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1月自考05766新型食品概论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型食品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57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防止速冻蔬菜发生酶促褐变,速冻前对蔬菜进行( B )
A.清洗处理
B.烫漂处理
C.浸渍处理
D.沥水处理
2.速冻食品最关键的贮藏条件是( A )
A.贮藏室温度
B.贮藏室湿度
C.贮藏室空气流速
D.贮藏室湿度波动
3.保持食品色泽最好的干燥方法是( D )
A.自然干燥
B.热风干燥
C.微波干燥
D.冷冻干燥
4.乳灭菌过程中,产生“蒸煮味”的物质硫化氢、硫化物等根本原因是蛋白质变性后产生的大量( D )
A.氨基
B.羧基
C.羟基
D.巯基
5.UFT乳可能由于酶解导致脂肪上浮的酶是( B )
A.酸性蛋白酶
B.碱性蛋白酶
C.中性蛋白酶
D.巯基蛋白酶
6.AIC清洗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加热面上沉积的脂肪、蛋白质等垢层,降低系统内压力,对牛乳进行充分有效的杀菌,从而延长( D )
A.系统稳定性
B.系统平衡性
C.系统加热时间
D.系统运转时间
7.食品工业中微波加热常用的频率是( C )
A.50H Z
B.915 H Z
C.915MH Z
D.1250MH Z
8.微波灭酶的优点是( A )
A.升温速度快
B.产品风味好
C.产品湿度大
D.影响产品品质大
9.微生物耐压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是( B )
A.真菌、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B.真菌、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
C.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
D.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
10.国际规定膨化食品中菌落总数不得超过( D )
A.100000cfu/g
B.80000cfu/g
C.40000cfu/g
D.10000cfu/g
11.挤压膨化过程中,叶酸在100℃以上时的损失主要是( B )
A.糊化作用
B.氧化作用
C.氢化作用
D.脱水作用
12.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最重要指标是( D )
A.食用率
B.排泄率
C.浸出率
D.消化率
13.粉末床法制得的微胶囊颗粒范围在( B )
A.纳米级
B.毫米级
C.厘米级
D.分米级
14.下列选项中属于电渗析的基本部件是( C )
A.微滤膜
B.纳滤膜
C.离子交换膜
D.反渗透膜
15.分子蒸馏分离过程所需要条件是( D )
A.高压状态
B.常压状态
C.低真空状态
D.高真空状态
16.超临界CO2液体萃取技术可以从动物性食品中萃取出( C )
A.蛋白质
B.纤维素
C.胆固醇
D.碳水化合物
17.一般只适用于实验室使用,在工业上已不采用的分子蒸馏设备是( B )
A.离心式分子蒸馏器
B.静止式分子蒸馏器
C.旋转刮膜式分子蒸馏器
D.自由降膜式分子蒸馏器
18.面粉漂白是由于添加脂肪氧化酶使面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进而氧化了面粉中的( C )
A.花青素
B.叶绿素
C.胡萝卜素
D.茜草素
19.改变蛋白酶的专一性主要包括改变辅助因子的专一性、改变底物的专一性和( C )
A.改变RNA结合专一性
B.改变RNA降解专一性
C.改变DNA结合专一性
D.改变DNA降解专一性
20.不允许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防腐剂等化学物质的食品是( D )
A.普通食品
B.无公害食品
C.A级绿色食品
D.有机食品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 速冻蔬菜生产工艺的前处理阶段包括(ABCDE )
A.原料采摘
B.原料的运输
C.原料的处理
D.冷却
E.布料
22. 酶的改组技术通过定点诱变的方法,改变酶的氨基酸序列,以改变其(ACD )
A.专一性
B.溶解性
C.催化性
D.稳定性
E.亲水性
23. 不允许在有机食品中使用的色素有(ACE)
A.朋脂红
B.甜菜红
C.苋菜红
D.红曲红
E.新红
24. 管式膜组件有(ABCD)
A.内压式
B.外压式
C.单管式
D.管束式
E.DDS式
25. 从事绿色食品加工生产的人员不应患有的疾病有(ABCE )
A.痢疾
B.肝炎
C.伤寒
D.色盲
E.结核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干耗:在食品的冻结过程中,一些水分从食品的表面蒸发出来,造成食品质量减少的现象。
27.微波:指波长在1mm~1m,频率在300MHz~30GHz之间的电磁波。
28.辐射食品:用60Co、137Cs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于10MeV电子束辐照加工处理的食品。
29.食品超高压技术:将包装好的食品放入装有液体介质的高强度容器中,保持100Mpa~1000MPa压力一段时间,以达到杀灭食品中微生物的目的。
30.热空气膨化:利用空气作为热交换介质,使被加热的食品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以及水分变成蒸汽,从而使食品熟化并使其体积增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31. 简述生产企业发现UHF乳存在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①确定问题产品批次、数量和存放位置,尽早标识隔离;(1分)
②应尽快检验分析,初步确定原因;(1分)
③对现有生产工艺、记录、检验数据全面分析;(1分)
④根据全面分析的结果总结事故原因,吸取经验教训;(1分)
⑤对问题产品销毁处理。
(1分)
32. 简述UHT灭菌过程中预防乳的褐变的主要措施。
①控制原料乳质量,使乳中不要含有尿素;(1分)
②乳要通过脱气机,减压脱气除去自由氧;(2分)
③生产高钙乳时,选择的钙剂和添加量要适宜;(1分)
④必要时在乳中添加防褐变剂。
(1分)
33. 简述微波加热食品的原理。
答:食品在微波高频场中,其中的极性分子处于高速摆振状态,如在2450MHz的微波下,食品中的水分子以每秒24.5亿次的速度随着微波场的变化而来回运动(2分)分子运动的结果造成分子间的摩擦和剧烈碰撞,使分子势能增强,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
(3分)
34. 简述超高压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
①超高压对蛋白质一级结构元影响,有利于二级结构的稳定,但会破坏其三级和四级结构,导致蛋白质的变性,使其易于消化吸收。
(2分)
②在常温下淀粉加压保持一定的时间后,淀粉颗粒将会溶胀分裂,内部有序态分子间的氢键断裂,分散成无序的状态,即淀粉糊化为α淀粉。
(2分)
③对脂类、风味物质、维生素、色素等的影响。
(1分)
35. 简述膨化食品中铅和铝超标的原因。
①膨化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含铅的金属管道,高温时铅会汽化,污染膨化食品。
(3分)
②膨化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即膨松剂(如钾明矶)在生产中超量添加,铝的残留量超标(2分)
36. 简述加压杀菌要注意的问题。
①研究每种食品相适应的环境因素;(1分)
②温度对高压杀菌效果的影响;( 1分)
③对食品进行压力杀菌时,要注意物性变化;( 1分)
④研究高温引起的食品色、香、昧、营养成分变化的化学反应;(1分)
⑤微生物在低于100MPa的压力下处于抑菌的状态。
(1分)
37. 简述有机食品需要具备的条件。
有机食品具备条件是:
①原料必须来自于已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1分)
②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标准;( 1分)
③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 (2分)
④必须通过有资质的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
(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 试述淀粉在挤压膨化过程中的变化。
①挤压膨化过程中,淀粉链间的氢键断裂,淀粉粒解体,淀粉被充分α化; (2分)
②支链淀粉的一部分侧链被"切割"下来,使较短的直链淀粉、糊精和还原糖的比例增加,有利于膨化食品溶解、吸收与消化;(3分)
③挤出膨化的糊化淀粉分子相互交联,形成了网状的空间结构; (2分)
④在挤出时闪蒸掉部分水分后定型,使α化定型,不易回生,成为膨化食品的骨架,延长了食品的货架期。
(3分)
39. 试述防止微胶囊化食品污染的方法。
①防止心材的污染。
(1分)主要是防止油脂的酸败和微生物污染。
(1分)选择隔氧性较好的壁材,采用消毒的方法,杀灭微生物。
(1分)
②防止壁材的污染。
(1分)根据食品的保存期限选择壁材,(1分)根据食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壁材,( 1分)避免选择易受微生物影响的材料。
(1分)
③防止加工过程的污染。
(1分)在加工过程中要依据心材和壁材的材料以及加工食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温度,选择壁材时也应该考虑到它的耐热性。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