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
篇一: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对
1.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
2.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目的。
()
3.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
4.相关系数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
5.根据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劳动生产率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
()
6.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7.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中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
8.在计算综合指数时,指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同度量因素必须是同一时期的。
()
9.时间数列中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总的定基增长速度。
()
10.全面调查就是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
()
1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
12.人口出生数、设备台数是时点指标;产品库存额、工资总额是时期指标。
()
1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
()
14.统计的涵义就是指统计学,这是一门多科性的方法论科学。
()
15.研究某地区的粮食亩产水平,总体单位应是该地区的每一亩耕地。
()
16.研究某地区商店的零售物价情况,总体单位是该地区的每一个商店。
()
17.抽样调查只有代表性误差而没有登记误差,全面调查则两种误差都有。
()
18.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永远不可能一致。
()
19.组中值既是各组标志值的代表值,又是各组标志值的实际平均值。
()
20.某市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脑台,这是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
21.某厂产量计划要求比上年增长10%,实际仅比上年增长5%,则本年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50%。
22.众数就是在总体各个标志值中出现的最多次数。
()
23.如果某次考试成绩:甲班每人相差6分,乙班每人相差7分,则表明甲班学生考试成绩要比乙班变异程度小。
()
24.如果甲乙两厂技术工人与学徒工的工资水平均是甲厂高则甲厂工人平均工资必定高于乙厂。
25.强度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一定是有名数。
()
26.根据分组资料计算出来的平均数只能是近似值。
()
27.如果某商场商品人格平均上涨了10%,商品销售量恰又下降了10%,则表明该商场商品销售额今年与上年持平。
()
28.已知某公司1990年出口额为500万美元,近十年中翻了三番,则表明该公司XX年出口额高达4000万美元。
()
29.对任何两个不同总体,标准差越大,则其相应的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
30.抽样平均误差,因此在统计实践中,为了降低抽样平均误差,可以缩小总体标准差或增大样本容量来达到。
()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某地区商业网点的从业人员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所有商业网点
B.每一个商业网点
C.所有从业人
员 D.每一个从业人员
2.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A.学生按成绩分
B.人口按文化程度分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3.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意义不同
B.计算条件不同
C.计算结果不同
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4.抽样平均误差是()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差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标准差
5.在相关分析中,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数值增大(或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或增大)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6.某种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4年增长了10%,1996年比1994年增长了15%,1996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10%%÷110% C.(115%×110%)-1 D.(115%÷110%)-1
7.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产量
B.人口数
C.销售额
D.出勤率
8.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A.避免登记的重
复和遗漏
B.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
C.确定调查单位
D.确定调查时限
9.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10.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其中抽样误差范围决定估计的() A.可靠性 B.准确性C.精确性D.显著性
11.要了解某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单位是() A.该校全部学生
B.该校全部学生的学习成绩
C.该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
D.该校每一位学生
12.数量指标是用() A.相对数形式表示的B.绝对数形式表示的
C.平均数形式表示的
D.以上三种形式均可以表示
13.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为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A.指标
B.变量
C.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
14.普查和大多数统计表报,都属于()
A.专门调查
B.全面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15.结构相对数一般以百分数或成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每()
A.只能是总体单位数
B.只能是总体标志值
C.可以是总体单位数,也可以是总体标志数值
D.只能是时期指标,不能是时点指标
16. 若销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增长2%,则商品销售额增长()
A. 7%
B. 10%
C. %
D. %
17.()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真实性
B.及时性
C.总体性
D.完整性
18.构成统计总体最根本的前提是( )
A.同质性
B.变异性
C.大量性
D.个体单位
19.某人的技术职称为工程师,“工程师”属于哪一统计学范畴( )
A.标志
B.品质标志
C.标志表现
D.质量指标
20.某班三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是78分、83分和95分,这三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值
C.变量
D.数量标志
21.按常规要求,每个工业企业产量月报表要求在次月5日前上报,则调查时限为()
A.一个月
B. 5天
C.一个月零5天
D. 一天
22.为了全面了解某地区居民户的生活水平,有关部门
特地组织了一次专门调查,你认为最适宜的是()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23.调查时限是指()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C.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24.对某地区三家不同部门进行某项改革的企业进行调查,以了解其近阶段生产情况和存在问题,以便今后的普遍推广积累经验,这种调查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25.某地区组织一次物资普查,要求在1月1日至1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 A.调查时间
B.调查时限
C.标准时间
D.客观时间
26.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
27.连续性生产产品的企业,按每隔5小时抽取10分钟的产品,作全部检验,并据此推断该企业全部产品的质量情况,这种组织形式属于(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28.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统计汇总
B.分组标志的选择
C.分组形式的选择
D.确定各组组限
29.如果对企业按产值进行分组,那么() A.只能是单项式分组
B.只能是组距式分组
C.只能是等距式分组
D.既能单项式分组,也能组距式分组
30.组距分组下,最大组的上限必须()最大变量值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或等于
31.洛沦茨曲线是根据()绘制的。
A.次数分布表
B.频率分布表
C.累计次数分布表
D.累计频率分布表
32.某企业有两个车间。
甲、乙车间98年工人平均工资分别为500元、550元,99年两车间工资水平未变,但工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0%、5%,则该企业工人总平均工资99年与98年相比() A.有所提高B.有所下降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33.当一组标志值中有一个特别大的数值时,此时适宜通过哪一种平均指标进行计算)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位置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34.甲地区职工平均工资是乙地区同一指标的倍,这属于()
A.平均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35.在变量分配数列下,如果各组标志值比原来扩大,各组分配次数又比原来缩小一半,则加权算术平均数与原来相比()
A.扩大一倍
B.缩小一半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36.某企业1999年完成利润100万元,XX年计划比上年提高5%,实际完成110万元,XX年超额完成计划() (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 % % % %
37.如果要求成数方差愈大,则成数应愈接近() A.
1 B. 0C.
38.在重复抽样下,如果抽样误差范围要求比原来缩小一半,由样本单位数()
A.缩小一半
B.扩大一倍
C.增加3倍
D.增加4倍
39.若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年龄的变异程度相同,现各自用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本市的1%的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两地居民平均年龄的抽样平均误差()
A.相等
B.南京市较大
C.上海市较大
D.不能确定
40.根据抽样的资料(3%抽样),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在抽样人数相同的条件下,优秀生比重抽样平均误差() A.一年级大 B.二年级大 C.相同 D.无法判定
41.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单位数增加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是原来的()
A.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倍
D.二倍
42.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A.越小
B.越接近于0
C.越接近于-1
D.越大
43.如果具有相关的两个变量之间直线回归方程为:,则相关系数r有可能是()
A. – C. 1 D. 0
44.某企业根据产量(千件)和单位产品成本(元/件)资料配合的回归方程为 ,这个方程可表示() A.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80元。
B.产量每减少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5元。
C.产量每增加1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5元
D.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75元。
45.由于职工人数变动而减少产值10万元,由于全员劳动生产率变动而增加产值25万元,则报告期比基期产值增加额为()万元万元万元万元
46.简单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因素分析的主要特点是()
A.相对数和绝对数分析都可不使用同度量因素
B.相对数和绝对数分析都必须使用同度量因素
C.相对数分析可不使用同度量因素,绝对数分析则一定要使用同度量因素。
D.相对数分析必须使用同度量因素,绝对数分析则可不使用同度量因素。
47.如果某现象各年的函期增长量相等,则该现象这段
期间内的环比增长速度()
A.逐年下降
B.逐年提高
C.保持不变
D.无法作结论
48.已知一个数列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5%、8%,则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5%×8%%×105%×108% %×5%×8%+1 %×105%×108%-1
三、多项选择题
1.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协调职能
D.决策职能
E.监督职能
2.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
A.某市人均住房面积
B.每平方公里所住的人口数
C.某产品的平均等级
D.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
E.某企业的各车间的平均产品合格率
3.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要素是()
A.样本单位数
B.估计值
C.抽样误差范围
D.概率保证程度
E.抽样平均误差
4.进行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应编制的指数有() A.算术平均数指数
B.调和平均数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
E.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5.下列哪些是统计指标()
A.我国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口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
的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6.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有()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3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5000万斤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
成程度为115%
E.某地区每千人拥有的零售商业机构个数
7.某地区1997年同1996年相比,社会商品零售价格
指数为%,这说明() A.商品零售价格平均上涨了% B.商
品零售额上涨了%
C.商品零售量平均上涨了%
D.由于物价上涨使商品零
售量下降了%
E.由于物价上涨使商品零售额提高了%
8.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A.算术平均法
B.几何平均法
C.方程式法
D.调和平
均法 E.加权平均法
9.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C.调
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资料使用范围
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
10.次数分配数列()
A.是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组成的
B.是由总体分成的各个组和各组相应的分配次数组成的
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示
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11.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要素是()
A.样本单位数
B.估计值
C.抽样误差范围
D.概率保证程度
E.抽样平均误差
12.设p为价格,q为销售量,则指数的意义是()
A.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B.综合反映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C.综合反映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
D.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E.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13.下列各项中哪些是离散型变量()
A.平均工资
B.废品率
C.企业工人数
D.劳动生产率
E.设备台数
14.下列各项中,哪些是统计指标()
A.某工人月工资800元
B.某同学各科平均成绩85分
C.明年小麦产量21万吨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
人均产量E.某企业XX年计划产量1000吨
15.下列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A.比例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强度相对指标
16.下列平均指标中不受数列极端值影的有()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17.下列哪些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A.流通费用率
B.人口出生率
C.人均粮食消费量
D.人均国民收入
E.商业网密度
18.要增大抽样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可采用的办法是()
A.扩大样本容量
B.提高估计精度
C.减小样本容量
D.缩小允许误差范围
E.降低估计精度
19.相关系数r是相关分析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
愈接近于0,现象之间相关程度就愈低;愈接近于-1,现象之间相关程度就愈低;愈接近于+1,现象之间相关程度就愈高;
D. r>1,现象之间呈正相关;
E. r=±1,现象之间呈完全线性相关;
20.下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A.历年粮食产量数列 B.各月营业额数列
C.每天商品库存量数列
D.各月初工人数数列
E.各年新增人口数数列
四、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有如下资料:
产品计量单位基期产量报告期产量基期单位成本(万元)报告期单位成本(万元)
甲台 10 15 100100
乙件 20 2080 78
丙套 10830 30
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和由于产量的变动对总成本绝对金额的影响。
(2)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和由于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成本绝对金额的影响。
(3)计算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总指数和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金额。
1
KqΣ01Σ00 由于产量的变动对总成本绝对额的影响3340 - 2900 = 440(元)
(2)单位成本总指数K p =Σp1q1 / Σp0q1 = 3300 / 3340 = %
由于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成本绝对额的影响3300 - 3340 = -40 (元)
(3)总成本总指数K pq =Σp1q1 / Σp0q0 = 3300 / 2900 = %
总成本变动绝对额 = 3300 - 2900 = 400(元)
2.已知人均收入与毛皮服装的销售额有线性关系。
现给出某市近年的人均收入和毛皮服装的销
∑y = na +b ∑x 256 = 8a + 537ba = - ∑xy = a∑x +b ∑x218572 = 537a + 37325b b = 将ab之值代入方程,得y = a + bx = - + ×98 = (百万元)
篇二:《统计学》试题库+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资料、统计学
2、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法
3、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4、研究范围、总体单位
5、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总体综合数量特征
6、变量、变量值
7、连续性、离散、性质
8、大量性、数量性、具体性、客观性
9、统计指标名称、指标数值
11、总体单位、总体
12、绝对数、相对数
13、数量标志、统计指标
14、总体、总体单位、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
()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
用数值来表示。
()
10、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
二、是非题
1、F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认识过程是()
A、从质到量
B、从量到质
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
D、从总体到个体
2、某班5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
A、指标
B、标志
C、变量
D、变量值
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
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
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该班50名学生
B、该班每一名学生
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
A、综合性
B、同质性
C、大量性
D、变异性
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
A、总体性
B、数量性
C、具体性
D、社会性
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
A、表示总体特征
B、表示个体特征
C、作为标志使用
D、作为指标使用
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
A、标志
B、指标
C、变异
D、变量
10、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
A、从总体到单位
B、从单位到总体
C、从定量到定性
D、以上都对
12、变量是可变的()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标志和指标
D、质量指标
13、某企业研究职工文化程度状况时,职工总人数是()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变量
D、质量指标
14、某银行的储蓄存款余额()
A、一定是统计指标
B、一定是数量标志
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
三、单项选择题
1.C2。
D3。
A4。
B 5。
B6。
B
7。
B8。
C9。
A 10。
D11。
B
12.C 13。
B 14。
C
四、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A、数量性
B、总体性
C、具体性
D、社会性
E、阶段性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
A、大量性
B、数量性
C、同质性
D、差异性
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劳动生产率
B、产品合格率
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产值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固定资产净值
D、劳动生产率
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性别
B、出勤人数
C、产品等级
D、产品产量
E、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A、人口性别
B、工资级别
C、考试分数
D、商品使用寿命
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粮食产量
B、人口年龄
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
A、标志
B、数量标志
C、指标
D、数量指标
E、变量
9、连续变量的数值()
A、是连续不断的
B、是以整数断开的
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
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
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
能有小数
10、统计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其含义包括()
A、只研究数量方面,不涉及性质方面
B、在质和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数量方面
C、研究其综合数量关系,进而认识其规律性的具体表现
D、对整体情况进行大量观察,不必对个别单位的情况进行调查
E、是一种大量观察法,同时还要求辅之以典型调查
四、多项选择题
1。
ABCD2。
ACD 3。
ABCDE 4。
ABC
5。
BD 6。
ABE
7.BE8。
ABE 9。
A CD10。
BCE
知识点二: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
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是、、。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和。
3、统计调查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式有、和。
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时间和。
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调查期限”是指。
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的,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和两种。
8、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和。
9、建立和健全和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的基础。
10、统计专门调查包括、、和。
1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为标准选取的。
12、调查单位是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的单位。
13、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将总体划分为性质的若干组;二是将性质
的单位合并在一起。
一、填空题
1、基础、准确、及时、全面、经济
2、统计报表、专门调查
3、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
4、直接观察法、凭证法、采访法
5、调查目的、调查项目、地点
6、搜集的资料所属的时间、统计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7、调查项目、单一表、一览表、
8、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企业内部报表
9、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10、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
11、标志值
12、统计标志、填写、报送资料的
13、不同、
二、是非题
1、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
2、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3、统计报表一般属于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4、统计报表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基础的内部报表。
5、由于直接观察法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应采用这种方法。
6、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依据的方法是抽样调查。
7、单一表能容纳较多的标志,因而能把许多单位的资料填列于一张表中,这有利于比较和分析。
8、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的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
9、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一览表。
10、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
1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二、是非题
1.F2。
F 3。
T 4。
T 5。
F6。
T 7。
F8。
T9。
F 10。
T 11。
F
三、单项选择题
1、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2、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
A、采访法
B、直接观察法
C、大量观察法
D、报告法
3、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
A、全面调查
B、普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4、统计调查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指()
A、原始资料
B、总体资料
C、数字资料
D、初次整理过的资料
5、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A、调查经费的落实
B、调查组织工作
C、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
D、调查对象的确定
6、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篇三:调查方案主要内容
案例:湘潭大学单放机市场调查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