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读什么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师读什么书
作者:武健
来源:《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01期
2006年冬许下了一个心愿:自己要多读一点儿书。

一方面感到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大,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更广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感到无宽则不深,个人也到增加阅读量的时候了。

到了2007年末,已经看过了106本,正在读的书还有5本(豆瓣读书:
/people/1319743/),所读书的总数已经超过了100本了。

读书的方法
一年百本书,平均每周要读两本、每三天要读完一本。

总有人问我,这样的效果能有几何?其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读书速度的快慢与记忆并不完全相关。

在一些情况下,快读书、读快书是可行的。

从小看书就比较快。

小学起开始看杂书,书看多了,速度自然就快起来了。

一套小说,别人要用一两周时间,而我只要两三天就够了。

自己看书时不出声,快速浏览后记下情境与主要意思。

这种看书的方法比出声阅读要快上很多。

究其原因,有人说这种读书方法更符合思维的节奏。

不过有些书阅读的速度会慢很多。

像《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毛泽东选集》等需要充分体会、理解的就慢得很。

毛选三个多月才能看完一本,一年中《信息哲学》也仅仅通览了一次,没有详细阅读完。

一般说起来,需要充分理解内容的书籍,像哲学、理论类的图书阅读速度都适合慢一些。

有些书是需要反复阅读的。

这是以前看《红楼梦》时学会的方法,需要在不同的心情下,以不同的视角阅读才能体会其中深意、找到更有意思的内容。

身为信息技术教师,因为对信息加工处理方面的疑问较多,所以《问题解决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第3版)》等书就要反复读。

这类书中既有需要记忆的,也有需要理解的内容,每一次再读都会有收获。

有些书则适合放到手边,随时翻看。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以前放在手边的主要是技术操作手册,像FrontPage、Fireworks、Pascal等,现在变成了《信息处理课业:成功性学习》、《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这些
书中能够找到具体的信息处理技巧,已经成为工作中最需要的。

使用这类书时,一般是完整看过一两遍后就开始跳读了——只看最需要的,放过其他的部分。

自己看起书来会在书里夹上一支笔,随手在空白处记下观点或想法。

书中的笔常丢,往往会随手再抓一支。

所以,看过几遍的书中各种笔迹都有。

一年中画的最乱的是李乐山的《人机界面设计》。

因为习惯买书,自己的书只要通览一遍,记下目录及大致内容就可以了。

书在手边,只要记住到哪里能找到答案就行。

这样阅读的速度就可以更快,自己称这种阅读方法叫索引式读书。

针对不同的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读书过程。

书籍的分类
从选书到买书,再到读书是复杂的过程。

选书时范围尽量要广,可以根据他人推荐、工作需要或者从论文的参考资料列表中选择。

购书、借书时就要碰运气了,并不是所有想读的书都能拿得到。

想看的书与看到的书有一定的差距。

不过书的数量多了,每一大类都会有几本。

一年中读过的书有:
信息哲学及相关:《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恢复哲学的尊严:信息哲学论》、《生活有哲学》、《中国哲学小史》、《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毛泽东选集》……其中,黎明的《恢复哲学的尊严:信息哲学论》和邬
的《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是信息哲学方面的专著,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读一读。

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哲学,往往还需要同时读一些哲学的相关书籍。

信息科学及科技理论:《反思科学》、《信息科学教程》、《技术进化与社会发展/当代教育与技术译丛》、《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游戏中的科学》、《理解专业程序员》、《系统科学与方法概论》、《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情感计算》……科学与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想要更准确地理解技术,需要同时理解科学。

在理解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的前提下,再认识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会使信息技术教师眼前豁然开朗,其中,钟义信的《信息科学教程》需要认真读一读。

《反思科学》、《理解专业程序员》也是非常可读的书。

门类/分支科学基础类:《视读社会学》、《视读数学》、《视读哲学》、《视读科学》、《视读符号学》、《视读人工智能》、《视读心理学》……信息技术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信息科学又是综合性交叉学科,那么,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学科一定要有一个初步了解。

视读系列丛书能使人快速而且有效地了解相关的学科的结构。

工程、技术方面:《算法分析与设计技术》、《人机界面设计》、《梦溪笔谈》、《天工开物》、《技术与设计1、2》、《智能机器人制作入门》、《技术课程标准研修·信息技术》、《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其中,李乐山的《人机界面设计》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思维、心理方面:《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认知心理学(第3版)》、《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中的风格差异》、《思维习惯》、《认知科学哲学导论》、《计算与认知》……信息处理与人的思维、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心理,尤其是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其中,斯滕伯格(Sternberg R.J.)的《认知心理学(第3版)》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教学与技巧方面:《教学设计》、《建立课堂纪律》、《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从教第一年——新教师职场攻略》、《新任教师完全手册》、《新教师课堂教学入门(第二版)》、《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第七版)》、《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教师素质手册》、《信息处理课业:成功性学习》……其中,卡罗尔·科伊切林写的《信息处理课业:成功性学习》成为放在手边的、最重要的书之一。

这本书既对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也包含了很多信息处理的软工具。

《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新教师课堂教学入门(第二版)》都是翻看了多遍,并且有很大收获的书。

课程原理与建设方面:《澳大利亚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导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国外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与策略》、《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问题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学》、《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新世纪信息化教育(1-6册)》、《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信息技术教师躲不开课程建设的工作,其中,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书是《澳大利亚课程标准》、《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

从这类书中可以学习到如何从系统观的角度构建课程。

在这类书中,推荐信息技术教师看一看彭绍东的《信息技术教育学》。

教育原理与思想:《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杜威学校》、《教育原理》、《学习原理与方法》、《中外教育史简编》、《学习的革命》……
教师自身发展与其他:《教师口语艺术》、《工作中的身体语言》、《新课程学习主题网络资源索引》、《王国维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原本大学微言》、《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六顶思考帽》……其中,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能给教师带来很多有价值的想法。

如果有时间和耐心,需要多看一些逻辑相关的书,《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书。

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读些什么书
信息技术教师的来源广泛。

据200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报告》的调查显示,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是计算机专业的比例极少,中学里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信息技术教师正在增加,但总体上改行的教师占大多数(71%)(摘自《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与模式构建》,《中国远程教育》2004/07)。

其中,即使“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指的是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技术/科学与信息技术/科学并不完全相等。

计算机科学不能包含信息科学的所有内容。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计算机科学应当分成两大部分,其中研究计算机的理论属于自然科学体系中的技术科学,单就信息处理的规律性来研究计算机的那一部分才属于信息科学。

从性质上来看,信息科学是综合性的,计算机科学是其中的技术科学。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属于技术的一部分,技术与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

从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的视角来看,与计算机技术最直接、最密切的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最直接的、最密切的应当是信息科学。

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进入基础教育的历史进程上看,是从“计算机技术/科学”向着“信息技术/科学”发展着的。

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如图1所示。

今天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更多关注信息科学,多了解信息科学的相关著作。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手段,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其结构一般认为分成了四层,分别是:信息哲学、一般信息理论、各领域/门类/分支信息学、工程技术信息学。

其中,信息哲学是哲学理论层次的思考;一般信息理论是科学原理的思考;各领域/门类/分支信息学是信息原理在各门类学科的具体应用;工程技术信息学是直接作用的工程技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有着更直接联系。

从这个角度上看,了解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就需要了解不同层面上的相关知识,需要读大量的相关学科书籍。

邬识的《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对于信息科学的学科结构介绍如图2所示。

以信息科学的视角,信息的获取、识别、处理、加工等都关系到了人、人的认知与思维,所以,在相关学科群中需要特别关注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的相关书籍。

这方面的书不妨多读一些,其中的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同时也是所有教师需要掌握的内容。

当然,作为教师还需要多看一看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书籍。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知识结构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师。

那么,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读什么方面的书?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阅读书目如图3所示。

信息技术学科有着自己的特点:信息科学是一门崭新的综合性科学,这门学科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崭新的。

信息技术的研究工具-计算机发展速度快,用不了多久就有新的技术出现。

综合性的内容、飞速的发展都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有着自己的阅读书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