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扣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扣子
--柯丽君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2、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课件、磁力扣子。
学具准备 :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纸质扣子,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淘气的加菲猫不小心把主人的扣子弄乱了,各种扣子混在一起,大家愿意帮它把扣子分好吗?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那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分扣子!(板书:分扣子)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喜欢热心帮助他人的特点,引入帮助加菲猫分扣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互助探究,交流展示。
议一议,分一分。
①小组内先说一说准备怎么分扣子,再动手分一分。
(师巡视)②学生汇报,展示分的过程。
师小结:形状和扣眼数是分扣子的标准,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③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类扣子是否可以继续分。
学生说出分类的标准④分好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类是否可以继续分,为什么。
先小声和同桌说一说观察的结果,再全班汇报。
师小结:不管我们用什么标准分,一直分下去,最后每一类扣子的形状相同,扣眼数也相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实际开展活动之前,先讨论分类的标准有哪些,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基础。
再让学生选择标准分扣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类扣子是否可以接着往下分,最后分到每一类扣子形状相同、扣眼数也相同。
帮助学生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
2、回顾分扣子的过程,比较两种分法最后的结果。
师总结:按照“形状、扣眼数”分类和按照“扣眼数、形状”的顺序进行分类,尽管分法不同,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一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之后回顾活动过程,比较两种分类的结果,直观感受分类的结果相同,总结活动方法。
三、巩固拓展,丰富认识。
你们的表现真出色!瞧,加菲猫都为大家竖起大拇指了!数学城堡里有一些漂亮的扣子,它邀请大家去欣赏,想去看看吗?认真观察扣子,找分类的标准并和同桌说一说。
猜想:如果按不同的标准分这些扣子,一直分下去,结果一样吗?出示活动要求,学生动手分。
(师巡视)
学生汇报,展示分的过程。
小结:按不同的标准分,一直分下去,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提高活动的难度,按不同的标准分更多样的扣子,猜想一直分下去,结果是否一样;再通过实际分一分验证。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四、自我评价,激励发展。
学生先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再集体汇报。
总结:学会合理评价自己、反思自己,对我们的学习很帮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有针
对性的评价。
主要关注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活动中分类方法、参与主动性、是否积极思考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走进生活,应用新知。
1、介绍分类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小调查:利用周末时间和家人去超市看一看“食品区”是怎么分类摆放的,把自己的发现和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分类思想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分扣子
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的。
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一直分下去结果是一样的。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结束后,我有很多感想,收获颇多,感触很深,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总结出来,为以后教学积累经验。
1、本节课中我以各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了本节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始终在玩中学,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直击主题,开门见山。
在开课后,直接出示大图片,让学生直接进入观察发现这一环节,把任务直接交给学生。
3、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课堂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与演示,而是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激励性评价给学生鼓励,让学生始终在老师的赞美和肯定中去学习,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更乐于学,更主动学,更积极的表现自我。
5、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在“走进生活,应用新知”部分,让学生了解分类思想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以学校附近的超市为例,说明运来不同种类的货物后要分类摆放。
最后请学生进行小调查,真正走进超市,看一看具体如何分类。
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每个人都是一名科学家,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以鼓励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发现,总结经验,灵活运用。
并从中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但由于初次执教综合实践课,经验不足等多方面原因,本次教学并非很成功,存在着许多不足,对此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以便于在下次综合实践课中能够有良好的改进。
1、小组分工不是很明确。
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即是小组活动,亮点也在于此,但是学生对于小组分工起了冲突,个别小组因此没有完成任务。
我想,这里我应该给与学生更加明确的任务,小组讨论后由谁来说一说分类的方法,由谁来动手操作,由谁来检查,最后由谁来展示汇报。
这样小组活动会更有秩序。
2、在联系生活部分,超市的例子可以说明分类的应用广泛,但不能很好地体现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的多样化。
可以加入拓展练习,让学生对同学进行分类,或对学习用品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分类标准,从而体现分法的多样化。
此外,可以加入有趣的游戏环节,教师出示清晰的、好界定的分类标准,让学生快速做出反应,还可以加一些动作口号,这样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3、没能很好得把握每个环节的时间。
导致第一个活动用时太长,结果最后没有时间进行“自我评价”。
一节课的40分钟,分分都很宝贵,需要合理安排每一分钟,让每个环节环环相扣。
这次的教学
在团队成员的帮助下我受益匪浅,感觉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应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很多,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