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游律动课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感果园》
——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感果园》,内容是根据我校启智音乐兴趣小组自编的唱游律动教材当中的一节节奏课,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第二课时进行说课。
一、紧扣特点,说学情说教材
本课的教育对象是音乐兴趣小组的八名成员,分别来自启智一
年级和八年级,其中四名为唐氏综合征,一名脑瘫儿童,三名轻度
智力障儿童。
他们在感知、记忆、语言、思维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
和不足,但他们都很爱表现,活泼好动。
部分孩子欠缺表达能力和
自我表现的欲望,但他们更喜欢被表扬、被肯定。
二、依据教材说目标及重难点
结合教材和本学期给学生制定的长短期目标
我明确了本小组学生的分层:A类为轻度智障,B类为中度智障根据以上IEP目标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知目标:
A类学生能准确拍打节奏并模仿音乐律动《劳动号子》。
B类学生知道一字水果拍打一下,两字水果拍打两下。
2.能力目标:
A类学生能独立的在非洲鼓上分别拍击出由、4、8分音符混合
组成的四四拍。
B类学生能模仿老师做摘果子、抱果子、背果子等律动。
【方法与过程】
借助多媒体音频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通过闻一闻、尝一尝等形式让学生参与音乐游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良好的情绪,爱吃水果,爱上劳动。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与区分一字、二字及混合水果的拍打节奏。
三、联系实际,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启发想象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法、模仿学习法、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能混合拍打出正确的节奏型并同时哼唱歌曲《劳动号子》。
四、趣味横生,说教学过程
直观形象、有趣的东西能激发学生兴趣,整堂课的每个环节中我都体现一个“趣”字。
通过“趣”,逐步落实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HELLO歌问好
让孩子们踩着准确的音乐节拍进入课堂,哼唱好听的hello歌互相问好及热身,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
2、熟悉的生活场景总能激发学生的共鸣,所以在这环节中,我播放了一组“动感果园”图片,让学生看到果园里自己熟悉的各种水果,在学生开心的状态下,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并自然引到下一个环节。
(二)音乐律动、初步感知
播放音频,带领学生复习《劳动号子》并进行身体律动,促使学生多感官参与,熟悉音乐节奏,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同时达到肢体康复的目的。
(三)分解动作,探究学习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我准备了大量水果模具,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的感知、辨别能力薄弱,因此我运动小步子教学手段,由一字到二字到混合一二字水果节奏,由语言代入到不借助语言,由易到难,对其进行强化练习。
这是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所以我用足够多的时间来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通过这三种节奏型的反复拍打,A类学生已经能够
独立拍打出正确稳定的节奏,B类学生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跟拍
节奏,自然流畅的完成了在情境中有韵律感的跟读,到内化为节奏
拍打的知识迁移。
四、应用实践、总结课堂
由于非洲鼓入门简单,掌握容易,能最大程度满足孩子制造音
响的天性,提升孩子学习音乐的成就感,所以这一环节我将非洲鼓
设计为“神秘礼物”鼓励孩子自己挑选,让A类学生大胆自主选择,B类学生在老师和同伴的支持下选择。
接着让她们自由拍打感受,
非洲鼓的声音。
随后由老师一起带领回顾一字、二字及混合水果节奏并在非洲
鼓上拍打,再插入劳动号子歌词,让学生能够自然过渡到歌曲的节
奏拍打。
五、说教学反思
本堂课中老师突出一个“趣”字,围绕一个“畅”字,在创设有趣的情境中,老师运用一字水果、二字水果及混合,进行巧妙的过渡,知识点,进行流畅的递进,学生在这种情境创设中,自然的突破了重点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同时我在这堂课当中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那就是“同伴教学”,将一年级和八年级的同学组合在一起。
在课堂当中我欣喜的看到了,原本羞涩、不善表达的欧阳涛,在课堂上,因为意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承担了大哥哥的角色,从而变得更加主动,学习热情更加高涨。
而低年级的孩子原本好动、易走神,在大哥哥大姐姐的引导下也能够很好的进入课堂,这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进一步推广这个教学模式。
不足之处是,在教学当中,我能够注重教学常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坐姿,体态等问题我能够及时指出并纠正,但音乐律动课堂同时也注重自由感受律动,过于注重课堂纪律,是否会影响孩子们对音乐的快乐感受度。
所以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较好的平衡点,是我今后需要探索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