据说,当时他的仇人找了个刺客去杀他,刺客看到了正在独自等侯上朝的赵盾,竟被其忠君爱国的情操深深感动,于是不忍心加害于他。

言归正传,子家的信中说,郑国和晋国一直很尊敬友好,但仍不能使你们满意。

我们现在左右为难,既怕得罪晋国,又怕得罪楚国。

就像一头被猎人穷追猛赶的小鹿,本来是不愿意离开肥嫩丰腴的水草和森林的,可是一旦被猎人逼得走投无路时,再危险的'悬崖绝壁也会不顾一切地跳下去。

如果你们把我们逼急了,郑国也只好铤而走险,去寻求楚国的保护了。

那时,你们晋国可不要后悔呀!
赵盾接到信后,认为很有道理。

便说服晋国国君改变了对郑国的态度,以免他们投入楚国的怀抱。

然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郑国时而依附晋国,时而追随楚国,弄得晋楚两国都哭笑不得。

二、拓展延伸
【读音】tǐng ér zǒu xiǎn
【解释】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渊源】新朝时期,钜埜(钜野)大旱,流民遍野,王莽铤而走险,让人民群众吃蝗虫充饥,方才渡过难关。

【语出】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典源】
《左传·文公十七年》
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

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

八月,寡君又往朝。

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

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

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

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

敝邑有亡,无以加焉。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

‘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

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