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优秀教学随笔:“打赌”风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师优秀教学随笔:“打赌”风波“打赌”风波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办事处常王小学孙秀海
语文课堂教学中,按照常规导入新课后,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当验收学生词语掌握情况时,一位学生说了一声“打赌”,我感到非常疑惑:“打赌”?“赌”什么?急忙让这位学生解释,原来同学们想和我“赌”他们一定能读准词语,写对词语,并且保证一个学生也不落后。

我灵机一动,何不试验一番,顺势与学生商讨了“赌则”──每位学生读一个词语,依次读完,至最后一名学生,读后听写词语。

一人读或写错为学生失败,全对为学生成功。

出错时,要求该学生求助“邻居”指导,并把词语读准、写对,全部正确教师要表扬、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我把试验范围扩大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发现学生课后预习语文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了,在班级中自觉形成了“互助组”,你帮他读,我帮她理解。

课堂教学试验效果真不错,节节课学生们盼望着我与他们“赌”一把。

当然有成功时的“耶”,也有失败时的自勉──“再读一遍试试”,“再写一遍瞧瞧”……这时,我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让学生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后来,我慢慢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都不自觉发生了变化,那些上课思想涣散,不爱动脑筋的学生积极性提高了,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乐于帮助那些所谓的“学困生”,唯恐全班学生“赌输”。

我也被学生的这种氛围感化了,上课时一改平时的严肃,变得激情四射。

课堂气氛那是“相当和谐”。

经历了“打赌”风波,回顾这一段教学经历,我反思、总结,教学中巧妙利用风波的力量,体会到了“四两拨千斤”的道理。

首先,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动力,学生有了它就如鱼得水,思维的火花得到迸发,就会收到奇妙的效果。

试想,一个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只是一味应付教师去学习,那后果可想而知,那我们扼杀了多少人才。

其次,它使学生有了集体观念。

学生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的世界,他们生活、学习在一个集体中,如果学生对自己的班集体漠不关心,那么一个集体就如散开的麻绳毫无集体利益可谈。

利用它学生能团结互助,你帮我一把,我助你一臂,在这样的集体中进行课堂教学,还会出现那么多所谓的“学困生”吗?再次,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预习中可以了解已知的,提出疑问。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个个能充分地预习,唯恐自己在老师验收时出错,拖了同学们的后腿。

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就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课堂教学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高级教师,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有多篇论文获奖,在正式期刊上发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