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模拟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基础知识模拟题及答案
2021 医学基础知识模拟题及答案(多选题)1.下列属于药物的物质是:
A.预防疾病的物质
B.诊断疾病的物质
C.治疗疾病的物质
D.食物
E.疫苗答案: :ABCE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理学总论-药物的概念的知识点。
(2)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预防(A 对)、诊断(B 对)和治疗(C 对)疾病的物质。
(3)疫苗属于预防疾病的物质(E 对)。
(4)食物不都是药物(D 错)。
(多选题)2.下列关于药物效应动力学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研究的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B.主要研究的是药物和机体的相互作用
C.主要研究的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D.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都属于药物效应动力学范畴
E.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答案: :BD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理学总论-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知识点。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
学,又称药效学(C 对、B 错);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A 错)。
(3)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E错),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
(4)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治疗作用和不
良反应(D 对)。
(多选题)3.药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
A.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B.研究开发新药
C.发现药物新用途
D.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
E.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答案: :ABCDE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理学总论-药理学的任务的知识点。
(2)药理学的学科任务主要包括: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A 对),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以及降低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E 对);研究开发新药(B 对),发现药物新用途(C 对);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D 对)。
(多选题)4.下列关于药物代谢动力学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研究的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B.主要研究的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C.主要研究的是药物和机体的相互作用
D.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
E.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都属于药物效应动力学范畴答案: :AD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药理学-药理学总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知识点。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B 错、C 错);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A 对)。
(3)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D对),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
(4)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E 错)。
(多选题)5.新药的研究过程包括那些阶段:
A.临床前研究
B.药理学研究
C.上市后药物监测
D.临床研究
E.毒性研究答案: :ACD 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药理学-药理学总论-新药研究过程的知识点。
(2)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临床前研究(A 对)、临床研究(D 对)和上市后药物监测(C 对)三个阶段。
新药的临床研究一般分为四期。
6.当外界温度大于人体皮肤温度时,________是人体唯一的散热
方式。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答案: :D :
解析:辐射是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的环境的散热方式,在安静状态下及低温环境中,辐射是主要的散热方式;对流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如开窗通风时;蒸发是指水分由液态转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如酒精擦浴降温时。
在外界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传导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如使用冰袋。
故选 D 选项。
7.脉压的正常值为:
A.20~30mmHg
B.30~40mmHg
C.25~35mmHg
D.35~45mmHg 答案: :B 解析: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收缩压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脉压30~40mmHg。
故选B 选项。
8.患者血压为175/95mmHg,其分级为:
A.1 级高血压
B.2 级高血压
C.3 级高血压
D.4 级高血压答
案: :B :
解析:收缩压:1级高血压为140~159mmHg,2级为160~
179mmHg,3 级高血压≥180mmHg;舒张压:1 级高血压为90~
99mmHg,2 级高血压为100~109mmHg,3 级高血压≥110mmHg。
当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属于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主。
故选 B 选项。
9.下列不属于测血压过程中“四定”的是:
A.时间
B.部位
C.体位
D.定人答案: :D :
解析:“四定”指的是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故选D 选项。
10.足月儿开始添加肉末、菜末的时间是:
A.出生后10~12 个月
B.出生后2 个月
C.出生后1~6 个月
D.出生后7~9 个月
E.出生后2 周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儿科学辅食添加的时间。
足月儿开始添加肉末、菜末的时间是出生后7~9 个月,所以 D 选项为正确答案。
11.佝偻病颅骨软化多发生于:
A.1~3 个月
B.3~6 个月
C.6~9 个月
D.6~12 个月
E.12 个月以上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儿科学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激期的表现,属于记忆性知识点。
佝偻病颅骨软化多发生于 6 月龄以内的婴儿,6 月龄后颅骨软化消失。
12.最能反映小儿近期营养状态的指标是:
A.身高
B.体重
C.胸围
D.腹围
E.头围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儿科
学营养与障碍性疾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的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主要见于3 岁以下儿童,随着营养不良的时间及程度,依次表现为:体重不增、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依次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脏器功能下降、代谢异常。
13.对21-三体综合征最具诊断价值的是:
A.智力发育落后
B.特殊愚型面容
C.体格发育落后
D.染色体核型分析
E.通贯手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儿科学21-三体综合征的诊断,属于记忆性知识点。
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病变性遗传病,因此确诊该病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确诊。
14.苯丙酮尿症属于:
A.染色体畸变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X 连锁显性遗传
E.X 连锁隐性遗传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儿科学苯丙酮尿症的概念,属于记忆性知识点。
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5.下列不属于小消化腺的是:
A.舌腺
B.胃底腺
C.下颌下腺
D.颊腺答案: :C 解析:(1)本题考查解剖学-消化系统知识点。
(2)解剖学上消化腺按体积大小和位置不同,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两种。
大消化腺位于管壁外,成为独立的器官,所分泌的消化液经导管流入消化管腔内,如大消化腺、肝和胰。
小消化腺位于管壁内,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如唇腺、颊腺、舌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
故本题选C。
16.口腔位于消化道的起始部,向前经口唇围成的口裂通向外界,向后经________与外界相通:
A.口腔前庭
B.固有口腔
C.咽峡
D.会厌答案: :C 解析:(1)本题考查解剖学-消化系统-口腔知识点。
(2)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其前壁为上、下唇,侧壁为颊,上壁为腭,下壁为口腔底。
口腔向前经口唇围成的口裂通向外界,向后经咽峡与咽相通。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口唇外面为皮肤,中间是口轮匝肌,内面为黏膜
B.口唇的游离缘是皮肤和黏膜的移行部称为唇白
C.在上唇外面中线处有一纵行的浅沟,称为人中
D.在口裂的两侧,上、下唇结合处形成口角,平对第 1 磨牙
答案: :B 解析:(1)本题考查解剖学-消化系统-口腔知识点。
(2)口唇分为上唇和下唇,外面为皮肤,中间为口轮匝肌,内面为黏膜。
口唇的游离缘是皮肤与黏膜的移行部称唇红,其内富含皮脂腺。
在上唇外面中线处有一纵行的浅沟,称为人中,在上唇外面的两侧与颊部的交界处,各有一斜行的浅沟,称鼻唇沟。
在口裂的两侧,上、下唇结合处形成口角,平对第 1 磨牙。
故本题选B。
18.与上颌第2 磨牙牙冠相对的黏膜上有________乳头:
A.下颌下腺
B.舌下腺大管
C.胃底腺
D.腮腺管答案: :D 解析:(1)本题考查解剖学-消化系统-口腔知识点。
(2)颊是口腔的两侧壁,其结构与唇相似,即自外向内分别由皮肤、颊肌、颊脂体和口腔黏膜构成。
在上颌第2 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上有腮腺管乳头,其上有腮腺管开口。
故本题选D。
19.黏膜厚而致密,与骨膜紧紧相贴的是:
A.硬腭
B.软腭
C.腭舌肌
D.腭咽肌
答案: :D 解析:(1)本题考查解剖学-消化系统-口腔知识点。
(2)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其前壁为上、下唇,侧壁为颊,上壁为腭,下壁为口腔底。
包括口唇、颊、腭、牙、舌、唾液腺共同组成。
故本题选D。
20.新生儿病房的适宜温度是:
A.18~20℃
B.20~22℃
C.22~24℃
D.24~26℃
E.26~28℃ 答案: :C 解析:儿科病房的温度为:早产儿24~26℃,足月新生儿22~24℃,婴幼儿20~22℃,年长儿18~20℃。
故本题选C。
21.下列不属于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为:
A.腹胀
B.四肢乏力
C.心率减慢
D.腱反射减弱
E.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答案: :C 解析:低钾血症临床表现: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如精神萎靡、反应低下、全身无力(弛缓性瘫痪、呼吸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②心脏损害:如心率增快、心肌收缩无力、心音低钝、血压降低、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等,心电图显示S-T 段下降、T 波低平、Q-T 间期延长。
③肾脏损害:浓缩功能减低,出现多尿、夜尿、口渴、多饮,发生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时伴反常性酸性尿。
故本题选C。
22.测量胸围的正确方法是:
A.2 岁以上取立位
B.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
C.软尺紧贴衣服
D.取吸气时读数
E.取呼气时读数答案: :B 解析:测量胸围:患儿取卧位或立位,3 岁以上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测量者一手将软尺“0”点固定于患儿一侧乳头下缘(乳腺已发育的女孩,固定于胸骨中线第 4 肋),一手将软尺紧贴皮肤,经背部两侧肩胛骨下缘回至“0”点,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
数,或吸、呼气时的平均数,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
故本题选B。
23.以下不属于ORS 溶液组成成分的为:
A.氯化钠
B.氯化钾
C.氯化钙
D.葡萄糖
E.枸橼酸钠答案: :C 解析:ORS 溶液的组成: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
故本题选C。
24.关于腹膜分泌的浆液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腹膜分泌的浆液有润滑、减少摩擦的作用
B.腹膜分泌的浆液内有大量巨噬细胞
C.腹膜分泌的浆液含有纤维素
D.腹膜分泌的浆液可促进伤口愈合和炎症的局限化答案: :ABCD 解析:该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内脏学-腹膜。
腹膜分泌的浆液有润滑、减少摩擦的作用(A 对),腹膜分泌的浆液内大量巨噬细胞,可吞噬细菌和有害物质(B 对),腹膜分泌的浆液含有纤维素(C 对),其粘连作用可促进伤口愈合和炎症的局限化(D 对)。
故本题选ABCD。
25.关于腹膜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腹膜是呈半透明状的
B.衬于腹、盆腔壁内的腹膜称为壁腹膜
C.男性腹膜腔为一封闭的空隙
D.女性腹膜腔与外界相连通答案: :ABCD 解析:该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内脏学-腹膜。
腹膜呈半透明状(A 对),衬于腹、盆腔壁内的腹膜称为壁腹膜或称腹膜壁层(B 对),男性腹膜腔为一封闭的腔隙(C 对),女性腹膜腔则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D 对)。
故本题选ABCD。
26.以下哪些属于系膜:(多选)
A.肠系膜
B.阑尾系膜
C.横结肠系膜
D.乙状结肠系膜答案: :ABCD 解析:该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内脏学-腹膜。
主要的系膜有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
故本题选ABCD。
27.下列关于网膜囊的说法错误的是:(多选)
A.网膜囊有6 个壁
B.网膜囊又称大膜囊
C.网膜囊是腹膜腔的一个盲囊
D.网膜囊借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的网膜孔与腹膜腔相通答案: :ACD 解析:该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内脏学-腹膜。
网膜囊有 6 个壁(A 对),网膜囊是膜和胃后壁与腹后壁的腹膜之间的一个扁窄间
隙,又称小膜腹腔(B 错),网膜囊是腹膜腔的一个盲囊,位置较深,周邻关系复杂,有关器官的病变,相互影响(C 对),网膜囊借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的网膜孔与腹膜腔相通(D 对)。
故本题选ACD。
28.以下为腹膜内位器官的有:
A.胃
B.空肠
C.升结肠
D.横结肠答案: :ABD 解析:该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内脏学-腹膜。
脏器表面几乎全部被腹膜所覆盖的为腹膜内位器官,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等(A、B、D对),升结肠为腹膜间位器官(C 错)。
故本题选ABD。
29.下列关于结肠上区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是借横结肠和横结肠系膜划分的
B.结肠上区又称膈下间隙
C.结肠上区由于肝的存在划分为肝上间隙和肝下间隙
D.左肝下前间隙就是网膜囊答案: :ABC 解析:该题考察的是系统解剖学-内脏
学-腹膜。
腹膜腔借横结肠和横结肠系膜划分为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A 对),结肠上区又称膈下间隙,为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的区域,由于肝的存在划分为肝上
间隙与肝下间隙(B、C 对),左肝下后间隙就是网膜囊(D 错)。
故本题选ABC。
(多选题)30.下列有关于血管间吻合说法正确的是:
A.动脉吻合有缩短循环时间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B.静脉间吻合在脏器扩大或腔壁受压时可保证血流通畅
C.动静脉吻合具有缩短循环途径,调节局部血流量和体温的作用
D.侧支循环的建立显示了血管的适应能力和可塑性,对于保证器官在病理状态下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答
案: :ABCD :
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解剖学-脉管系统-血管间吻合的知识点。
(2)动脉间吻合:人体内许多部位或器官的两动脉干之间可借交通支相连,这些吻合都有缩短循环时间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A 对)。
静脉间吻合远比动脉丰富,除具有和动脉相似的吻合形式外,常在脏器周围或脏器壁内形成静脉丛,以保证在脏器扩大或腔壁受压时血流通畅(B 对)。
动、静脉吻合: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可借血管支直接相连,形成小动、静脉吻合。
这种吻合具有缩短循环途径,调节局部血流量和体温的作用(C 对)。
侧支吻合:有的血管主干在行程中发出与其平行的侧副管。
发自主干不同高度的侧副管彼此吻合,称侧支吻合。
侧支循环的建立显示了血管的适应能力和可塑性,对于保证器官在病理状态下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D 对)。
故本题选ABCD。
(多选题)31.心壁的构成包括:
A.心内膜
B.心肌层
C.心外膜
D.心包答案: :ABC 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解剖学-脉管系统-心壁的知识点。
(2)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组成(A 对、B 对、C 对),它们分别与血管的三层膜相对应。
心肌层是构成心壁的主要部分。
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是纤维心包,内层为浆膜心包(D 错)。
故本题选ABC。
(多选题)32.下列有关心脏说法正确的是:
A.心肌可合成释放激素
B.心有两层心包
C.心包内层是纤维心包,外层为浆膜心包
D.心位于胸腔的前纵隔内答案: :AB 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解剖学-心脏-概述的知识点。
(2)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D 错)。
心房钠尿肽是由心房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心房钠尿肽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和促进肾脏排钠、排水(A 对)。
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是纤维心包,内层为浆膜心包(B 对、C 错)。
(多选题)33.下列有关心包说法正确的是:
A.心有两层心包,心包内层是纤维心包,外层为浆膜心包
B.心有两层心包,心包外层是纤维心包,内层为浆膜心包
C.心包腔是由浆膜心包脏、壁两层围成的潜在性腔隙
D.心包腔是由心包外层纤维心包和内层浆膜心包围成的潜在性腔隙答案: :BC 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解剖学-心脏-心包的知识点。
(2)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
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是纤维心包,内层为浆膜心包(A 错、B 对)。
浆膜心包又分脏、壁两层。
壁层衬贴于纤维性心包的内面,与纤维心包紧密相贴。
脏层包于心肌的表面,形成心外膜。
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的根部互相移行,两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称心包腔,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C 对、D 错)。
故本题选BC。
(多选题)34.下列关于心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心脏有四个腔
B.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为二尖瓣
C.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为三尖瓣
D.右心室的流出通道为肺动脉答案: :ABD 解析:(1)该题考察的是解剖学-心脏-概述的知识点。
(2)心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两半,左、右半心各分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A 对),同侧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
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借二尖瓣相通(B 对、C 错),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借三尖瓣相通,左心
室的出口为主动脉,右心室的出口为肺动脉(D 对)。
故本题选ABD。
35.与声波传导无关的结构是:
A.鼓膜
B.听小骨
C.内、外淋巴液
D.耳廓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解剖学-前庭蜗器-内耳。
与声波传导有关的结构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内、外淋巴液)-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所以选D。
36.关于外耳道,正确的描述是:
A.外1/3 为骨部,内2/3 为软骨部
B.外2/3 为骨部,内1/3 为软骨部
C.由外向内其方向是先向前上,次稍向后,再折向前下
D.由外向内其方向是先向后上,次稍向内,再折向前下答案: :C :
解析:本题考查解剖学-前庭蜗器-外耳。
外耳的外1/3 为软骨部,内2/3 为骨部,所以选C。
37.关于鼓膜,正确的说法是:
A.位于外耳道和中耳之间
B.是圆形的透明膜
C.呈深红色
D.大部分为松弛部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解剖学-前庭蜗器-外耳。
骨膜位于外耳道底,作为外耳与中耳的分界。
系椭圆形、淡灰色、半透明的薄膜。
人体的鼓膜分为紧张部和松弛部,可见的主要部分称为紧张部,而紧张部的上方为松弛部,所以选A。
38.下列为听觉感受器的是:
A.椭圆囊斑
B.球囊斑
C.壶腹嵴
D.螺旋管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解剖学-前庭蜗器-内耳。
壶腹嵴位于膜半规管。
螺旋管是位于蜗管之内的结构,是听觉感受器,所以选D。
39.内耳螺旋器位于:
A.前庭阶
B.鼓阶
C.骨螺旋板
D.基底膜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解剖学-前庭蜗器-内耳。
蜗管是位于耳蜗内的膜性管,附着于骨螺旋板的游离缘,分隔前庭阶和鼓阶,断面呈三角形,
上壁为前庭膜,下壁为基底膜,基底膜上有高低不等的毛细胞,称为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可相应接受低高声波的刺激,所以选D。
40.能感受旋转运动刺激的是:
A.鼓室
B.膜半规管
C.鼓迷路
D.乳突小房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解剖学-前庭蜗器-内耳。
膜半规管:有 3 个,位于骨半规管内,其形状和位置与骨半规管相似。
其在骨壶腹内的膨大部分称膜壶腹,壁上有隆起
的壶腹嵴,凸入腔内,也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所以选B。
41.10 个月小儿每日平均尿量为:
A.100~200ml
B.200~300ml
C.300~400ml
D.400~500ml
E.500~600ml 答案: :D 解析:儿童尿量个体差异较大,新生儿生后48 小时正常尿量一般每小时为1~3ml/kg,2 天内平均尿量为30~60ml/d,3~10 天为100~300ml/d,~2 个月为250~400ml/d,~1 岁为400~
500ml/d,~
3 岁为500~600ml/d,~5 岁为600~700ml/d,~8 岁为600~1000ml/d,~1
4 岁为800~1400ml/d,14 岁为1000~1600ml/d。
所以 D 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
42.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的发生原因不包括的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D.醛固酮增加
E.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多答案: :A 解析:肾病综合征水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1)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水由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 时,液体主要在间质区潴留,低于115g/L 时可同时形成胸水和腹水;(2)由于水由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使远端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多,造成水钠潴留;(3)低血容量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近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
所以肾病综合征的水肿与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无关,故本题选A。
43.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检查不可能有:
A.血沉减慢
B.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
C.胆固醇明显增多
D.白、球比例(A/G)倒置
E.血沉明显增快答案: :A 解析: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检查可见:(1)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白、球比例(A/G)倒置;(2)胆固醇明显增多5.7mmol/L;(3)血沉明显增快;(4)肾炎型肾病者可见血清补体降低;(5)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
所以A 选项中血沉减慢错误。
44.肝脏造血约自胚胎第6~8 周开始,其达高峰的时间为:
A.2~3 个月
B.3~4 个月
C.4~5 个月
D.5~6 个月
E.6~7 个月
答案: :C 解析:肝脏造血约自胚胎第6~8 周开始,4~5 个月时达高峰,6 个月后逐渐减退,约于出生时停止。
肝脏是胎儿中期主要的造血场所,主要是产生有核红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无核红细胞;也产生少量的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故本题选C。
45.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查不包括:
A.分离培养病原体
B.检测特异性核酸
C.检测特异性抗原
D.直接检查病原体
E.检测特异性抗原答案: :E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学中的诊断方法。
传染病的病原学检查包括直接检查病原体(D 对)、分离培养病原体(A 对)、检测特异性核酸(B 对)、检测特异性抗原(C 对)。
检测特异性抗体为实验室检查方法之一,并非病原学检查(E 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46.饮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
A.预防化学性中毒
B.预防食物中毒
C.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D.预防
三致作用的发生 E.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学中的预防方法。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饮水消毒属于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水进行消毒措施。
外界病原体必须借助一定的物体(水、空气、食物等)才能进入易感宿主体内。
所有的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以及个别的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白喉等)都可以通过污染食物进行传播。
因而饮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C 对)。
47.戊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血液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经呼吸道传播
D.性接触传播
E.医源性传播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学中的病毒性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是戊型肝炎的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传播(B 对),经粪-口途径传播,病毒经胃肠道进入血流。
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还有甲型肝炎病毒。
可经血液传播(A 错)、性接触传播(D 错)的肝炎病毒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病毒。
呼吸道传播(C 错)是一些呼吸道病毒的传播途径。
医源性传播(E 错)可导致医院感染,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48.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A.潜伏期
B.黄疸前期
C.恢复期
D.慢性期
E.急性期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学中的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的潜伏
期大约为2~6 周,平均4 周,急性期临床分期可分为黄疸前期(5~7天)、黄疸期(2~6)和恢复期(1~2 个月),在潜伏期末排出的病毒数量多,因此潜伏期末即临床黄疸前期(B 对 A 错)传染性最强。
在发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