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与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量。
对于传统企业,企业所处的行业成长速度越快,新品牌创立机会就越多,收益也越大。
命题5:行业成长速度越快,越容易建立新品牌,传统企业越可以考虑通过建立新品牌来实现区隔。
(2)消费者卷入程度
高度涉入商品,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较高,如电脑、家电;低度涉入商品,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较低,如休闲服饰产品。
对于家电产品,消费者品牌忠诚度高,因此运用原有品牌开拓网络市场,推出网络专供款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命题6:传统品牌企业进军电子商务,消费者对产品购买卷入程度越高,越可以使用产品区隔。
3.其他因素:企业产品与互联网的匹配度
互联网渠道适合销售标准化、规范化、复杂性程度低的商品。
企业产品与互联网程度越高,越适合在互联网渠道销售。
这与使用产品区隔还是品牌区隔并无多大联系。
命题7:传统品牌企业进军电子商务,企业产品与互联网的匹配程度与企业选择何种区隔方式无关。
五、研究结论
依据多案例研究,本文认为,公司战略目标、公司与经销商关系、行业特点、消费者卷入程度是影响公司选择区隔方式重要因素。
公司经营目标在战略上影响区隔策略,对着力于扩大销售
的电商企业,可以选择老品牌、新产品模式。
对着力于独立业务
的电商企业,选择新品牌、新产品的模式。
而创建新品牌,具有创建多品牌的资源、能力和基础的公司可以试着选择开创网络新品牌来避免线上线下冲突。
从行业因素来说,行业成长速度越快,越容易建立新品牌,传统企业越可以考虑通过建立新品牌来实现区隔。
对于消费者卷入程度高的行业,则使用产品区隔更为保险。
六、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由于研究规模限制,本文重点研究家纺和小家电行业,其他行业只略有涉足。
随着对线上线下渠道研究的深入,未来可多涉足不同行业的企业。
此外,未来的研究可逐步从定性转向定量的实证检验,为电商营销人员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国才,赵彦辉.多重渠道冲突管理的渠道区隔与整合策略———基于电子商务的研究框架[J].经济管理,2009,8(31).
[2]赵礼强,郭亚军.B2C 电子商务模式下多渠道分销系统研究综述[J].管理评论,2010,2.
[3]Coughlan,A.T.,Anderson,E.,Stern,L.W.,El-Ansary,A.I.Market-ing Chann els
(6th ed.)[M].Upper Saddle River,NewJersey:Prent
ice-Hall,Inc,2001.
[4]Webb K L.Managing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 in the age of electronic commerce [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2,31(2):95-102.
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共识。
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知识的创新,因而,抢占知识资源、争夺人才资源,成为了许多企业不可回避的现实。
市场优胜劣汰法则下,许多企业及企业员工都养成了“零和博弈”的惯性思维,即,要么你赢我输,要么我输你赢的。
但基于知识资源的特殊性及市场竞争策略多样性的考虑,通过知识共享完全可以实现企业间或企业员工间的“双赢”或“多赢”。
影响企业正常开展知识共享活动的因素除了思维定势之外,仍受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
进一步分析制约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为深入认识知识共享运作机理,提高知识共享效率效果,推动知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知识共享的客观因素1.知识本身的特性
知识是一种无形资源,其载体是人。
不同于实物等有形资源可以直接通过交换实现其使用价值的转移,知识在转移过程中需要人为的思维再加工。
对于显性知识,知识的传播者运用主观能动性将显性知识进行编码,通过合适的传播途径传递给知识接受者,同时,知识接受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接收到的“知识”进行解码,再结合自身的需要进一步理解和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对于隐性知识,如工作经验、个人思想、价值观等,由于难以显性化,知识传播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将隐性知识通过显性的传播方式告诉知识接受者,而知识接受者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通过各种感官从中理解和内化其中的要义,并形
成自己的隐性知识。
由于知识的特殊性,使得知识共享对共享平台、共享技术、共享参与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知识共享的成本
知识在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否认的作用,但是,知识对企业真正产生效益,更直接的说,对企业财务指标的提升过程却是相对缓慢的。
而有效的知识共享并非是企业的短期行为,需要企业从人财物方面长期投入。
例如,企业信息资源平台的搭建则需要企业在前期建设、使用期维护、系统更新换代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并且,如果中途停止使用,则前期投入就会毫无意义。
这对于大部分遵循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来
企业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与
策略研究
姻董巍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知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备受企业关
注,知识共享为员工及企业间搭建共享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知识共享在备受重视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影响因素的制约。
本文针对各因素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提高知识共享水平。
关键词:知识;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系统思考
83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2期
总第777
期
说是不容易做到的,而不成规模的小企业就更加难以从有限的人力和财力长期拨出一部分用于看似没有收益的投资。
因此,大部分企业在制定企业预算时,少有将知识管理纳入企业规划,这也直接导致大部分企业知识共享难以开展。
3.知识共享的法律风险
许多企业或个人在使用知识资源的时候常常带着“拿来主义”的想法,面临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
由于缺乏创新,在没有征得知识产权所有者同意情况下,恶意使用相关知识,给知识产权所有者带来相关损失。
这种现象一方面使得具有知识产权的不敢再共享其特有的知识,打击了相关知识让渡者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公平公正市场竞争的准则。
由于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及其背后隐藏的道德风险的影响,知识共享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将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组织文化及组织形态
组织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在企业多年发展过程沉淀形成的,具有普遍的认同感。
尽管知识产生的价值已经被许多企业认同,但仍有很多企业停留在知识价值的认知阶段,并没有形成以知识创造企业财富的组织文化。
此外,大部分企业在组织架构方面扔保留了直线职能制,组织中有较多的层级,这对知识共享效率和知识共享效果都构成了障碍。
组织文化如同知识共享的空气,组织架构则像知识共享的土壤,只有积极营造良好的共享环境,搭建扁平化弹性化的组织框架,知识作为企业软资源才能更快地流通于需要部门,为企业创造效益。
二、影响知识共享的主观因素1.知识共享意愿
知识共享意愿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发送者的发送意愿,一是知识接受者的接受意愿,这二者缺一不可。
知识共享意愿是知识共享的首要主观条件,对于知识共享是否顺利进行,知识共享取得怎样的效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只有知识发送者具备了发送意愿,发送者才会以恰当的方式将知识发送给接受者;只有知识接受者具备接受意愿,知识才有可能被接收和正确地解读、吸收。
而知识共享意愿无不与知识共享参与者的心理预期、整体价值观、胸怀气度等个人因素相关。
除此之外,企业或个人激励对促进知识共享意愿也有重要的影响。
2.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学之父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发现,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
同样,在企业当中,员工之间除了组织中的正式工作关系外,还存在工作之余的非正式关系,并且,这种非正式关系的融洽程度会极大影响正式工作关系的正常进行。
人们更倾向于向关系更加亲密,具备更多信任感的人交流思想,分享感悟;天然的排斥与其关系不融洽或存在价值观相左的;对人际关系一般的则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种简单的凭借个人喜恶处理工作的方式对企业知识共享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它是通过对知识共享意愿来影响知识共享效果的。
3.系统思考能力
彼得·
圣吉认为,系统思考是观察整体的修炼,其实质是心灵的转变:看清各种相互关联结构,而不是线性的因果链;看清各种变化的过程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像”。
“线性”思考使我们养成了反应式的思维模式,但现实中还存在很多非线性关系的事物,即便是在线性关系下的因果关系中,每一个影响作用既是因,也是果,相互产生影响。
不论是企业还是企业内部员工,都应该不断提升系统思考能力,做到真正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共享对参与者和企业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形成全局观、大局观,从而彻底摈弃杂念,形成知识共享就是为自己积累财富的普遍共识,营造人人愿意分享知识,人人敢于接受馈赠的风气。
三、知识共享的策略
1.选择合适的知识,提高企业知识甄别能力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丰富的知识为企业创造了极大经济效益,但同时也使企业面临海量信息难于甄选的困境。
这不仅直接导致企业知识管理成本的上升,同时,部分企业不顾实际需要而盲目选择知识、共享知识,致使在知识共享方面的投入无法产生应有经济效益,进而损害了知识共享的积极性。
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务必需要提高甄别合适知识的能力,根据发展愿景、企业战略、中长期规划纲要或具体业务的需要,选择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提高知识共享的针对性。
2.构建适当的知识共享平台,合理控制共享成本
不同类型的知识具备不同的特性,只有依据其特性选择与之适应的共享渠道才能保证知识共享的效率和效果。
知识共享平台并非仅指建立企业信息技术库,还应包括与之配套的弹性的组织架构、沟通分享的企业文化等,只有具备了知识共享的空气和土壤,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企业才能高效地共享知识,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知识管理层面的预算支出计划,并分期核算投入产出,以此监督和调控知识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知识共享成本控制在企业合理的范围。
3.建立正式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保障知识共享者合法权益和积极性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可以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收益的稀缺资源。
为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保障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正当权益,企业应当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约束企业员工使用特定知识的行为,以此规避侵权风险,营造良性的共享制度环境。
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如下放工作权限、充足的沟通时间、工作帮扶计划、知识创新奖励等,使员工有时间、有权限、有目标、有回报地共享知识。
4.构筑共同愿景,提高系统思考能力
企业的基业长青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而使每个员工的努力形成合力的是企业共同愿景。
企业员工工作意愿和动机各有不同,如何将每一股不同方向不同力度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合力,在于统一每个员工个人愿景中的共同部分,形成企业的共同愿景。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知识共享的方向是有利于企业的。
同时,仍需加强企业员工系统思考的能力,使员工能够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塑造新的知识共享心智模式。
84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