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简答题.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格以价值为基础。

商品交换依据价值进行等价交换。

它反映的是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作用: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2.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一,资本积聚是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而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二,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因此增长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

三,对于增大个别资本来说,资本集中快于资本积聚。

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

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第三,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情况。

4.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什么?
.产业资本循环顺序地经历三个阶段: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5.为什么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有哪些?
O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原因在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 资本有机构成高,则造成同量资本推动的活劳动不断减少,利润率不断下降,形成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

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表明工人阶级所受剥削程度减轻和剩余价值率降低。

障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剥削程度的提高。

不变资本各要素价值的降低。

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对外贸易的发展。

6.简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形成条件。

(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形成这一矛盾的条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3)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属性,社会分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属性。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8.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

(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来进行追加资本,用以进行扩大再生产,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①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②资本主义竞争是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9.简述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1)必须保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必须保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3)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10.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为什么?
(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2)因为:①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并没有脱离价值。

②全社会商品生产价格总
额和价值总额是相同的。

③生产价格的确定及其变动归根到底是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
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动。

11.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
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二者的统一性,集
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价值之中。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这种矛盾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排斥的。


切商品,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取其使用价值。


品生产者为了占有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它让渡给消费者。

商品生产者和
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所以,商品二因素是互相排斥和矛
盾的。

1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货币的起源和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

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
货币五种职能。

13.简述资本的本质以及区分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意义。

(1)资本不是物,而是同货币、商品一样,本质中是人和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即资本是资本
家剥削雇佣工人的一种剥削关系。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出剩余价值的源泉,说明剩余价值
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出来的,而只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它为考察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剩
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马克思的其他经济学说,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平均利润和生
产价格理论等奠定了基础
14.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有哪些区别?
(1)划分的根据不同。

前者划分的根据是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划分的根据则是资
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划分的内容不同。

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
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
动力的资本。

(3)划分的目的不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
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
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15.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什么?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各是什么?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它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的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
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有限性;其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从而使
农产品的价值高于其社会生产价格。

其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16.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什么?为什么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因为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越多,或生产一定数量商品的时间就越短。

这样,随着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短,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亦然。

1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规律?
因为: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1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1)绝对剩余价值是在生产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这两种方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①两者的本质和结果是一致的,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剥削程度;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③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初期,生产技术水平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日益成为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19.为什么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这是因为:(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

只有社会总产品全部都卖出去,能够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和获得剩余价值,才能重新购买生产中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重新生产。

(2)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是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

只要上一个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补偿,再生产才能进行。

20.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2)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

(3)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须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

(4)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 使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

(5)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量的比率,一定量的资本按平
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