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老处方熬制方式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老处方熬制方式写法
1、水煎服:
以水煎中药,煮沸,使煎液为原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去渣后温服。
这是一般最常用的煎药方法。
在这里还有两种值得注意的情况:一是以微火煎药,如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方即是全药以微火煎煮;一是以多量水加入药中进行久煎,如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煎八味,取三升,去渣,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前者因主药桂枝辛香,微火煎药而保存其辛香发散的作用;后者是因炙甘草汤为滋补的方剂,非久煎不能将药力煎出,只有通过久煎才能发挥其调补心脉的作用。
这就提示我们对辛香解表的药物应微火少煎,对滋养补益的药物应久煎取效。
不能对任何药都用一般的煎药方法。
2、去渣再煎:
这也是两书中常用的一种煎药方法。
如柴胡汤类的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泻心汤类的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百合汤类的百合地黄汤、滑石代赭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黄汤以及旋复代赭汤等都是采用这种煎法的。
这是以水煎方中诸药,去渣后再进行煎煮的一种方法。
也有将方中的药物分别煎煮,去渣后将药液混合再煎。
如百合汤类就是采用这种煎法的。
从两书中应用去渣再煎的方剂来看,可以归为以下几个特点:一为应用这种煎法的多是和剂。
柴胡汤类是和解少阳、和解表里,泻心汤类是和胃、调和寒热,百合汤类是调和阴阳,旋复代赭汤也是和胃之剂。
二为应用这种煎法的方剂都具有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作用。
柴胡汤类是以人参与柴、芩同用,
泻心汤类是以人参与芩、连、干姜这种辛开苦降的药同用,百合汤类是以百合与滑石、知母等同用,旋复代赭石汤是以人参与旋复花、代赭石同用。
都是以扶正与清热、散邪、泻痞药物同用。
另外,去渣再煎可使药物煎的时间长,药液浓缩,药力和缓持久,起到调和的作用。
如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治上热下寒的方剂。
虽然和生姜、半夏、甘草三泻心汤一样,都是以芩连与干姜同用,但前者采取了一般水煎服的方法,干姜之热与芩连之寒温下清上,互不影响,以主治上热下寒之证。
后者采取了去渣再煎的方法,干姜之热与芩、连之寒相互削弱,而突出了辛(干姜)开、苦(芩、连)降、泻痞和胃的作用。
药物虽同而产生的作用不同,全在煎药法上的差别。
2、分煎(渍)合服:
这种方法是将方中的药物分别煎(或渍)成汤液,再将其汤液混合在一起温服。
这种方法是在病人同时患有两种不同病理的证候,须在一个方剂产生两种不同功能时应用。
可使方中两类药所产生的两种功能同时起作用而互不影响。
如附子泻心汤证,病人既患有实热痞证,表现为“心下痞”,又卫阳虚而“恶寒汗出”,所以采取将芩、连、大黄“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其他如治寒疝兼有表证的乌头桂枝汤等也是这种制法。
3、渍药绞汁:
这种方法是以麻沸汤或酒将药浸泡一定的时间,绞取其汁服用。
因未经煎煮,它的清热散结的作用就强,适用于邪热郁结的症候。
如大黄黄连泻心汤,即以麻沸汤渍大黄、黄连后绞去渣,分温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