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应变之法
各国之应变 各家之应变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 修上第2 课诸侯诸纷侯争纷与争与变变法法运运动动课课件件
(一)各国之应变——变法运动
燕昭王 乐毅改革
秦孝公 商鞅变法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齐威王 邹忌改革
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昭侯 申不害改革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 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边远地区的 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 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 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 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 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 变革。这场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政治动荡 经济发展 华夏认同
应变之法
各国之应对 各家之应对
公元前475年 战国开始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BC1046
BC770
BC475
BC221
华夏认同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礼崩乐坏 大动荡
兼并战争
大交融
春秋 战国
大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 铁犁牛耕 土地私有 兴修水利 工商业发展
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
政治
①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 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 ③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
经济 文化
①使用石、木、骨器等;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 ②青铜铸造发达(大量青铜器)
①成熟文字(甲骨文,金文) ②礼乐文化(礼乐制) ③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炎黄子孙)
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
征伐自大夫出)
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逐至于雒(今河南有洛阳市), (2)礼乐崩坏
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 (分封制、宗法制
轻重焉。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瓦解)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
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 (3)诸侯争霸
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五霸→七雄)
——《〈战国策〉书录》
2.华夏认同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上第2课诸侯诸纷侯争纷与争与变变法法运运动动课课件件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 第二阶 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 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 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沈长云《先秦史
北狄
西戎
中原
华夏认同
东夷
华夏认同 民族交融
南蛮 态度从攘夷到融夷
春秋战国深服
华夏认同从中原向四周扩散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2)战国时期: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 修上第2 课诸侯诸纷侯争纷与争与变变法法运运动动课课件件
C 卿大都没有经过周天子“受命”,只是名义上仍叫“命卿”而已。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诸侯争霸兴起
B.宗法观念消亡
C.“礼崩乐坏”出现
D.中央集权弱化
2. (2020·山东临沂高一期末)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
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生产力发展 铁犁 牛耕
农业 进步
私田开拓 公田不治
井田制瓦解 小农经济初现
新兴地主 农民 生产关系变革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 修上第2 课诸侯诸纷侯争纷与争与变变法法运运动动课课件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 修上第2 课诸侯诸纷侯争纷与争与变变法法运运动动课课件件
【巩固检测】
1. (2020·江苏南京、盐城一模)西周时,“大国之卿皆命于天子”。春秋时期,各诸侯的正
C
C.铁农具的使用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
3. (2020·北京朝阳区高一期末)依据地图,判断以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并吞战国,海内为一” D.“田氏代齐,六卿分晋”
4.(2020·山东滨州高一期末)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
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这说明
学习目标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目录
通过观察时间轴、地图回顾春秋战 国时期概况。
1 社会之变
阅读史料并梳理信息,认识春秋战国 时期政治动荡、经济发展的情形。
2 梳理政治动荡及经济发展过程,
理解战国时期变法必然性。
通过回顾“百家争鸣”时期各家 主张,认识”百家争鸣”的意义。
时间轴
公元前1046年 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C.血缘政治得到加强
B.分封制的崩溃 D.中央集权加强
A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 修上第2 课诸侯诸纷侯争纷与争与变变法法运运动动课课件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 修上第2 课诸侯诸纷侯争纷与争与变变法法运运动动课课件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 修上第2 课诸侯诸纷侯争纷与争与变变法法运运动动课课件件
私学兴起
士人壮大 大繁荣
百家争鸣
商鞅变法
大变革 为代表的
变法运动
1 社会之变
政治动荡 经济发展 华夏认同
一、社会之变——列国纷争、华夏认同和经济发展
1.列国纷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 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
(1)王室衰微 (春秋礼乐征伐自 诸侯出→战国礼乐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必 修上第2 课诸侯诸纷侯争纷与争与变变法法运运动动课课件件
3.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 青铜牛尊
井 一、诸私侯迭私起私-乱世之争 私公私 私 私私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水利工程 各国货币 城市经济
(1)农业: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 工程; 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手工业:冶铁业发展,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3)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