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分)当今全球出现的诸多环境问题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有关。
(1)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在基因、、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2)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含高残留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
已知水中X的含量为0.003mg/L,请分析说明:
项目甲乙丙丁戊
能量(kJ) 1.6×109 1.2×109 1.1×1089.9×107 2.9×107
X含量(mg/L)0.0370.0360.350.39 3.40
①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有。
②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捕食,请你绘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
2.(7分)下图甲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值代表能量,单位是J/(cm2·y);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两条典型食物链,请分析作答:
(1)以上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用字母回答),图甲中的C包含了图乙中的哪些生物?。
(2)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J/(cm2·y)。
(3)某同学模拟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用玻璃进行如下实验: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5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2个(其中红色球4个),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_____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_____。
(4)当鼠和昆虫从植物获得相等能量时,蛇的死亡对植物的影响是利_____(“大于”或“小于”)害。
3.(14分)下图甲表示某岛屿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乙表示兔进入该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
昆虫与鼠之间属于关系。
(2)鸟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同化的能量。
若鼬通过捕食鼠和捕食鸟获得的能量相同,则鼬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草 kg。
(3)图乙中,若在a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
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21有标记,则该岛野兔种群的K值约为只。
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岛上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野兔被鼬捕食,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
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 (偏高、偏低、不变)。
(4)鼬能够根据鼠、鸟留下的气味而捕食它们,同样,鼠和鸟也能依据鼬的气味躲避鼬的猎捕,从而维持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稳定。
这个实例说明了信息传递能够。
:
4.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研究福寿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
(1)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和等距取样法.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次生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
试卷答案
1.(5分,每空1分)
(1)物种(2)①甲和乙
②
(3)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C、H、O、N、P、S等化学元素
略
2.(1)E 蛇和蛙(2)2021 88 (3)45 标记(4)小于
3.(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竞争
(2)昆虫 75 (3)800 不变(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试题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昆虫与鼠都食草,是竞争关系。
4.
(1)五点取样法
(2)消费者捕食
(3)大于
(4)狐尾草
(5)降低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1、从题干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大小;样方法通常用于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常用的有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两种.
2、从坐标图中可知,随着福寿螺密度的增大,鸭舌草日均密度增长率下降,说明福寿螺与鸭舌草是捕食关系,进而福寿螺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3、从图中可知,福寿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不变且大于零,说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水花生在高密度区的日均密度增长率较对照组很低说明曲线S增长.
4、在原有土壤被保留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中可知狗尾草未受到福寿螺的引入影响,因而将占据主导地位.
5、在试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解答】解:(1)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据图分析,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增加,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属于捕食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增加,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率最高,最可能成为优势种群.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
【点评】本题考查样方法、生态系统的成分、种间关系、种群数量变化、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