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农村学校勤工俭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永宁中心校陈旦史
勤工俭学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的一条重要途径。

多年来,各级党政及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勤工俭学工作都非常重视和支持,勤工俭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为明显,对改善办学条件,弥补经费不足救助贫困学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近年来,对培养新时期的全面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谈几点自己对勤工俭学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勤工俭学的育人作用:
是对培养对象进行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让他们在劳动和实践中收益,从而认识到通过劳动所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1、在当今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因此,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发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

2、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窗口。

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实际、接触社会,体验现实劳作的苦与乐,感受收获来之不易的节俭习惯,对学生而言,既可锻炼身体,
又可进行思想教育,充实了思想教育内容,既磨炼了学生的思想意志,又培养了学生吃苦精神,更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动手动脑,爱护公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

3、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获得一技之长的有效途径。

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素质全面的新一代劳动者和技术人才,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也随之产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育提供大量的多门类的中初级技术人才与劳动者,必须开展勤工俭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劳动者,社会才能进步,祖国才能富强。

4、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不足,增加职工福利待遇,补助师生生活费用,救助贫困学生等,是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误区: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培养具备全面素质人才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有的管理者和育人者认为,开展勤工俭学就是挣钱,挣钱是经商和企业、厂矿的事,与学校培养人没有关系,相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学生学习;更有甚者,有的管理者和育人者认为勤工俭学就是要钱要物,向学生或家长摊派、强收,否则就无法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还有的人认为,勤工俭学就是让学生做工,像成人一样劳作。

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误解了勤工俭学的含义和育人思想,其实勤工俭学是通过“工”而达到“学”的目的,“工”是手段,“学”是出路。

勤工俭学是要求在育人过程中,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怎样将书本上的
东西初步变成现实去运用;同时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仅是让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生活体验,学会动手,具有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等,并非纯粹为了挣钱,搞收入。

另外,摊派、收取钱物,更是扭曲了勤工俭学的本义,坚决不可取,也是政府部门严令禁止的。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应根据地方特点,结合当地实际,不可轻率上项目、办工厂,对农村来讲,可根据地域特点,在办企业资金短缺情况下,可开展采摘、捡拾、种植、养殖、学农基地、办小型企业等。

目的是尽量让受教育者能够亲自体验,亲身经历和尝试。

三、农村学校勤工俭学的设想:
1、从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的捡拾活动,上山采摘树种,上山挖取中药材,或夏秋季节,组织学生开展小秋(夏)收等,到田间、地头捡拾粮食;也可组织学生捡拾废旧物品,充分利用废旧资源,节约资源。

这样既为学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也使学生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勤劳、冒险(探险)精神,磨练坚强意志,为学生成长奠定了基础。

2、从培养学生农业技能出发,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开展种植、养殖业。

学校可以开办农场,进行小规模种植养殖业。

种植贵重药材,如:天麻、茯苓、丹参等经济价值高市场行情好的药材和作物,也可以进行养殖,如:养猪、牛、鸡、鱼、兔等绿色无公害动物,进行市场竞争,为学校创造了经济收入,改善了办学条件,又使学生学得一技之长,走向社会能够凭一技之长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3、培养学生工业生产技能,依托有利条件办厂,弥补教学经费不足。

有场地、有厂房、交通便利、水电畅通的学校,可以根据有利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依托国家政策和地方部门支持,学校可以开办小型工厂,如:编织、印刷、学具、教具等,组织学生利用课余亲身体验,加工生产,对社会及兄弟学校推售,做到“自己动手去生产”、“社会资源进校园”,这样既节省了人工费用,为学校办学经费作点补贴,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也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同时为学生提供锻炼身体、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

总之,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坚持经常地将勤工俭学活动开展下去,并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将这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层面,为深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劳动者而不懈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