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汽车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课论文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O—三年六月
大学本科生结课论文
对汽车的认识Opinions on automobiles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
2013年 6 月
摘要
汽车社会的前提是大众可以普遍享受汽车文明。
毫无疑问,汽车极大地扩张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
20 世纪,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和衍生文化比上一个千年的总和还要多。
进入21 世纪,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在连续几年近乎井喷的跃进中,和汽车相关的行业都无一例外地迅猛发展起来。
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 世纪中国的一
个新名词。
然而事实上,中国的汽车消费还停留在汽车社会的初级阶段,此时谈论汽车文化是否过早?中国的汽车文化真的降临了吗?与全球化氛围相对应,中国的汽车文化将如何培育并发展?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汽车影响
引言
汽车文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历史环境、人类性格,而不同国家的汽车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期间,文化的历史传承性非常重要。
早期的汽车工业造一辆车是非常细腻的工艺过程,在那种手工的琢磨中,历史传承的文化渗透都微妙而绵长。
随着工业流水线的出现,汽车工业规模化了,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个性和内涵。
中国车市的事实表明,美国式的汽车消费正在成为中国模仿的对象。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对于汽车消费的认识。
虽然现在汽车开始从奢侈品向正常品或必备品过渡,但爱面子和大即是好的传统观念依然对购车者有着很大的影响。
虽然从本质上说,小汽车的拥有是一种个人的消费行为,不应受到限制,但事实上,汽车的运行会带来污染增加,使道路变得拥挤、降低其他运载工具行驶速度,干扰和影响步行者的行为等,从而使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
1 汽车构造
汽车(motor vehicle ):是由动力驱动,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货物及一些特殊用途。
汽车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部分。
1. 发动机:汽车的动力,现代汽车发动机主要采用的是往复活塞式内燃机,负责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它一般由机体组件、曲柄连杆机构、换气系统、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统和起动系统组成。
2. 底盘: 负责将发动机的动力进行传递和分配,并按驾驶员要求进行行驶(加速、减速、转向、制动等)。
它一般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等组成。
3. 车身: 是驾驶员操作和容纳乘客及货物的场所。
一般由车身本体、开启件(各种门、窗、行李箱和车顶盖等)、附件(各种座椅、内外饰、仪表电器、刮水器、洗涤器、风窗除霜装置、空调等)和安全保护装置(保险杠、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组成,货车及专用车辆还有货箱及专用设备。
4.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
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2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总体经历了创建、发展、全盛、稳定、兼并改组和再发展等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汽车快速发展阶段(19 世纪末至20世纪30 年代)
20 余家汽车公司相继成立。
汽车生产组织形式也由家庭作坊式过渡到大规模、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1913 年,福特公司首次采用流水线生产T 型汽车,到1920年, 实现了每分钟生产1 辆汽车的速度, 生产量达1546 万辆,创下当时汽车单产世界记录。
通用公司则采用合作兼并等方法,先后兼并了凯迪莱克、别克、雪佛兰、庞蒂克等30 多个汽车公司,进行集团化生产,分工协作,到1927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
1984 年公司从业人员达81.3 万人。
汽车技术也有很大进步,高速汽油机、柴油机、艾克曼式的转向机构、等速万向节、弧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传动、带同步器的变速器、四轮制动、液压减震器、充气轮胎和发电机- 蓄电池- 起动马达系统都是这个时期发明的。
(2)汽车发展的全盛时期(20世纪30 年代至70 年代初)二战结束,欧洲各国大力发展汽车,西欧汽车产量由战前的80 万辆猛增到750 多万辆,增长了近10倍。
德国大众的甲壳虫牌汽车风靡全球,从1936〜1973年共生产2150 万辆,创下了单产世界记录。
其高尔夫牌轿车,款式新颖齐全,外壳镀锌板,1 2年不锈,深受欢迎,已经生产2000多万辆,欧洲几乎每个家庭都有1 辆。
日本也迅速崛起,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创造出新车型,产量从1963 年的100多万辆迅速增加到1970年的400余万辆。
1 980〜1 993年期间年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这个时期的汽车技术主要是向高速、方便、舒适方面发展,50 年代轿车功率已经达到280kW最高车速达200km/h,流线型车身、前轮独立悬架、液力自动变速器、动力转向、动力制动、全轮驱动、低压轮胎、子午线轮胎都相继出现。
(3)汽车企业兼并改组,汽车产量相对稳定时期(20世纪70 年代以后)世界汽车年产量稳定在4000-5000 万辆左右。
由于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汽车生产过剩,市
场竞争激烈,各大公司通过参股、控股、转让、兼并,加速了汽车工业国际化和高度垄断。
1998年5月7 日,德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戴姆勒?奔驰公司与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合并。
韩国在激烈竞争中崛起,汽车工业从60年代起步,沿着KD装配一零部件国产化一自主开发的发展道路,成功地实现技术跨越,至1997年,汽车总产量、出口量均居全球排名第5 位。
这个时期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降低排气污染。
各种保障安全、减少排气污染的新技术、新车型应运而生,如各种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喷油、电子控制点火、三元催化转化系统、电动汽车等。
3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
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汽车产品从无到有。
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
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
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
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
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
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
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
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
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
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
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C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4 汽车的影响
4.1 积极影响
1. 代步工具
2. 缩小了世界的距离
3. 带动国家经济的增长
4. 解决就业问题
5. 带动一系列和汽车有关行业的进步
6. 还有促进新技术的发明
7. 出门方便,随时随地想走就走
8. 碰上突发情况挡风遮雨
9. 提高了办事效率以前用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用几天,几小时就可以完成。
在如今讲究效率和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
4.2 消极影响
1. 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污染。
汽车的塑料铸件中使用氟利昂作为发泡脱沫剂,氟利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另外,铅基涂料会造成铅污染;油漆溶剂的散逸也会造成污染等。
2. 汽车噪声。
据统计,城市噪声中,交通运输噪声占75%,而汽车在交通噪声中占了85%。
据调查,全国80%以上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噪声超过72 分贝;上海西藏路中百一店附近的噪声达91.2 分贝,有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喧闹的街道。
3. 汽车拥堵。
由于汽车保有量剧增,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的顽疾。
汽车拥堵降低整个社会的效率,而且加重了空气污染。
汽车频繁启动、刹车和低速行车使尾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比正常行驶时多得多,大量拥堵的汽车废气集中排放,在距地面约1.5 米处形成一个污染层,正在人的呼吸带附近,危害人体健康。
4. 公路、停车场和加油站的影响。
公路建设使沿线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占用农田耕地等。
1998年,中国公路总长达128 万千米,这些路网使4万平方千米土地丧失农业功能。
中国现有耕地132 万平方千米,仅占国土面积的13.5%。
露天停车场除了占地外,还会改变城市的气流的方向和速率,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
5. 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空气。
以北京为例,大气污染物中,39%的一氧化碳、74.8% 的碳氢化合物、4
6.2%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的尾气。
另外汽车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我国是人均石油资源缺乏的国家,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加造成了巨大的能源压力。
2002年,我国年进口原油6500 多万吨,已经占年消耗量的30%。
由于有一部分汽车以液化气为燃料,所以液化气的消耗在过去5 年中平均每年增长25%。
6. 汽车报废对环境的影响。
在车辆拆卸、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油等。
一方面占用大量土地,另一方面,废机油会随雨水漫流,污染周边环境。
除以上所列之外,汽车使用空调排出的热量加剧了城市上空的“热岛效应”;洗车消耗大量的水,加剧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