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铁路中学-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测试(无答案)-精选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A 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
变的斜面B ,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A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 .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D .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2农民在精选谷种时,常用一种叫“风车”的农具进行分
选。

在同一风力作用下,谷种和瘪谷(空壳)谷粒都从洞口水平飞出,结果谷种和瘪谷
落地点不同,自然分开,如图所示。

若不计空气阻力,且离开洞口后不受风力影响。


这一现象, 说法正确的是( )
A .谷种飞出洞口时的速度比瘪谷飞出洞口时的速度大些
B .谷种和瘪谷飞出洞口后都做平抛运动
C .谷种和瘪谷从飞出洞口到落地的时间不相同
D .M 处是谷种,N 处为瘪谷
3美国物理学家于2019年在国家实验室观察到了顶夸克。

这是近二十几年粒子物理研究最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

正、反顶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势能可写为
43s
P E K r α=-,式中r 是正、反顶夸克之间的距离,12.0=s α是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无单位,K
是与单位制有关的常数,则在国际单位制中常数K 的单位是( )
A .J
B .N
C .m J ⋅
D .m J /
4.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把鸡蛋A 快速向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静
止的鸡蛋B 撞去(用同一部分撞击),结果每次都是被撞击的鸡蛋B 被撞破.则
下面说法正确的( )
A .A 对
B 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B 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
B .A 对B 的作用力的大小大于B 对A 的作用力的大小
C .A 蛋碰撞瞬间,其内蛋黄和蛋白由于惯性会对A 蛋壳产生向前的作用力
D .A 蛋碰撞部位除受到B 对它的作用力外,还受到A 蛋中蛋黄和蛋白对它的
作用力,所以所受合力较小
5、将金属块用压缩的轻弹簧卡在一个矩形箱子中,如图所示,在箱子的上顶板和下底板装有压力传
感器,能随时显示出金属块和弹簧对箱子上顶板和下底板的压力大小。

将箱子置于电梯中,随电梯沿
竖直方向运动。

当箱子随电梯以a =4.0m/s 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上顶板的传感器显示
的压力为4.0N ,下底板的传感器显示的压力为10.0N 。

取g=10m/s 2,若上顶板传感器的示数是下底板
传感器的示数的一半,则升降机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 .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5m/s 2
B .匀加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5m/s 2
C .匀速上升
D .静止状态
6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 =1.0 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 变化
的水平拉力F 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5 s 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B .4 s 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
C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 .6 s ~9 s 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 2
7.如图所示,物体A 放在固定的斜面B 上,在A 上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
恒力F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若A 原来是静止的,则施加力F 后,A 仍保持静止
B .若A 原来是静止的,则施加力F 后,A 将加速下滑
C .若A 原来是加速下滑的,则施加力F 后,A 的加速度不变
D .若A 原来是加速下滑的,则施加力F 后,A 的加速度将增大
8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M 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 点,竖直
墙上另一点B 与M 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0
,C 是圆环轨道的圆心,D 是圆环上与M 靠得很近的一
点(DM 远小于CM )。

已知在同一时刻,a 、b 两球分别由A 、B 两点从静止
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运动到M 点;c 球由C 点自由下落到M 点;d 球从D
点静止出发沿圆环运动到M 点。

则:
A 、c 球最先到达M 点
B 、b 球最先到达M 点
C 、a 球最先到达M 点
D 、d 球比a 球先到达M 点
9、. 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 ,一端固定在倾
角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 连接,两物块A 、B 的质量均为m ,
初始时均静止,现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 拉动物块B ,使B 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A 、B 两物块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 –t
关系分别对应图乙中A 、B 图线,t 1时刻A 、B 的加速
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l 时刻,弹簧形变量为0
B. B. t 2时刻,弹簧形变量为
C. t l 时刻,A 、B 刚分离时的速度为
D. D. 从开始到t 2时刻,拉力F 先逐渐增大后不变
10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 =2 kg 的小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木板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 =1 kg 的小物体,它被一根水平方向上压缩了的弹簧推着静止在木板上,这时弹簧的弹力为2 N 。

现沿水
平向左的方向对小木板施以作用力,使木板由静止开始运动起来,运动中力F 由0逐渐增加到9 N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与小木板先保持相对静止一会,后相对滑动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C .当力F 增大到6 N 时,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
D .小木板受到9N 的拉力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N
11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 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 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
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
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a 、2a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则有( )
A .1a g =,2a g =
B .10a =,2a g =
C .10a =,2m M a g M +=
D .1a g =,2m M a g M
+= 1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 的木块间用一
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网力是μmg ,现用水平
拉力F 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 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 的最大拉力为 ( )
A .53mg μ
B .43mg μ
C .23mg μ
D .mg μ3
13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 2的木块。

假定木块和
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 1和a 2,下列反映a 1和a 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14.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o ,以速度v 0逆时针匀速转动。

在传送带的上端
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15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

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
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

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
v -t 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v 2>v 1,则
A.t 2时刻,小物块离A 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 t 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 0~t 3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 0~t 2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16如图1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
与钩码的质量及小车和砝码的质量对应关系图。

钩码的质量为m 1,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为m 2,重力加速度为
g 。

(1)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测得g m F 1=,作出F a -图像,他
可能作出图2中____________(选填“甲”、“ 乙”、“ 丙”)图线。

此图线的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A .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 .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 .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太大
D .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2)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是0.1
s ,图中长度单位是cm ,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________m/s 2.
17如下图,质量M kg =8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
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8N 。

当小车向右运动速度达到3m/s 时,在小车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2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假定小车足够长,试求:
(1)经过多长时间物块停止与小车间的相对运
动?(2)小物块从放在车上开始经过t s 030=.所
通过的位移是多少?(g 取102
m s /)
18如图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37º,在皮带轮带动下,以=2m/s 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转向。

可视
为质点的小物块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A 点,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0.5,两皮带轮间的距离L=3.2m 。

小物块在皮带上滑过后会留下
痕迹,求小物体从A 端滑到B 端所用时间及离开皮带后皮带上痕迹的
长度。

(sin37°=0.6,cos37°=0.8,g 取10 m/s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