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时都不能 导电的化合物。(包括多数有机 物、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如: CH3CH2OH、CO2 、SO2
随堂练习
①NaCl溶液、②NaCl 、③HCl、 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 ⑦SO2、 ⑧乙醇、 ⑨水
电解质: ②③⑤⑥⑨
非电解质:
⑦⑧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a、强电解质
H2SO4、NaOH 、AgCl的电离方程式。 b、弱电解质
①一元弱酸、弱碱一步完成 NH3·H2O、CH3COOH、HClO
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H2CO3、H2SO3、H3PO4的电离方程式 ③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时,一步完 成. Fe(OH)3的电离方程式
H+ + PO43-
K3
注:K1>>K2>>K3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酸性主要由第一步 电离决定。
四、电离度
概念:当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 溶液中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占原来总分子 数的百分数叫做电离度。符号:α
α=
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
溶液中原有的的电解质分子数
已电离的电解质物质的量
α=
溶液中原有的的电解质总的物质的量
时间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建立示意图
电离平衡状态建立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定义: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
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 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 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电离平衡
逆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等 V电离=V结合≠0 动 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注: ①K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在 相同条件下可以用Ka或Kb的大小判断弱酸 或弱碱的相对强弱。 ②K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改变而改变。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酸性主要由第一步
电离决定。
如:H3PO4的电离
H3PO4
H+ + H2PO4-
K1
H2PO4-
H+ + HPO42-
K2
HPO42-
最大 变小 不变
C(B+)
等体积等浓度的 B+、OH-溶液相混 最大 合时
C(OH-) C(BOH) 最大 最小
达到电离平衡前 变小 变小 变大
达到电离平衡时 不变 不变 不变
讨论:
向0.1mol/L CH3COOH溶液加入下列物质,平衡如 何移动,c(H+)、c(CH3COO-)、pH如何变化?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
例如:HClO、H2CO3、Fe(OH)3、NH3·H2O
练习:下列电解质中,NaCl、NaOH,NH3·H2O、 CH3COOH,BaSO4 , AgCl,HCl , Fe(OH)3,H2O, K2O,MgO
NaCl、NaOH、 BaSO4 、AgCl、 _H_C_l_,_K_2_O_,_M_g_O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
2.特点: 定 条件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
又有分子,且各分子、离子的浓 度不变。
变 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 移动。
思考与交流(见课本P44)
1.写出弱酸、弱碱的电离方程式; 2.填写下表的空白:
C(H+) C(A-) C(HA)
HA初溶于水时 最小 达到电离平衡前 变大 达到电离平衡时 不变
最小 变大 不变
实验3-1: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 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溶 液的pH值。
与镁条反应现象 溶液的pH值
1mol/LHCl
1mol/LCH3COOH
剧烈反应,放 反应缓慢, 出大量的气泡 放出气泡
小
大
根据实验现象,探索下列问题:
(1)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影响反应的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3)当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pH 值是否相等,即c(H+)是否相等?
强调: 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写 多元弱碱一步完
c、酸式盐 ①强酸的酸式盐. 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 ②弱酸的酸式盐.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
非电解质
化合物
电
强电解质
离
电解质
过
弱电解质
程
CH3COOH 反
电离 CH3COO - + H+
结合
应
速
率
V(电离) = V(结合) 电离平衡状态
A、0.1mol/L的盐酸 B、0.1mol/L的氢 溴酸 C、0.1mol/L的氢氟酸 D、石墨棒
3、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100mL 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不大的 是(BD ) A、自来水 B、0.5mol/LNH4Cl溶液 C、0.5mol/L 醋酸 D、0.5mol/L盐酸
(2)外因:
a、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为吸热,升 温有利于电离;
b、加水稀释有利于电离,即平衡向电离 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 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将抑制弱电解质的 电离。
d、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 的物质,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三、电离平衡常数
概念:与化学平衡常数相似,在弱电解质 溶液中也存在着电离平衡常数,叫做电离 常数。
§3-1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目标要求: 1、复习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常见的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能够导电 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水、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NaCl、 HCl、CH3COOH 、MgO
知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强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的化 合物。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为离子 的化合物。
本质区别: 是否完全电离!
思考:酸、碱、盐以及金属氧化物,哪些属 于强电解质,哪些属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 大部分盐、金属氧化物 例如:CuSO4、AgCl、HNO3、NaOH
加入物质 c(Ac-) c(H+) pH 平衡移动
升高温度 增大 增大 醋酸钠 增 大 减 小 通HCl 减 小 增 大
减小 正方向
增 大 逆 方向 减 小 逆 方向
NaOH 增 大 减 小 增 大 正 方向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 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NH3·H2O、CH3COOH、 H2O、 _F_e_(_O_H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
思考: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 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影响导电能力的因素: 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离子
的浓度及其所带的电荷。
2、电离方程式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 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因此用“ ”。
4、已知,25℃时,Ka=1.75×10-5, (1)向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 量1mol/L的盐酸,上述的数值是否变化, 为什么? (2)若醋酸的起始浓度为0.01mol/L, 则平衡时H+的浓度是多少?
5、已知,25℃时,在0.5L,0.2mol/L 的HA溶液中,有0.01mol的HA电离成离 子。求该温度下的电离常数和电离度。
已电离的电解质物质的量浓度
α=
溶液中原有的的电解质的总物质的量的浓度
我们练:
1. 有H+浓度相同、体积相等的三种 酸: a、盐酸 b、硫酸 c、醋酸, 同时加入足量的锌,则开始反应时 速率_a_=_b_=_c__ ,反应完全后生成H2 的质量__a_=_b_<_c__。(用<、=、> 表示 )
2、下列物质的导电性最差的是( C )
随堂练习
①NaCl溶液、②NaCl 、③HCl、 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 ⑦SO2、 ⑧乙醇、 ⑨水
电解质: ②③⑤⑥⑨
非电解质:
⑦⑧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a、强电解质
H2SO4、NaOH 、AgCl的电离方程式。 b、弱电解质
①一元弱酸、弱碱一步完成 NH3·H2O、CH3COOH、HClO
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H2CO3、H2SO3、H3PO4的电离方程式 ③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时,一步完 成. Fe(OH)3的电离方程式
H+ + PO43-
K3
注:K1>>K2>>K3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酸性主要由第一步 电离决定。
四、电离度
概念:当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 溶液中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占原来总分子 数的百分数叫做电离度。符号:α
α=
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
溶液中原有的的电解质分子数
已电离的电解质物质的量
α=
溶液中原有的的电解质总的物质的量
时间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建立示意图
电离平衡状态建立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定义: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
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 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 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电离平衡
逆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等 V电离=V结合≠0 动 电离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注: ①K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在 相同条件下可以用Ka或Kb的大小判断弱酸 或弱碱的相对强弱。 ②K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改变而改变。
2、多元弱酸分步电离,酸性主要由第一步
电离决定。
如:H3PO4的电离
H3PO4
H+ + H2PO4-
K1
H2PO4-
H+ + HPO42-
K2
HPO42-
最大 变小 不变
C(B+)
等体积等浓度的 B+、OH-溶液相混 最大 合时
C(OH-) C(BOH) 最大 最小
达到电离平衡前 变小 变小 变大
达到电离平衡时 不变 不变 不变
讨论:
向0.1mol/L CH3COOH溶液加入下列物质,平衡如 何移动,c(H+)、c(CH3COO-)、pH如何变化?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水
例如:HClO、H2CO3、Fe(OH)3、NH3·H2O
练习:下列电解质中,NaCl、NaOH,NH3·H2O、 CH3COOH,BaSO4 , AgCl,HCl , Fe(OH)3,H2O, K2O,MgO
NaCl、NaOH、 BaSO4 、AgCl、 _H_C_l_,_K_2_O_,_M_g_O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强电解质
2.特点: 定 条件不变,溶液里既有离子
又有分子,且各分子、离子的浓 度不变。
变 条件改变时,电离平衡发生 移动。
思考与交流(见课本P44)
1.写出弱酸、弱碱的电离方程式; 2.填写下表的空白:
C(H+) C(A-) C(HA)
HA初溶于水时 最小 达到电离平衡前 变大 达到电离平衡时 不变
最小 变大 不变
实验3-1: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 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反应,并测量溶 液的pH值。
与镁条反应现象 溶液的pH值
1mol/LHCl
1mol/LCH3COOH
剧烈反应,放 反应缓慢, 出大量的气泡 放出气泡
小
大
根据实验现象,探索下列问题:
(1)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2)影响反应的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3)当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pH 值是否相等,即c(H+)是否相等?
强调: 强等号、弱可逆、多元弱酸分步写 多元弱碱一步完
c、酸式盐 ①强酸的酸式盐. 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 ②弱酸的酸式盐. 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
非电解质
化合物
电
强电解质
离
电解质
过
弱电解质
程
CH3COOH 反
电离 CH3COO - + H+
结合
应
速
率
V(电离) = V(结合) 电离平衡状态
A、0.1mol/L的盐酸 B、0.1mol/L的氢 溴酸 C、0.1mol/L的氢氟酸 D、石墨棒
3、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100mL 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不大的 是(BD ) A、自来水 B、0.5mol/LNH4Cl溶液 C、0.5mol/L 醋酸 D、0.5mol/L盐酸
(2)外因:
a、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为吸热,升 温有利于电离;
b、加水稀释有利于电离,即平衡向电离 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 同离子的强电解质,将抑制弱电解质的 电离。
d、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 的物质,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三、电离平衡常数
概念:与化学平衡常数相似,在弱电解质 溶液中也存在着电离平衡常数,叫做电离 常数。
§3-1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目标要求: 1、复习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常见的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能够导电 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水、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NaCl、 HCl、CH3COOH 、MgO
知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强弱电解质
1、概念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为离子的化 合物。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为离子 的化合物。
本质区别: 是否完全电离!
思考:酸、碱、盐以及金属氧化物,哪些属 于强电解质,哪些属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 大部分盐、金属氧化物 例如:CuSO4、AgCl、HNO3、NaOH
加入物质 c(Ac-) c(H+) pH 平衡移动
升高温度 增大 增大 醋酸钠 增 大 减 小 通HCl 减 小 增 大
减小 正方向
增 大 逆 方向 减 小 逆 方向
NaOH 增 大 减 小 增 大 正 方向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通常电 解质越弱,电离程度越小。
NH3·H2O、CH3COOH、 H2O、 _F_e_(_O_H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弱电解质
思考: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 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影响导电能力的因素: 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离子
的浓度及其所带的电荷。
2、电离方程式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因此 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因此用“ ”。
4、已知,25℃时,Ka=1.75×10-5, (1)向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入一定 量1mol/L的盐酸,上述的数值是否变化, 为什么? (2)若醋酸的起始浓度为0.01mol/L, 则平衡时H+的浓度是多少?
5、已知,25℃时,在0.5L,0.2mol/L 的HA溶液中,有0.01mol的HA电离成离 子。求该温度下的电离常数和电离度。
已电离的电解质物质的量浓度
α=
溶液中原有的的电解质的总物质的量的浓度
我们练:
1. 有H+浓度相同、体积相等的三种 酸: a、盐酸 b、硫酸 c、醋酸, 同时加入足量的锌,则开始反应时 速率_a_=_b_=_c__ ,反应完全后生成H2 的质量__a_=_b_<_c__。(用<、=、> 表示 )
2、下列物质的导电性最差的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