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黄湿度及排湿方式对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试验设置 烟叶变黄期关键温度点 37 ℃稳温时(中部
叶),变黄湿度及排湿方式的具体设计如表 1 所示。
表 1 变黄期关键温度点(37 ℃)不同湿度处理方案
处理
干湿差
排湿方式
T1
37℃(干湿差 0℃)
T2
36℃(干湿差 1℃)
T3
35℃(干湿差 2℃)
T4
36℃(干湿差 1℃)
T5
35℃(干湿差 2℃)
1.2 主 要 栽 培 措 施 2016 年 4 月 20 日 采 用 漂 浮 育 苗 移 栽,种植密度为 1 100 株 /667 m2,大田施肥为纯氮 7 kg/
667 m2,N ∶ P2O5 ∶ K2O 为 1.0 ∶ 1.0 ∶ 2.5, 留 叶 18 ~ 20 片。其他栽培措施按当地优质烟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包括香气质、香气量、吃味、杂气、刺激性和劲头等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湿度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的影响 由表 2 可知,云
烟 87 中部叶各处理烟叶烤后等级质量具有一定差异。上等烟
率 以 T1 最 高, 为 57.14%, 其 次 是 T2, 为 55.86%; 上 中 等 烟率以 T3 最高,为 89.58%,其次为 T1,为 88.10%;橘黄烟 率 以 T1 最 高, 为 76.19%, 其 次 是 T2, 为 74.31%; 杂 色 烟 率 以 T3 最 低, 为 10.42%,T4 最 高, 为 27.62%; 对 均 价 而 言,以 T1 最高,为 24.19 元 /kg,比其他处理高出 0.49 ~ 3.69 元 /kg。综合来看,烤后烟叶等级质量以 T1 最好,其次 是 T2,再次是 T3。这说明采取不排湿和每 3 h 排一次湿的方式, 黔南州主栽品种云烟 87 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均较好。
烟叶烘烤工艺是烤烟调制过程中的核心部分 [1],期间发
生的复杂生理生化反应受制于环境温湿度 [2]。烘烤过程中的温
湿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烟叶内部各种生理生化变化和各种 生物大分子的转化 [3],最终决定烟叶烘烤的质量 [4]。有关烤烟
调制过程中温湿度条件对烟叶中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及烤后烟
叶品质的影响已有许多研究 [5],但在烘烤过程中湿度及其排湿
加工贮藏
JIAGONGZHUCANG
变黄湿度及排湿方式对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
王艺焜 戴 毅 林小琪 刘 婕 艾复清
(贵州省黔南州烟草公司,贵州贵阳 558000)
摘 要 为了进一步优化三段式烘烤工艺和提高烘烤质量,在烟叶变黄期关键温度点 37 ℃稳温时(中部叶),设置 0、1、2 ℃不同 干湿差及不排湿、间歇排湿、一直排湿 3 种排湿方式共 5 个处理,探究变黄湿度及排湿方式对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云烟 87 中部叶等级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均以干湿差 0 ℃、不开风机不排湿最好,干湿差 1 ℃、3 h 排湿一次以及干湿差 2 ℃、一直 排湿次之。烘烤变黄关键温度点干湿差 0 ℃,不开风机不排湿,对云烟 87 中部叶都是最适宜的,烤后烟叶的各指标含量均最佳。 关键词 烘烤;变黄;湿度;质量
不开风机不排湿 间歇排湿(每 3h 排一次) 间歇排湿(每 3h 排一次) 一直排湿 一直排湿
注:试验设置指温度上升技术 平稳起火(开风机)至干球温度为 34 ~ 35 ℃、
湿球温度为 33 ~ 34 ℃(稳至叶尖变黄 5 ~ 10 cm);然后
以 1 ℃ /2 h 的速度升至干球温度为中部叶 37 ℃,排湿要求
87。试验地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海拔 1 480 m,年均降
水量 1 000 mm 左右,年均气温 14.8 ℃,最热月均温 23.6 ℃,
年均日照时间 1 160 h,无霜期 280 d 左右。试验地地势高差大、
光照充足、排灌较方便,土壤类型为黄壤,土壤 pH 为 6.35,
前茬作物为烤烟。
方式对烟叶烤后质量的影响方面尚未涉及。为了进一步优化
三段式烘烤工艺和提高烘烤质量,特开展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 2016 年在贵州省黔南州龙
里县摆省乡果里村(地处北纬 26° 10′ 19″~ 26° 49′ 33″,
东经 106° 45′ 18″~ 107° 15′ 1″)进行,供试品种为云烟
0.87% ~ 2.47%、0.31% ~ 2.08%; 总 糖 除 T1 略 高 于 优 质
基金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科技项目“‘两炖一停’密集烘烤工艺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为 201620)。 通讯作者:艾复清(1962—),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烟草栽培与调制。
表 2 不同湿度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
处理
上等烟率 /%
上中等烟率 /%
橘黄烟率 /%
杂色烟率 /%
均价 (元 /kg)
T1
57.14
T2
55.86
T3
48.98
T4
40.71
T5
36.12
88.10 87.47 89.58 72.38 73.10
76.19 74.31 66.76 66.58 47.28
见试验设置,温度恒定过程中设置上述 5 个处理(见表 1),
直至烟叶变至八成黄左右;再升至干球温度为 39 ~ 42 ℃,
湿球温度降至 35 ~ 36 ℃,期间每 1 h 开一次循环风机排湿
15 min,使上下层干球温差为 0.1 ~ 0.2 ℃,直至二层烟叶
变至黄片青筋、主脉发软、勾尖卷边开始转入定色期。以后
11.90 12.53 10.42 27.62 22.60
24.19 23.70 22.12 20.68 20.50
2.2 不同湿度对烤后烟叶化学质量的影响 由表 3 可知,云
烟 87 中部叶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均以 T1 最高,分别为 26.08%、24.08%、5.24%,分别较其他处理高 0.21% ~ 1.72%、
烘烤技术与常规密集烘烤一致。
1.5 分析测定项目 等级质量包括上等烟率、上中等烟率、
橘黄烟率、杂色烟率和均价等,化学成分包括总糖、还原糖、
总氮、蛋白质、淀粉、烟碱和石油醚提取物等。其中,总糖、
还 原 糖、 淀 粉 采 用 砷 钼 酸 比 色 法 测 定, 总 氮、 蛋 白 质 采 用
H2O2-H2SO4 消化法—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烟碱采用紫外 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醚提取采用石油醚浸提法。评吸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