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学生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洪中学高2019届高考必杀技(1)
文言断句(20190115)
考点讲解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因此,断句前要先通读几遍,弄清楚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同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断好之后,再回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起来有“拗口”之感,再审查。

一般说来,断句主要难在一两个句子甚至一两个词上,突破这一两个难点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

断句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真题回做】(2013·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9处)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论语·尧曰》)
一、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
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
(1)句首标志词
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

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

③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

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

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

(3)句尾标志词
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

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

(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
(1)明句式,助断句
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高考知识储备》P357—359四大类)帮助断句。

如判断句:“……者,……也”等。

反问句:“不亦……乎”“安……哉”等。

被动句:“为……所……”“见……于……”等。

固定结构:“如……何”“何其……也”“况……乎”等。

这些句式和固定结构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帮助断句。

(2)修辞句,找特点
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及骈文常见的四六句等,断句时可以根据修辞句在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断句方法——利用对称(偶)句式断句法。

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偶)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应高度重视。

(3)审关系,明结构
有些要求断句的文段在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关系:或并列关系,语句间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或总分关系,语句间会有中心句与支撑句,在支撑句的展开上一般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转折关系,语句间的转折会从语意上体现出来,有时也会有鲜明的词语提示(如“而”“然”“然则”等);或因果关系,语句间会有隐含的因果联系,在表因与果的语句间,一般是要停顿的。

把握了语段内容后,参考语段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可以断开句读。

【演练体悟1】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

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

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有删节)
(二)熟悉断句的几个小技巧
1.关注断句文字与前后文字的联系。

断句文字不一定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义表达,最好要看断句文字前或后的标点符号。

如果是逗号,说明断句文字只是前面文意表达的开始,或者,断句最后文字只是后面文意表达的开始。

【演练体悟2】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_如_江_河_之_停_蓄_其_发_于_外_者_烂_如_日_星_之_光_辉_其_清_音_幽_韵_凄_如_飘_风_急_雨_之_骤_至_其_雄_辞_闳_辩_快_如_轻_车_骏_马_之_奔_驰。

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因、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

以_专_门_之_攻_习_犹_未_达_古_人_之_精_微_况_泛_览_所_及_爱_憎_由_己_耶_夫_不_传_者_有_部_目_空_存_之_慨_其_传_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2.抓住最关键的一至两处。

断句时大部分能断对,只有一两处是难点。

在这点细心了,就能得满分。

【演练体悟3】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桓公读书于堂上。

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臣_不_能_以_喻_臣_之_子_臣_之_子_亦_不_能_受_之_于_臣_是_以_行_年_七_十_而_老_斫_轮_古_之_人_与_其_不_可_传_也_死_矣_然_则_君_之_所_读_者_古_人_之_糟_粕_已_夫!”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_所_以_读_书_学_问_本_欲_开_心_明_目_利_於_行_耳_未_知_养_亲_者_欲_其_观_古_人_之_先_意_承_颜_怕_声_下_气_不_惮_的_劳,以致甘膜,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颜氏家训·勉学篇》) 3.做后检查,最好小声朗读一遍。

其拗口之处,往往就是断错之处。

再者还可检查文意是否通顺等。

【演练体悟4】
(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

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

学_者_之_于_古_人_必_始_而_遇_其_粗_中_而_遇_其_精_终_则_御_其_精_者_而_遗_其_粗_者_文_士_之_效_法_古_人_莫_善_于_退_之_尽_变_古_人_之_形_貌,虽有摹拟,不可得而寻其迹也。

其他虽工于学古而迹不能忘,扬子云、柳子厚于斯盖尤甚焉,以其形貌之过于似古人也。

(选自姚鼐《古文辞类纂·序》)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_以_两_计_然_其_所_以_自_喜_者_又_必_用_竹_之_盘_根_错_节_以_不_事_刀_斧_为_奇_则_是_经_其_手_略_刮_磨_之_而_遂_得_重_价_真_不_可_解_也。

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

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

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

(张岱《陶庵梦忆》) 【断句口诀】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