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摘要:在目前教学实践中,课堂呈现的仍然是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现象,许多教学内容碎片化,小学语文教师习惯按部就班地进行单篇教学,割舍了单元
之间内在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越来越僵化。
基于以上问题及课程改革和部编版教
材编排特点的需要以及培养学生的目标导向,大单元整体教学尤显重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引言
随着课改的实施与推进,主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已经成为教材编排的一个价
值取向。
因为这种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相关内容的选择,彻底突破以往单篇教学
体系的束缚,更侧重学生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
因此,对于小学语文主题单元
整体教学来说,强调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生成,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中心思想,这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学
习效率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1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加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导语部分都会提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三年级下
册第四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学习《花钟》第1
自然段时,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大体了解了第1自然段的大意,根据本段内容
特点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用画时间轴的方式学习文中介绍各种花开放的部分。
通
过梳理学生会发现,课文在介绍每种花的时候是有规律的:一天之内时间为序,
每种花先写花开时间,再写开放时的不同姿态,这时候学生会逐渐明确第二句话
是关键句。
本节课对关键句的设计加大了难度:关键句不简练,需要修改。
因此,在引导学生基本上确定了关键句后,还要指导学生修改关键句,使语言更简洁。
本单元设计的“交流平台”通过举例,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
段话大意的方法,要点清晰,易于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这个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语言运用能力。
2明确单元主题,文本相互补充
对于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教师要认识到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需要树立整体教学观,能够进行单元的整体思考、整体
认识和整体运用,以此来达到整体的设计目的[1]。
因此,语文教师要明确每一
个单元的主题,并且在同一个主题之中去挖掘各个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文
本相互支持与补充,发挥出整体的力量,以此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
为学生的单元学习指明方向,从而确保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单元内容,为学生的
高效率语文单元整体学习奠定基础。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其中三年级上册第七单
元由《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这两篇课文构成,本单元主题为“寻
找大自然中的礼物”,其中《大自然的声音》是以清醒活泼的笔调介绍大自然中
风的声音、水的声音与动物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是记述父亲一生最喜欢
树林、唱歌的鸟的故事。
因此,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明确单元主题后,就可以鼓励
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同时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
掌握每一篇课文的内容与中心思想,从而实现学生高质量的语文单元整体学习。
3巧妙引入,让学生敢问
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单元
整体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能够在平等关系中提出自己的问题。
情境创设的方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多媒体情境等,这些情境都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内容,使学生亲切地
与文本内容进行对话,并敢于提问。
例如,在《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
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质疑:“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神话故事,请大家先进行自主阅读,感受一
下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老师建议你们针对这几篇故事的
联系点提问题、针对神话这种文体提问题,相信你们提出的问题可以将小组内的
同学难住。
”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而且学生在
质疑的过程中,兴趣盎然,问题的指向性也更强了。
有的学生提出:“神话故事
中的动物和人一样会说话吗?”有的学生提出:“故事蕴含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
的品质,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意识越来越强烈。
4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
部编版教材关注学生语文素养层层落实的同时能够与生活紧密结合,促进学
生兴趣与能力同步发展。
在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中,力求体现“语文来源于生
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点,使语文教学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让生活场景与语言文字形成关联,使课堂
内外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把知识传授、心理发展、人格塑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识字写字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儿童对美好生活
的憧憬与热爱。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主题编排
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三篇课文,本单元要求认识38个生字、
5个偏旁,会写11个字和三个笔画,运用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按照集中识字和
规范书写两部分进行,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识字习字的愿望,也利于教师不断总结
经验方法。
首先指导学生自主识字。
如找一找课文里面出现的生字,圈画出来,
想一想哪些生字是你之前就认识的,在哪里认识的?哪些生字你以前听说过,在
哪里听说的?哪些生字你不认识?学生圈画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交流认字体验,与此同时,教师板书识字记字的好方法:课外阅读中识字、店铺
和广告中识字、名字中识字、猜谜语识字、熟字加偏旁归类识字、发现日字旁和
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集中识字,还有字理识字等等。
5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学习和生活
相结合,慢慢渗透,逐渐养成。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展现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
文化。
《古诗三首》中描绘了传统节日中人们过节时的情景,展现了多彩的民间
习俗;《纸的发明》以时间为线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让学生体会到造纸术的发
明推动了世界的文明进步,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赵州桥》介绍
了跨越时空一千四百多年的石桥的坚固与美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为
了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可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
阅读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写一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小组合作调查地方的
一些传统文化、习俗,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途径
学习收集资料,用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用单元整合教学方式,可强化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小学语文教师把各个单元内容加以整合,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内涵,使学生的情感思想愈发丰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文中的主导思想,实现语文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在单元整合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与魅力,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牛银霞.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听说读写整合训练的研究[J].小学时代,2019(31):8+11.
[2]陈蔚.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6):120-121.
[3]徐恒娟.小学高年段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
版),2019,9(08):30-31.
[4]王定平.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的“魔法棒”[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6):135.
[5]李芳.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9(1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