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伐桑树不同伐条部位与桑叶产量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伐桑树不同伐条部位与桑叶产量的关系
王泽林;李伟元;宋友全
【摘要】通过春伐桑树不同伐条部位对产叶量影响的初步试验表明,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采取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4~6 cm处(留芽2~3芽)伐条的剪伐方式,可显著提高芽条生长量和春叶产量,极显著提高秋叶产量,同时影响桑树生长发育.
【期刊名称】《蚕桑通报》
【年(卷),期】2013(044)004
【总页数】3页(P19-20,55)
【关键词】桑树栽培;春伐桑树;伐条部位;桑叶产量
【作者】王泽林;李伟元;宋友全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南充6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8.72
四川省农村自有桑树受传统因素及劳动力分配等的影响,普遍采用春伐(冬季重修)的剪伐方式,该剪伐方式的桑叶产量主要分布于夏秋两季。
桑树伐条有更新枝条,促进新条生长的作用。
但不同伐条部位对芽条生长量和桑叶产量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就此我们于2010年~2012年连续3年开展了春伐桑树不同伐条部位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总结如后。
1.1 供试材料
供试桑品种:嘉陵20号,2003年栽植,低干无拳式树形,生长势中等。
供试桑园:四川省南充市吉安镇古家坝3村5社。
供试桑园基本理化性状如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分设A(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0~2 cm,留芽0~1芽)、B(距离一年生枝
条基部2~4 cm,留芽1~2芽)、C(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4~6 cm,留芽2~
3芽)、D(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6~8 cm,留芽3~4芽)、E(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10~12 cm,留芽5~6芽)、F(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12~14 cm,留芽6~7芽)、G(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15 cm以上,留芽7芽以上)、CK(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8~10 cm,留芽4~5芽)等8个处理区。
每小区桑树50株,3
次重复,共24个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
同一时间分别调查其芽条生长量、硬化率、黄叶率和桑树生长性能,并就此作个比较。
调查数据统一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统一进行分析。
1.3 桑树管理
栽植密度[1]:1000~1200株/667m2。
施肥水平[2]:
N∶P2O5∶K2O=10∶5∶5。
疏芽早迟[3]:新稍条长85%达到15~20cm时
统一疏芽。
留叶养树[4]:每条顶端留叶5~6片。
伐条时间[5]:每年12月底到翌年1月初统一伐条。
2.1 不同伐条部位对春季和夏秋季的影响
通过表2可知:①芽条生长量方面B、C区比CK分别提高0.44和0.49个百分点,并与CK区差异显著;②春叶产量方面B、C区与CK区分别提高0.17和 0.21个
百分点,并与CK区差异显著;③桑叶硬化率方面各处理区差异不显著(F2.09<
F0.052.66)。
究其原因,桑叶硬化率与桑品种本身固有的经济性状及气候条件关
系密切,与不同伐条部位没有直接关系。
④桑叶黄叶率方面各处理区差异不显著(F1.77<F0.052.66)。
经分析,桑叶黄叶率与桑树芽条长短、多少、着生桑叶
稀密密切相关,桑园小气候决定桑叶的黄叶率。
⑤秋叶产量方面B、C区比CK区分别提高0.78和0.96个百分点,且与CK区差异极显著。
由此可知,采取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4~6cm处(留芽2~3芽)伐条的剪伐方式,可显著提高芽条生长量和春叶产量,极显著提高秋叶产量。
2.2 不同伐条部位对桑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通过表3可知:①田间持水量方面(F2.21<F0.052.66)以C区最多,并与CK区
相差10%~9%;②树高方面(F2.34<F0.052.66)以C区最高,并与CK区相差
0.35m;③干周方面(F2.05<F0.052.66)以C区最粗,并与CK区相差0.65cm;
④树冠直径方面(F1.45<F0.052.66)以C区最大,并与CK区相差0.33m;⑤
树容
量方面(F2.23<F0.052.66)以C区居多,并与CK区相差10.0 m3。
综上所述,采取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4-6 cm处(留芽2~3芽)伐条的剪伐方式,对桑树生
长发育的影响相对较大,但差异不显著。
试验结果我们让知道了春伐桑树不同伐条部位对桑叶产量及桑树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
(1)春伐桑树伐条部位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桑叶产量。
桑叶是桑蚕唯一的天然饲料,如何提高桑蚕饲养量及单位面积的产叶量,从而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本文就树体管理方面的因素做了些探索,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2)春伐桑树不同伐条部位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较大。
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议采取距离一年生枝条基部4~6cm处(留芽2~3芽)伐条的剪伐方式,在提高产叶量的同时,又方便桑园作业。
(3)本试验结果对桑叶质量的影响,限试验规模,有待以后的试验、探索。
【相关文献】
[1]王泽林,宋友全.春伐桑树不同栽植密度与产叶量的关系[J].江苏蚕业.2012.34(1)14~16.
[2]王泽林,陈继久,袁雄.种茧育春伐桑园氮磷钾肥比例对产叶量的影响[J].江苏蚕
业.2011.33(2)20~23.
[3]王泽林,陈继久,袁雄.春伐桑树不同疏芽时间对桑叶产量的影响[J].江苏蚕业.2011.33(1)16~18.
[4]王泽林.桑树夏秋期不同采收程度对翌年春叶产量的影响[J].蚕桑通报.2008.39(1)25~26.
[5]王泽林,陈继久.春伐桑树不同伐条时间对产叶量的影响[J].江苏蚕业.2012.34(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