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D )
A.行政处罚权
B.行政复议权
C.行政指导权
D.行政审判权
2、公安机关对酗酒的人强制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应(D )
A.附条件生效
B.告知生效
C.受领生效
D.及时生效
3、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D )
A.乡、镇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街道办事处
D.公安局法制科
4、在一般情况下,(D )是各类行政法关系的必要当事人。
A.公民
B.法人
C.其他组织
D.行政主体
5、季某某因多次偷窃被派出所裁决治安拘留5日, 季某某不服, 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 C ) 。
A.判决维持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B.判决变更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C.判决撤销行政拘留处罚决定
D.判决驳回季某某的诉讼请求
6、下列情形中法院不受理的为( D )
A. 卫生机关对卖淫妇女的强制检查
B.技术监督机关对企业的技术检查
C.公安机关对赌博人员的处罚
D. 监察部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处分
7、某单位逾期拒绝拆除其违章建筑,城建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某工程队强行拆除违章建筑的行为,属于(C )
A. 直接强制
B.执行罚
C.代履行
D.行政罚
8、沈某至刘某某家中窃得200元,被公安机关查获后处治安拘留5天,刘某某对此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复议后维持原处罚决定,如果其对复议决定仍不服,他应向法院提起( A ) 。
A.行政诉讼 B .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D.刑事诉讼
9、行政合同的主要特征是( C )
A.当事人是双方或多方
B.合同成立以意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C.合同的目的是便于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实现特定行政目标
D.合同纠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10、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不属于治安处罚必经程序的是(B )
A.传唤
B.听证
C.取证
D.裁决
11、现代行政程序的基础性原则是( A )
A.程序公正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效率原则
D.情报公开原则
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种类可以由( A )设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规章
D.各类规范性文件
13、《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B )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A.2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14、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之一是(B )
A.委托诉讼代理人
B.撤诉
C.申请回避
D.提起上诉
15、通报批评、警告等属于行政处罚中的( A )
A.申诫性处罚
B.财产性处罚
C.行政性处罚
D.人身自由性处罚
16、吴某因打架被某公安机关予以拘留。
吴某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维持原处罚决定。
吴某认为处罚过重, 在拘留执行期间与民警发生争执, 吴某不慎被殴打致死。
下列人员中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A )
A. 吴某的学生
B. 吴某的女友
C. 吴某的父亲
D. 人民检察院
17、某基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行政案件时, 认为当地省人民政府
制定的规章与国务院某部委制定的规章不一致,应当如何处理?(A )
A. 由该基层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B. 由中级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C. 由高级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D. 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18、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 C )
A .6个月
B .1年 C.2年 D.3年
19、公务员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 D ) 。
A.原告
B.被告
C.第三人
D.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20、对经行政复议的案件提起诉讼的( D ) 。
A.只能由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B.只能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C.可以由原告所地在法院管辖
D.只有经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时,复议机关所在地的法院才有权管辖
二、名词解释
1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对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机关或组织。
2 行政协助
行政协助是指在行政职权的行驶过程中,行政主体之间基于自身条件或公务需要,相互配合,共同行使本应由某一行政主体独立行使的某一行政职权的活动。
3 公定力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在作出之后、有权机关予以撤销或变更之前,被推定为合法并具有效力。
4 行政征收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基于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强制地取得税、费、企业等其他财产权益的行政行为。
三、简答题
1、简述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一般性原则.
一般性原则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开展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都必须遵守的共同性行为准则。
①审判独立原则;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③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④辩护原则;⑤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⑥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2)特有原则
特有原则是行政诉讼特有的不同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特殊原则。
①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法有审查权原则;
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原
则;③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④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原则;⑤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2、简述行政法的法律渊源
我国行政法的成文法法律渊源的种类,根据法律文件的制定机关和等级效力具体如下:
1.宪法。
由于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所以宪法的规定在行政法的法律渊源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
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发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法律中关于行政组织、行政管理活动和对行政机关监督的规范,属于行政法的渊源。
3.行政法规。
指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规的制定权限和制定程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的
规定对国家行政事务作出规定。
在效力等级和规定范围上,行政法规仅次于法律。
4.地方性法规。
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按照地方性法规制定权限和制定程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5.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指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按照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权限和制定程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它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事务作出规定。
6.行政规章。
分为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它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行政事务作出规定。
7.国际条约和协定。
WTO协定和中国“人世”文件关于我国行政机关和其他有关机构权利义务的规定,应当转化为中国的国内立法后才能作为行政法的法律渊源予以适用。
8.法律解释。
指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或者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形,由法定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对法律作出的解释。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
原告:艾某,某县香溪乡海西村农民
被告:某县香溪乡人民政府
1987年10月,艾某在本县某水利工地施工时,被同乡一民工无意铲伤头部,经县、地两级医院诊断和南京市鼓楼医院复诊,确定为“脑震荡后遗症”。
1989年9月22日,某县水利工程指挥部及原告所在的乡政府、村民委员根据某省《关于民工致伤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规定》与原告协商达成一项就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承担艾某的治疗费用和以后生活问题的《因公致伤处理协议书》。
该协议书签字后,报县政府农水办公室审批,县政府农水办批复:“同意该协议,今后双方一律按协议书条款执行,任何一方都不得纠缠。
”由于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从1992年起,乡、村每年只给原告400元现金。
原告认为这些钱已不能维持基本生活, 数次找领导解决而未果。
1994年, 乡领导认为原告的后遗症已
基本恢复正常,并能从事轻微体力劳动,不必再要补助,宣布从今以后不再发给原告生产等补助费。
因此,原告于1995年3月14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乡政府履行1989年经县政府批准的协议书的规定,继续发给补助费。
思考:
1、乡政府与原告签订的协议书是什么性质的协议?
该协议书承担义务的一方是乡、镇一级的人民政府即行使行政职能的行政主体;且这种协议也经过县一级人民政府的主管部门批准的,该协议属行政合同。
2、法院能否受理此案?
行政主体一方在不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废止该协议书, 停止发给原告补助费
是合同违约行为, 相对人对此不服提起诉讼应由行政庭作为行政案件受理。
案例二
原告:邓某
被告:某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区中队
邓某于1998年7月向某城郊某村申请建房,经同意在该村的地界上修建了一层二间2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做经营饮食场地。
同年8月,某区土地管理局、某乡政府等有关人员在现场责令邓某予以拆除。
事后,邓某未拆除。
某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区中队在无确定依据的情况下, 认定违章建筑为邓的亲戚刘某所修,将有关处理决定下达刘某。
1998年10月30日上午10时许, 区城管中队带领民工十余人将邓某修建的两间平房强行拆除。
在实施强行拆除时,又未通知邓某将屋内财产搬出,致使邓某部分合法财产受到损失。
邓某于1998年12月1日向其所在地的区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某区城管中队的上述行为违法并赔偿经济损失9484元。
思考:
1.某区城管中队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为什么?
某区城管中队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城市管理监察队伍不是国家
行政机关,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授权,因而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法院应如何处理此案?
行政职权必须由行政主体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使,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没有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行政职权是非法的, 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从而也不能作为适格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