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单文本文学类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北京高三一模语文汇编
单文本文学类阅读
(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山地马
日隆是四姑娘山下的一个小镇。
在小饭馆里喝酥油茶的时候,我从窗口看见了山的顶峰,在一道站满了金黄色桦树的山脊背后,庄重地升起一个银白色的塔尖,那样洁净的光芒,那样不可思议地明亮着。
我知道,那就是山的主峰了。
相信此时此地,只有我一个人在注视着它。
而那座雪峰也已渡过蓝空,到我胸中来了。
顷刻后,我们站在山前,远远看到将要驮我们上山的马,我的心跳一下就加快了。
马,我已经有两年多没有跨上过马背了。
现在,一看到它们的影子出没在金色桦树掩映的路上,潜伏在身上的全部关于这种善于驰骋的动物的感觉一下子就复活了。
那种强健动物才有的腥膻味,蹄声在寂静中震荡,波浪一般起伏,和大地一起扑面而来的风,这一切就是马。
可那是一群什么样的马呀!
在我的经验里,马不是这样的。
我们要牛羊产仔产奶,形象问题可以在所不计。
但对马,我们是计较的:骨架、步态、毛色,甚至头脸是否方正都不会有一点马虎。
如果不中意,那就宁愿没有。
而眼前是些什么样的马呀: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叫人担心它们的骨头随时会刺破皮子。
我问马队主人刚才把马叫作什么?他说,牲口。
这个回答使我高兴。
在我胯下的不是马,而是牲口。
马和牲口,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马”,低沉,庄重,有尊敬的意味;“牲口”,天哪!你念念看,是多么轻描淡写,从一种可以忽略的存在上一掠而过。
不过带着一点失望的心情在路上实在是件好事。
如果胯下是一匹好马,会叫我只享受马,从而忽略了眼前的风景。
而现在,我可以好好看风景,因为是在一头牲口的背上。
看够了一片风景,思绪又到了马的身上。
马之所以是马,就是在食物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
它们总是要寻找最鲜嫩的草和最洁净的水,所以总是在黎明时出现在牧场上。
我们在一块草地上下了马,吃干粮。
这些牲口松了缰绳也不走开去寻找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长长的脸伸到你面前,鼻翼翕动着,呼呼地往你身上喷着热气,那样的驯顺,就是为了吃一点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饼干、巧克力,甚至还有肉罐头。
我的那一匹,伸出舌头来,就从我手上把一包方便面、一个夹肉面包卷到口里去了。
吃过干粮再上路,我没有再骑牲口。
走在一片柏树林里,阳光星星点点透过树梢落在脚前,大地要在上冻前最后一次散发醉人的气息,小动物们在树上来回跳跃,寻找最后的一些果实,带回窝里做过冬的食物。
夕阳西下,整个山谷,整个人就落在阴影里了。
寒气从溪边,从石缝里泛起,步行三四个小时,人也很累了。
听到那些牲口脖子上的铜铃在前面的林中回荡,这时,不管是牲口还是马,都想坐在它的背上了。
晚饭的时候,我的那头牲口得到了比别的牲口多一倍的赏赐,我甚至想给它喝一口酒。
在云杉的衣冠下拉上睡袋拉链时,牲口们已经不在了。
我什么也来不及想,就酣然入睡。
半夜里醒来,先是看见星星,然后是流到高崖上突然断裂的一道冰川,那齐齐的断口在那里闪着幽幽的寒光。
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
因为我是躺着的,所以,它们的身躯在我眼里显得很高大。
月光恰好掩去了眼前物体上容易叫人挑剔的细节,只剩下一个粗略的轮廓。
牲口重新成了法国人布封在书中赞誉过的,符合我们的经验与期望的马了。
布封说:“它们只是豪迈而狂野。
”
在这样一个寒夜里,它们的行走是那么轻捷,轻轻一跃,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冲刷出的那些堤岸,而林子里任何一点细小的响动,都会立即叫它们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竖立起来。
我的那匹马向着我走了过来。
它的鼻子喷着热气,咻咻地在睡袋外面寻找。
我把手从被子里拿出来,说,可是我没有盐巴。
它也并没有走开,仍然咻咻地把温暖的鼻息喷在我的手上。
它内在的禀性仍然是一匹马:渴望和自己的驭手建立情感。
它舔我的左手,又去舔右手。
我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
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
看来,这次登山将要扩展我关于马的概念。
过去我所知的马是黄河上游草原上的河曲名马。
那些马总是引起我歌唱的欲望。
今天,一匹山地马和它的一群同伴也引起了我的这种欲望。
第二天骑涉过一个海子,同行的朋友把这个过程完整地拍了下来。
休息的时候,我从监视器里看那个长长的镜头。
一到画面里,那马在外形上就成为一匹真正的马了。
我看见它驮着我涉入湖水,越来越深,最后在水中浮起来,慢慢地到了对岸。
然后扬起前蹄,身子一纵,上了半人高的湖岸。
录像没有伴音,但我还是禁不住身子颤动一下,听到了蹄子叩在岩石上的声音。
我看见自己用缰绳抽了它一下,于是,它就驮着我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
它从一段枯木上跃过时,是那么轻捷;而当其急速转弯避开前面突兀的岩石时,又是那么灵敏。
于是,我在它的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
这匹马这样懂得来自骑手的暗示:轻轻一提缰绳,它就从一丛小叶杜鹃或一团伏地柏上飞跃而过;两腿在肋上轻轻一压,它就甩开四蹄,跑到这个下午的深处去了。
一场大雪下来,不要说再继续上山,就是下山的路也完全看不见了。
顶着刺眼的阳光,我们给马备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捆好带来的东西。
这一来,它又不像是马,而像是牲口了。
它们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没入雪里,它们窄窄的胸膛推开积雪,开出了一条道路。
就是这样,我们的双脚还是深深地没入积雪。
不到半天工夫,我那专门为了这次上山而买的运动鞋就报废了,所以不得不爬到马背上。
倒是马队的主人说,没什么,牲口就是叫人骑的。
我说,这么深的雪,它怕是不行吧。
主人说,它们又不是金贵的马,那些马在这样的大雪里,不是跌残就是摔死了;而这些牲口,命贱,像是使不坏的东西。
我说,其实就是另一种马嘛。
他说,是,山地马。
这些马,在这样的路上走得多么快啊,雪越来越薄,最后雪没有了,道路又变成了深深的泥泞。
这时已经到了我们上山第一天过夜的地方,马队的主人要在这里跟我们分手,他说,到了山下只要卸下鞍具寄放在镇子上,牲口们会自己回家的。
到这个时候,他才露出一点感情说,牲口们累了大半年,该过一个安闲的冬天了。
他扬起手,对着他的牲口叫一声“走”,这些矮小、坚忍的山地马,又摇响了脖子上的铃铛,驮着我们上路了。
风吹着它们的脖子,铜铃声在黄昏中回荡。
寒气四起,我抬起头,看到晚霞又一次燃红了雪山之巅。
(取材于阿来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庄重地升起一个银白色的塔尖
——以动写静,表达作者看到圣洁明亮的雪峰时油然而生的庄严肃穆之感。
B.你念念看,是多么轻描淡写
——以第二人称引发关注,提醒读者体味“牲口”称谓中蕴含的淡漠态度。
C.那马在外形上就成为一匹真正的马了
——在镜头中,山地马善于奔跑腾跃的自然、真实的状态完整地显现出来。
D.跑到这个下午的深处去了
——写山地马轻捷灵敏地奔跑的景象,突出它脚力轻健、奔跑有力的特点。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山地马非常熟练地吃方便面等食物可以看出,它已经习惯了机器制造的食物。
B.作者对山地马的认识发生变化,来自寒夜里的朦胧月色和视角变化造成的错觉。
C.文中山地马以胸膛推开积雪的细节,为后文马主人对其表达关爱之情埋下伏笔。
D.结尾段写到作者再次眺望雪山之巅,说明作者对于未能登顶雪峰依然心存遗憾。
3.作者对山地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4.作者曾说文学创作“来源于对人类自身的质疑”。
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自身怎样的质疑?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2·北京房山·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村口
李光彪
①不知你是否来自乡村?如果是,我们老家的村口,也许就是你们老家的村口。
②如果你来自城市,问一问你的父母或是爷爷、奶奶,他们会告诉你,你的血脉就从老家的村口流出。
③因为,人类从漂泊到定居,自种植庄稼、驯养家禽六畜开始,便诞生了村庄。
随着过剩产品的交换便催生了集市,慢慢演变为今天的城市。
不管你走多远,飞多高,村口是你迈出山村的第一步,脚印是你留在村庄的胎记。
④我生于云南的山肚子里,长在云南的山肚皮上,从小在山村怀里被喂养大,对村口尤为熟悉。
⑤老家的村庄,堆砌在蓝天白云下的半山腰,出门就是坡,只有一条“蛇路”从山脚蜿蜒爬向村庄。
从对面坡上望去,路如山的脐带系着村庄,仿佛是上天打在大山上的一个逗号。
路与村庄接吻的地方,就是村口。
⑥村口是村庄的一扇门。
村里的人不论谁出生,办完祝米酒,都会把“坐月子”婆娘吃过的鸡蛋壳,在满月那天夜里,点燃香火,送到村口,撒在路心,让出入村庄的人踩踏,提示村里人,自家捡得一个儿女。
从此,蛋壳通知村口,村庄又添了一个新人。
⑦村口是孩子的腹地。
上学前的娃娃常逃离父母的视线,不约而同,像小狗一样溜到村口玩耍,直到家人喊吃饭,找到村口,才被灰头土脸地领回家。
上学的孩子,几乎黎明都在村口等候,像一群飞离村庄的麻雀,叽叽喳喳下山读书。
从此,有的麻雀变成了金凤凰飞出村口,飞离了山旮旯。
⑧村口是村庄的屏幕。
一块不大的乡场(生产队时留下的晒场)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几个人聚在村口,轮流做村庄的门卫。
晚上更为热闹,唱民歌调子的,跳左脚舞蹈的,吹牛聊天的,都像开会似的集中到村口。
如今已看不到的露天电影,自编自演的乡村戏剧都曾经在村口上演。
因此,村口成了村庄的荧屏,播放着全村人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乡村文化的生活画面。
⑨村口是老人的乐园。
村里的老人像孩子,坐在树下那几条石凳上,有的抽着旱烟,有的搓着麻线;有时晒太阳,有时躲荫凉。
一边侃家长里短,一边朝着进村的路眺望,盼望漂泊在外的游子归来。
那些像古树守候在村口的老人中,有一对就是我们的父母,或是爷爷、奶奶。
⑩村口是村庄的门槛。
娶进村的新媳妇,不管是古时骑马坐轿来的,还是近代坐马车来的,或是今天坐汽车来的,都会被拦在村口,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和唢呐声中,由两个举着熊熊燃烧火把的金童玉女引路,走进婆家。
要出嫁的姑娘也不例外,哭哭啼啼地被舅老公(新娘的哥哥)背出家门,在村口进行隆重的交接仪式后,才出门。
从此,村口又有一粒种子撒向另一片泥土,即将成为一棵嫁接的果树。
⑪村口是村庄的伤口。
外出打工的村民中,不小心残了手脚,患了绝症,同样会被泪水送进村口。
山外的小商贩隔三差五,常来村口摆地摊,兜售商品如食品、药品等,或是买猪鸡牛羊,假冒伪劣、短斤少两时有发生,让父老乡亲吃了不少哑巴亏。
也有像黄鼠狼一样趁黑夜潜入村庄的贼,偷鸡摸狗,被村民们逮住,大家蜂拥而上将其打伤,最后竟打死在村口。
望着警察用亮铮铮的手铐把领头人带走,泪水盈盈。
不知防卫过当的乡亲们,顿时心口和村口一样被撕裂,有点儿痛。
⑫村口是村里人生命的句号。
不论是谁,一辈子驻守在村庄的,常年在外漂泊的,中途天折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死后装尸体的棺材、骨灰盒,都会停放在村口。
先让道师(巫师)的指明去阴间的路,再让前
来送葬、披麻戴孝的人群绕着棺材走三圈,最后才敲敲打打,哭唱着把死者送上村庄背后的坟茔。
从此,村庄又一个灵魂从村口升上了天堂。
⑬其实,村口是村庄的一只眼睛,村里所发生的喜怒哀乐,都历历在目。
村口也是村里每个人呱呱坠地的出口,出生入死的咽喉。
(选自《读者》)
5.结合语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老家的村庄,堆砌
..在蓝天白云下的半山腰
堆砌:指村庄的房舍密集地坐落在半山腰
B.像一群飞离村庄的麻雀,叽叽喳喳
....下山读书
叽叽喳喳:这里形容孩子多、人声嘈杂令人厌恶
C.在震耳欲聋
....的爆竹声和唢呐声中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烘托出娶亲时的热闹气氛
D.大家蜂拥而上
....将其打伤,最后竟打死在村口
蜂拥而上:如蜜蜂般簇拥而上,写出村民群情激奋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③段写出人类发展进程中村庄是群居的起点,村口是迈出山村的第一步。
B.⑤段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山路的蜿蜒曲折与纽带作用。
C.⑧段村口的乐事是每天晚上都在播放着露天电影和自编自演的乡村戏剧。
D.本文以“村口”为线索,展现了云南山村人们淳朴的生活和独特的风俗。
7.文章写出了云南山村一些独特的风俗,请简述这些独特的风俗。
8.文章结尾说“村口是村庄的一只眼睛”,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北京朝阳·一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十二背后
阿来
①十二背后不是抽象的数学猜想,不是神秘的数字游戏,是一个实在的地名,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
关于十二背后这个地名,有说是十二道岭背后,有说是十二条溪背后,还有说是十二个洞的背后,十二个坝的背后,十二道石崖的背后,无论是什么的背后,所有十二的背后,总说的是此地天远地荒。
②一片发育充分的喀斯特地貌中,道路起伏蜿蜒,视野里是雨后青山。
山间平坝,缘溪,临塘,都辟为层
层水田。
如此山重水复
....,越岭过溪时的感觉却如....,不由得要想起徐霞客,他当年游黔,行迹在南,但山屏水萦
此相似。
那种山叠水环
....,那种疑无路时的曲径通幽与豁然开朗的感觉应该是一模一样吧。
③黄昏时分,三山夹峙,两河蜿蜒,倚山面水耸立一座寨子,这就是我抵达的地方,叫做双河。
到达的时候,正是亮灯时分,层叠的木楼投影于寨前的人工水景中,好一个幽静的清凉世界。
④真是来到了“背后”,喧腾急切的世界背后,高温灼烤的世界背后。
⑤徐霞客游黔,在三百多年前。
他终日饱览青山绿水,似这样的日暮时分,却每每为食宿无着所苦。
如
今,天上地下,航空线高速路纵横交织,酒店民宿星罗棋布。
再无须“人迹板桥霜”临歧问道
....,再不必“鸡声茅
店月”叩门借宿
....。
⑥今天,从遵义市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已到了双河寨前。
开发十二背后的女老板梅尔出来相迎,沿石阶而上,经过一株喷香的桂树,右拐,进门洞,入一望台,石板铺地。
电子门禁嘀嘀作响,进屋,木板壁,大花窗,高屋顶。
楼下可以饮茶书写,上曲折楼梯,楼上可以高卧,可以倚窗读书。
作为十二背后景区的一个部分,双河寨二十多幢依坡面水的错落寨楼,在保持外观原貌和原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装修,已然改造成了雅致民宿。
⑦在更高的另一寨中,男主人置酒,欢迎一行远客。
席间相谈甚欢,我问他们夫妇从江苏来此投资开发的缘故,男主人说:“被美所伤害。
”女主人写诗,男主人不写,却说了一句很有诗意的话。
这一“伤害”,使他们投资建设十二背后,已有十年之久了。
他们不是拿钱一砸了之。
而是凭对这片山水人民的热爱,所有营建开发都亲力亲为,都渗透自己的审美,都带着一份珍重的心意,把从别处收罗来的老家具,老建筑构件,一扇雕花的窗,一只嵌螺钿的柜,一块古匾,一张刺绣,都嵌入精心构建的民宿中,自然朴素之中含着雍容与文雅。
⑧这样的地方,由不得不早起,沿清澈小河散步,空山鸟鸣,与青草味与绿树一样清新。
溯小河行,不到两里地,一道壁立的石灰岩下,贴地处,赫然张开一个巨洞。
立身洞口,在阴阳交割处短暂驻足,阳光已在身后,身前阴影中冷气扑面。
再移步,就进入了地下世界。
人声在静谧的空间激起回响。
⑨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我几乎去遍了广西、贵州、云南和湖南向游客开放的所有溶洞,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审美厌倦。
大自然敞开地下的秘室,让人在一个幽闭的、时间流逝十分缓慢的空间中,呈现地球的部分演
化史,但我们的旅游开发者却似乎都生活在人类的幼稚
..时期,智识还停留在简单的象形阶段。
一切岩溶形成的
奇观都被简单指认为一些象形的物体。
这根岩柱是龙王的定海神针,那片钟乳石幔是《西游记》中的花果山。
此是香蕉,彼是菠萝,此是犀牛望月,彼是雄鹰展翅。
林林总总,几无例外。
还都用舞台布置般的灯光加强与
渲染。
因此,二十余年间,再也没有去过此类景点。
想和人去探未开发的野洞,和洪荒直接对话,却没有探险
家的身手。
⑩直到今年冬天,在遵义偶遇梅尔女士,谈到他们夫妇正在开发的十二背后。
我现在置身其中的幽深洞穴就是其中一个部分。
当时是朋友请酒,稍微过量的酒让我可以这样问梅老板:“恕我斗胆,你们真的没有用象形思维,把溶洞弄成一个神话角色陈列馆,或打造成一个丰收田园?”她说保证没有。
眼前的景象证实了她的
话。
灯光很克制
..,只是照出隐约的路径,只是照出洞中大概的空间。
石灰岩的洞穴还是本来的样子。
如聂鲁达的诗:“这充盈着寂静的最高容器,如此众多生命之后一个石头的生命。
”
⑪就不说那些洞穴中的石头生成是多么怪异了,那是比所有雕塑师都伟大的那个雕塑师的杰作。
这个雕塑师就是地球自己。
地球已经形成四十多亿年,人在地球上只出现了二百多万年。
人以天计算生命的时间,以年计算文明的时间。
那是在地面,阳光照耀之处。
而在地下世界,地球计数以更大的时间单元,如“系”,如“纪”,一个单元最起码也是以百万年作基本单位。
昨夜卧读景区准备的资料,知道构成眼下这些地下洞穴的岩石形成于寒武纪至奥陶纪,距今天已经5.7亿年。
沉积物缓慢堆积,形成了眼下这些在水中生成的岩石,一层层包含了那些生物体的化石,一层层凝结了时间。
⑫现在,我就置身在岩石中间,在另一个时间维度中,在数亿年前地球的伟力创造的景观中间。
身处在这样的世界里,确实只感觉造化的伟力,只感到地老天荒。
几个小时时间,在洞穴中,浏览了几亿年岩石的历史。
⑬出了洞,就是光,是草、树、云、人。
出了洞,又回到了生物时间。
一天,一夜,一月,一年。
第二天清晨,乘飞机去川西高原。
机翼下,高原平面上众多的海子在初升太阳照耀下金光闪烁。
在这个地火造成的岩石世界,一切都凝固无言,汪洋之水造成的四川盆地渺不可见,更东边的十二背后的喀斯特世界渺不可见。
但我知道,这一切都与我同在,在同一个地球,由宇宙的伟力推动,在幽深阔大到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缓缓旋转。
⑭在十二个月的背后,在黄道十二宫背后,在十二个宇宙洪荒的背后。
……
(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山重水复”“山屏水萦”“山叠水环”三个词意思相同。
B.“临歧问道”“叩门借宿”两个词说明古代旅行不便。
C.人类的幼稚
..时期幼稚:初级的、思维简单的
D.灯光很克制
..克制:节俭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文题目“十二背后”使用双关手法,匠心独运,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⑩段引用聂鲁达的诗句,表明作者对梅尔夫妇保留洞穴本来样子的认可。
C.第⑫段“几个小时”和“几亿年”对比,意在突出作者游览溶洞太过仓促。
D.作者写景叙事多用短句,使文章的语言呈现出简洁生动、清新明快的特点。
11.文章②⑤两段写徐霞客游黔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2.民宿男主人说:“被美所伤害。
”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这句话富有诗意。
参考答案
1.D
2.A
3.(1)山地马外形不佳,对食物不讲究,作者感到失望,心生嫌弃。
(2)山地马成为作者登山的重要助手,作者与其渐渐熟络,产生依赖。
(3)山地马在自然中展现出自然天性、生命活力,让作者亲近、喜爱、尊重。
(4)山地马在严酷环境中表现出坚忍的品性,让作者认同、感佩。
4.质疑:
对漠视平凡生命的傲慢态度的质疑:生命的价值应当如何判定?
对人类把自然工具化的质疑:人应如何看待、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态度:
每一个生命都拥有尊严与灵性,都值得尊重;人类应重新思考、界定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合作共生,和谐相处。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D.“……突出它脚力轻健、奔跑有力的特点”错误,结合“这匹马这样懂得来自骑手的暗示:轻轻一提缰绳,它就从一丛小叶杜鹃或一团伏地柏上飞跃而过;两腿在肋上轻轻一压,它就甩开四蹄……”可知,这句话是要突出马通晓人意这一特点。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作者对山地马的认识发生变化,来自寒夜里的朦胧月色和视角变化造成的错觉”错误,认识的变化不是因为“错觉”,而是山地马展现出的天性和活力。
C.“文中山地马以胸膛推开积雪的细节,为后文马主人对其表达关爱之情埋下伏笔”错误,由“马队的主人说,没什么,牲口就是叫人骑的”可知,马主人认为这些是山地马该做的事情,并无“关爱”,且前后不存在关联。
D.“说明作者对于未能登顶雪峰依然心存遗憾”错误,结合文中“风吹着它们的脖子,铜铃声在黄昏中回荡。
寒气四起,我抬起头,看到晚霞又一次燃红了雪山之巅”可知,应是对生命尊严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情感变化的能力。
由“可那是一群什么样的马呀”“在我的经验里,马不是这样的”“而眼前是些什么样的马呀:矮小,毛色驳杂,了无生气,叫人担心它们的骨头随时会刺破皮子”“我问马队主人刚才把马叫作什么?他说,牲口。
这个回答使我高兴。
在我胯下的不是马,而是牲口”可知,刚看到山地马的时候,“我”对它的外形是不满意的,是失望嫌弃的,觉得马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并为马队主人称呼“马”为“牲口”而高兴。
由“我的那一匹,伸出舌头来,就从我手上把一包方便面、一个夹肉面包卷到口里去了”“晚饭的时候,我的那头牲口得到了比别的牲口多一倍的赏赐,我甚至想给它喝一口酒”“它舔我的左手,又去舔右手。
我抚摸着它那张长脸上的额头中央。
这样的抚摸会使一匹好马懂得,它的骑手不是冷漠的家伙”可知,在一路同行的过程中“我”和山地马开始熟悉,并产生依赖。
由“今天,一匹山地马和它的一群同伴也引起了我的这种欲望”“我看见它驮着我涉入湖水,越来越深,最后在水中浮起来,慢慢地到了对岸。
然后扬起前蹄,身子一纵,上了半人高的湖岸。
……但我还是禁不住身子颤动一下,听到了蹄子叩在岩石上的声音。
我看见自己用缰绳抽了它一下,于是,它就驮着我在弯曲的湖岸上飞跑起来。
它从一段枯木上跃过时,是那么轻捷;而当其急速转弯避开前面突兀的岩石时,又是那么灵敏。
于是,我在它的背上所有的感觉都复活了。
这匹马这样懂得来自骑手的暗示……”可知,山地马展现出的活力让“我”喜爱、亲近它。
由“它们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没入雪里,它们窄窄的胸膛推开积雪,开出了一条道路”“这些矮小、坚忍的山地马,又摇响了脖子上的铃铛,驮着我们上路了”可知,山地马在雪地的坚忍让“我”心生感佩。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首先分析作者对“人类自身”的质疑。
从文中来看,主要应把握“我”和“马队主人”对山地马的态度。
如“我”刚看到山地马的时候,“那是一群什么样的马呀”,“我”计较马的形态,一开始“我”是以外形评定这些山地马,认为它们不符合自己对“马”的认知,否定山地马的价值;而后文就是这些矮小的山地马载着我们在雪地前行,用自己的胸膛推开雪堆,它们的坚忍让“我”认识到山地马的价值,所以第一个质疑是对平凡生命的漠视,即该如何判定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