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断专题复习
202X.学习化学要求熟悉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以下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紫红色金属.农业上常用F改进酸性土壤.常温下,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
〔1〕写出A、F和G的化学式:A H2O F Ca〔OH〕2G NH3
〔2〕写出高温条件下B分解为C和D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
〔3〕写出H和E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和戊的化学方程式:CuO+CO Cu+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依据题中对物质类别、性质、制备等描述,结合相互转化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及特别的反响条件,完成所涉及物质的推断.
解答:解:〔1〕物质G具有刺激性气味且溶液呈碱性,可推断为氨气,则甲、丙分别为氢气和氮气;结合框图中A通电生成甲和乙可知,A为水、甲为氢气,则乙为氧气;
丁为黑色单质,可推测丁为木炭或铁粉,结合框图,可推测C为二氧化碳或铁的氧化物;而C又为B高温分解的产物,则可推断C为二氧化碳、丁为木炭、B为碳酸钙、D为氧化钙、F为改进酸性土壤的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H2O;Ca〔OH〕2;NH3;
〔2〕碳酸钙在高温下,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
应选CaCO3CaO+CO2↑;
〔3〕戊为紫红色金属铜,则H为黑色氧化铜;E为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木炭生成的一氧化碳;则H和E发生的反响为一氧化碳高温下复原氧化铜,生成铜墙铁壁和二氧化碳;
应选CuO+CO Cu+CO2.
点评:首先由文字中对物质性质、用途、制法的描述对物质进行确定或推测,然后依据这些已确定的物质进行推断.
202X.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E和丁均为化合物;B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1〕写出化学式:甲H2;乙C;
〔2〕写出丙和E反响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CH4十2O2CO2十2H2O;〔3〕D和A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写出D在丁做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A和丙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依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提出假设后进行验证,逐渐缩小范围,得出符合题意的结论.B
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则可以是二氧化碳和甲烷,丙为单质,能和E反响生成A和B,说明E为甲烷,B为二氧化碳,丙为氧气,A为水,然后再逐一推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解:〔1〕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甲烷,丙为单质,能和E反响生成A 和B,说明E为甲烷,B为二氧化碳,丙为氧气,A为水,甲为单质,能和氧气反
响生成水,故甲为氢气,乙为单质,能和氧气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故乙为碳,所以
此题答案为:H2,C;
〔2〕丙为氧气,E为甲烷,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此题答案为:CH4十2O2CO2十2H2O;
〔3〕D和A的组成元素相同,A为水,说明D为过氧化氢,即本反响为过氧化氢
的分解反响,所以此题答案为:
2H2O22H2O+O2↑.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202X.框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中属于盐的是B、C、M、N,属于氧化物的是F、G;胃液中含有适量的A,可援助消化;C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之﹣一;D常用于改进酸性土壤.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响:“→’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局部反响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C物质是由离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A与镁条反响能放出〔选填“放出〞、“汲取〞〕热量.
〔3〕写出D的俗名:熟石灰;写出化学式:B NaHCO3 N Na2CO3
〔4〕写小G→M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
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由所给信息首先确定A是HCl,C是NaCl,D是Ca〔OH〕2,然后再找其它突破口,B能和HCl反响,也能转化成NaCl,同时B是一种盐,那么B就是一种含碳酸根离子的钠盐,含碳酸根离子的钠盐包含NaHCO3和Na2CO3,B能生成两种氧化物,那么B就是NaHCO3,因为NaHCO3受热后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氧化物.因为M 和N都是盐,水不能直接生成盐,所以G应该是CO2,那么M、N应该是碳酸盐,N能转换成NaCl,N就是Na2CO3,M能由N转化而成,又能和HCl反响,M应该是CaCO3,推出这些后,上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答:解:解:〔1〕因为C物质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之﹣,并且是一种盐,故为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离子
〔2〕因为胃液中含有适量的A,可援助消化,所以A是盐酸,金属和酸反响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放出
〔3〕因为D常用于改进酸性土壤,所以D是Ca〔OH〕2,其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通过推断,B能和HCl反响,也能转化成NaCl,同时B是一种盐,还能生成两种氧化物,那么B就是NaHCO3,因为M和N都是盐,水不能直接生成盐,所以G
应该是CO2,那么MN应该是碳酸盐,N能转换成NaCl,N就是Na2CO3,M能由N转化而成,又能和HCl反响,M应该是CaCO3.故答案为:熟石灰或消石灰;
NaHCO3;Na2CO3
〔4〕由〔3〕中推断可知G是CO2,M是CaCO3,
故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突破口是确定B物质是什么,所以同学们肯定要熟悉重要物质的性质,它能发生的化学反响,并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202X.图中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局部反响物、生成物及反响条件已略去.已知圈i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响.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响.D和G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组成化合物E和H的元素种类相同.组成化合物F和I的元素种类也相同,A常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l〕写出化学式:A Ca〔OH〕2B CaCO3D C
〔2〕写出H→E+G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3〕写出G→I的化学方程式:2C+O22C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进行分析,此题的解题突破口在于A常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则A是氢氧化钙,可由氧化钙和水反响生成,E和H的元素种类相同,且由H生成E 是分解反响,则E可能是水,H可能是双氧水,E和H 分解生成的G可能是氧气,能与D化合生成F和I,D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则D可能是碳,生成的F能与氢氧化钙反响,则F可能是二氧化碳,生成的B可能是碳酸钙,I可能是一氧化碳,代入框图,符合题意.
解答:解:〔1〕A常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则A是氢氧化钙,可由氧化钙和水反响生成,E和H的元素种类相同,且由H生成E 是分解反响,则E可能是水,H可能是双氧水,E 和H 分解生成的G可能是氧气,能与D化合生成F和I,D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则D可能是碳,生成的F能与氢氧化钙反响,则F可能是二氧化碳,生成的B可能是碳酸钙,所以此题答案为:Ca〔OH〕2,CaCO3,C;
〔2〕双氧水能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所以此题答案为:2H2O22H2O+O2↑;
〔3〕碳在氧气不充分的条件下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此题答案为:氧气2C+O22CO.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202X.如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其中A、B为单质,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甲、乙、丙为化合物,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响的全部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响;“→〞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局部反响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B的化学式O2;写出一种丙的名称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
〔2〕写出A和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C+CO22CO.
〔3〕写出乙→甲的化学方程式:H2CO3═H2O+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故B为氧气;A能和B反响,并且B、A都能够通过反响生成甲,且A、B为单质,同时甲可以和A反响,A也可以通过反响生成甲,依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A为碳单质,而甲是二氧化碳;甲可以通过反响生成乙,乙通过反响也能生成甲,即甲和乙互为生成物,可以了解乙应该是碳酸或是碳酸盐;
依据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丙两两反响的全部产物相同,结合甲为二氧化碳,
可以推断乙为碳酸,而既能够和二氧化碳反响,也能够碳酸反响的为碱类,常见的
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所以可以推断丙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至此分析完毕,
可以据此答题.
解答:解:〔1〕B是可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故B为氧气;A能和B反响,并且B、A都能够通过反响生成甲,且A、B为单质,依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A为碳单质,而甲是二氧化碳;甲可以通过反响生成乙,乙通过反响也能生成甲,即甲和乙互为生成
物,可以了解乙应该是碳酸或是可溶性的碳酸盐;依据甲与过量的丙、乙与过量的
丙两两反响的全部产物相同,结合甲为二氧化碳,可以推断乙为碳酸,甲为二氧化
碳,乙为碳酸,而既能够和二氧化碳反响,也能够和碳酸反响的为碱类,常见的为
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
〔2〕依据〔1〕的解答可以了解A为碳单质,而甲为二氧化碳;
〔3〕同样据〔1〕的解答可知,甲为二氧化碳,甲和乙互为生成物,可以了解乙为
碳酸.
故此题答案为:〔1〕O2;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
〔2〕C+CO22CO;
〔3〕H2CO3═H2O+CO2↑.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依据物质的化学特性直接得出结论,然后“顺藤摸瓜〞利用顺推或逆推或从两边向中间推断,逐渐得出其他结论,最后能够自圆其说经得起推敲即可.
202X.如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纯洁物,且分别是由H、C、O、S、Cl、Na、Ca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其中A、E、H是氧化物;A中氧元素养量分数为60%;I俗称小苏打,C、I分别与足量F反响的生成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响:“→〞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局部反响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I的化学式NaHCO3;E的化学式H2O.
〔2〕在C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
〔3〕写出A和B反响的化学方程式SO3+2NaOH=Na2SO4+H2O.
〔4〕写出G发生分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由于I为小苏打,所以为碳酸氢钠,而C和F反响产物和I与F反响产物相同,说明C为碳酸钠.而A为氧化物,且氧元素为60%,依据给定元素可以推断应该是三
氧化硫.由于B与A反响,说明B 为碱.而B能够转化为C〔碳酸钠〕,且D为碱,也能转化为B,所以B为碱,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氢氧化钠都能和F 反响,则F为酸〔盐酸、硫酸均可〕.而碳酸氢钠能够转化为H,H为氧化物,所以为二氧化碳或者是水,而D确定是碱,所以为氢氧化钙,G为碳酸钙.而E为水.解答:解:由于I为小苏打,所以为碳酸氢钠,而C和F反响产物和I与F反响产物相同,说明C为碳酸钠.而A为氧化物,且氧元素为60%,依据给定元素可以推断应该是三氧化硫.由于B与A反响,说明B 为碱.而B能够转化为C〔碳酸钠〕,且D为碱,也能转化为B,所以B为碱,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氢氧化钠都能和F反响,则F为酸〔盐酸、硫酸均可〕.而碳酸氢钠能够转化为H,H为氧化物,所以为二氧化碳或者是水,而D确定是碱,所以为氢氧化钙,G为碳酸钙.而E为水.其它此题结论不是唯一的,整个转化关系符合要求即可.
〔1〕I为碳酸氢钠,由于钠元素为+1价,而碳酸氢根为﹣1价,依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其化学式NaHCO3;E的化学式H2O.
〔2〕C为碳酸钠,其水溶液显碱性,所以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显红色.
〔3〕A〔三氧化硫〕和B〔氢氧化钠〕反响得到硫酸钠和水,其化学方程式
SO3+2NaOH=Na2SO4+H2O.
〔4〕写出G发生分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
故答案为:〔1〕NaHCO3;H2O.〔2〕红.〔3〕SO3+2NaOH=Na2SO4+H2O.〔4〕
CaCO3CaO+CO2↑.
202X. 〔202X•X〕下列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 是氧化物,I中两种元素养量之比为3:4;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响;“→〞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局部反响物、生成物或反响条件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Cu;E的化学式CuSO4.
〔2〕写出B→A反响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
〔3〕反响①、②和③的根本反响类型相同,该根本反响类型是置换反响.
〔4〕写出H与D反响的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此题的突破口是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因此是铝,而B能够转化成A氧化物,因此A是氧化铝;铝还能和C和F反响,因此C和F是酸和盐,
C由三种元素组成且能够和D氧化物反响,因此确定C是硫酸,E是盐溶液;
F是盐且是排在铝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溶液;G是紫红色的铜,所以E硫酸铜,
则D为氧化铜;H能够和氧化铜反响,说明H具有复原性,而I是氧化物,I
中两种元素养量之比为3:4,且I是H反响产生的,所以I为一氧化碳,然后
带入验证答复下列问题即可.
解答:解: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因此是铝,而B能够转化成A氧化物,因此A是氧化铝;铝还能和C和F反响,因此C和F是酸和盐,C由三种元
素组成且能够和D氧化物反响,因此确定C是硫酸,E是硫酸盐,F是盐且是
排在铝后面的金属形成的盐溶液,如硫酸亚铁;G是紫红色的铜,所以E硫酸
铜,则D为氧化铜;H能够和氧化铜反响,说明H具有复原性,而I是氧化物,
I中两种元素养量之比为3:4,且I是H反响产生的,所以I为一氧化碳,H
是碳.
〔1〕G为紫红色的铜,E为硫酸铜;故答案为:Cu;CuSO4;
〔2〕B是铝,A是氧化铝,因此B→A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故答案为:4Al+3O22Al2O3;
〔3〕反响①是硫酸和铝的反响、②是铝和硫酸盐的反响;③是碳和氧化铜的
反响,三个反响都是置换反响;故答案为:置换反响;
〔4〕H是碳与D氧化铜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2Cu+CO2↑;
故答案为:2CuO+C2Cu+CO2↑.
点评:此题是一个依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展开的推断题,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利用物质的性质正推、逆推、交叉推等途径得出结论,最后
带入验证即可.
点评:从整体把握,从给定元素对应化合物去试探对号入座,这也是物质推断的一个技巧.202X.(8分)下列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
化合物,乙属于氧化物。
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甲,可援助消化。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响;“→〞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局部反响物、生成物已略去。
〔2〕①假设乙在常温下为液体,丙可用来改进酸性土壤,则乙的化学式为,丙的化学式为。
②假设乙在常温下为气体,且可由甲与X石反响得到,则乙的化学式
为,丙能与①中的丙发生复分解反响,其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③写出①中的乙和②中的乙发生化合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为。
202X.〔202X•X〕图中的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分别是由H、O、S、Na、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B、E是氧化物,E中两种元素养量之比为2:3,C、F、H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G的溶液呈蓝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响;“→〞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局部反响物、生成物或反响条件已略去.
〔1〕G的化学式为CuSO4
〔2〕写出E和F反响的化学方程式SO3+2NaOH=Na2SO4+H2O
〔3〕G和H反响的根本反响类型为复分解反响
〔4〕写出C→B发生分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Cu〔OH〕2CuO+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响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依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分别是由H、O、S、Na、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B、E是氧化物,E中两种元素养量之比为2:3,所以E是三氧化硫,C、F、H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F是氢氧化钠,H是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G的溶液呈蓝色,所以G是硫酸铜,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B是水,A 是硫酸钠,C会转化成水,所以C是氢氧化铜,D是硫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分别是由H、O、S、Na、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B、E是氧化物,E中两种元素养量之比为2:3,所以E是三氧化硫,C、F、H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F是氢氧化钠,H是氢氧化钙,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G的溶液呈蓝色,所以G是硫酸铜,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响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B是水,A是硫酸钠,C会转化成水,所以C是氢氧化铜,D是硫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的化学式为:CuSO4;
〔2〕E和F的反响是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响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SO3+2NaOH=Na2SO4+H2O;
〔3〕G和H的反响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响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所以根本反响类型为复分解反响;
〔4〕C→B发生的分解反响是氢氧化铜加热生成氧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
2CuO+H2O.
故答案为:〔1〕CuSO4;
〔2〕SO3+2NaOH=Na2SO4+H2O;
〔3〕复分解反响;
〔4〕Cu〔OH〕2CuO+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