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市2009年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3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2题、第14题—第24题,共17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
...一组是(2分)
A.谛.听(dì)堤.防(tí)斟.酌(zhēn)
B.驯.良(xùn)虔.诚(qián)堕.落(zhuì)
C.上溯.(sù)淳.朴(chún)婆娑.(s uō)
D.魁梧.(wú)呜咽.(yàn)歉疚.(jiù)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
...一项是(2分)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垌镇去旅游。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
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闻名遐迩。
C.朝鲜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
D.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
....,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
.....一项是(3分)
A.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B.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C.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D.今年5月31日是第22个“世界无烟日”,北京市爱卫会发出了当天17:31分至18:31分全国公众禁烟一小时。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
....一项是(3分)
A.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B.《观刈麦》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C.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
D.《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
体,通常说明一个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6.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
....一组是(3分)
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因为,生命▲,思想▲,意志▲。
①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②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③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7.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改革开放以来,扬州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走过了jiān辛探索的30年、波lán壮阔的30年。
巍巍蜀冈见证了古城扬州近30年的巨大变化,滚滚长江高zòu着文化名城近30年的雄壮乐章。
我们赞美这30年,我们ōu歌这30年。
8.默写。
(每空1分,共9分)
(1)▲,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4)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5)▲,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6)三人行,▲。
(《论语》)
(7)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8)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
(请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填写)
9.请自己组织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5个字,3分)
欧盟委员会健康风险科学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如果5年内每周使用随身听5天且每天以高音量收听音乐平均超过一个小时的话,那么5%至10%的使用者将面临永久性失聪危险。
最近几年,欧盟的随身听特别是MP3的销售数量猛增,约有5000万到1亿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使用随身听,因此有必要对随身听对人体的危害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以保护青少年不受随身听和其他类似装置的损害。
10.有外地朋友发短信向你了解扬州个园、何园的情况,请将下表内容转写成一个判断句,用短信回复给他。
(3分)
拟写短信:▲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1题。
(6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1.⑴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分)
⑵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修辞手法:拟人、▲(1分)
表达效果:▲
▲(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14分)
[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
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
,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不期年
..
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
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
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
④见事:被侍奉。
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剧辛分别为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4分)
⑴王之蔽.甚矣( ▲) 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⑶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⑷不期年
..,千里之马至者三(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6
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分)
▲
⑵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2分)
▲
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分)
▲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
乙文则告诉我们:▲。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4分)
生命的品格国风
①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将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这有限的生命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②要懂得珍惜。
珍惜每一寸光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孔夫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
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
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烈日暴晒下的古铜色脸膛;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支铅笔从伐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
因此要懂得惜福。
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就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
要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③要有悲悯的情怀。
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
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了,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别人。
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作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
④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人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只有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有所感悟,这样,人才能有所作为。
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
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出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于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⑤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美好,也不可贪恋;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也不能久留。
人赤条条来到世间,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
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途,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选自2008.9.15《文汇报》,有删改)
16.通读全文,参看下表,简要概括第①段的中心意思。
(不超过15个字,3分)
17.第⑤段画线句子是用什么方法阐明道理的?结合内容说说这样阐明道理有什么好处?(3分)
▲
18.从下面备选的名著中任选一部,从中概括出一个相关的事例,仿照示例为第④段补写一个论据。
(4分)
示例:《老人与海》——桑地阿果为了带回自己捕获的一条大鱼,与鲨鱼、与自然、与自己的心灵搏斗,无畏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为他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西游记》
▲
19.都是论“生命的品格”,第④段谈的是生命过程中要有所求,第⑤段说的是生命过程中要无所求,你认为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4分)
▲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
(21分)
那一扇门
①少年只有16岁。
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
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一次次被放出来。
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
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
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a)。
③少年心灰意冷,孤独苦闷。
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
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中的飞鸟——他还是个少年。
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
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
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
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了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
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后背灼热。
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
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
“过来,年轻人!”老人说。
他走过去,胆战心惊。
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
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
”“打火机呢?”“也没有。
”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
“别急着走。
”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
“我的腿脚不中用了。
”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
”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那闪电转瞬即逝。
“钥匙呢?”他问。
“门没有锁。
”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
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
”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
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了眼泪。
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b)。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轻轻一推,便开了。
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
少年抓起打火机,反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
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
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
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凉亭外,阳光灿烂……(c)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会凑到一起下象棋。
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
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
或许真如你说,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
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选自《妇女》,有删改)
20.文中划波浪线的a、b、c三句写阳光变化,其实是在暗示少年心理变化,请你选用4个字的词语分别概述少年当时的心理状态。
(4分)
21.从内容上看,“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这句话有什么作用?(5分)
▲
22. 题目中的“门”,可以理解成哪些门?联系全文,分别简要说明。
(6分)
▲
23.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6分)
▲
三、写作(60分)
24.呵护中有温情,呵护中有智慧,呵护中有境界。
我们在呵护中成长,成长的我们也将呵护传递……
请以“呵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扬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
1.C(2分)(A项中“堤”应读dī,B项中“堕”应读duò,D项中“咽”应读yè。
)
2.B(2分)(A句不是疑问句,应该把问号改成逗号;C句冒号改成逗号;D句“边城”上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
3.B(3分)(A.“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应用在同学再度相逢的语境中;C.“轩然大波”比喻强烈的反响,与前面的“强烈”重复;D.“耸人听闻”的意思是夸大或者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在此语境中意义和感情色彩都不当。
)
4.C(3分)(A.“排出”与“噪声”动宾搭配不当,B.缺少主语,D.“发出”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号召”。
)
5.A(3分)(《社戏》是《呐喊》中的小说。
)
6.D(3分)(“生命”“思想”“意志”应该与谓语中心词“茁壮”“成熟”“坚强”一一对应。
)7.艰、澜、奏、讴(各1分)
8.(1)海内存知己(2)星垂平野阔(3)千里共婵娟(4)柳暗花明又一村(5)江山代有才人出(6)必有我师焉(7)行成于思毁于随
(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评分要点:每空1分,共9分,错、添、漏一字,该小题即不得分。
9.示例:随身听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
或“常用随身听可能导致永久性失聪。
”(其它答案符合要求也可)如果写成“采取措施保护青少年不受随身听危害”之类,得1分。
评分要点:“听力损伤或失聪”,即强调后果1分;“永久性”,即强调严重性1分;“可能”,即强调可能性1分。
超3字以内扣1分,超3字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
10.示例:
(1)清代嘉庆、光绪年间建造的个园、何园,当初都是私家花园。
(2)当初同属私家花园的个园、何园,分别是清代嘉庆、光绪年间建造的。
(3)个园、何园是清代嘉庆、光绪年间建成的两座私家花园。
评分要点:必须是判断句、单句,否则不得分;时间(清嘉庆、光绪)、园名(个园、何园)、当初权属(私家花园),遗漏一点扣1分。
二、阅读理解
11.(1) 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各1分。
(2)修辞手法:夸张(1分)。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
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1分),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1分) 。
评分要点: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1分,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2分。
如果学生只答“珍惜时间”、“感慨人生苦短”、“韶华易逝的伤感”等不得分。
12.⑴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⑵刺:指责⑶反:同“返”,返回⑷期年:满一年评分要点:各1分,其中“反”不写同“返”,算对。
13.B(2分)(A.“以”,前者作“用”讲,后者相当于“而”,表顺承;B.“于”,都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前者是“它的”,后者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D.“且”,前者是“尚且”,后者是“将近”。
)
14.⑴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分。
评分要点:语序调整(状语后置)1分,补充省略成分1分,表示补充的括号有无皆可,翻译时保留“所谓”不算错。
⑵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师(或“以他为师”)。
2分。
评分要点:整体翻译通顺,1分;“师”,1分。
(“而”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用逗号,不作得分点。
)
⑶(村中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分。
评分要点:整体翻译通顺, 1分;补出两处省略、“乃”、“无论”(错一处就不得分),1分。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2分)
评分要点:其它答案意思对,也可,如尊重人才,才能招贤纳士等。
16.“要提高有限的生命的质量”或者“要使有限的人生更有意义”(3分)
评分要点:句子完整,1分,“提高生命的质量”或者“使人生更有意义”1分,“有限的”,1分。
超3字以内扣1分,超3字以上不得分。
17.通过比喻(或“比喻论证”)来论说道理。
(1分)这样可以更通俗形象地阐明人生短暂,不应贪图物质享受的道理。
(2分)
评分要点:答第二问时,脱离内容,笼统分析修辞的作用,不得分。
18.示例: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历尽战争的艰险,饱受病痛的折磨,凭借顽强的意
志在病榻上写作,终有建树,他成了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2)《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活多年,他战胜了常人无法想
象的种种困难与艰险,他那顽强的意志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读者。
(3)《西游记》——唐僧师徒一路斩妖除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这就启示我们没有坚强的意志,不经历磨练,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评分要点:内容概括,2分;揭示生命品格形成的意义,2分。
要紧扣文章第④段“意志和勇气”这一中心概括分析,否则不得分。
19.不矛盾。
“有求”和“无求”都是生命品格所需要的:第④段论说人生要具有克难求进的意志和勇气,要尽责任就是有所求(2分);第⑤段论说要进入无我之境,超然物外,对物质名利的无求,实质是精神境界更高的追求(2分)。
所以,两者是不矛盾的。
评分要点:“有求”和“无求”是统一的,关键看学生对“求”的认识,意思对即可给分,表述不当酌情扣分。
20.a、孤独苦闷(绝望自卑);b、萌生希望(看到希望);c、重拾信心(重启心门)评分要点:答对一空得1分,两空2分,三空4分。
意思对即可。
21.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少年的提防和厌恶(2分);用邻居对少年的态度反衬老人对少年的信任和帮助(3分)。
评分要点:直接作用要突出“提防”、“厌恶”2分,间接作用要突出“反衬”“信任和帮助”3分。
22.实指的“门”:
①少年的家门:少年把自己关在家里的门;
②老人的家门:老人有意为少年未锁的那扇门。
虚指的“门”:
①少年的心门:少年因为自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敢与别人交往;或者:少年在老人的引导激
励下,终于重启心门,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②人们的信任之门:别人厌恶他、防范他,不再信任他,对他关起一扇门。
或者:老人主动接近他,
与他交往,巧妙为他打开的一扇信任之门、自信之门。
评分要点:一点2分,写出其中任意三种含义和理解得6分,对“门”的含义揭示和理由阐述合情合理即可,不泥于表述语言的一致。
23.答案示例:
(1)主人公是“少年”。
小说以“少年”的心路历程为线索,叙写了他痛改前非,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表
达了只要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勇敢地推开“那扇门”,就能走向光明的主题。
所以主人公是“少年”。
(2)主人公是“老人”。
因为在别人远离、防范少年时,老人却主动接近他并给他信任;老人用智慧
保护了少年的尊严,巧妙地重塑少年的自信。
老人对少年的教育体现了他的智慧,所以“老人”是主人公。
(3)“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
没有少年的改过自新,没有老人的巧妙引导,就没有这个故事,“那
扇门”是老人和少年合力打开的。
所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他俩。
评分要点:这是一道开放探究题。
明示观点,得1分;理由充分明确,得3分;语言简洁流畅,得1分;
阐述过程条理清晰,得1分。
三、写作
24.“内容”“语言”“结构”评分表
说明:
1、主题(中心)基本明确(正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即可以45分为切入分。
阅卷时应
该根据具体作文合理把握,鼓励打高分,反对打保守分,不回避打低分,合理拉开档次。
(一类文要占阅卷总量的15—20%,满分作文要占阅卷总量的5%左右。
)
2、内容、语言、结构三项要求均达到该项者,可得该类文的上限分或中档分;已达到该类文的两项要
求,另一项属于下一类文上限的,可得该类文的中档分,另一项仅达下一类文中限的,可得该类文的下限分;达到该类文的一项要求,另两项属于下一类文,得该类文的下限分或下一类文的上限分。
3、为鼓励学生创新,对作文中能有以下某一个或者几个亮点的(立意深刻有新意、材料别致、构思精
巧、感情真挚动人、文采斐然、意象传神、文化内涵丰富等),可在原等级上增加一至两个等级。
4、表达方式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如写剧本须合剧本要求),否则降低一个等级评分。
5、每少50个字扣1分,少于250个字,原则上只能评为五类文以下(含五类)。
错别字每3字扣1分,
重复不计,扣满2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的,扣1—2分。
6、作文如果被确认为超过1/2是抄袭的,不超过39分。
注意:
1、作文阅卷老师要浏览试卷中的两篇阅读材料,以防个别考生抄写阅读材料。
如果抄写阅读材料达1/2
以上篇幅,视字迹10分以下给分。
2、中考作文是水平性兼选拔性的考试作文,是初中生的作文,是在1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写成的作文,
不能以报刊上发表的作品为标准来评分,也不可以写得最好的作文作为评判满分的依据(因为那些作文已经超出了初中学生的要求),而应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作为评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