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常见的碱

合集下载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上课时安排表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上课时安排表

浙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教学进度表周次起讫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 9月1日—9月7日复习 1.1物质的变化1.2物质的酸碱性 1.3常见的酸1.4常见的碱5 复习2 9月8日—9月14日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1.6几种重要的盐第一章复习、测验复习 2.1金属材料2.2金属的化学性质2.3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5 复习3 9月15日—9月21日复习 2.4物质的分类2.5物质的转化2.6材料的利用与发展5 复习4 9月22日—9月28日第二章、测验3.1能量及其形式3.2机械能55 9月29日—10月5日国庆节放假6 10月6日—10月12日 3.3能量转化的量度 57 10月13日—10月19日 3.4简单机械 58 10月20日—10月26日 3.5物体的内能 59 10月27日—11月2日 3.6电能 510 11月3日—11月9日3.7核能3.8能量的转化与守恒511 11月10日—11月16日3.8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三章复习、测验512 11月17日—11月23日期中考试 513 11月24日—11月30日4.1食物与营养4.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514 12月1日—12月7日4.3体内物质的运输4.4能量的获得515 12月8日—12月14日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四章复习、测验516 12月15日—12月21日九年级下册 517 12月22日—12月28日九年级下册 518 12月29日—1月4日九年级下册 419 1月5日—1月11日九年级下册 520 1月12日—1月18日期末复习 521 1月19日—1月25日期末复习 522 1月26日—2月1日期末复习 523 2月2日—2月8日期末考试。

九年级上科学《常见的碱》PPT优选课件浙教版

九年级上科学《常见的碱》PPT优选课件浙教版
25
解析
26
课堂检测
1.下列四幅图,能说明烧碱用途的是( )
A. 金属切割及焊接
B. 建筑材料
C. 制肥皂
D. 人工降雨
27
课堂检测
2.下列各组内物质名称表示同一种物质是( )
10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NaOH) (1)俗名:苛性钠、 火碱、 烧碱 (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固体,易潮解,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有滑腻感、有涩味。 注: ①暴露在空气中的某些固态物质容易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这种现象叫潮解。 ②利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固体氢氧化钠可以做某些气体(如氢气、氧气)的干燥剂,但是能 与NaOH反应的气体,如CO2、SO2等则不可用固体NaOH干燥,一般选用浓硫酸干燥。
在(2)氢解氧释化步钙骤溶②D液中.中“风加加哨入振入稀动盐N鸣酸a叫2,C”的无O原明3因显溶_变_液_化_____。
与盐酸反应
C.
对皮肤、衣服有强烈腐蚀作用
Fe
B.
氧氧化钠的质量减小
B.
(1)氢氧化钠具有________,利用此性质来制作叶脉书签。
24
解析
解读 本题考查氢氧化钙与酸性氧化物、酸、盐的反应。 扩展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生成物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 1.有沉淀生成; 2.有气体放出; 3.有水生成。
一、碱的性质(碱的通性)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容 易变质 (3)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大量的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工厂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可用氢 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

常见酸碱的电离常数解离常数

常见酸碱的电离常数解离常数

常见酸碱的电离常数(解离常数)————————————————————————————————作者:————————————————————————————————日期:无机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5o C)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Mineral Acids in Aqueous Solution(25o C)名称(Name)化学式(Chemical formula)K a p K a序号(No.)1偏铝酸HAlO2 6.3×10-1312.20 2亚砷酸H3AsO3 6.0×10-109.223砷酸H3AsO4 6.3×10-3 (K1) 2.201.05×10-7 (K 2) 6.983.2×10-12 (K3)11.50 4硼酸H3BO3 5.8×10-10 (K1)9.241.8×10-13 (K2)12.741.6×10-14 (K3)13.80 5次溴酸HBrO2.4×10-98.626氢氰酸HCN 6.2×10-109.217碳酸H2CO3 4.2×10-7 (K1) 6.385.6×10-11(K2)10.25 8次氯酸HClO 3.2×10-87.509氢氟酸HF 6.61×10-4 3.18 10锗酸H2GeO3 1.7×10-9 (K1)8.781.9×10-13 (K2)12.72 11高碘酸HIO4 2.8×10-2 1.56 12亚硝酸HNO2 5.1×10-43.29 13次磷酸H3PO2 5.9×10-2 1.23 14亚磷酸H3PO3 5.0×10-2 (K1) 1.302.5×10-7 (K2) 6.60 15磷酸H3PO47.52×10-3 (K1) 2.126.31×10-8 (K2)7.204.4×10-13 (K3)12.36 16焦磷酸H4P2O7 3.0×10-2 (K1) 1.524.4×10-3 (K2) 2.362.5×10-7 (K3) 6.605.6×10-10 (K4)9.25 17氢硫酸H2S 1.3×10-7 (K1)6.887.1×10-15 (K2)14.1518亚硫酸H2SO3 1.23×10-2 (K1) 1.916.6×10-8 (K2)7.1819硫酸H2SO4 1.0×103 (K1)-3.01.02×10-2 (K2) 1.9920硫代硫酸H2S2O3 2.52×10-1 (K1)0.601.9×10-2 (K2) 1.7221氢硒酸H2Se 1.3×10-4 (K1) 3.891.0×10-11(K2)11.022亚硒酸H2SeO3 2.7×10-3 (K1) 2.572.5×10-7 (K2) 6.6023硒酸H2SeO41×103 (K1)-3.01.2×10-2 (K2) 1.9224硅酸H2SiO3 1.7×10-10 (K1)9.771.6×10-12 (K2)11.80 25亚碲酸H2TeO32.7×10-3 (K1) 2.571.8×10-8 (K2)7.74无机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5o C)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Mineral Bases in Aqueous Solution (25o C)序号(No.) 名称(Name) 化学式K b p K b(Chemical formula)1 氢氧化铝Al(OH)3 1.38×10-9(K3) 8.862 氢氧化银AgOH 1.10×10-4 3.963 氢氧化钙Ca(OH)2 3.72×10-3 2.433.98×10-2 1.404 氨水NH3+H2O 1.78×10-5 4.755 肼(联氨)N2H4+H2O 9.55×10-7(K1) 6.021.26×10-15(K2) 14.96 羟氨NH2OH+H2O 9.12×10-98.047 氢氧化铅Pb(OH)29.55×10-4(K1) 3.023.0×10-8(K2) 7.52 8 氢氧化锌Zn(OH)29.55×10-4 3.02有机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5o C)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Organic Bases in Aqueous Solution (25o C)序号(No.) 名称(Name) 化学式(Chemical formula) K b p K b1 甲胺CH3NH2 4.17×10-4 3.382 尿素(脲)CO(NH2)2 1.5×10-1413.823 乙胺CH3CH2NH2 4.27×10-4 3.374 乙醇胺H2N(CH2)2OH 3.16×10-5 4.505 乙二胺H2N(CH2)2NH28.51×10-5(K1) 4.077.08×10-8(K2) 7.156 二甲胺(CH3)2NH 5.89×10-4 3.237 三甲胺(CH3)3N 6.31×10-5 4.208 三乙胺(C2H5)3N 5.25×10-4 3.289 丙胺C3H7NH2 3.70×10-4 3.43210 异丙胺i-C3H7NH2 4.37×10-4 3.3611 1,3-丙二胺NH2(CH2)3NH2 2.95×10-4(K1) 3.533.09×10-6(K2) 5.5112 1,2-丙二胺CH3CH(NH2)CH2NH2 5.25×10-5(K1) 4.284.05×10-8(K2) 7.39313 三丙胺(CH3CH2CH2)3N 4.57×10-4 3.3414 三乙醇胺(HOCH2CH2)3N 5.75×10-7 6.2415 丁胺C4H9NH2 4.37×10-4 3.3616 异丁胺C4H9NH2 2.57×10-4 3.5917 叔丁胺C4H9NH2 4.84×10-4 3.31518 己胺H(CH2)6NH2 4.37×10-4 3.3619 辛胺H(CH2)8NH2 4.47×10-4 3.3520 苯胺C6H5NH2 3.98×10-109.4021 苄胺C7H9N 2.24×10-5 4.6522 环己胺C6H11NH2 4.37×10-4 3.3623 吡啶C5H5N 1.48×10-98.8324 六亚甲基四胺(CH2)6N4 1.35×10-98.8725 2-氯酚C6H5ClO 3.55×10-6 5.4526 3-氯酚C6H5ClO 1.26×10-5 4.9027 4-氯酚C6H5ClO 2.69×10-5 4.5728 邻氨基苯酚(o)H2NC6H4OH 5.2×10-5 4.281.9×10-5 4.72 29 间氨基苯酚(m)H2NC6H4OH 7.4×10-5 4.136.8×10-5 4.17 30 对氨基苯酚(p)H2NC6H4OH 2.0×10-4 3.703.2×10-6 5.5031 邻甲苯胺(o)CH3C6H4NH2 2.82×10-109.5532 间甲苯胺(m)CH3C6H4NH2 5.13×10-109.2933 对甲苯胺(p)CH3C6H4NH2 1.20×10-98.9234 8-羟基喹啉(20℃) 8-HO—C9H6N 6.5×10-5 4.1935 二苯胺(C6H5)2NH 7.94×10-1413.136 联苯胺H2NC6H4C6H4NH2 5.01×10-10(K1) 9.304.27×10-11(K2) 10.37有机酸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5o C)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Organic Acids in Aqueous Solution(25o C)序号(No.) 名称(Name) 化学式(Chemical formula)K a p K a1 甲酸HCOOH 1.8×10-4 3.752 乙酸CH3COOH 1.74×10-5 4.763 乙醇酸CH2(OH)COOH 1.48×10-4 3.834 草酸(COOH)2 5.4×10-2(K1) 1.275.4×10-5(K2) 4.275 甘氨酸CH2(NH2)COOH 1.7×10-109.786 一氯乙酸CH2ClCOOH 1.4×10-3 2.867 二氯乙酸CHCl2COOH 5.0×10-2 1.308 三氯乙酸CCl3COOH 2.0×10-10.709 丙酸CH3CH2COOH 1.35×10-5 4.8710 丙烯酸CH2═CHCOOH 5.5×10-5 4.2611 乳酸(丙醇酸) CH3CHOHCOOH 1.4×10-4 3.8612 丙二酸HOCOCH2COOH 1.4×10-3(K1) 2.852.2×10-6(K2) 5.6613 2-丙炔酸HC≡CCOOH 1.29×10-2 1.8914 甘油酸HOCH2CHOHCOOH 2.29×10-4 3.6415 丙酮酸CH3COCOOH 3.2×10-3 2.4916 α-丙胺酸CH3CHNH2COOH 1.35×10-109.8717 β-丙胺酸CH2NH2CH2COOH 4.4×10-1110.3618 正丁酸CH3(CH2)2COOH 1.52×10-5 4.8219 异丁酸(CH3)2CHCOOH 1.41×10-5 4.8520 3-丁烯酸CH2═CHCH2COOH 2.1×10-5 4.6821 异丁烯酸CH2═C(CH2)COOH 2.2×10-5 4.6622 反丁烯二酸(富马酸) HOCOCH═CHCOOH 9.3×10-4(K1) 3.033.6×10-5(K2)4.44 23 顺丁烯二酸(马来酸) HOCOCH═CHCOOH 1.2×10-2(K1) 1.925.9×10-7(K2)6.23 24 酒石酸HOCOCH(OH)CH(OH)COOH 1.04×10-3(K1) 2.984.55×10-5(K2) 4.3425 正戊酸CH3(CH2)3COOH 1.4×10-5 4.8626 异戊酸(CH3)2CHCH2COOH 1.67×10-5 4.7827 2-戊烯酸CH3CH2CH═CHCOOH 2.0×10-5 4.7028 3-戊烯酸CH3CH═CHCH2COOH 3.0×10-5 4.5229 4-戊烯酸CH2═CHCH2CH2COOH 2.10×10-5 4.67730 戊二酸HOCO(CH2)3COOH 1.7×10-4(K1) 3.778.3×10-7(K2) 6.08 31 谷氨酸HOCOCH2CH2CH(NH2)COOH 7.4×10-3(K1) 2.134.9×10-5(K2) 4.314.4×10-10 (K3) 9.35832 正己酸CH3(CH2)4COOH 1.39×10-5 4.8633 异己酸(CH3)2CH(CH2)3—COOH 1.43×10-5 4.8534 (E)-2-己烯酸H(CH2)3CH═CHCOOH 1.8×10-5 4.7435 (E)-3-己烯酸CH3CH2CH═CHCH2COOH 1.9×10-5 4.7236 己二酸HOCOCH2CH2CH2CH2COOH 3.8×10-5(K1) 4.423.9×10-6(K2) 5.41 37 柠檬酸HOCOCH2C(OH)(COOH)CH2COOH 7.4×10-4(K1) 3.131.7×10-5(K2) 4.764.0×10-7(K3) 6.4038 苯酚C6H5OH 1.1×10-109.9639 邻苯二酚(o)C6H4(OH)2 3.6×10-109.451.6×10-1312.840 间苯二酚(m)C6H4(OH)2 3.6×10-10(K1) 9.308.71×10-12(K2) 11.0641 对苯二酚(p)C6H4(OH)2 1.1×10-109.9642 2,4,6-三硝基苯酚2,4,6-(NO2)3C6H2OH 5.1×10-10.2943 葡萄糖酸CH2OH(CHOH)4COOH 1.4×10-4 3.8644 苯甲酸C6H5COOH 6.3×10-5 4.2045 水杨酸C6H4(OH)COOH 1.05×10-3(K1) 2.984.17×10-13(K2) 12.3846 邻硝基苯甲酸(o)NO2C6H4COOH 6.6×10-3 2.1847 间硝基苯甲酸(m)NO2C6H4COOH 3.5×10-4 3.4648 对硝基苯甲酸(p)NO2C6H4COOH 3.6×10-4 3.4449 邻苯二甲酸(o)C6H4(COOH)2 1.1×10-3(K1) 2.964.0×10-6(K2)5.40 50 间苯二甲酸(m)C6H4(COOH)2 2.4×10-4(K1) 3.622.5×10-5(K2) 4.60 51 对苯二甲酸(p)C6H4(COOH)2 2.9×10-4(K1)3.543.5×10-5(K2)4.46 52 1,3,5-苯三甲酸C6H3(COOH)37.6×10-3(K1) 2.127.9×10-5(K2) 4.106.6×10-6(K3) 5.18 53 苯基六羧酸C6(COOH)6 2.1×10-1(K1) 0.686.2×10-3(K2) 2.213.0×10-4(K3) 3.528.1×10-6(K4) 5.094.8×10-7(K5) 6.323.2×10-8(K6) 7.49 54 癸二酸HOOC(CH2)8COOH 2.6×10-5(K1)4.592.6×10-6(K2) 5.5955 乙二胺四乙酸(EDTA) C H2—N(CH2COOH)2∣CH2—N(CH2COOH)21.0×10-2(K1) 2.02.14×10-3(K2) 2.67 6.92×10-7(K3) 6.16 5.5×10-11(K4) 10.26。

长春碱类

长春碱类

长春新碱药理作用长春新碱为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抗肿瘤作用靶点是微管,主要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而影响纺锤体微管的形成。

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

还可干扰蛋白质代谢及抑制RNA多聚酶的活力,并抑制细胞膜类脂质的合成和氨基酸在细胞膜上的转运。

长春新碱对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大于长春花碱且抗瘤谱广。

除对长春花碱敏感的瘤株有效外,对小鼠Ridgeway成骨肉瘤、Mecca淋巴肉瘤、X-5563骨髓瘤等也有作用。

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和长春地辛三者间无交叉耐药现象,长春新碱神经毒性在三者中最强。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1 吡咯系列抗真菌剂(伊曲康唑),增加肌肉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如发现有副作用,应进行减量、暂停或停药等适当处理。

伊曲康唑有阻碍肝细胞色素P-4503A 的作用,长春新碱通过肝细胞染色素P-4503A代谢,合用可使长春新碱代谢受抑制。

2 与苯妥英钠合用,降低苯妥英钠吸收,或使代谢亢进。

3 与含铂的抗亚、恶性肿瘤剂合用,可能增强第8对脑神经障碍。

4 与L-天冬酰胺酶合用,可能增强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的障碍。

为将毒性控制到最小,可将硫酸长春新碱在L-天冬酰胺酶给药前12-24小时以前使用。

功效主治1.急性白血病,尤其是儿童急性白血病,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

2.恶性淋巴瘤。

3.生殖细胞肿瘤。

4.小细胞肺癌,尤文肉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

5.乳腺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消化道癌、黑色素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1~2mg(或1.4mg/m2)最大不大于2mg,年龄大于65岁者,最大每次1mg。

儿童75μg/kg或2.0mg/m2,每周1次静脉注射或冲入。

联合化疗是连用2周为一周期。

不良反应:1 剂量限制性毒性是神经系统毒性,主要引起外周神经症状,如手指、神经毒性等,与累积量有关。

足趾麻木、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外周神经炎。

腹痛、便秘,麻痹性肠梗阻偶见。

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脑神经也可受到破环,并产生相应症状。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固体氢氧化钠可装入0.5毫米厚的钢桶中严封,每桶净重不超过100 公斤;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全开口或中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镀锡薄钢板桶(罐)、金属桶(罐)、塑料瓶或金属软管外瓦楞纸箱。包装容器要完整、密封,应有明显的“腐蚀性物品”标志。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防潮防雨。如发现包装容器发生锈蚀、破裂、孔洞、溶化淌水等现象时,应立即更换包装或及早发货使用,容器破损可用锡焊修补。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不得与易燃物和酸类共贮混运。失火时,可用水、砂土和各种灭火器扑救,但消防人员应注意水中溶入烧碱后的腐蚀性。
大量接触烧碱时应佩带防护用具,工作服或工作帽应用棉布或适当的合成材料制作。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应涂以中性和疏水软膏于皮肤上。接触片状或粒状烧碱时,工作场所应有通风装置,室内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中国MAC 0.5毫克/米3(以NaOH计),美国ACGIH TLVC 2毫克/米3。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处理泄漏物须穿戴防护眼镜与手套,扫起,慢慢倒至大量水中,地面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碱液触及皮肤,可用5~10%硫酸镁溶液清洗;如溅入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硼酸水溶液清洗;少量误食时立即用食醋、3~5%醋酸或5%稀盐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和,给饮蛋清、牛奶或植物油并迅速就医,禁忌催吐和洗胃。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4知识总结:几种重要的盐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4知识总结:几种重要的盐

盐的复习一、几种常见的盐1、氯化钠:化学式——NaCl俗称食盐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咸味。

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取氯气、盐酸、火碱、纯碱等工业方面;并在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医药、农药等工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也是日常生活重要的调味品。

2、碳酸钠:化学式——Na2CO3,俗称:纯碱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成无色溶液。

实验事实:无色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说明: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一般情况下:碳酸盐如碳酸钠,碳酸钾(K2CO3)等均能与盐酸发生剧烈反应,有无色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即生成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主要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玻璃、造纸、纺织、制药、精炼石油等方面用途显著。

3、硫酸铜:化学式——CuSO4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蓝色。

硫酸铜晶体含五个结晶水,为蓝色、因此俗称蓝矾或胆矾,化学式为——CuSO4·5H2O。

主要用途:是制农药波尔多液的重要原料,也广泛应用于印染,电镀等工业方面。

二、盐溶液的导电性——盐的定义1、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事实证明:可溶性盐的水溶液,均具有导电性。

说明: 盐溶液中存在着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自由移动的离子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导电。

可溶性盐在溶液里的电离: 以食盐、碳酸钾、硫酸铵等为例,其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2、盐的定义:由金属(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相结合而组成的化合物,叫盐。

三、盐的分类:1、从盐的组成上分(1)正盐: 只由金属(或铵根)离子及酸根离子组成,例:NaCl 、Na 2SO 4、NH 4NO 3、MgCl 2、K 2CO 3等。

(2)酸式盐:组成当中,除金属(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外,还有氢离子。

以碳酸氢铵,碳酸氢钠为例看酸式盐在其水溶液中的电离:NH 4HCO 3→NH 4++H ++CO 32-NaHCO 3→Na ++H ++CO 32- 电离出来的阳离子除H +外,还有其它阳离子——NH 4+、Na +,因此上述二者是盐而不是酸。

九年级科学常见的碱

九年级科学常见的碱

1.4常见的碱目录 (1) (4) (5) (6) (11)1.常见的碱(1)NaOH和Ca(OH)2的特性和用途比较碱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Ca(OH)2+CuSO4===CaSO4↓+Cu(OH)2↓2NaOH +CuSO4===Na2SO4+Cu(OH)2↓【注意】①Mg(OH)2、Cu(OH)2、Fe(OH)3等不溶性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②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与碱溶液发生反应。

碱与CO2反应的判断(1) 对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考查经常在中考中出现,由于无明显现象,无法肯定反应是否发生,所以需要借助简单的实验,通过明显的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

如图所示的一些装置可以帮助我们判断:A B C DE F G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A.烧杯中的水进入导管;B.软塑料瓶变瘪;C.试管内液面上升;D.U形管中的水左液面高于右液面;E.锥形瓶中气球胀大;F. 鸡蛋被吸进集气瓶中;G.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为排除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发生了反应,还需把上述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

(2) NaOH和Ca(OH)2与CO2反应后会生成对应的Na2CO3和CaCO3,利用Na2CO3和Ca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这一现象,来证明NaOH和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或者是NaOH和Ca(OH)2变质。

解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对比形变的程度观察。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因此都会使密封的软塑料瓶发生形变,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就能够达到实验目的,少量的水则现象不明显。

(2)验证CO2-3。

要想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最好的方法是验证CO2-3的存在。

可以通过滴入过量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氯化钡等产生碳酸盐沉淀来实现。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当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在国家农药化肥“双减”及“零”增长的背景下,生物农药掀起了“绿色风暴”,发展生物农药是环境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生物农药优点多,低毒、无害、高效、无抗药性……但是提到具体的生物农药产品,你知道市面上哪些农药属于生物农药吗?它们有什么作用机理?又分别能够防治哪些病虫呢?杀虫剂版1.1 Bt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属于活体细菌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一种蛋白质毒素,被鳞翅目害虫蚕食入体后,溶解释放出较强毒性,使害虫中毒、厌食、上吐下泻,不再危害,一段时间后引起败血症死亡。

苏云金杆菌药效较缓慢,一般在施用后2~3天起效,残效期7~10天左右;18℃以上才能发挥杀虫作用,温度愈高,害虫取食愈多,效果愈好;能有效防治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刺蛾、尺蠖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防治效果达到80%~90%。

1.2 核型多角体病毒一类专性昆虫病毒,属于病毒杀虫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寄主范围较广,主要寄生鳞翅目昆虫,但是一种病毒只能寄生一种昆虫或其邻近种群。

常见的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等。

核型多角体病毒经昆虫的口或伤口感染,经口进入虫体的病毒被胃液消化,游离出杆状病毒粒子,进入昆虫体腔,侵入细胞增殖,从而破坏昆虫细胞结构,之后再侵入健康细胞,直到昆虫致死。

该类病毒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增殖,病虫死亡后通过粪便和死虫再传染其他昆虫,或通过卵传到昆虫子代,使病毒病在害虫种群中流行,从而控制害虫危害。

1.3 灭幼脲灭幼脲是一种昆虫激素类农药,属生物化学农药,为苯甲酰脲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

2023年人教版部编新教材八年级化学上册目录

2023年人教版部编新教材八年级化学上册目录

2023年人教版部编新教材八年级化学上册目录1. 单元一:物质及其分类- 1.1 物质的概念与特征- 1.2 常见的物质分类- 1.3 元素与化合物- 1.4 纯净物与混合物- 1.5 实验记录与化学式2. 单元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2.1 原子的概念和结构- 2.2 元素和元素符号- 2.3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2.4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 2.5 物质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3. 单元三:化学反应初步- 3.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3.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3.3 平衡反应方程式- 3.4 反应类型及其特征4. 单元四:酸、碱和盐- 4.1 酸、碱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4.2 一些常见的酸和碱- 4.3 酸、碱中和反应- 4.4 盐的基本概念与性质5. 单元五:金属与非金属- 5.1 金属与非金属的基本特征- 5.2 金属的性质与常见应用- 5.3 非金属的性质与常见应用- 5.4 金属与非金属的离子化合物6. 单元六:溶液的基本概念- 6.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6.2 溶质和溶剂的关系- 6.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 6.4 溶解度和溶点7. 单元七:能量在化学中的作用- 7.1 热和温度的概念- 7.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7.3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7.4 反应速率和活化能8. 单元八:电学基础知识- 8.1 电流、电压和电阻- 8.2 串、并联电路基本概念- 8.3 电阻与导体的关系- 8.4 电解与化学电池备注:以上目录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课本为准。

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 知识讲解

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 知识讲解

总复习: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提高〕责编:熊亚军【考纲要求】1.掌握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了解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以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掌握常见的碱及碱的通性,重点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网络】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物理性质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有吸水性,易溶于水,溶化时放出大量热,有强烈的腐蚀性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②与生动 Zn+H2SO4=ZnSO4+H2↑金属反响 Fe+2HCl=FeCl2+H2↑化学性质③与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氧化物反响 CuO+H2SO4=CuSO4+H2O常见的酸④与碱 NaOH+HCl=NaCl+H2O反响 Ca(OH)2+H2SO4=CaSO4+2H2O⑤与某些 HCl+AgNO3=AgCl↓+HNO3盐反响 H2SO4+BaCl2=BaSO4↓+2HCl浓硫酸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浓硫酸稀释方法:肯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渐渐地注入水里,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用盐酸:除锈,制造其他化工产品,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援助消化途硫酸:枯燥剂,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X、染料及金属除锈1.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时,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

指示剂与酸或碱的作用是化学变化。

2.碱只有溶于水后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固态碱或不溶于水的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因为使指示剂变色的是能自由运动的OH-。

考点二、几种常见的酸和碱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浓盐酸的特性:挥发性。

翻开盛装浓盐酸的试剂瓶盖,会在瓶口出现白雾,这是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产生的现象,并不是白烟。

3.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腐蚀性。

吸水性是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脱水性是浓硫酸将由C,H,O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是有机物〕里的H,O元素的原子数以2∶1的比例从化合物中夺取出来,使化合物脱水而发生碳化现象。

常见植物毒素及其检验方法

常见植物毒素及其检验方法

素恶意投毒致人死亡的案件屡有发生。植物毒素成分复杂,分子量较大,实验室检测存在一定难度。该文概
述了乌头生物碱、马钱子碱与士的宁、毒蕈碱、秋水仙碱等几种常见植物毒素的理化性质和毒理作用,归纳了
其新型检验方法,以期提高植物毒素鉴定检验的速度及准确度。
关键词:植物毒素;理化特性;毒理作用;检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 D919.4
作者简介:于孟娇(1992—),女,山东聊城人,研究方向:公安技术。 收稿日期:2021-05-08
27 卷 13 期
于孟娇等 常见植物毒素及其检验方法
41
闭,角弓反张。通常是阵发性痉挛,每次持续1~3min,发 作后有5~15min的间隔,此时全身肌肉松弛,机体状态恢 复正常,但若再受到外界刺激(光、声等)会再次发作,痉 挛时间持续延长,间隔时间缩短,呼吸、脉搏加快,血压上 升,直到中毒者蜷缩成弓形,全身骨骼肌收缩,全身出现 剧烈痉挛,最后窒息而亡。 1.3 毒蕈碱 1.3.1 理化特性 毒蕈泛指有毒的大型菌类,菌体外形 似伞,由菌丝组成,靠孢子传播繁殖,又称为毒菌,俗称 “毒蘑菇”。全世界已知的毒蕈有百余种,我国已发现的 有80余种。毒蕈碱为氯化物,分子式为C9H20ClNO2,粗棱 柱状结晶,易受潮,极易溶于水和乙醇,略溶于氯仿、乙醚 和丙酮。 1.3.2 毒理作用 野生蕈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能够 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味佳肴和食用 佳品。但有些野生蕈菌自身含有毒素,误食后会引发中 毒,严重者导致死亡。其中毒症状通常有7种,包括急性 肾衰竭型、急性肝损伤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性、溶血 型、横纹肌溶解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4]。神经精神型是 主要由毒蝇伞、豹斑毒伞等引起意识模糊、精神错乱等 中毒性精神症状;肝损害型主要由毒伞、鳞柄白毒伞等 引起肝脏疼痛肿大、黄疸、出血,最后死于肝性脑病;肠 胃炎型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大便水样化;溶血型主要 是由鹿花菌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脾 肿大等症状。 1.4 秋水仙碱 1.4.1 理化特性 秋水仙属于百合科植物,其球茎和种 子中含有秋水仙碱,主要生长于欧洲中南部和非洲北部, 但我国云南地区的丽江山慈菇鳞茎中也含有0.12%的秋 水仙碱。秋水仙碱的分子结构为C22H25O6N,化学结构见 图3,相对分子质量为399.2,纯品为无色晶体,味苦,一般 含有1~5个结晶水而显黄色,遇光颜色会加深。秋水仙 碱易溶于乙醇、氯仿,可溶于水,难溶于石油醚。

初中化学默写清单电子版

初中化学默写清单电子版

初中化学默写清单电子版序言初中化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承上启下,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好初中化学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原理,而且对于我们未来在各个职业领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初中化学知识,本文总结了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并编写了一份默写清单电子版,供同学们参考使用。

1.知识点以下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总结:1.1 常见元素和符号 - 氢(H) - 氧(O) - 氮(N) - 碳(C) - 铁(Fe) - 锌(Zn) - 硫(S) - 钙(Ca) - 钠(Na) - 氯(Cl)1.2 常见化学物质 - 水(H2O) - 二氧化碳(CO2) - 氧气(O2) - 氨(NH3) - 硝酸(HNO3) - 碳酸钙(CaCO3) - 硝酸盐(NO3-) - 氯化物(Cl-)1.3 常见实验室仪器 - 试管 - 锥形瓶 - 烧杯 - 酒精灯 - 镊子 - 秤盘 - 容量瓶 - 滴管1.4 常见物质性质 - 酸性 - 碱性 - 中性 - 导电性 - 可燃性 - 溶解性 - 稳定性2.默写练习以下是初中化学的默写练习题目,建议同学们先尝试默写,再对照答案自我检验。

2.1 默写常见元素和符号的名称•氢:H•氧:O•氮:N•碳:C•铁:Fe•锌:Zn•硫:S•钙:Ca•钠:Na•氯:Cl2.2 默写以下化学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水:H2O•二氧化碳:CO2•氧气:O2•氨:NH3•硝酸:HNO3•碳酸钙:CaCO3•硝酸盐:NO3-•氯化物:Cl-2.3 默写以下实验室仪器的名称•试管•锥形瓶•烧杯•酒精灯•镊子•秤盘•容量瓶•滴管2.4 根据物质性质,填写下面的空白•酸性:柠檬汁、醋•碱性:肥皂水、氢氧化钠溶液•中性:纯净水•导电性:盐水•可燃性:乙醇、汽油•溶解性:食盐、糖•稳定性:黄金、银结语初中化学知识的掌握是在学习高中化学和未来学习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化妆品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原料要求和编制说明

化妆品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原料要求和编制说明

化妆品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原料要求和编制说明————————————————————————————————作者: ————————————————————————————————日期:附件9:化妆品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原料要求为规范化妆品原料技术要求,提高化妆品卫生质量安全,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编写《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原料要求》(以下称《要求》),本《要求》针对性地规定了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的安全性要求及检验方法,其他相关要求及检验方法按相应规定执行。

1.基本信息1.1 名称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1.1.1 INCI名称及其ID号COCAMIDOPROPYL BETAINEID:555。

1.1.2 INCI标准中文译名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1.1.3IUPAC名称系统命名法名称:椰油酰胺丙基二甲胺乙内酯1.1.4常见别名及缩写椰子油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氨基醋酸甜菜碱、CAPB(COC AMIDOPROPYL BETAINE)。

1.2登记号1.2.1 CAS登记号61789-40-0,83138-08-3,86438-79-1。

1.2.2EINECS登记号263-058-8。

1.3 结构式其中R为C8的烷基或烯烃基~181.4性状及理化常数本品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液体,几乎无气味,溶于水、乙醇和异丙醇,不溶于矿物油。

本品由椰油制备得来,为多种脂肪酰胺丙基甜菜碱的混合物,以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为主。

市场产品多为水溶液,相对密度1.05,活性物(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含量多为28~32%。

2. 技术要求2.1使用目的及适用范围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是一种刺激性较小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作为抗静电剂、头发调理剂、皮肤调理剂、清洁剂、稳泡剂以及粘度调节剂等使用。

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2.2限量要求应根据产品试剂使用情况,对以下指标进行必要的安全性风险评估分析,以保证产品在正常以及合理的、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安全危害。

2018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1.4.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2018年秋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1.4.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依然有氢氧化钠,不可能有盐酸剩余,故盐酸的量不断增大的 说法是错误的。
第4节 常见的碱
9.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
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B )
A.CO2
B.CaO C.Cu(NO3)2 D.HCl
【解析】二氧化碳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
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冷却至室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4节 常见的碱
第2课时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4节 常见的碱
知识要点分类练 规律方法综合练 拓展培优
第4节 常见的碱
知识要点分类练
知识点1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个性
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 是( D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温后石灰水仍然是饱和溶液,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不变,溶液的pH不变;
硝酸铜能够消耗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从而使氢氧化
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氢氧化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
和水,从而使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pH减小。
第4节 常见的碱
10.将一套如图B1-4-2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 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况是( C )
是( B )
①HCl ②N2 ③H2 ④CO2 ⑤CO ⑥SO2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
【解析】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
这两者反应;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 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乡市石门中学 九年级(上) 主备:徐飞 审核:科学组 课题: 1.4 常见的碱(3)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号
【课前自学】
1、巩固、深化对碱的理解与应用。

2、练习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知识总结】
一、碱的通性
1、碱能使指示剂变色(石蕊、酚酞、pH 试纸)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SO 2、CO 2)
3、碱能与酸反应(HCl 、H 2SO 4 、HNO 3)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 Cu(OH)2、Fe(OH)3) 二、碱的个性 1、氢氧化钠固体 ①易溶于水 ②有潮解现象 ③空气中易变质 2、氢氧化钙 ①微溶于水,
②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用于制取NaOH
【课堂导学】
1.不同的碱溶液在化学性质上具有许多共性,是因为碱溶液中都有( )
A .Na+
B .SO 42
- C .H+ D .OH- 2.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 .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 .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 .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钙溶液敞放在空气中会变质 B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C .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可改良酸性土壤 D .氢氧化钙的俗名叫做熟石灰、消石灰 4.下列各种情况下无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浓硫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B.生石灰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C.烧碱溶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D.一氧化碳被吸入到人体中
5.下列各物质分别久置于敞口的容器中,其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浓H 2SO 4
B.NaOH (固)
C.浓氨水
D.浓盐酸
6.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应把氢氧化钠直接放
在( ) A .天平的托盘上 B .滤纸上 C .小烧杯内 D .试管中
7.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
A.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C.石灰石
D.铜片 8.下列气体中,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 .CO 2 B .O 2 C .SO 2 D .HCl 9.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和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可用滴加稀
盐酸的方法除去杂质
B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大
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 .氢氧化钠易潮解,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 .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
工业
10.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至b 段对应溶液的pH 逐渐减小
B .b 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C .c 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D .a 至d 段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
11.下列各组溶液相互间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导电能力明显下降的是( )
A.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B.盐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C.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12.向装有50g 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

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

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桐乡市石门中学九年级(上)主备:徐飞审核:科学组
13.为了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1)C瓶内石灰水的作用是:
(2)B用不透光玻璃罩的目的是:
(3)设计A装置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4.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________ ___ 。

测量其溶液的pH时,可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
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例)。

(4)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
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

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
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素是_____
_(填元素符号)。

15.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学习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 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和N2,反应方程式为。

(2)叠氮化钠的制备: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 N2O = NaN3+ NaOH + X,X的化学式为。

(3)工业级NaN3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可能的原因是。

(4)为测定样品中杂质Na2CO3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没有气体生成)。

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a g,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

(5)装置D的作用是。

(6)测得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b g,则该样品中Na2CO3的含量为。

专题:物质的鉴别
原理: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可利用物质间反应产生的现象(不同)来区别物质
16.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HCl、Ca(OH)2、Na2SO4溶液的是()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稀硫酸
D. BaCl2溶液
17.能把Ca(OH)2、NaOH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氯化铜溶液 D.二氧化碳
18.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应该用()
A、紫色石蕊
B、无色酚酞
C、PH试纸
D、氯化钡溶液
19.下列溶液分别能跟硫酸铜、盐酸、碳酸钠溶液反应,并产生不同现象的是()
A.AgNO3 B.Ca(OH)2 C.H2SO4 D.NaOH 20.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和稀盐酸三种溶液,这试剂是( )
A、氯化钡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酚酞试液
D、硝酸银溶液
计算题:
21.称取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14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6克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待反应完全后过滤,称得滤液的总质量为100克。

求:
(1)生成的沉淀质量为____________;
(2)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3)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