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治慢性胃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论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中医称之为“胃痛”或“胃脘痛”。
病因多为情志不舒,郁怒伤肝,木不疏土;或饮食不节,酒食过度,直伤脾胃;或素体禀赋不足,加上外邪相干所致。
本病病机复杂,总以脾胃功能失调为主,或热证,或寒证,或实证,或虚证,或兼气滞,或兼血瘀,或兼痰湿。
病情缠绵,难以根治。
每遇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而诱发。
现已证实,幽门螺为慢性胃炎的病原菌。
目前西医无特异性的治疗。
为提高疗效,笔者在临床中选用对慢性胃炎有特别疗效的中药为主药取得较好疗效。
现结合病例简述如下。
1 从“热”论治
1.1 主证胃脘灼痛,胀闷,口苦粘腻,泛吐酸水,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病因病机:情志不舒,郁怒伤肝,脾胃不和,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湿热中阻。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化湿,和胃止痛。
方药:以有特别疗效的蒲公英或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为主药,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1.2 典型病例患者,男,34岁,于1993年6月20日入院。
患者胃脘疼痛4个月,服西药无效,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证见胃脘胀痛,痛边胸胁,按之剧痛,嗳气太息,纳差口苦,心烦易怒,咽干不渴,溺黄便滞,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为君合柴胡疏肝散治疗2周,诸症消失,继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伍香砂六君子汤及疏肝利胆之品调治半月痊愈。
随访3年,未见复发。
1.3 蒲公英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支氏报道“重用蒲公英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9
2.5%。
罗氏报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治疗慢性胃炎87例”,治愈率89.7%,有效率100%。
按:蒲公英清热利湿不伤阴,可使湿热得清,痰瘀得化。
现代药理研究蒲公英含葡萄糖、蒲公英素、蒲公英醇、肌糖、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多种元素,对幽门螺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可使胃粘膜损伤修复,炎症消除。
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有化瘀消肿,清热解毒,即消除炎性水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清除胃粘膜的炎性介质和毒素,加速粘膜伤的修复,使粘膜糜烂出血消失,特别是使萎缩性胃炎的苍白粘膜向桔红色转化,腺体增加等有关。
故在重用上药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就能收到特别的疗效。
2 从“虚”论治
2.1 主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舌质淡苔白腻,脉虚弱。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虚则外邪内阻,气血郁滞,升降功能失司,运化功能失常。
“脾旺不受邪”,“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治则:“寓补于消,标本兼顾”,使虚弱之脾胃得以振奋,上下气机得以条达,继之水湿化,瘀血通,则诸症自除。
方药:以有特别疗效的北芪为君,伍六君子汤加减。
2.2 典型病例患者,男,32岁,2001年4月3日诊。
患慢性胃炎多年,经中西药物治疗,时好时作。
胃脘时时觉冷,喜温喜按,面色无华,大便不实。
舌淡、苔白,脉沉缓少力。
证属中阳不足,寒毒内阻。
治当扶中托毒。
处方:重用北芪60G,加桂枝、毕澄茄各10G,干姜9G,白芍、红枣、党参各20G,鸡内金15G,木香10G,炙甘草10G,陈皮、砂仁(后下)各6G14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时胃脘冷痛明显好转,精神转佳,原方续进14剂,胃脘冷痛已消,上方去干姜、毕澄茄,续14剂,停药1周,再服14剂,如此治疗3个月,症状未再复发。
[NextPage]2.3 黄芪治疗幽门螺相关胃炎魏氏等报道“黄芪治疗幽门螺相关性胃炎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HP转阴,症状减轻,炎症减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 从“瘀”论治
3.1 从瘀论治慢性胃炎徐氏报道“慢性胃炎从瘀论治48例”,总有效率为95.83%。
朱氏等报道:“蜥蜴治疗胃粘膜病变临床新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按:蜥蜴以异名始见于《本经》,原名为石龙子,另外该书还载有山龙子、守宫、石蜴、泉龙、猪婆蛇、五村棍、四脚蛇等异名。
民间还称之为马蛇子、麻蛇子或马舌子(《东北动物药》)。
宁夏俗称“沙朴朴”。
《本经》中认为,蜥蜴“咸寒,有毒”。
多数医家认为具有破结利水、消瘿散结(《中药大辞典》)的作用。
朱氏等认为有:(1)活血化瘀:增进胶原及钙代谢,促进骨折愈合;(2)镇定作用:可抑制癫痫发作;(3)解毒作用:可治疗乙肝及结核病,杀灭乙肝病毒及结核;(4)抗癌作用;(5)修复作用:可治疗慢性窦道及结核漏;(6)免疫抑制作用:可治疗红斑狼疮,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3.2 药物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治疗大体可分为两类:保护胃粘膜的药物及消除损害胃粘膜因素的药物。
保护胃粘膜的药物:①生胃酮:是甘草酸水解后制成的琥珀酸半酯,能增强胃粘膜粘液的分泌,延长胃上皮细胞寿命及轻度抑制胃蛋白酶的活力,故能保护胃粘膜不受胆汁损伤,避免H+反扩散。
用法100mg,日3次,2周后改为50mg,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4~5周为一疗程。
副作用有水钠潴留,故宜同时服用氢氯噻嗪和钾盐。
②硫糖铝:该药能与胃蛋白酶络合,抑制该酶分解蛋白质,并能与胃粘膜蛋白质络合成保护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和胆汁酸的渗透、侵蚀。
此外,本药亦能促进胃粘膜细胞的新陈代谢。
用法:1.0g,日3~4次。
③麦滋林-S颗粒:该药含有水溶性B334和L-谷氨酰胺。
水溶性B334能直接作用于胃粘膜,使局部炎症消失。
L-谷氨酰胺与胃肠粘膜上皮成分已糖胺及葡萄糖胺一起,参与促进组织修复以达到治疗目的。
用法:670mg,日3次。
④胃炎干糖浆:该药主要由硫酸庆大霉素、盐酸普鲁卡因、VitB12等成分组成。
具有消炎、止痛,促进胃粘膜修复等作用。
用法:5g,日3次。
⑤思密达:该药对细菌和病毒有很强的固定能力,对消化道粘膜具有很强的覆盖能力。
通过与粘液的作用可提高消化道粘膜胶质的韧性,以对抗各种攻击因子。
用法:3g,日3次。
⑥其他:维
酶素2~4片,日3次口服;胃膜素2~3g,日3次口服;氢氧化铝胶10mg,日3次口服;盖胃平4片,日3次口服;前列腺素E250~150mg,日3次口服等。
均可起到保护和改善胃粘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启彦.慢性胃炎从瘀论治48例.中国民间疗法,1999,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