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十四章第四节)
石泉县池河中学:杨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试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
b、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c、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并能够用本节内容简单解释
该现象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b、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c、在进行“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中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
d、在进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中运用类比的方法
e、在进行设计创造的活动中运用逆向思维的研究方法
f、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有关现象。
二、【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通过试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
只要求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但如何通过试验探究来得到该结论是重点。
课堂中我设计了几个实验和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做到在兴趣中寻找规律,理解规律。
这里通过试验演示和多媒体的播
放达到学生对该试验的目的、做法和结论有清楚地认识和深刻的记忆。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并能够用本节内容简单解释该现象。
前面要求学生了解该知识点就够了,后面能够用本节内容简单解释该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这里我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依次展示飞机、鸟、跑车等学生熟知的物体,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我所创设的情景当中去,使得他们在兴趣的指引下能主动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供职的石泉县池河中学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学生大多是农村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学生基础薄弱,视野较窄,接触新事物相对较少,所以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想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介绍大量现象,完成大量的实验,是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内容进行优化,达到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我所创设的情景当中去,使得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能主动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学生对该试验的目的、做法和结论有清楚地认识和较为深刻的记忆。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知识技能要求是初步了解,所以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课堂中我设计了几个实验和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中启”、在“趣中探”,做到在兴趣中寻找规律,理解规律。
2、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我设计了2个小实验和1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3、对“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与气体类比的方法,运用“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
究,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引导学生利用“机翼”进行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
b、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请上台的学生分别讲出实验结果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实验视频1播放能做实验验证,学生难以进入实验情景,精力不集中的学生甚至不知道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教师先演示做法,对于简单实验,结果立刻呈现,就没必要也没时间去猜想。
这里两个实验我都采用图片形式表现实验做法,快速将学生带入实验情景,从而进行分析判断,保证课堂活动的快速有序地进行,为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的学生带来了福音,而这部分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占大部分
这里通过试验演示和多媒体的播放达到学生对该试验的目的、做法和试验结果有一个清楚地认识和深刻的记忆,同时也给刚才没能看仔细的同学一个演示机会。
师:两片纸靠近,这实际上是改变了什么?生:形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力有哪两个作用效果?生: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师:纸片形状改变说明了什么?
生:纸片受到了力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空气的流动造成了压强的减小,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的结论
此时,应该在播放实验视频的时候进行引导发问,这样使得问题具有直观性,容易找出答案,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像机翼、鸟的翅膀的这种形状的应用很多,比如跑车的车头呈流线型,当跑车跑得太快,车会有什么危险?(发飘、不稳)怎样避免这种危险?
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4-6人。
在跑车的尾部安装一只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当车速很大时,作用在这只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压强大,这样可以增强车轮的着地性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实际上,这种翅膀已被采用,叫气流偏导器。
理(1:36-2:44),很容易就在学生的脑海里建立了相关物理模型和流程。
对学生来讲,这样就决定了要比单纯看图和文字来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创设交流机会,在交流中内化知识,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
语言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维水平,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迁移能力,促使知识内化。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学生讨论交流,利用“机翼”进行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
(实际上,每班就有两三个小组的学生在提前不知道正确答案的情况下,稍加点拨,不费力的就推导出了正确答案,这是我提前没能预料到的)
【小结】
流体(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注:
宋体字为设计思路
楷体字为多媒体应用分析
}
七、【板书设计】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空气流动可以减小 在流体(气体和液体)中, 附近空气的压力 流体:
液体:(同气体一样) 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八、【练习设计】
本课知识属于了解性内容,在结论得出后就有解释现象的练习。
课后练习为课本P93“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4题,要求学生先做实验再解释。
九、【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结构图
检验假设
归纳总结
占有资料、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归纳总结、类比推导
创设情景、确定问题
讨论交流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