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论文:未来主义思潮_中的信息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180
宏观经济
Macroscopic economy
一、信息经济学的兴起
1、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信息经济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20世纪60年代适应社会经济信息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准确地说,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发表了“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看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主要研究信息、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以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

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信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1)酝酿期。

信息经济学的启蒙思想源于凡勃伦1918年在《资本的性质》一书中所提出的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来源的思想。

F.H.Kn ig ht 在1921年发现“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

2)诞生期。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J.Marschak 在1959年发表《信息经济学评论》,提出最优信息系统理论;G.J.St ig ler 在1961年发表《信息经济学》,提出信息搜寻理论;F .Machlup 在1962年发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提出知识产业与知识职业问题。

3)发展期。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G.Akerlof 在1970年提出的“柠檬”理论;M.Spence 在1973年提出“信号”理论;J.Hirshleifer 在1971年提出“信息市场”理论;J .E .S t i g l i z 等在1976~1980年间提出信息效率与市场效率的“悖论”;K.J.Arrow 在1984年出版的《信息经济学》论文集;W.Vickrey
在1961年利用信息不对称性提出第二投标法;J.Mirrlees 在此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委托—代理理论和模型;M.V.Po rat 在1977年发展了Mack lu p 的研究,完成了《信息经济》的研究,为OECD (世界经合组织)所采纳。

4)成熟期。

在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各自研究不同问题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至20世纪80年代信息经济学得到了公认,美国经济学会在经济分类中正式列示信息经济学,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会议首次于1979年召开,《信息经济学和政策》国际学术杂志1983年创刊,信息经济学的教材相继在各国出现。

二、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1、信息经济学的定义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经济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运作方法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既包括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信息和信息活动,也包括从信息科学角度研究经济和经济活动,前者侧重于微观,偏重于理论研究;而后者侧重于宏观,偏重于应用实践。

2、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目前,理论界对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张。

一种主张是按照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从市场不确定性角度构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另一种主张是按照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来构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从研究的整体情况来看,前一理论体系似乎更多地为人们所接受。

但是即使是按照这一主张来构建信息经济学的整体框架,也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思路。

思路一:为信息经济学“三分法”,即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宏观信息经济学和信息产业经济学。

微观信息经济学主要以个别市场主体为基本分析单位,考证信息对市场均衡、劳动市场供给、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微观经济问题的影响,分析信息资源配置和微观信息市场的效
率问题。

宏观信息经济学则从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层面出发,论证信息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影响,研究信息与财政政策、金融制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等等。

信息产业经济学着眼于对信息产业的分析,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化、信息产业基础与结构、信息产业国际化、信息资源与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内容。

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构成理论信息经济学,而信息产业经济学则构成应用信息经济学。

思路二:为信息经济学“二分法”,即按照市场不确定性原理,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部分。

将微观信息经济学作为理论信息经济学,而把宏观信息经济学作为应用信息经济学。

也就是,将思路一中的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内容都归到微观信息经济学。

宏观信息经济学则由信息产业经济学和信息社会的各种经济理论组成,分析信息技术的各种经济影响和福利效果。

3、信息经济学的思想内核
1)信息经济学思想的产生过程。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否定。

它在否定传统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定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信息搜寻的概念。

把信息与成本、产出联系起来,提出信息搜寻的概念及其理论,是斯蒂格利茨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阿罗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经济行为进行了开拓性研究。

他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不确定性存在情况下的经济学,不确定性的减少就是一项收益,所以,可以把信息作为一种经济物品来加以分析。

众多著名经济学家在不完全信息经济分析领域的创造性成果,使得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分析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有巨大影响的经济学领域。

随着人们对信息经济的关注,研究的视野逐渐从微观领域转向宏观领域。

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宏观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日趋成熟,形成了宏观信息经济理论预测度、第四产业与信息市场、国际信息贸易及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四个主要领域。

经济学者将信息要素纳入发展经济学分析框架中,使宏观信息经济学获得了与传统理论截然不同的结论。

宏观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要素不仅仅是资本和劳力,还包括人力资本和信息。


“未来主义思潮”中的信息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未来主义思潮”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信息经济学思想,这一思想已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一种思潮。

文章主要从信息经济学的兴起、信息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及信息经济学思想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信息经济学;思想;影响
朱 虹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430205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电子政府公共信息服务模式研究”(2008q172)的阶段性成果。

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181
【参考文献】
1、谢康.国外信息经济学研究.科学决策[J],2000(4):41 ̄46
2、马费成,龙鹙.信息经济学(一)第一讲 信息经济学的主要领域[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1):77 ̄79
3、王芳,赖茂生.信息经济学体系探索[J].情报学报,2004(2):118 ̄1224、乌家培.信息经济学在新世纪的发展[J].经济经纬,2000(3):33 ̄355、肖勇.对信息经济学的不同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08(4):134 ̄1376、黄炳坤.信息经济学应成为信息经济时代的主流经济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4):125 ̄127
7、谢康,乌家培.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克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论文精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2
8、乌家培.信息经济学若干问题[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 ̄149、(美)马克·波拉特著,李必详等译.信息经济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序
10、孙立武,杨荣刚.我国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反思[J].情报科学,2004(9):1026 ̄1028
【作者简介】朱虹(1978-),女,湖北武汉人,管理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经济学;电子政务。

于知识构成生产要素之一,知识(教育)滞后将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因此,国家必须像对待基础设施投资那样对知识及传播知识的教育机构进行投资。

知识投资的持续增长可以长期提高某个国家的增长率,这个结论正是传统理论所否定的。

目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最大差别已经不在于资本与设备,而在于知识与信息。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正在由资本依附转向资本与信息的双重依附。

2)信息经济学的思想内核。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不完全信息理论,同时对现实经济社会中的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问题展开了研究,再次,对于信息系统的经济理论研究,以及对信息传输的经济分析,构成了信息经济学最主要的四大研究领域。

信息经济学的思想带来了全新的信息意识。

所谓信息意识主要包括:(1)面对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大大超出资本,要有信息第一的意识;(2)面对在信息化进程中的激烈竞争,要有抢先意识;(3)面对世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将会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信息贫困"的危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公民要有强烈的忧思意识;(4)面对信息时代,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的加速,要有再学习意识。

三、信息经济学思想的影响
1、信息经济学思想在学术上的贡献
自1969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至今,共有49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其中有10位经济学家的获奖直接或间接与他们对信息经济学的贡献有关,如肯尼斯·阿罗(K e n n e t h J. A rr o w , 1972)、乔治·J ·斯蒂格勒(Geo rge J. S t i g l e r , 1982),对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人,约翰·豪尔绍尼(J o h n C.Harsan yi , 1994)、约翰·纳什(Jo hn F . N a s h J r , 1994)、泽尔腾(Re in h ar d S elt en , 1994)对博弈论的贡献,詹姆斯·米尔利斯(J am es A.M i r r l e e s , 1996)、威廉姆·维克里(William Vick rey , 1996)对非对称信息下激励理论的基础性贡献。

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授给了乔治· 阿克洛夫(G eo r g e A. A k er l o f )、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 ence )和约瑟夫·斯蒂格里茨(J o s e p h E .
Stiglitz )教授,以表彰他们对非对称信息市场分析所做出的基础性贡献。

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过去的成就的肯定,更是为主流经济学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定位。

2、 信息经济学思想在实践中的贡献
信息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比如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建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委托—代理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国有企业改革要建立起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制度正是以合理有效的委托—代理合同为基础的。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所做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比如资产重组、企业破产与兼并、股份制改造等,都需要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来约束和规范市场行为,这个规则就是市场经济主体共同遵守和不断创新的委托—代理合同。

其次,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市场主体的经济决策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市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信息经济学较为深刻地探讨了不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经济行为的两个主要现象,即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

无论是生产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面临着不同形式的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

生产者面临着消费者的大量的、复杂的道德风险行为,而消费者也同样面临着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选择和生产者转移的道德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经济学所揭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无论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有助于其做出各自相应的选择与对策。

再次,信息经济学中关于信息资源最优配置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的思想,将有助于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关注信息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努力创造信息资源合理流动的外部环境,提高信息技术对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认识,协调信息网络的发展,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强化信息产业在经济机构调整中的带动功能,以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最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们研究现实经济社会问题开拓了新的
视野。

信息经济学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信息经济学所使用的方法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思想方法。

比如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和对策论,把现代决策理论的研究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决策分析之中,使得经济分析不断贴近现实经济生活。

实际上,在我国目前经济理论界的经济分析中,很多学者都引入了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相信随着信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其分析方法将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中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