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研究
李庆华
(玉溪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2007级 2007041121)
指导老师:王跃
摘要:通过对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性,形成环境及时空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得出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以滑坡为主,泥石流为次;其形成环境是由楚雄州的地形、地质构造、气候类型及人口压力所导致的,为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楚雄州今后的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提出对策及建议, 为楚雄州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出一分力。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
引言:云南省楚雄州地处云南省中北部, 地跨东经100°43′-102°30′、北纬24°13′-26°30′。

楚雄州地处滇中高原北部,地势从南北展布来看,具有中部高、南北低、北部比南部稍高的特点;从东西展布看,地势东西稍高,中部低缓起伏。

全州山区和各类山地所占面积在90%以上,地形复杂多样。

因此,楚雄州是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特别是1980 年以来, 楚雄州山区开发速度加快、规模加大, 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次数和灾害强度日趋增大, 频繁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制约了楚雄州经济的发展。

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山区地形地貌、季风气候环境和地质环境, 其中强降水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1 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概况
1.1 多发的地质灾害
楚雄州是云南省地质灾害严重, 多发的地区,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石漠化是楚雄州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其中滑坡、泥石流点多面广、活动强烈、突发性强, 是楚雄州最主要的山地地质灾害,其中以楚雄三街河流域及树苴、八角、中山、大过口等地,双柏绿汁江流域及鄂佳,南华一街河流域及五街、兔街、红土坡等地,武定勐果河下游和万德、己衣等地以及牟定县境内较为频繁。

全州共计有滑坡、泥石流灾害点538处,分布面积28365平方公里,分布密度为18.97/1000
平方公里(见表1)。

表1楚雄州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情况
总数大型中型小型分布密度/1000平方公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泥石流 160 12 103 45 5.64
滑坡 346 76 166 104 12.20
崩塌 32 12 6 14 1.13
(注:数据来源《云南滑坡泥石流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在灾害点的总数上,滑坡灾害点最多,其次是泥石流,崩塌最少;在灾害大小上,主要以中型为主;大型、中型和小型中都是滑坡所占灾害点最多;分布密度也是滑坡最多,泥石流为次。

所以楚雄州的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以滑坡为主,泥石流为次。

1.2 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形成环境
“九分山水一分坝”:庞大的哀牢山系北起大理,穿过楚雄西南至玉溪, 东部的乌蒙山,西北的百草岭,所以楚雄州各类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盆地及江河沿岸的平坝所占面积不到10%。

地处金沙江、元江(红河上游)两大水系的上游或源头区, 受其影响, 形成群山起伏、坡陡谷深的地貌特点。

境内最高峰为衰牢山脉的小越坟山, 海拔2916.1m, 最低点在礼社江与彝家拉河交汇处, 海拔691m, 最高峰与最低点相距3. 5km, 高差达2225m。

山高谷深, 多为中山、高中山山地, 山顶浑圆,山坡险峻且多见陡壁,为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

楚雄州位于滇西地震带南部,历史上发生5级以上地震20多次,地壳抬升运动幅度大, 断裂活动密集, 破坏性地震非常频繁, 不稳定岩土体分布十分广泛,地质环境非
常脆弱,这就为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楚雄州所处纬度和地形条件决定了气候的特点, 位于季风气候区决定了楚雄州降水季节性强、降水集中的特点、山地地形决定了局地暴雨多的特点,常常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局地性高强度降雨过程是激发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

楚雄州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不一,多达996.5毫米(武定),少的仅612.8毫米(元谋)。

其分布特点:一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多雨区为东部的武定、禄丰和南部的双柏,3县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少雨区为北部元谋及金沙江河谷地区,二是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平均海拔增高100米,降水量约增加30毫米;三是同一
条南北向的山岭,其东侧降水量往往多于西侧的降水量。

楚雄州人口数量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急剧增长, 人口密度大大的超过了环境承载量;陡坡垦殖, 滥砍滥伐和工程建设中对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水平落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和不当的经济、生产活动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的活动和危害。

1.3 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特点
表2 楚雄州80年代以来发生的重大泥石流灾害
时间地点类型受灾程度和损失
1985年7-8月间大姚、姚安一带
的鱼泡江、蛙蛉
河两岸
滑坡、泥
石流
约有110处灾害点,造成15人死亡、40多人重伤,淹埋农田3
万多亩;损失粮食1065万斤,毁坏民房1383间,严重危及550
户2300多人的生活和生产。

1986年楚雄三街河、南
华县一街河
滑坡、泥
石流
淤埋河谷农田约1200万公顷,造成123人死亡,有34个村寨受
到严重危害。

此外还冲毁了80道河堤,总长2420米。

1990年6月19日元谋盆地西部雷
布大箐和雷弄大

泥石流
冲出两13万立方米,泥浆埋没铁路面30厘米厚,并有体积30-70
立方米漂砾堆积于轨道上,造成列车中断。

1990年
8月三岔河一带滑坡、泥
石流
造成17人死亡,使357户1781人被迫搬迁,经济损失百万元以
上。

1990年
7月20日华南县城附近泥石流
冲毁公路桥梁,造成昆畹公路中断,上千辆客货车被堵,上万名
旅客滞留。

1990年
10月3日华南县城附近泥石流冲毁临时桥梁,使昆畹公路再次中断,估计直接经济损失500
万元以上。

1997年楚雄州滑坡、泥
石流全州10个县(市)61个乡(镇)207个村公所(办事处)305个合作社发生了滑坡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直接危害村庄、农田、交通、通讯、电力、水利设施的地方有11处,其中滑坡有76处,泥石流35处,使21785人受灾,住房到他受损7824间,冲毁淤埋田地350公顷,冲毁河堤40多段、大小坝塘22件、桥梁13座、涵洞,人畜饮水、灌溉管道、通讯路线、高压输变电路等设施受损严重。

2000年8月29日武定县万德乡境
内岔河水库滑坡
滑坡面积5250平方米,总方量5.5万立方米,其中直接滑入溢
洪道中的有4.1万立方米,造成滑坡活动范围内的50间民房受
损,合计75万元。

(注:数据来源《云南滑坡泥石流研究》)
由表2可以看出,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点多面广,且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重灾点全州各市均有分布。

从这些灾害发生的时间来看,楚雄州滑坡泥石流均集中在夏秋多雨季节,楚雄州属于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5-10月,为湿润的海洋性气团所控制,空气湿润,多云雨。

另一方面,楚雄州的滑坡泥石流重灾区主要集中在楚雄州周边山区,主要是东北部、北部、西北和西部的武定县、元谋县、大姚县、姚安县、南华县以及西南部的楚雄市河流流经区域。

2 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
鉴于楚雄州滑坡泥石流受灾的严重性,预防和治理势在必行。

2.1 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现状
在1960年以来治理滑坡、泥石流的基础上,到1980年楚雄州更加重视滑坡、泥石流的防治工作。

1987年省政府责成省计委国土办承担起统一协调山地灾害的防治工作。

1988年起,由省财政拨出灾害防治专款,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的统一管理与实施,首要任务是保障受灾地区的生命安全。

楚雄州也进入了综合治理,积极防治的阶段,滑坡泥石流得到有效控制。

主要完成牟定县凤屯乡政府驻地死马箐、打水箐量条泥石流沟治理,元谋县城泥石流治理,南华县天申堂乡政府驻地滑坡治理等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

总计投资802万元,建成拦沙坝32座、固床坝37座、排导槽3971米、锚杆136根、挡土墙300米、排水沟458米、封山育林70000亩以上、人工造林38150多亩。

这些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保护这些区域内的大量的乡镇、人口和财产的安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2 楚雄州滑坡泥石流防治所采用的主要方案
楚雄州近年来的滑坡泥石流防治,针对不同的滑坡泥石流类型、危害程度和不同的防治目的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等制定有效防治方案。

主要包括:
(1)综合治理,全面防治方案。

通常综合地采用拦挡措施、排导措施、停淤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和社会行政管理措施以及预警预报措施等,形成流域泥石流的全面防治模式。

(2)以拦蓄为主,综合治理方案。

通过拦蓄大量的泥沙固体物质,进而稳定滑坡,降低泥石流的现成几率,结合山坡大面积植树造林,改革农业耕作方式等进行流域综合治理,达到消除滑坡、泥石流危害的目的。

(3)以排导为主,排拦结合方案。

通过建设排水沟、拦沙坝、挡墙等措施对滑坡
泥石流进行防治,铁路、公路沿线的泥石流防治多采用这种方案,部分城镇和农田泥石流防治也采用这种方案。

(4)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方案。

通常在沟道内修筑一些用于稳定沟床的谷坊坝,在沟坡上采用植树造林、封山育林、育草等大面积的生物措施,通过控制和减少沟坡泥沙进入沟道的量,来消除坡面泥石流形成的物质条件,达到防治泥石流的目的。

(5)以治水为主的方案。

主要利用蓄水、引水和截水工程控制地表洪水,削弱水动力条件,使水流与沟、坡土体分离,控制泥石流形成的水动力条件。

2.3 对楚雄州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对策和意见
(1)坚定不移的贯彻计划生育,做到少生、优生,从而减少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只有很好的解决人口这个大问题,滑坡、泥石流的防治才能有效进行。

(2)加强宣传和全民减灾防灾教育,动员群众的力量进行防治优于政府的盲目投资,只有广大群众的自觉参与和政府的合理投资,才能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中取得优质、经济的成绩。

(3)政府应建设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的长效机制,科学合理的进行防治;治理前应进行实地调查,对灾情有一个充分了解,然后在依据情况制定科学的、经济的、可行的防治方案和措施;治理中应加强监督,切实做到“一分钱,一分货”,避免“豆腐渣工程”、“面子工程”的出现,要用老百姓的钱来为老百姓做实事;治理之后,应检验治理的效果,并保护好治理工程,推广成功的经验。

只有严格规范了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的过程,才能保证防治的有效进行。

(4)加强地质调查,在地震多发区,应对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地区提前预防,在滑坡有可能发生的地方,应对当地居民进行搬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有地质问题的地区,严禁新建工程。

在城镇规划中应根据地质调查与评价结果,进行合理规划。

(5)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重点防治的方针。

在灾害易发区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重点照顾重灾区。

(6)总结借鉴全州、全省、全国成功的防治经验,制定相关规定,并建立相关的研究机构使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规范化,提高防治效率。

(7)对于贫穷的地区,加强扶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贫困区的抗风险能力。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8)规范矿产资源的开采,关闭小矿场,严禁私自开采,减少矿产开采对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

规范大矿产的开采,严格要求采后的环境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 1 ] 杨红卫等.楚雄彝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名族出版社,2007.12
[ 2 ] 唐川,朱静. 云南滑坡泥石流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5 - 46.
[ 3 ] 方光迪, 张信宝等. 云南省滑坡泥石流灾害研究[ J ]. 云南省滑坡泥石流防治研究, 1992, (6) : 1 - 10.
[ 4 ] 唐川. 云南省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调查与分析[ J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7, 9 (1) : 1 - 9.
[ 5 ] 解明恩, 等: 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气象成因与监测[J]。

山地学报,2005,9(5)571-578.
致谢:真诚的感谢王跃教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我的热心帮助和悉心指导!
Yunnan landslide debris flow hazards of chuxiong prefecture
overview and prevention research
Liqinghua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Yuxi Normal University
Grade 2007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Supervisor:wangyue
Abstract : Based on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r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 forming environment and ms space-ti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huxiong prefecture research, draw landslides and debris by landslide is given priority to, debris flow disaster for times; The forming environment is the topography and geology of chuxiong prefecture tectonics, climate type and as a result of population pressur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landslide debris flow hazards, and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huxiong prefecture futur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control work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chuxiong prefecture, for th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 prevention work out a bit.
KeyWords : Geological disasters ; Landslide; Debrisflow; Hazardcontr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