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1节《浮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以上的这些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却没有因此而下沉,为什么呢?
学生观察视频结合生活常识交流讨论。
通过播放生活中的浮力录像、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入浮力,能够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使学生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走向物理。

力的ຫໍສະໝຸດ 概 念(一)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及学生的实际体验,引导学生得出浮力的概念。
活动1. 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乒乓球最终的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重点
难点
重点
内容:1.浮力概念的建立。2.能够探究出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突出方式:通过观察和体验经历得出浮力概念的过程;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过程,并利用动画课件加深理解。
难点
内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答:不一样。
学生观察思考并猜想。
学生体验思考并猜想。
学生可能猜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深度等因素有关系。
训练学生的猜想能力,使学生树立“猜想必须要有依据”的意识。领悟猜想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训练学生的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观察和“快乐体验”两种方式,不断的思考,提出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维度1、3)
问题:通过生活常识我们知道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沉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呢?
活动2.教师演示: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铝块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问题: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你能不能根据铝块的受力情况说出铝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多少?通过受力分析尝试写出表达式。
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演示:用一段细线将乒乓球固定在大烧杯底部,往里面慢慢注水将乒乓球浸没,学生观察红线,然后再将大烧杯倾斜,学生再次观察,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
(板书:一、什么是浮力)
学生体验感受浮力的存在。
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浸没在水中的铝块受到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1阅读P50页(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作用至下段结尾)找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并尝试写出表达式。
(压力差法测浮力的公式)
自主阅读后尝试画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受力图示,小组讨论后完成问题。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维度5)









刚才大家在视频中看到的鸭子、轮船等受到的浮力大小一样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1.猜想
(1)演示:将鸡蛋放入水中观察鸡蛋在水中的位置,然后往水中加盐并搅拌,继续观察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2)学生体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
问题:通过观察和体验你认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结。
提示:从知识点方面小结,从学习方法上小结。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进行知识和方法的小结。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意识。




1、一个铁块,上表面对小球的压力为6牛,下表面对小球的压力为8牛,这这个铁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一个小河中水下泥中露出一个木桩,它(“是”或“否”)受到浮力
1.仿照老师的演示实验测量沉在水底的铝块是否受到的浮力。
2.尝试得出浮力的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3.通过观察得出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归纳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维度1)
3、一个重6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它浸在某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1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
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维度5)




.课本第52页,第3、4题
独立完成。
训练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维度5)
3.学生上讲台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学生听讲补充,明确实验步骤。
4.学生实验,获取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单。
通过学生团队间的协作,进行方案设计,并对设计的方案从理论上的正确性、操作上的可行性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思辨、质疑和完善。
5.汇报和交流
实验完毕后,选择几组学生向大家宣布他们的实验数据,并总结他们的实验结论。
1.设计实验:
问题:有这么多的因素影响浮力的大小,那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用到什么探究方法?
提供的实验用具有:弹簧测力计、水、硫酸铜溶液、酒精、烧杯、铝块;
提出要求:分组讨论怎么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猜想,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补充。
4、进行实验;
对进展慢的组可以适当提醒思路。
2.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引导师生补充,纠错。
播放课件,总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5.得出实验结论后,全班讨论,对结论加以整理,得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训练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训练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初步培养信息交流能力。(维度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 浮力




本节内容较抽象,我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然后由学生亲自体验浮力的存在,进而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一步步得出浮力的概念,让学生经历浮力概念的建立过程,加深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本节课的难点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先是让学生结合之前的视频和演示实验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然后由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并完成实验,要让学生自主进行,为后面要学习的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基础。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突破方式:比较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评估等环节,让学生感受、体验、领悟到最后得出准确结论。
教学
准备
资源
弹簧测力计、铝块、细线、烧杯、乒乓球、易拉罐、盐水、水、深水槽、视频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与设计思路
环节与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播放录像。(包含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




知识和技能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尝试应用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