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尺牍《与彦修少府帖》、《书翰文稿》等及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尺牍《与彦修少府帖》、《书翰文稿》等及译文
朱熹尺牍《与彦修少府帖》,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熹顿首彦脩少府足下:别来三易裘葛,时想光霁,倍我遐思。

黔中名胜之地,若云山紫苑,峰势泉声,犹为耳目所闻睹,足称高怀矣。

然猿啼月落,应动故乡之情乎;熹迩来隐迹杜门,释尘棼于讲诵之馀,行简易于礼法之外。

长安日近,高卧维艰,政学荒芜,无足为门下道者。

子潜被命涪城,知必由故人之地,敬驰数行上问。

并附新茶二盝,以贡左右。

少见远怀不尽区区。

熹再拜上问彦脩少府足下。

仲春六日。

朱熹《致教授学士尺牍》,纸本,草书,33.1 x 29.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教授学士”尺牍,是以行草书成。

绍熙五年(1194),朱熹六十五岁时,辞知潭州(今湖南长沙)任的时候所写。

这幅尺牍中,朱熹的起笔多侧峰斜出,行笔迅速,转折自然,虽无意于求工,但点划波磔,无一不合传统书法的法度。

朱熹《书翰文稿》,行草书。

信札二幅,纵33.5厘米,横34厘米和纵33.5厘米,横45.3厘米。

作于庆元元年(1195)。

辽宁省博物馆藏。

《书翰文稿》凡60行,后有元、明两代共11家的题识跋浯,内容包括朱画象像。

明王鏊《震泽集》云:“晦翁书笔势迅疾,曾无意于求工,而寻其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矩蠖,岂所谓动容周旋中礼者耶。


《卜筑帖》,草书尺牍卷,纸本,纵33.7厘米,横52.5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释文:
熹顿首拜覆:窃闻卜筑锺山,以便亲养,去嚣尘而就淸旷,使前日之所暂游而寄赏者,今遂得以爲耳目朝夕之玩,窃计雅怀亦非独爲避衰计也,甚善甚感!所恨未获一登新堂,少快心目耳。

蒙喩鄙文,此深所不忘者。

但向来不度,妄欲编辑一二文字,至今未就,见此整顿,
秋冬间恐可录净。

向后稍间,当得具稿求敎也。

所编乃通鑑纲目,此年前草例,今夏再修,义例方定,详略可观。

亦恨未得拜呈,须异时携归,请数日之间,庶可就得失耳。

末由承晤,伏纸驰情!熹顿首上覆。

朱熹《大桂驿中帖》,纸,纵33.4cm,横57.3cm,行草书,17行,240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宋贤遗翰册》中一页,内容为应酬类。

记朱熹乞放归田、拟归考亭、再唤猺人蒲来矢诸事。

按朱熹《年谱》,宋绍熙五年五月知潭州,《宁宗本纪》言:“七月庚午,召秘阁修撰知潭州朱熹诣行在。

”文中“辛苦三月,已不胜郡事”,即五月至八月,在任正好三个月。

“告归未获”,指朱熹在六月曾“申乞放归田里”。

文中所提及诸事多为绍熙五年事,故推算此帖为绍熙五年作品,朱熹时年65岁。

《大桂驿中帖》书法纵逸不拘,醇古自然,神态娓娓,如烟云风卷,意在行文,有自得之趣。

如詹景凤所言:“不以书名,固以学掩之。


鉴藏印记:“张鏐”(白文)、“吴桢”(朱文)、“周生”(朱白文)。

释文:
八月十五日熹顿首上启。

大桂驿中草草奉问想已达矣。

行次宜春乃承专介惠书。

获闻比日秋暑,政成有相起处多福为慰。

熹衰晚亡堪,辛苦三月,已不胜郡事。

告归未获,而勿叨此。

虽荷朝廷记忆之深,然劾逡嗪尾褂谑甭壑蚍衷铡R焉厦怆梗爸亮俅ǎΨ郑醋员硕菇ㄑ舳3结娓炊κ切⌒〕鹕保恢窀慈绾巍W蚶此圆幻庠倩狡牙词副哺八绢亏阒U以争竞有端,不可不预防之。

新帅素不快此事,不知其来复以为如何耳。

得其平心待之,不至纷更,亦幸事也。

人还草草附报,不它及。

阁中宜人,诸郎姐哥佳胜,儿女辈时问。

益远,惟善自爱。

以须召用为祝。

不宣。

熹再拜上启会之知郡朝议贤表。

朱熹《秋深帖》(致会之知郡朝议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八月七日熹顿首启。

比两承书。

冗未即报。

比日秋深。

凉燠未定。

缅惟宣布之馀。

起处佳福。

熹到官三月。

疾病半之。

重以国家丧纪庆
霈。

相寻而至。

忧喜交并。

忽忽度日。

殊无休暇。

兹又忽叨收召。

衰病如此。

岂堪世用。

然闻得是亲批出。

不知谁以误听也。

在官礼不敢词(词疑作辞)。

已一面起发。

亦已伸之祠禄。

前路未报。

即见归建阳俟命。

昨日解印出城。

且脱目前疲冗。

而后日之虑无涯。

无由面言。

但恨垂老入此闹篮。

未知作何合杀耳。

本路事合理会者极多。

颇已略见头绪。

而未及下手。

至如长沙一郡。

事之合经理者尤多。

皆窃有志而未及究也。

来谕曲折。

虽有已施行者。

但今既去。

谁复禀承。

如寨官之属。

若且在此。

便当为申明省併。

而补其要害不可阙处之兵。

乃为久远之计。

未知今日与后来之人。

能复任此责否耳。

学官之事可骇。

惜不早闻。

当与一按。

只如李守之无状。

亦可恶也。

刘法建人。

旧亦识之。

乃能有守。

亦可嘉也。

李必达者。

知其不然。

前日奉诿。

乃以远困之耳。

得不追证甚喜。

(六字旁添)。

已复再送郴州。

令不得凭其虚词。

辄有追扰。

州郡若(若字旁添)喻此意。

且羁留之。

亦一事也。

初听(二字旁添)其词固无根。

而察其夫妇之色。

亦无悲戚之意。

寻观狱词(四字旁添)。

决知其(二字倒写)妄也。

贤表才力有馀。

语意明决。

治一小郡。

固无足为。

诸司亦已略相知。

但恨熹便去此。

不得俟政成。

而预荐者之列耳。

目痛殊甚。

草草附此奉报。

不能尽所怀。

惟冀以时自爱。

前迓休渥。

閤中宜人及诸郎各安佳。

二子及长妇诸女诸孙。

一一拜问起居。

朱桂州至此。

欲遣人候之。

未及而去。

因书幸为道意。

有永福令吕大信者。

居仁舍人之亲姪。

谨愿有守,幸其誉之也。

熹再拜启。

会之知郡朝议贤表。

朱熹《论语集注残稿》,纸本,日本藏。

释文:
子曰; “仁者其言也訒。

”[訒, 音刃。

訒, 忍也, 难也。

仁者心存而不放, 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 盖其德之一端也。

夫子以牛多言而躁, 故告之以此。

使其于此而谨之, 则所以爲仁之方, 不外是矣。

] 曰; “其言也訒, 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爲之难, 言之得无訒乎?”[牛意仁道至大, 不但如夫子之所言, 故夫子又告之以此。

盖心常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

”[向魋作乱, 牛常忧惧。

故夫子告之以此] 曰; “不忧不惧, 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 “内省不
疚, 夫何忧何惧?”[夫, 音扶。

牛之再问, 犹前章之意, 故复告之以此。

疚, 病也。

言由其平日所爲无愧于心, 故能内省不疚, 而自无忧惧, 未可遽以爲易而忽之。

朱熹《致程允夫书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