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跨越余姚江主桥悬浇施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桥跨越余姚江主桥悬浇施工
(一)重难点分析
本工程主桥跨越余姚江,为连续梁桥,采用悬臂浇筑工艺。

整个工程悬臂浇筑块件较多、工程量较大,同时应科学计划悬臂浇筑的各节段施工时间及周期,避免台风季节悬臂浇筑至合龙前的长悬臂状态。

同时各块件在预应力张拉后个别边角位置易产生裂缝,因此悬臂施工质量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

(二)应对措施
连续梁目前的设计理念和施工工艺均较成熟,铁路桥梁中应用广泛,跨径也较大,应用于高等级铁路的同类桥梁跨径也呈日渐增大的趋势,很多已建或在建的工程实例表明:箱梁的各个部位的混凝土开裂,跨中下挠等病害还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杜绝或减少各类有害裂缝的出现,以下就主要的问题及对策作以介绍。

(1)混凝土裂缝与蜂窝麻面的防治
1)箱梁节段间施工缝处腹板竖向裂缝
挂篮整体刚度不够,浇筑过程中变形大,吊带调节不灵;混凝土浇筑程序不对;先浇筑后端(紧靠前一浇筑节段),然后逐步向前端浇筑,前端的荷载引起悬臂支架变形,导致后端混凝土开裂。

解决对策如下:
适当加大挂篮的刚度,减小变形;
混凝土从前端往后端浇筑;
适当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

2)箱梁腹板斜裂缝
竖向预应力张拉不足,竖向预应力管道压浆不密实,竖向预应力钢束锚头锈蚀。

解决对策如下:
张拉竖向预应力采用测力扳手,严格控制张拉到位,采用二次张拉,防止预应力损失;
对预应力管道采用真空压浆技术,严格监控饱满度;
封锚前认真清理锚头槽孔,最好能涂膜阻锈剂,并采用低收缩混凝土浇筑密实。

3)箱梁跨中腹板竖向裂缝、跨中下挠
板纵向预应力束张拉不足,或预应力损失过大;实际的混凝土收缩、徐变超过设计值,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实际截面尺寸和重量超过设计值,导致徐变影响增加;徐变发展导致箱梁挠度增加,跨中开裂,结构刚度降低,进一步导致箱梁挠度增加;预应力管道压浆不足,封锚质量不好,会引起锚头和预应力束锈蚀,导致预应力损失。

解决对策如下:
纵向预应力张拉必须足够,防止预应力损失;
采用真空压浆技术,严格控制饱满度,确保压浆饱满;
精心操作封锚工艺,封锚前认真清理锚头槽孔,清理阻锈剂,用环氧砂浆涂抹锚头,并采用低收缩混凝土浇筑密实;
施工中严格控制截面几何尺寸。

4)箱梁翼板纵向裂缝
翼板处于悬臂箱梁的受拉区,其拉应力靠施加纵向预应力予以抵消,在箱梁逐段浇筑过程中,当前端张拉预应力时,预压应力在箱梁内是按一定倾角(约45度)传布的,在前几段的边缘即翼板部位会出现应力死角。

当在这些压应力死角区域张拉横向应力时,在横向预应力束周围产生的拉应力与上述拉应力叠加,引起翼板开裂。

解决对策:在纵向预应力张拉节段后第三阶段才能张拉横向预应力钢束。

5)箱梁底板劈裂破坏
箱梁底板在纵向呈曲线形,其纵向预应力钢束也呈曲线布设,张拉时会产生向下的径向力,当底板未设置足够数量抵抗次竖向分力的钢筋时,便会产生劈裂,造成严重事故。

解决对策如下:
在底板中布置纵向预应力钢束的同时,为保证底板上下层的纵横向构造钢筋构成的整体骨架,严格按设计布置“平衡钢筋”(防甭钢筋)将上、下层横向钢筋连成整体;
正确安设预应力管道并准确定位;
保证底板中预应力孔道下放的混凝土保护层有足够厚度;
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才张拉底板纵向预应力。

6)蜂窝麻面的防治
蜂窝麻面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由于混凝土配比使用不当、下料过高造
成离析、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养护不及时造成。

主要解决对策如下:严格按照已批复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拌合生产;
保证混凝土浇筑期间,下料高度不超过2m,如超过2m,设置串筒或溜槽进行分层下料;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表面要清理赶紧,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按照要求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2)梁段间错台与顶面平整度的控制
1)梁段间错台的防治
梁段间错台的主要是挂篮模板后锚及前横梁吊带的影响、挂篮的变形、模板的变形及浇筑顺序等影响导致。

为创国家优质工程,保证箱梁外观质量,采取如下措施解决节段间错台问题。

进行挂篮及模板的验算工作,确定后锚点数量、前横梁吊带伸长量等满足变形要求。

挂篮使用前进行预压,以消除其非弹性变形,并确定其弹性变形的影响,为监控提供可靠依据,以确保挂篮立模标高的准确性。

对模板间拉杆数量及布置进行验算,消除因模板变形导致错台的影响。

2)顶面平整度的控制
针对本桥箱梁顶面无钢筋混凝土调平层的特点,在箱梁悬浇施工上,对顶面平整度的控制,应当更为严格,以便控制下一步桥面防水层及10cm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后的桥面平整度。

混凝土浇筑期间,采用标高带加长导梁刮平工艺对混凝土顶面标高进行控制,保证布料均匀、振捣密实;
顶板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收面作业,收面不少于两次,最后一次收面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并及时使用3m直尺检验平整度,有局部不平整超过5mm,人工重新抹面。

第四节管廊防水
本工程箱涵采用明开挖,箱涵结构防水施工是本工程的重点也是质量控制重点,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制定混凝土配合比,同时充分考虑超长结构混凝土开裂问题,从原材料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运输、
浇筑振捣以及养护等各环节制定系统的工艺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及结构质量符合各项参数要求。

应对措施:
采用刚柔结合的防水方式,严格控制各防水材料的质量,各项防水参数需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具体控制参数如下:
施工过程中,对管廊四周的防水做法做好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对各防水层的施工顺序及施工要求进行有效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