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热点:全国组织部门打击干部修改档案潜规则
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面试时政热点

事业单位集中招聘面试时政热点一、档案造假【热点概述】材料1:步入2015,中纪委推出一出开年大戏——“官场现形记”。
据媒体报道,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
其中,修改三龄(年龄、工龄、党龄),篡改两历(学历和工作经历),骗取干部身份几乎成了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开的秘密”。
材料二:2015年5月12日记者从黑龙江绥化市委纪检委得到证实,经纪检部门调查,绥化市庆安县委常委、副县长董国生因户籍年龄造假、学历造假以及妻子“吃空饷”等问题被停职。
目前,绥化市委已决定停止董国生的工作,并责成有关部门对其违纪事实进行深入调查,依据调查最终结果,对其本人及有关责任人做出依法处理。
【点评】档案对于干部来说,既是身家清白的证明,也是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是不可或缺的“底子”、“根子”。
如果连档案都可造假,那么干部的真伪就无法分辨,各种底细也无法摸清,不仅会让一些“带病干部”浑水摸鱼,更将动摇干部队伍的根基,不可小觑。
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个人背景资料整体“洗白”,董国生这种公然造假的恶劣行径并非个案。
干部们之所以想造假就造假,无所顾虑,其根本的动因是,凭借篡改个人档案,可以一路蒙混过关,甚至还可能实现“火箭升迁”。
这不禁让公众在惊叹其神通广大的造假能力的同时,也不得不对国家干部任免与监管制度提出质疑。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整治档案造假,还必须要动“大手术”才行。
一是要“动刀子”。
一些干部敢于档案造假,就是侥幸心理在作怪,认为就算“东窗事发”也不过是批评警告而已,故而胆子越来越大。
因此对于档案造假的违规者,要严加惩治,将他们打疼、打怕,甚至剔除出干部队伍,才能有效制止造假行为的蔓延。
二是要“挖底子”。
“底子”是否清白、是否符合要求,往往关系着干部的选拔任用升迁。
有些条件不够的干部为了“占位子”、“争帽子”,将档案造假当成仕途升迁的“捷径”,留下不少“隐患”。
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热点:深圳聘任制公务员引入淘汰制—考核不称职解聘

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热点深圳聘任制公务员引入淘汰制—考核不称职解聘【导语】2014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告一段落,新的2015年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开始,意向参加2015年厦门事业单位招考的同学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事业单位备考复习。
公职类考试首选机构中公教育厦门分校的小编我,在此整理了2015年时事政治热点,即可作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时事热点资料,也可以用于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面试热点。
希望这些材料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本篇是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热点:深圳聘任制公务员引入淘汰制—考核不称职解聘。
聘任制公务员解聘太少曾被外界质疑过,昨日公布的聘任制公务员合同管理新政明确规定14种解聘情形,解聘程序也被明确,减少不公平因素。
用人单位违规聘用及解聘聘任公务员的,将被责令纠正,违规者还将被处分。
首次聘任合同期限为3年深圳于2007年实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现有聘任制公务员3000多人。
相对委任制公务员而言,如果干不好或没有职位需求,聘任制公务员就可能被解聘。
这道“紧箍咒”在一定程度上健全了公务员的退出机制。
深圳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被认为是打破了“铁饭碗”。
然而实行3年多来,3000多名公务员竟无一人解聘,并全部进入续聘期,遭到媒体的质疑。
有专家表示,公务员聘任制要保持生命力,则要细化完善聘任制本身的招聘、薪酬、考核等后续配套制度。
破解“只进不出”怪圈,引入淘汰机制迫在眉睫。
随着这一群体人数的增加,及聘用中新的情形出现,深圳市委组织部与市人社局共同制定了《深圳市聘任制公务员聘任合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有了新的变化。
最新一期政府公报昨日公布这一规定。
新政策将于2月1日起实行,试行5年。
《办法》规定,聘任合同分为固定期限聘任合同、无固定期限聘任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聘任合同。
首次聘任的合同期限为3年。
《办法》首次明确首聘合同的具体情况,比如从国有企事业单位调任到用人机关的;从市外机关转任到用人机关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建制转为聘任制公务员的等,首聘合同都是3年。
2015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补齐监督短板,让“禁读令”令行禁止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补齐监督短板,让“禁读令”令行禁止对于“花样百出的培训理由”,应该拨云见日,防范“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法;对于“培训费预算的报销黑洞”,应该及时对预算和公款培训项目进行调整,不让违规者有机可趁;对于“将培训当福利”的做法,应该正本清源,培训的归培训、福利的归福利,禁止“错配”,禁止通过“技术手段”违规报销;对于“协会组织”之类似乎带有组织决定的项目,也应该从源头上清理,预防培训上的腐败。
据新华社10月26日报道,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组部、教育部7月底下发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和各类名为学习提高、实为交友联谊的培训项目;严禁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各高等学校举办允许领导干部参加的高收费培训项目。
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禁读令”颁布近三个月,多地出现官员退学现象,同时,一些高收费社会化培训仍在向受“禁读令”约束的人员招生,部分事业单位、国企领导干部仍在参加多种形式的高收费培训。
动辄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因其招生主体官员化、费用来源公款化、学习内容联谊化而饱受公众诟病和媒体质疑,有关部门为此下发“禁读令”,社会各界期待这样的禁令能够发挥作用。
但是,相关调查给出的图景,让我们认识到“禁读令”实施以来虽然产生了不小的变化,但官员参加的高价培训仍然没有根绝,其中的原因值得剖析。
原因之一,相关制度、机制没有跟上。
比如,预算费用管理没有及时调整。
一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年初都制定了培训预算或者预留了相关的费用,“禁读令”下发后,这些单位或部门并没有及时调整预算安排和费用使用规定,仍然以培训费用列支,给一些人留下了违规的空间。
原因之二,一些人的意识仍然局限于过去的思维框框里,认为“禁读令”没有强制约束力,只是“走过场”,一阵风过去后就算了,并没有把“禁读令”的约束放在眼里。
原因之三,监督存在短板。
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严禁干部干预司法尢需监管护航

2015年福建厦门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严禁干部干预司法尢需监管护航【导语】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笔试已经结束,紧接着就是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
有把握的同学已经在提前准备着2015年福建公务员面试了,厦门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包子收集整理了2014年到2015年的时事政治热点,希望能在2015年福建省考面试中帮助到广大考生。
这些时事政治热点不仅适用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面试,还适用于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厦门事业单位考试。
昨天,新华社受权播发两个重要文件,剑指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司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
一个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一个是中央政法委员会印发的《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
两份文件均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要求推出的重要举措。
(3月31日《北京青年报》)毋庸置疑,“领导干部干预司法,不论为公为私一律严禁”这一制度的出台,既是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为防止领导干部非法干预案件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既是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为助推“四个全面”战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具体一点来说,建立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行为的“防火墙”和“隔离带”,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划“红线”、拉“警戒线”。
但“红线”划好之后,如何保证其能严格执行,如何持之以恒以贯彻落实以及如何保障该项制度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想必才是决定这项制度成败的关键所在。
因此,严禁领导干部干预司法尢需监管来保驾护航。
无公开则无监督。
众所周知,打造透明政府就是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而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正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有效途径。
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

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走班制”来临老师往哪儿“走”【导语】2014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告一段落,新的2015年已经来到,考公的同学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备考。
公职类考试首选机构中公教育厦门分校的小编我,在此整理了厦门事业单位考试相关备考资料,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本篇是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走班制”来临老师往哪儿“走”。
育部近期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表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另加3门任选科目的考试成绩。
对此,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以及专家都认为,今后高中很可能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
现代教育报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7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后,北京就有高中校开始尝鲜“走班制”了。
而今,京城又有不少小学也开始探索“走班制”。
走班上课涵盖所有科目北京市第二中学作为较早开始尝试走班制的学校之一,如今已实现走班上课常态化。
在国家课程中,学校非高考科目全部实行“走班制”选课教学。
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北京二中自主开发的选修课程也全部实现学生走班上课。
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可根据学校专门编制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2011年,北京十一学校在高一年级开始实行走班上课,并于2012年延伸到初一年级。
与北京二中的走班制略有不同,十一学校的走班制囊括了所有科目,且取消了原有的行政班。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类型,以及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十一学校共有400多门课程、272个学生社团,学校4000多名学生就有4000多张不同的课程表。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三所中学宣布教改合作,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共同推行“走班制”教学模式。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表示,将把北大附中“走班制”的成功模式引进该校。
清华附中虽然目前也实行“走班制”,但仍保留了传统的行政班级,学校将西式教学与中国传统教学两种模式糅合。
2015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应给予基层干部更多机会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应给予基层干部更多机会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其中对基层干部待遇给出了新的意见,要求推动人财物向基层倾斜,注重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加大从村、社区干部和优秀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力度,适当提高基层干部待遇,逐步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当好基层干部不容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中央到省市的各种政策,最后都得靠基层来落实。
制定政策难,落实更难。
基层人力有限,财权有限,但事务无限,这种权财物的配给不对等,导致基层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种种偏差、错误。
但这种偏差、错误往往又不是上级来承担,而仍然由基层来担责。
为什么基层干部苦?从上升渠道来看,晋升机会相对少。
乡镇只是科级建制,但乡镇管辖人口少则万人,多则数万人,包括事业编在内公务人员也相应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
在这几百人的队伍中,科级就是天花板,同样干工作,中央、省级机关的公务人员可以按照任职年限较为容易地递增职级,但基层僧多粥少,乡镇公务人员晋升比较难。
因此,中央提出注重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是及时雨,并且更应向最基层也就是乡镇一级大力倾斜。
基层工作十分难做。
计划生育、维稳、土地征收诸如此等,都是硬骨头,难啃。
“一票否决制”让不少基层干部如履薄冰,哪一个环节出了纰漏,便可能被问责。
问责又是必要的,不搞“一票否决制”,工作压力便可能不足。
然而乡土中国如此之大,历史如此悠久,乡规民约若与上面的政策相碰撞,工作干起来难免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进退失据。
这是现实的无奈,但退一步说其实也是正常的。
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是基层干部,交道打多了,矛盾的绝对数量也会更多。
在基层财政来源有限的情况下,基层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有限。
也正因为如此,中央提出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可谓让基层大有一股“久旱逢甘霖”的感觉。
但是,“久旱逢甘霖”关键靠落实。
我国一共有2800多个县,4万多个乡镇,这些构成了我国基层单位的基本单元。
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时政热点: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清濯政治生态

2015年公务员考试面试时政热点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清濯政治生态【导语】2015年国考笔试成绩已经公布,现在进入了2015年国考面试备考阶段,小编收集整理2014年到2015年的时事政治热点,在国考面试中希望能帮助到考试。
这些面试热点不仅可以适用于国家公务员考试,还适用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
[2015国考面试培训课程]日前,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讲话强调,反腐败斗争尚未取得压倒性胜利,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
一个时期以来,官场腐败的扩散性、严重性已经相当严重。
究其根源,除了党风政风不正和贪官自身贪欲难抑等因素外,干部人事任用选拔制度积弊才是造成贪官“前腐后继”、层出不穷的罪魁祸首。
在当前的干部人事任用制度下,一把手往往只手遮天,不仅待遇好、地位高,而且权力大、可利用资源多、实现个人意志和愿望的成本低。
因此,当官、当更大的官,和无限逐利就成了不少官员的梦想与追求。
而且,时下“动议-民主推荐-考察”的干部选拔程序设计,恰恰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广大干部事前知情及公平参与、平等竞争的可能,在实践中往往异化为“领导授意-‘萝卜’推荐-量身考察”,变成了“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暗箱操作。
这种不完善的公开竞争选拔领导干部的制度,致使用人腐败司空见惯,不少党员干部的提拔晋升,往往不是德才政绩的相应体现,而是资历、关系、钱财、美色比拼的结果。
正缘于此,“论资排辈”成了一些干部晋职提级的常规流程,为了熬到一定资历,攀附权贵、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和帮派主义也就成为必然;其中买官卖官、权色交易也成了一些干部晋职提级的捷径,如此“边腐边升”的“破罐破摔”,只能不断助涨官员的贪欲,深陷贪腐泥潭不能自拔,不知收敛。
在这种不正之风下,一人被提拔,大批人跟着沾光,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因此,若有人被发现贪腐,出现山西式的塌方式腐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只要歪门邪道堵死了正派干部依靠德才政绩晋职提级的通道,“劣币驱逐良币”成为官场常态,查处再多的贪官都只是“割韭菜”,难以从根源上防止贪腐。
2015年厦门省考公务员面试热点:强力惩治“庸懒散”现象

2015年厦门省考公务员面试热点:强力惩治“庸懒散”现象【背景链接】2014年十一长假过后在北京、西安等地记者分别走访了一些机关单位,调查节后到岗情况。
上午10时,记者来到西安市某区政务大厅。
大厅里前来办事的人很少,14个工作席位,有6名工作人员在岗。
一位女性工作人员把腿搭在办公椅的扶手上打盹,在她右手边的工位上,另一名身着红色衣服的工作人员趴在桌子上睡觉。
上班时间睡觉,甚至是打牌的现象时有发生,近日各地机关单位都在严厉惩治“庸懒散”现象。
【综合分析】第一、工作量不饱和。
如今机关和事业单位应聘者多,竞争激烈,原因是这些单位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
想进的人多,职位有限,于是出现了因人设岗、一人的事两人干等现象,机构改革也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
机构臃肿人多事少就会出现“庸懒散”现象。
第二、职责不明确。
例如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舆论关注焦点,这么多部门管理不好食品安全问题。
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责不清,部门内部也经常推诿扯皮。
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三、监督渠道不通畅。
一直以来,所谓“治慵”风暴重在自上而下的权力监管,先是明察暗访,然后集中处罚。
短期效果明显但缺少持久力。
真正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是群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
窗口单位作风“慵懒散”,群众前来办事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意见却往往投诉无门,或者提了意见也是石沉大海。
“主人”监督不了“仆人”,“仆人”就会偷懒。
【启示】第一、慵懒散,指一种不积极的工作态度。
一般指慵懒、懒散,人处于很没精神的状态、无聊状态。
其中“庸”指业务不精、能力不强、避重就轻、得过且过;而“懒”则指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散”则指重权轻责、自由散漫。
第二、上班迟到、睡觉、玩游戏、脱岗等问题,只是机关作风“慵懒散”的表象,思想上的惰性不除,业务不精通,治理难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对策措施】一是单位层面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热点: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

厦门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时事热点: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导语】2014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告一段落,新的2015年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开始,意向参加2015年厦门事业单位招考的同学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事业单位备考复习。
公职类考试首选机构中公教育厦门分校的小编我,在此整理了2015年时事政治热点,即可作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时事热点资料,也可以用于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面试热点。
希望这些材料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本篇是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热点: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
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
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
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
我们要直面问题,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勇于担当,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本文摘自:/?wt.mc_id=bk11312。
2015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整治事业单位招聘乱象要靠制度持续发力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整治事业单位招聘乱象要靠制度持续发力11月12日,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人社部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开展为期一年多的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完善公开招聘制度,狠抓制度落实。
(11月1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 当事业单位招聘中乱象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时候,不仅影响事业单位招聘的严肃性,更影响到就业公平和公众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的信心。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的背景下,此次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部门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乱象进行集中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事业单位招聘乱现象由来已久。
从前些年一些待业者想进入国企、事业单位的大门需要“托关系”“跑门子”,再到近年来被认为戏称为“萝卜招聘”“未考先知”的各类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无一不是招聘乱象的缩影。
一方面,随着就业形势的整体趋紧,一些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加大,而事业单位工资、福利等相对稳定的现实,让很多年轻人寄寓了很大期望,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一些人心存侥幸,采用不正当手段挑战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中国依然是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这注定某些人和单位手中的权力可以干预甚至决定一些人人的就业前景,直接或间接促成招聘乱象。
事实上,对于事业单位招聘乱象,各级各地也开展过一些专项治理活动,但就实际效果来看,却不尽如人意。
有的“萝卜招聘”去除了,随之而来的是“乒乓招聘”“篮球招聘”;有的不通过“直接关系”进人了,取而代之的是“绕道进人”,等等。
追个溯源,事业单位招聘乱象的久治不绝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基层人社部门没能有效地履行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责,出现了监督监管缺位的现象。
以“未考先知”型招聘乱象为例。
在2010年海南三亚市人社局所属两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三亚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原局长温孝廉之女温某,在考前获知试题答案并取得99分。
按理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这样严肃的事情,除了招考公告以外,本不该走漏试题的风声,却还是让人钻了空子。
厦门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要整治更要防范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要整治更要防范事业单位招聘中存在的“萝卜招聘”“绕道进人”等乱象,早已为公众所诟病,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
眼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会同有关部门,除对各地的个案予以严肃查处外,还将在全国开展一次全面、集中的整治活动。
预计2015年底前,整治活动将集中力量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完善公开招聘制度,促进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事业单位进人机制。
(11月4日《人民日报》)一些事业单位的违规招聘,的确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资格等条件都开出来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猫腻甚大”,很可能就是“拼爹的产物”。
类似的“萝卜招聘”或“绕道进人”,一方面助长了社会上拼爹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戕害着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更甚者,这还会消弭青少年仰头的憧憬、向上的希望,因为在“萝卜招聘”大行其道的氛围里,他们会觉得:有能力不如有个好爹、拼实力不如拼关系。
如此氛围下,对“萝卜招聘”进行整治显然是必须之举。
之前,各地也有零零碎碎的整治,但难成气候,也未能形成震慑力,致使“萝卜招聘”依然野蛮生长。
此次国家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的专项整治,的确很有魄力。
一则,对违规问题零容忍,且一定要找到责任人,不能任由“集体研究”当挡箭牌;二则,还要以高压态势严格查处、严肃问责。
可以说,这样的专项整治,就是一条完整的整治链条,其现实价值毋庸置疑。
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的专项整治很好,如今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落实。
一直以来,对于事业单位的违规招聘,整治大多是撤销了事,这样轻飘飘的处理,就是一种间接的纵容与默许。
如今的整治,理应是不管什么行业,也不管什么岗位,只要是事业单位存在招聘上的违规,就一定要依法整治,并严肃问责。
眼下,专项整治如何突破重重阻扰,达到制度设置的初衷,既是最大的看点,也是确保制度公信力的起点。
众所周知,内部整治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存在极大的监管盲区,这样的专项整治,也难免有漏网之鱼,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015年厦门公务员考试面试时政热点:养老金并轨倒逼收入分配改革提速

2015年公务员考试面试时政热点:养老金并轨倒逼收入分配改革提速【导语】2015年国考笔试成绩已经公布,现在进入了2015年国考面试备考阶段,小编收集整理2014年到2015年的时事政治热点,在国考面试中希望能帮助到考试。
这些面试热点不仅可以适用于国家公务员考试,还适用于福建省公务员考试。
[2015国考面试培训课程]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
《决定》指出,要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逐步建立起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公众期盼已久的养老金并轨改革,终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改革方案,以国务院下发《决定》的形式正式推开,饱受诟病多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养老保险分道运行的“双轨制”,终于有望得到比较彻底的改革。
关于养老金“双轨制”的弊端,以及将“双轨制”合并为“单轨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权威人士和社会舆论已多有解读与呼吁。
这个时候,很多人更多关心的是,养老金并轨改革之后,原来处于不同“轨道”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人员,养老待遇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我国公共政策和改革措施的制定者、执行者,这次的养老金并轨改革,实际上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实现突破,改革进程上的这种安排,难免会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产生“被改革”的感觉,进而生发出对“改革导致利益受损”的担忧。
“被改革”不一定是大问题,但“被改革”如果导致实际利益受损,就可能受到“被改革者”的消极抵制甚至激烈反对。
鉴于此,养老金并轨改革突出了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利益的现实关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曾多次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不是要将其简单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之中,不是要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来“吞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2015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机构瘦身是法治必需健身是职责所在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机构"瘦身"是法治必需,"健身"是责任所在西瓜办、馒头办、生猪办、禁止午间饮酒办公室、推广足疗保健工作领导小组……五花八门的协调机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铁扫帚”下销声匿迹,据统计,全国一次性减少13万余个协调机构。
事实上,各类领导协调类机构并非全无成立的必要。
现代政府讲究专业化分工,现实问题却不一定能准确对口专业部门,这就需要顶层设计中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以统筹协调复杂性、宏观性工作。
正是本着解决专项问题、减少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和矛盾冲突的考虑,一些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应运而生。
由于是专门为处理某项问题而设立,所以协调类机构一般任务导向明确,行政效率较高,在跨部门组织决策、定向施治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
然而在各地的治理实践中,靠增设协调机构来落实政策、解决时难,几乎成了工作惯例,各类协调机构随意设立,只设立不取消,造成协调机构层出不穷,而且与职能部门形成叠床架屋、重复运作的态势。
表面上看,领导指挥力量有所加强,实际中却是徒增办事环节和协作难度,造成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扯皮多,降低了行政效率。
更多问题在于,一些协调机构喊出服务民生、维护市场秩序、特色产业培育的口号,实际上干的却是乱干预、乱摊派、乱收费的勾当;祭出“领导挂帅”的棋子,实际上挂帅有如应景,根本没发挥出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效用;打着“部门协同”的牌子,实际上牵头部门有心无力,成员单位心不在焉,到头来协同合作竹篮打水一场空;再有就是人员超编、财务管理失范的问题。
这些问题,无一不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阻力所在。
在一些干部眼中,似乎没有领导挂帅,就是对事情不重视,协调部门不够多,就难以解决问题。
这样的惯性思维,同样是依法行政的一大暗伤。
随着简政放权的推进和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项整治,地方层面的协调机构乱象得到遏制。
然而,以往经验表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很难保证不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2015年厦门福建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双面官员”拷问摆设式监督

2015年福建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双面官员”拷问摆设式监督4月初,广西贺州市原副市长毛绍烈一审获刑17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0万元。
日前,新华社的报道揭开了毛绍烈的“双面人生”——一边身穿朴素旧衣,一边受贿敛财千万元;一边重抓廉政建设,一边借干部升迁大收红包。
开裂皮带、旧衣服、塑料凉鞋,这样的穿着确实不像贪污受贿千万元的腐败官员。
然而,从权力监督的角度而言,“双面官员”毛绍烈的伪装其实一点也不高明。
值得思考的是,这样的伪装为何能令其在16年的时间里实现边腐边升?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双面官员”早已不是个例。
与其说“双面官员”难被查处是因为他们伪装技巧高,不如说是权力监督仍旧存在缺陷,以至于官员只要稍稍伪装就能规避监督。
因此,强调权力监督和官员财产公示,显得尤为必要。
毛绍烈虽然在穿着上很低调,但以权谋私的手法其实一点也不隐蔽。
比如,毛绍烈严格控制接触商人的范围,只与熟悉的老板进行权钱交易;又比如,为了让敛财办事更隐蔽,毛绍烈在重要岗位强行安排“自己人”。
真正值得追问的是,毛绍烈强行逼迫班子领导同意他的提拔任用意见,肆意插手工程审批,如此明显违规为何还能一路绿灯?一把手的权力蛮横至此,为何未能被及时制约和查处?至于毛绍烈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经常找县纪委领导研究廉政工作,印发廉政警言警句,制作反腐倡廉的台历等,同样不应作为对其监督不力的借口。
首先,官员谈廉政与其自身是否廉洁并无必然联系,这是常识;其次,作为一把手,谈廉政建设,只是其分内工作之一,亦不具有任何指向性。
典型如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落马当天仍在干部大会作廉政报告,其廉政语录仍上头条。
“双面官员”的称谓,其实更多只是伪命题。
一些官员在不同场合做出不同的表态与形象展示,其实只是人性趋利避害的条件反射。
在现代政治中,人们正是意识到官员的权力一旦缺乏必要而有效的监督,就可能出现人前人后不一的做派,才呼吁将权力关进笼子。
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可以惊诧于“双面官员”的极大反差,但就反腐倡廉而言,对于所有官员,还需剔除道德评价的惯性,意识到有效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才是让官员能够“真实”起来的唯一药方。
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破解“黄牛党”命题需民众共同发力

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破解“黄牛党”命题需民众共同发力【导语】2014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告一段落,新的2015年已经来到,考公的同学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备考。
公职类考试首选机构中公教育厦门分校的小编我,在此整理了厦门事业单位考试相关备考资料,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本篇是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破解“黄牛党”命题需民众共同发力。
调查发现,预售期延长在为旅客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也产生了囤票等问题,仍有很多人无法顺利买到车票,这让车票“黄牛”们的生意旺季提前到来。
从12月1日起,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及手机终端购票的预售期由20天逐步延长到60天,同时在发车前15天退票免收退票费。
这一新政的出台,本是为了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给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购票环境,让人民群众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行程,同时行程有变时,提前15天退票也不收退票费,为人民群众解除了提前购买火车票的后顾之忧。
但这一新政的出台,被“黄牛党”利用就变了味,使它们的倒票有了可乘之机。
“黄牛党”人人都痛恨,但围堵“黄牛党”需要人人出力,才能还购买火车票的公平环境。
一年一度的春运,是“黄牛党”最活跃的季节,因为春运是世界史上少有的人类大迁徙,面对这么大的客流,每年都在考验着我国的交通应对能力,尤其铁路全天候、安全、票价适中的特点,更是中长途旅客的首选,因而每年的春运一票难求是铁路的真实写照,每年春运的火车票无疑都是紧俏商品,那么,今年也是如此。
铁路部门为了给大家创造一个公平的购票环境,在不断的推出各种措施围堵着“黄牛党”的倒票行为。
首先梯次收退票费,让“黄牛党”囤票的成本在加大,极大的打击了“黄牛党”的囤票行为;再次12306火车票的售票系统已经不接受行程冲突的购票;还有不断升级的12306购票系统也在应对着“黄牛党”的抢票神器。
这些措施的不断出台,在一道程度上严厉的打击了“黄牛党”的倒票行为。
2015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决不让整改落实成为“烂尾工程”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决不让整改落实成为“烂尾工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下帷幕,但是搞活动有时间表,改作风岂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宣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应该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做好活动的善后工作,让问题得到解决,让制度施之长远。
“应当十分明确,整改决不能出现‘烂尾工程’和‘形象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中央领导同志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递出斩钉截铁的决心。
这是因为,整改落实是教育实践活动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也是改进作风取得实效的重要检验。
问题摆出来了,承诺也做过了,群众热切关注,社会高度期盼,整改是不是动真格关系到教育活动的成败和党的形象。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地方或单位,越是进入收尾阶段,精神上越容易松懈、行动上越容易迟缓。
回想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从解决车轮上的腐败,到规范“三公”经费支出,反“四风”刀锋所向,党风政风为之一心,社会大众为之一振。
但是,难啃的硬骨头还有,“四风”的残余势力还在,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让“闯关”思想、“观望”态度、“懈怠”意识软化了收尾阶段,不能让“四风”卷土重来。
如果整改落实不能落到实处,活动到最后环节功亏一篑,那么活动持续时间再长,也会被群众认为是虎头蛇尾的一阵风,就难以树立徙木立信的诚意和决心,更遑论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之所以出现上述跑冒滴漏、庸懒散软的情绪,无非是一些人心存侥幸,以为活动结束了,上级领导的注意力改变了,自己偷个懒、打个盹怕什么?出现这种心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党性修养不强、宗旨意识淡薄、群众立场不稳,这同时说明从严治党应该坚持到底。
我们常说,“认真”不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大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大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把这股“认真”劲贯穿收尾阶段,坚持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坚持有问题就整改、大问题大整改、边整改边完善,确保收尾阶段不打折扣、不缩水分、不偷工减料。
2015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提前取消档案管理费可以复制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提前取消档案管理费可以复制张海英有必要对每一项收费进行充分论证,凡是缺乏法律依据的,公众认为是不合理收费的,都应该坚决取消、及时取消,同时有效约束新增收费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等五部门本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流动人员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等内容(12月14日《华商晨报》)。
档案管理费已经收了多年,据说全国每年收取的总额巨大。
然而,这一收费直到今年8月份才真正引起舆论关注。
由于高额支出细则从未公布,只向流动人员收费缺少公平,有的地方已经取消而有的地方仍在收取等原因,所以档案管理费受到舆论多种质疑。
如今,取消这一收费也是对舆论质疑的最好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提前一年取消档案管理费。
2012年发改委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规定,这一收费“三年后自动取消”,即应该在2016年起取消。
但有关部门这次要求从明年1月1日就取消。
这样一来,广大流动人口就少支付一年档案管理费。
在很多收费遭遇舆论追问和质疑的今天,笔者认为,五部门这次提前取消档案管理费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其一,舆论监督为提前取消这一收费发挥了推动作用。
今年8月之前,档案管理费一直没有引发舆论高度关注,自从新华社追问之后,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和评论,才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如果媒体没有去关注档案管理费,可能还会多收一年。
由此可见,舆论监督在“收费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形形色色的收费中,并不是每一种收费都会受到广泛关注,这就需要媒体对不合理收费或者合理收费不透明支出进行调查,既能唤醒各方重视某些收费,也能鞭策有关方面推进“收费改革”。
不久前,财政部公布了2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
这些收费都有政策依据,但收支账目是否详细公开,相关费用有没有被挪用等情况,有待媒体去挖掘。
而行政收费目录清单之外的收费,究竟还有多少,也需要公众和媒体去揭露。
2015年厦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给官员筑起坚固的制度高墙

要想警钟长鸣,持久地保持政治生态之清明,应以依法治国为契机,筑起坚实牢固的制度之墙,有效地约束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
日前,央视一档调查栏目播出了名为《高墙里的官员们》的节目,揭秘了落马官员在监狱里的生活状态。
镜头中,因贪腐入狱的广东茂名原市委书记罗荫国和茂名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育英都理了光头,穿着囚衣,住在十几个人的监室里,每天早上起床要学习,要熟记、背牢服刑人员的38条行为规范,过着失去自由的铁窗生活。
节目播出后迅速引发广泛关注,许多人对贪官在狱中落魄的状态拍手称快。
有人认为官员牢狱生活的剧情比电影《监狱风云》还要好看,也有人希望高墙里的官员们能够经常“亮相”。
曝光落马官员在监狱里的状态有着积极作用。
一是可以彰显法律的威严,给在位的官员以警醒,防止其重蹈已落马者违法乱纪的覆辙。
二来可以体现法律的公平,打消公众关于一些官员在狱中能否真正接受法律制裁的疑虑。
但是,曝光不是为了引起围观。
官员们不能把对这些服刑官员的曝光当成免费电影来看,不能以看客的心态来围观和指点高墙里的服刑官员。
官员贪赃枉法,既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又侵犯了群众的利益,还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在这些由权力失控所导致的一幕幕悲剧中,没有置身事外的看客。
因此,如何防止更多的官员因贪赃枉法而入狱,需要各方的思考与探讨。
为了防止更多的官员走上违法乱纪之路,不能仅靠“以儆效尤”。
虽然墙内的服刑官员现身说法能够给墙外的官员敲响警钟,但钟声是时时响在耳边,还是渐去渐远,不得而知。
在位的官员或者从善如流,改过自新,也可能更加巧妙地去掩盖违法乱纪的行为,继续迷途而不知返。
因此,要想警钟长鸣,持久地保持政治生态之清明,应以依法治国为契机,筑起坚实牢固的制度之墙,有效地约束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
筑牢制度的高墙,要求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慎之又慎,广泛听取官方的意见和民间的声音,防止官员被“带病”提拔。
在官员的行政履职过程中,要用规章制度去制约和规范其手中的公权力,防止公权私用和公权滥用。
干部修改档案潜规则揭秘

干部修改档案潜规则揭秘干部修改档案潜规则揭秘根据全国统一安排,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直接向干部人事档案造假乱象“亮剑”。
近年来,各地干部档案造假现象屡被曝光,被群众调侃为“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
记者采访发现,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
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巡视涉及的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其中河北处理了11名身份造假的干部。
湖南省一位基层干部表示,档案造假在当地并不鲜见,只要将公安户籍和人事档案部门疏通好,涂改年龄等信息并非难事。
有的干部甚至能将档案涂改“年轻10岁”。
“三龄两历一身份”造假高发■改“三龄”:年龄、工龄和党龄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执行研究员刘山鹰说,形形色色的档案造假中,修改年龄、工龄和党龄最为常见。
干部选拔任用、领导退居二线都有具体年龄限制,很多干部为争取提拔、延长任期,往往不择手段将改小年龄,以至于出现部分干部的履历推算结果显示,读初中时就已参加工作计算工龄等怪象。
■改“两历”:履历和学历一些基层干部介绍,干部档案在履历和学历上造假,主要出现在跨地区调动前后。
很多干部在参与跨区域干部公开选拔和任用时,为达到选拔要求的在基层或某个职级工作年限、最低学历等要求,往往突击在档案材料中,虚构增加工作经历或者提供假的文凭。
跨区调动中,由于是异地考察,档案审核时间和力度有限,到新单位上班后也无人知晓个人真实履历,因此很容易使“整容”后的档案“瞒天过海”。
■改“身份”:骗取干部身份专家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为帮助其子女、亲属进入公务员队伍,捧上铁饭碗,往往采取“曲线救国”的三级跳:先冒充已破产或倒闭国企员工,找关系安排以国企员工身份调入事业单位,再等待时机通过借调、交流等方式进入政府机关解决公务员编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时事热点:全国组织部门打击干部修改档案潜规则
【导语】2014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告一段落,新的2015年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开始,意向参加2015年厦门事业单位招考的同学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事业单位备考复习。
公职类考试首选机构中公教育厦门分校的小编我,在此整理了2015年时事政治热点,即可作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时事热点资料,也可以用于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面试热点。
希望这些材料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本篇是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热点:全国组织部门打击干部修改档案潜规则。
原标题:全国组织部门专项审核干部档案
根据全国统一安排,目前,各级组织部门正在对干部人事档案分级、分批展开系统专项审核,各级别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档案均将纳入审核范围。
明确将干部的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入党时间、家庭主要成员等作为审核重点。
记者采访发现,在档案中修改年龄、增删履历,将背景材料整体“洗白”,成为一些地方干部人事管理的“潜规则”。
在中纪委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20个省份中15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
“洗档案”科级变处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通报称,对涉嫌档案造假骗官的1名处级干部进行立案调查。
据知情人士说,这名涉嫌造假干部是从外省调入的。
之前,这名干部仅为副科级,通过“洗档案”后,一跃成为正处级干部调任。
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档案造假在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几乎成“公开的秘密”。
湖南省一位基层干部表示,档案造假在当地并不鲜见,只要将公安户籍和人事档案部门疏通好,涂改年龄等信息并非难事。
有的干部甚至能将档案涂改“年轻10岁”。
有基层干部说,当前,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在年龄、学历、工作经历等多方面都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有些条件不够的干部为了“占位
子”“争帽子”,即便明知有暴露和被查处的风险,却依然将“洗档案”当成火线上位的“临门一脚”。
年龄、履历常遭“整容”
尽管各类法规很详尽,依旧有人想方设法找漏洞、走捷径。
改“三龄”: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执行研究员刘山鹰说,形形色色的档案造假中,修改年龄、工龄和党龄最为常见。
改“两历”:履历和学历。
一些基层干部介绍,干部档案在履历和学历上造假,主要出现在跨地区调动前后。
由于是异地考察,档案审核时间和力度有限,很容易“瞒天过海”。
改“身份”:骗取干部身份。
专家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为帮助亲属进入公务员队伍,往往先冒充已破产国企员工,找关系安排以国企员工身份调入事业单位,再等待时机通过借调、交流等方式进入政府机关解决公务员编制。
管理疏松造假成本低
专家指出,档案管理疏松、纠错机制缺乏、造假成本低是主因。
“满屋子数千份干部档案其实就一人管。
”造假问题一旦被发现,几乎都是党纪处理,更轻的则可能仅仅是政治前途暂时遇阻。
专家建议,应建立干部档案数据库并全国联网,即使干部异地交流也能实现查询。
扩大干部基本信息的公开化,为社会监督创造条件。
同时加强对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
本文摘自:/?wt.mc_id=bk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