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莹演讲培训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学员朋友:谢谢你来参加这个课程!六天后你会发觉你的收获,远比你今天预料的大。
这个《演讲培训技巧课程》又名《群众表达技巧课程》,是我针对培训师的需求设计的训练课程,共需要6-8天完成。
中国在21世纪即将成为世界的第一大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知识传授和心态提升工作,所以会需要大量的讲师、培训师、导师和教练。
市场上这方面的学习机会不多,有的亦不过是理论概念的灌输,还未见到有提升实际讲授能力的训练课程。
这个课程的宗旨正是针对这个需要。
实际讲授能力,就是一个讲师站出来面对一群人,讲师怎么做能够让他们接受他、愿意听他说话、明白和相信他所说的、愿意对他说出的心里话、和接受他的引导而有所行动。
这些能力,需要如骑自行车般的成为讲师的(本能),而不是背熟了理论概念便能做出来。
但是,这份能力也无需多年的磨练才可领会。
这个课程,只区区数天便能会使学员有显着的提升。
课程后,学员便可以凭每天练习所学到的技巧,不断的继续提升。
面对群中的沟通技巧,作培训工作的朋友固然重要,做管理、销售、领导、等工作的人士,也很需要。
事实上,因这个课程而有提升的能力,在所有性质的人际关系里都有帮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心态的改变,更会影响他的一生。
这个课程,运用最新,最实效的培训方式讲授。
每位学员,只要在课程里全心投入,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提升,同时会享受一次与众不同的愉快学习经验。
我相信,这个课程是值得学员和我们一同感到骄傲的。
李中莹
2007年11月
课程规则
所有学员都必须遵循一下三条规则 1:必须参与所有的技巧练习
2:对同学客气就是对他最大的侮辱 3:“豁出去啦!”
演讲培训技巧课程
目录内容
1.概念篇
1.1培训技巧在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性
1.2传统与现代之学习概念不同
1.3学习效果的三个级别
1.4给培训师的十二条启示
1.5沟通效果的来源
1.6意识与潜意识
1.7培训师的座右铭
1.8成功培训师之随身宝
1.9两个目标
1.10为谁说下去?
2如何组织你的演讲辞
2.1成功演讲的心诀
2.2编写前的准备工作
2.3编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4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
2.5图记法
2.6(归纳法)和(演绎法)
2.7快速理念结构技巧(三三法)2.8演讲开始与结束
3形象
3.1形象基本概念
3.2身体语言的基本认识
3.3建立基本形象
3.4衣着如何配合
3.5提升自信形象和自信心的技巧3.6最理想的形象
3.7形象灵活化训练
4.声调能力
4.1声调能力训练-----声量的扩张4.2声调能力训练-----配合内容4.3声调能力训练-----情绪表达 1 4.4声调能力训练-----情绪表达 2 4.5声调能力训练-----配合对方
5身体语言
5.1身体语言概论
5.2眼神运用训练----视野扩阔5.3眼神运用训练----增加力量5.4眼神运用训练----场面控制5.5眼神运用训练----配合内容5.6身体语言训练----能力扩张5.7身体语言训练----情绪表达5.8一心多用能力训练
6自我情绪调控
6.1克服怯场的自我调控技巧
6.2建立自信心的方法
6.3加强能量的技巧
7学员的管理
7.1学员的一般管理
7.2互动诱导技巧
7.3状态调控的概念和技巧
7.4处理学员的问题
7.5对话技巧训练----先跟后代法7.6配合不同学员的需要
7.7提问卡
7.8 讲义
7.9环境控制技巧
8过程管理技巧
8.1对时间的控制
8.2对场地的认识
8.3使观众记忆更长久的策略
8.4场地控制----光线
8.5场地控制----饮料与食物
8.6场地控制----场地布置
8.7场地控制----音乐的运用
8.8视觉辅助工具的选择
9.企业培训
9.1如何设计你的培训课程
9.2企业培训工作(简录)
附录:
1.消化选录
2.短文选录
3.故事选录
4.游戏选录
1概念篇
1.1培训技巧在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性
1.2传统与现代之学习概念不同
1.3学习效果的三个级别
1.4给培训师的十二条启示
1.5沟通效果的来源
1.6意识与潜意识
1.7培训师的座右铭
1.8成功培训师之随身宝
1.9两个目标
1.10为谁说下去?
1.1培训技巧在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性
踏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社会各方面都需要不同的配合。
工商企业近年来强调的“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便是因此而出现.新的学问,知识、技术不断涌现,没有一个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只凭一技之长,维持公司同样的贡献数十年。
他必须不断进修,不断汲取新出现的讯息,才能维持他本人和公司的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就是维持企业的“再生力”(Self-Generativity),即凭借本身的有机体(人),不断在动作中更生:创造和维持新的动力。
环顾世界上成功的大企业,无一不是拥有强盛的再生力,在一次又一次的转变浪潮中胜出。
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的聘用焦点是“能力”(Competency),就是把任务妥善完成地能力。
在过去二十年,我们目睹“终生厮守式”的聘用概念灭亡。
西方大企业在七十年代的“人力资源发展模式,为每一个雇员策划未来,5年,10年,甚至15-20年的升迁阶梯,因为不切实际,先进已停止使用。
日本的终生聘用制,中国国企的铁饭碗制度也都受不住时代的考验而结束。
今天的企业,认为员工的存在价值是使到业务成功。
因此,要求的不是人,也
不是技能,而是一些拥有“能力”的人,这些人有技能,也有人际关系技巧、管理人和被管理人的能力、不断学习使自己提升的能力,更包括把所有这些能力与技术配合运用,来完成企业赋与的任务的能力。
企业知道这类人不容易找。
故此,会更努力地培养和留住他们。
这些都是指出培训工作在二十一世纪的工商企业中所占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企业发展突出再生力和雇员的“能力”,都需要大量的培训工作,而且培训工作将不是例行一年一次之类的活动,而是经常地进行,是雇员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必须部分。
一些国际企业,包括居领导地位的一些银行,已经实行了“主管就是培训主任”的制度,直接对下属员工做出经常性的培训。
只有特别的培训项目,才由培训部或外聘培训顾问担任。
因此,在二十一世纪里,培训技巧将不是培训部才需要掌握的能力。
一位保险业的高层人士对我说,他的公司决定快速发展,他需要在很短时间培养出一群管理人员,问我有什么办法。
我说有:给他们举办一个培训技巧的课程吧。
一个管理人员有书周甚至数月完成的事,一个培训师或讲师只需要在数个小时内便做到:把一群来自不同背景的人集中起来,使他们接受一个人的说话,做同样的思考,做同样的事,分工合作,按一个人的指示做事,并且妥善、愉快、和谐的完成。
更能分享心得、相互支持和有所学习。
一个培训师或讲师的可信性、亲和力、感染力和激发力决定了他们的成功程度。
这些都可以经由特别训练培养而成。
一个管理人员不也同样需要这些能力吗?这些能力掌握得好,管理人员和培训师或讲师都会做起事来事半功倍,跟随他们的人也会感到更轻松、受启发和积极。
所以,培训技巧是二十一世纪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技巧。
1.2传统与现代之学习概念不同
1.传统上,老师代表学问(或是他已融汇,或是他掌钥匙),学生须用种种方法向老师求取学问。
2.现代之学习概念则是:老师把学生推向学问。
1.3学习效果的三个级别
观众的学习效果有三个级别:
(1)认识----即理论(我明白了) To Know
(2) 做到----即技巧(我知道怎么做了) To Do
(3) 掌握----即心态(这已经成为习惯) To Be
而技巧也分为两个层次:指示和能力
指示(Instruction) ---能说出怎样做,甚至能示范做的步骤,但不一
定做到效果就像新买回来的计算机的操作手册而
已。
能力(Capability) ---能自然地做出效果,已成为本身能力的一部分,
就像骑自行车一样,想也不用想,便驾驭自如。
帮助观众得到学习效果,我们有四种方式,它们的分别如下:
学习效果
讲授 1倍
思考 2倍
分享 3倍
实习 4倍
1.4给培训师的十二条启示
一下十二条是对培训师最有用的启示。
每当一个培训师在工作中感到沮丧、
气馁、无奈、气愤、焦虑或者困扰时,都可以在
这些启示中找到思想上的突破。
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2.没有“教”这回事,只有“学”
3.沟通的效果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4.无论什麽说话和身体语言,都是沟通的讯息
5.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
6.凡事总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7.良好沟通的先决条件是和谐气氛
8.价值是推动一个人的决定因素
9.所有行为背后总有一个我们可以接受的正面动机
10.在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人便能控制大局
11.每个人的世界,只存在于他的脑里
12.情绪本身不是问题,而是一个讯号
1.5沟通效果的来源
文字 7%
声调 38%
身体语言 55%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佐治.米拉经过研究后发现沟通的效果来自文字的只不过是7%,来自声调38%,而来自身体语言占55%。
应注意是:
文字固然重要,但决定它的效果是声调和身体语言
当文字与声调或身体语言不配合时,人们选择的是声调和身体语言,而不是文字
人们斤斤计较别人说或没说的文字,其实文字有很大的限制性
虽然人们习惯把注意力放在7%的文字上,其实,这7%也往往没有发挥得很好
1.6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 1%
潜意识 99%
我们脑里的能力有两个部分: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是我们所想、听、说、和看的,而又同时知道自己是在想、听、说、和看。
大部分我们所懂得,经历的及能够做的(在脑里都是能力)
储存在潜意识的部分里。
故此,潜意识占脑的大部分,而意识只占极少的一个部分。
为了使我们容易掌握,我们可以假定一是是我们的左脑,理性;潜意识是右脑,感性。
两个人之间的沟通,1%是在意识的层面,而99%是在潜意识层面。
部分潜意识控制可以提升至意识层次,即是能够经过训练而运用得到
1.7培训师的座右铭
我因我能参加而感到欣慰 I am glad I am here .
我因您能参加而感到欣慰 I am glad you are here .
我知我所知的 I know what I know .
我关心您 I care about you .
我因我能参加而感到欣慰
我重视这次的机会,因为所有参加的人会使我有收获、有提升。
我因您您能参加而感到欣慰
我重视您能够参加,因为你将使我及所有的人有收获、有提升
我知我所知的,有两个意义:
第一:我认识的界限,我不是什么都懂,我知道我的极限。
第二:我准备与大家分享我所懂的全部,毫无保留。
我关心你
我在乎你,你不只是一名观众,而是一个人、一个有很多能力和需要、有血有肉的人。
我在乎你的感受,我在乎你的收获,我在乎所有与你有关的东西
1.8成功导师之随身法宝
成功导师,必随时备有
三个笑话
三个故事
三个游戏
1.9 两个目标
良好的培训师需要一份很大的自信,让学员信任他和接受他所说的话和行为。
这份自信,有可能使培训师产生自满,因而是自己停顿下来,再无突破和提升。
在另一方面,很多培训师知道自己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每次课程都感到有些地方不够妥善,认为自己需要不断学习、提升。
这份谦虚也有可能使培训
师缺乏那份令人慑服的魅力,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两者都有可取之处,其相对性的矛盾,可以用“双重目标”去化解。
培训师可以在每次课程前预先为自己定下两个目标。
第一:当有某些情况出现,自己便知课程已经达到满意的效果,(例如:90%的学员全神贯注地听你讲课或者投入做练习)。
见到这些情况出现,在心里祝贺自己。
第二:当有某些情况出现,便知道自己有提升的空间(例如:三个学员对同一个题目提出问题,可能是该个题目解说不够清晰明了)。
见到了这些情绪出现,马上用笔记录下来,课程完结后找时间反省,找出下次不同的做法。
1.10为谁说下去
这点对经验尚浅的培训师,至为有用。
做内部培训课程,因为公司\机构的规定,学员或有需要维持一定的行为及态度。
但受邀请做公开演讲或培训时,常遇到观众不合作而本身又欠缺能力去改变情况,这是培训师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为谁继续说下去?”
假设有一百名听众,其中有十个人不合作、不专心,我应该因为这个十个人的态度而是去往下说的兴趣,或应该为其余的九十个人专心的人说下去,使这九十个人有最大的收获?
就算一百个人当中有九十个不合作、不专心,我无须为那九十个人而退缩、失控,我应该为余下的是个人专心的说下去,最好使这十个人有所收获。
就算只有一个人在专心听,我仍可以把整个精神放在这个人身上:做得最好,使他有收获。
就算连一个人专心的听众也没有,我仍然可以为自己说下去:做得最好,
以培养出自己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仍能自持的能力。
2如何组织你的演讲辞
2.1成功演讲的心诀
2.2编写前的准备工作
2.3编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4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
2.5图记法
2.6(归纳法)和(演绎法)
2.7快速理念结构技巧(三三法)
2.8演讲开始与结束
2.1成功演讲的心诀
告诉自己:
1.他们想听的是你的看法。
世界上只有你最有资格说你的看法,而且绝不
会错。
2.你不是不懂,只是不知道从何说起
3.他们不会知道你说漏了什么
4.你不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随时准备承认这一点
在准备学习这个部分的概念和技巧之前,请写下三个你最有机会需要演讲的题目:
1.题目一:
2.题目二:
3.题目三:
2.2编写前的准备工作
在企业里面,演示(Presentation)可以说是上司与下属,部门与部门,客户与厂商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个沟通方式。
一次好的演示往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可以是一次简单的观念的介绍,也可以是复杂到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业务竞争问题。
所以学习做好每一次演示,是在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
编写演示中演讲辞的前期准备工作:
1.先做查明工作
我为什么要做这次的演示?
出席者为什来听这次演示?
出席者是些什么人?
出席者的立场是什么?
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
他们为什么那样想、那样做?
2.演示的意图
演示的意图,总是要使出席者从一个观点转移到另一个观点,所以所有的演示都是劝说性的。
然而,要説服出席者去做某件事,你必须清楚地确定你到底要他们干什么,并且对结果做出清晰明确,毫不含糊的说明。
3人接受新观点的原因
人们接收新观点的原因,基本上有两个:
是他们能因转变而获益
是他们能因转变而免受损失
4出席者抗拒的原因
你做的演示可能很对,但观众仍会有抗拒,因为以下的因素:惧怕(Fear):费用、风险、改变
短缺(Shortage):时间、兴趣、资源
需要(Need):赢取某人的信赖、取得某人的批准
所以设计内容时不要忘记提供消除这些因素的方法。
5.哪一点与出席者有关系?
在你做演示课程的每一刻,出席者都会问:“他讲的哪一点与我有关?”如果你要引导他们有所改变的话,你就必须能够具体的回答这个问题。
你的指导原则应该是:“我说对他们重要的事,而不是对我重要的事。
”
综合了以上五点,才是你开始决定演示内容的时候。
2.3编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不要说的东西
自己不肯定的东西,,绝对不能肯定
绝对不要说一些你不信服、不能做到的或不认同的观点或者理论
2.内容的主题与要点
耶鲁大学最近做研究发现演讲完结后20分钟内,观众忘记40%演讲内容,半天内容忘记60%,而一周内,他们忘记90% 。
“你想他们仍然记得的10%是什么?”
一个良好的演示只有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应该只用一句话便可清楚表示出来,支持这个主题的要点,不应超过3—4个,因为这是观众能记忆的限度。
一个演示若有多过一个主题,应该吧演示分为数节,每一节仍然可以保持只
有一个主题,3—4个要点。
3讲者对主题的认识
如果你去听一个对你从事的行业一无所知的人教你如何在这个行业里成功,你的心里的滋味一定不好受。
听你演示的出席者也是一样。
你不一定只能说自己熟悉的题目。
做了足够的准备工夫,什么题目也可以说。
搜集资料,用心观察,以从事那个行业的老经验人士交谈,向他们请教。
研究出席者所需要的、渴求的、和欠缺的、同时亦研究他们的成就、能力、前景和优点。
3.他会记得吗?
沟通效果55%来自看到的资料,同时70%的中国人属视觉型。
故此,把要求出席者记的东西写出来,即是用挂图、白板、贴墙、幻灯片等辅助你的说话,多用颜色、线条、图画、少用文字。
科学家研究另一个结果是所谓的7+/-2定律。
即是一个人所能够同时处理的资料数目是七件,因当时状态不同而有加减两件的限度。
故此,我建议你的要点不要超过3-4个。
而其他有需要提供给出席者的资料,请记着若超过了5件,记得他们的机会很低,倒不如录入会后派发的资料给他们做参考好了。
数字之类的精确资料,在近期的演说或课程中越来越不注重,因为研究发现出席者并不能记忆下来。
这类资料的作用只是建立讲着的权威形象而已,而这类资料过分利用会使过程沉闷。
可以把它们放在讲义里,在做演示时提及便可。
4.内容与时间配合
编写一份演讲辞,必须吧内容编在容许的时间内。
以下便是一些技巧:
最好是自己对着镜子讲一次,看看需要时间多久。
准备所需要的多50%的内容资料,使你随时能发挥而显示你的确是那个题目的专家。
抽留20%时间应付超时情况。
很多事情会发生,都可以使你超时,而唯一是你用不完时间的可能是你忘记了讲辞或者内容。
两者相比,前者的可能性高得多。
以上的意思,用数字表示出来,就是如果你有的时间是一小时(60分钟),你应该准备90分钟的内容,然后挑出足够48分钟演讲用的内容,而把最后的12分钟留空。
2.4语言文字处理的基本概念
文字只占沟通效果的7%,但一般人在意识层次上把文字认作是沟通的主要工具,把九成以上的注意力放在文字上。
说出来的文字是说话者一些深层次意念经过删减、扭曲、归类的程序简化为文字,其实那些深层次意念极为复杂,超越文字所能表达的界限。
文字限制性极大,只能在一般的沟通中有表面的作用。
每个人对同一个字的理解与意义都有很大的不同。
用正面词语才有推动力
2.5 图记发(Mind Mapping)
图记法(Mind Mapping)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布生(Tony Buzan)在70年代所创。
图记法是根据我们脑的记忆和思考模式,用有系统的画图方法做以下两方面的应用:
a)在一张纸的中央画一个圆圈,把主题写下。
b)依时钟方向,从圆圈用线带出脑中对这个主题所有的内容要点及重要
词语,用线显示出他们的关系。
c)多用符号、简图,自己明白便可
d)从圆圈往外,越靠近中央圆圈,越是属于比较重要的大点,越是远离
中央圆圈,越是属于细节部分。
e)每一层不同的颜色笔,更而显示不同关系及组合。
依照以上的方法,吧听课或读书的资料用图记法记录。
因为我们的脑就好像大树一般,不同类别的资料,就会储存在不同的分枝,而脑细胞紧密的网络,只要有主要的关键资料和主要的词语,就能联想起其他的细节。
图记法能够节省大量的文字,而把所听或所看到的准确信息留下来,并且记忆持久。
(图记法只须写上6%至10%的文字内容)
2.6【归纳法】与【演绎法】
归纳法
【归纳法】是把一堆东西凭他们的性质而分类。
用在演讲辞的创作上,这是一个新手最易掌握的技巧。
第一步:把演讲的题目写出,然后注视这个题目,任何在脑中涌出、跟这个题目有关的东西,都以最简单的文字写出。
值至纸上有不少于20
项东西。
第二步:把这20项东西按你看得出来的类似性质分类,做法是用线把同属一种性质的东西连接起来。
第三步:把同一条线的东西按你认为合理的先后次序写在另一张上,加上类
别的名称。
待所有的线已经如写下后,决定线与线间的先后次序,
即是哪一个类别应该先说。
第四步:删掉不愿包括在演讲辞里的东西,检讨一次整个的结构(类别之间的先后次序、同一类别里的东西的先后次序)。
考虑开场白和结束
语、加插的消化、故事、佳句、谜语等。
第五步:重新抄写在一张新的纸上,你已经完成了一片演讲辞了。
演绎法
【演绎法】是用不同的东西去解释一个主题。
用在演讲辞的创作上,这是一个有经验的讲者最快速有效的技巧。
第一步:定下演讲的题目,然后写下关于这个题目的几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是一个主题。
第二步:针对每一个主题,写下数个属于同一主题但不同性质的事项。
第三步:为每一个主题的每一个事项,准备一些内容。
第四步:检讨全部的主题和事项,修正其先后次序,以求更好的逻辑性和平衡。
加上适当的笑话、佳句、谜语等。
2.7快速理念结构技巧
“三三法”是一套快速地把一些理念整理出一套逻辑的技巧,可使到文字或说话表达方面清晰,有条理和组织性强。
“三三法”用在写演讲辞(尤其是只有极短时间准备)、发表意见、写文章,甚至如何有效地控制约会进展的策划工作等都很有效,亦容易掌握。
“三三法”的“三”字有很多个意思。
首先,在理念整理的过程上(就如准备一次课程或一篇演讲稿的大纲),可以先定出三个大点,再每个大点写出三个小点。
例如﹕
大点小点
题目﹕(1) 电视机种类品牌、性能、产地
功用娱乐、讯息、教育
购买考虑价钱、品质、服务
题目﹕(2) 孩子的教育环境家庭、学校、社会
能力学问、思考、技能
性格自信、礼貌、社交
题目﹕(3) 招聘员工需求技能、心态、潜质
途径人才交流中心、
报纸广告、员工、介绍
程序面试、验身、入职训练
当然并不限制一定是三点,可以两点,也可以四、五、六点。
重要的是用这个方式,脑里的意念容易涌出,也容易拼合,归纳和组织。
另一个”三”字的意思是一些帮助我们组织意念的引导词,选一些习惯使用的牢记,每次有需要时都可以快速运用﹕
When(三段时间) 过去/现在/未来
(阶段,时期) 初期/中期/后期
第一、二、三个十年
Where(三个位置) 香港/台湾/中国
(地点,立场) 家中/公司/街外
坐下/站立/躺下
Why(三个原因) 实时/长远/其它的好处
(理由,考虑,效用) 金钱/效用/宣传
实用/美观/廉宜
Who(三个立场) 自己/对方/第三者
(人物,职位,对象) 买方/卖方/中间人
公司/顾客/对手
What(三件事情) 态度/服务/产品
(结果,因素,现象) 生理/心理/情绪
产品种类
How(三种方法) 写信/电话/见面
(解决,做法,程序) 思考/学习/勤力
准备/执行/检讨
三三法(图)
题目:
2.8演讲的开始与结束
1.开始的方式
一个演说的开头,可以考虑八个经过证实确实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