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 1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yòngtú) 【典例】(2012·苏州中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
.. 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十七页,共42页。
条熄灭的是CO2
第十五页,共42页。
方法
现象与结论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过灼热 能使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为红色的是
的氧化铜
CO,不能变色的是CO2
将两种气体通入紫色石蕊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CO2,
溶液
不能变色的是CO
将气体分别与石灰水作用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不能变浑浊的是CO
第十六页,共42页。
④固体CO2叫_____,升华时_____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
雨、作制冷剂等干。冰
吸收
第十页,共42页。
(3)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①概念: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
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
②危害升(w高ēi(hsàhiē)n:ɡ
融化
全球气ɡ温āo_)____,两极冰川(r_ó_n_g_h_u,à海) 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
(2)还原性:CO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
_(_3_)_毒_性_C_u:_O极_+_C易_O_=与_=_△血_=_=液__C中_u_+的_C_O__2___。_血 (_x_红u_è_蛋h_ó结白ng合,使人体缺少_____氧气
而中毒。因此冬天用煤火取暖d时àn,b一ái定) 要装烟囱,并且注意 (yǎngqì) ___________。
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③防治措施:
a.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b.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第十一页,共42页。
学习主题 二 一氧化碳 【问题导引】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分子(fēnzǐ)构成上只相差一个氧 原子,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么一氧化碳又具有哪些性质与用途 呢? 1.物理性质
第二十二页,共42页。
考点 3 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典例】(2012·绍兴中考)一氧化碳气体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1)下列对一氧化碳的有关描述,错误(cuòwù)的是__________(填序 号)。 A.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B.性质:能燃烧 C.用途:可以作为燃料 D.危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1.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解析(jiě xī)】选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反应,需要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应选C。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2.(2012·赤峰中考)下列气体(qìtǐ)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
颜色 状态 气味 无色(wú s_è_)___ 气体__(_q_ì_tǐ) _无__味__
密度 比空气_略__小__
溶解性 __难_溶__于__水__
第十二页,共42页。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____蓝_,色放出大量(dàliàng)的热,化学方程
式:____2_C_O_+_O__2 _=点_=_燃=_=____2_C_O_2
课题3 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和一 氧化碳
第一页,共42页。
学习主题 一 二氧化碳 【问题导引】二氧化碳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那么二氧化碳 有哪些性质呢?对我们的环境(huánjìng)与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1.物理性质 (1)倾倒二氧化碳:
第二页,共42页。
自下而上(zì ①实验现象:蜡烛x上_i_à升__é__r__s_h依àn次ɡ熄) 灭。 ②实验分析(fēnx(īs)h:à二n氧gs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烧杯 _底__部__,然后逐渐_h_ē_n_g_,)把烧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性的是( )
A.CO
B.O2
C.N2
D.He
【解析】选A。一氧化碳既有可燃性也具有还原性,A正确;氧
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但不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B不正确;氮
气既不具有可燃性也不具有还原性,C不正确;氦气化学性质比
较稳定,既不具有可燃性也不具有还原性,D不正确,故选A。
第二十九页,共42页。
3.下列(xiàliè)关于C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窖中常聚集着较多的CO2 B.CO2可作气体肥料 C.CO2可用于制汽水 D.CO2可用作气体燃料 【解析】选D。CO2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气体燃料。
红色(hóngsè)的小花又变成紫
②将第四朵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到___色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反应方程式:
___H_2_C_O_3=_=_=_=_H_2_O_+_C_O_2_↑__。
(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①原理(yuánl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
第十四页,共42页。
鉴别物质是利用物质的性质(xìngzhì)差异把它们区别开来的过程。 讨论应如何区分CO与CO2这两种气体呢? 提示:依据CO与CO2两种气体的性质(xìngzhì)差异,可以采用如下表 所示的方法区分。
方法
现象与结论
把一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 能被点燃的是CO,能使燃着的木
伸到集气瓶口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溶 于水生成碳酸,因此可以制碳酸类饮料;干冰在升华时会带走大量的热,因 此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qìtǐ);植 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 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C。
第十八页,共42页。
第二十五页,共42页。
结合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guān xì),将下图填写完整,并写出有 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有很大不同。
第三十一页,共42页。
5.中共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要把生态文明建 设放在突出(tū chū)地位。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低碳经济发 展,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温 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不符 合“低碳”要求的是( )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①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进行(jìnxíng)如
下4个
实验操作。
第六页,共42页。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变小红色花 不变小色花
不变色 小花
(_h_ó_n_g_s_è_) (_b_i_à_n_s_è_) (_b_i_à_n_s_è_)
小花 _变__红__色__
第七页,共42页。
实验 分析
第二十六页,共42页。
提示(tíshì):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CO,完全燃烧生成 CO2,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H2CO3不稳定会分解生成 CO2,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与H2O,CaCO3与 HCl反应或高温分解又会生成CO2。CO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CO2或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
室内通风
第十三页,共42页。
3.用途
(1)CO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__燃__料_。(ránliào) (2)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_冶__金__工(y业ěj。īn)
【名师点拨】验证气体中是否含有(hán yǒu)一氧化碳的方法可利用一 氧化碳的还原性,将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澄清的石灰水。
(1)对人体健康的影毒响性: (dú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_x_ì_n_ɡ_),但二氧化碳不能_供___给__(_g_ō_n。gj当ǐ)空呼吸
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2)用途:
①促进植物_____作用。 ②由于其不燃烧光,合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
_____。 ③灭生火产(shēngchǎn)化肥及作气体肥料。
第三十页,共42页。
4.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造成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是( )
A.密度不同
B.用途不同
C.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D.分子(fēnzǐ)构成不同
【解析】选D。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由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fēnz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fēnzǐ)多一个氧原子,这使得它们的
(1)自然界CO2的来源有_________(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 作用等,不利影响有_________(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kōngqì)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 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 方式或途径____________。
第二十一页,共42页。
【解析(jiě xī)】(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 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 (2)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温室效应。 (3)植树种草、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都是我们能做到的消耗二氧 化碳的方式。 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 (2)温室效应(或温室效应的具体表现等均可) (3)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
第三页,共42页。
(2)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的溶解性实验:
减少
①实验现象:塑料瓶_____变。瘪
(jiǎnshǎ
②实验分析:二氧化碳(èr yǎng huà tàn)溶于水,o使)瓶内的气体_____,因而瓶
内 减小
压强_____,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第四页,共42页。
(3)实验(shíyàn)总结:
颜色 状态
无色(wú
二氧化碳 s_è_)___ 气体
气味
密度(与 空气比较)
溶解性
无味比空_气__(_k_ō_n_g_q_ì)大_能__溶__于__水__
第五页,共42页。
2.化学燃性烧质
支持(zhīchí)燃
(1)不能(r_á_n_s_hā_o,)一般也不烧_________。
(2)能与水发生反应。
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的_______沉淀的缘故。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酸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应C用O2:+该Ca反(O应H)可2=用==来=C_a_C检_O_3验_↓_(_+j_Hi_2Oǎ__n_y_à。n)二
氧化碳
第九页,共42页。
3.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第三十二页,共42页。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是低碳生活,即减少化石(huàshí)燃料的 使用,减少CO2气体的排放。大量使用化石(huàshí)燃料会加剧二 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要求。
【拓展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决定( juédìng)用途,用途体现性质。有关二氧化碳的性 质及其用途如下图所示:
第十九页,共42页。
考点(kǎo diǎn) 2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典例】(2011·广安中考)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 图分析后回答:
第二十页,共42页。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2)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指出实验(shíyàn)中 能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证据_______(写一条)。
第二十四页,共42页。
【解析】(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组成,故A错;一氧化 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作燃料(ránliào),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结合,使人体不能与氧气结合而缺氧中毒;故B、C、D正确;(2)化学变化 的实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因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 碳,有铜生成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物质;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现象 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两个现象都说明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1)A (2)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物质(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酸能使紫
色石蕊溶 液变_红__
水_不__能__使 紫色石蕊溶 液变红
二氧化碳气 体_不__能__使紫
色石蕊溶液
变红
二氧化碳与水 反应后的生成 物能使紫色石 蕊溶液变红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 结论
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化学方程式:__C_O_2_+_H_2O_=_=_=_=_H_2_C_O_3__
第八页,共4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