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皇子成长档案

合集下载

康熙皇子

康熙皇子

康熙诸子次序齿名字生卒生母封爵旗籍序1 承瑞康熙06年09月20日—09年05月荣妃马佳氏2 承祜康熙08年12月13日—11年02月孝诚仁皇后3 承庆康熙09年02月01日—10年04日惠妃纳喇氏赛音康熙10年12月25日—13年正月荣妃马佳氏4察浑5 长子胤禔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雍正十二年惠妃纳喇氏多罗直郡王镶蓝旗6 长华康熙13年04月06日—出生日即殇荣妃马佳氏康熙13年05月03日—雍正2年127 次子胤礽孝诚仁皇后理密亲王镶蓝旗月康熙14年06月21日—康熙16年3荣妃马佳氏8 长生月9 万黼康熙14年10月08日—康熙18年正月通嫔纳喇氏10 三子胤祉康熙16年02月19日—雍正10年荣妃马佳氏诚隐亲王镶蓝旗康熙17年10月30日—雍正13年811 四子胤禛孝恭仁皇后雍正帝镶白旗月康熙18年02月20日—康熙19年2通嫔纳喇氏12 胤禶月康熙18年12月04日—雍正10年513 五子胤祺宜妃郭络罗氏恒温亲王镶白旗月14 六子胤祚康熙十九年二月五日—康熙二十四年孝恭仁皇后15 七子胤佑康熙19年07月25日—雍正8年成妃戴佳氏淳度亲王镶白旗16 八子胤禩康熙20年02月10日—雍正4年9月良妃卫氏廉亲王正蓝旗17 九子胤禟康熙22年08月27日—雍正4年8月宜妃郭络罗氏贝子正蓝旗温禧贵妃钮祜禄敦郡王正红旗18 十子胤礻我康熙22年10月11日—乾隆6年9月氏康熙22年11月23日—康熙23年619 胤衤禹贵人郭络罗氏月20 十一子胤衤兹康熙24年5月7日—康熙35年7月宜妃郭络罗氏21 十二子胤祹康熙24年12月4日—乾隆28年7月定嫔万流哈氏履懿亲王镶白旗敬敏皇贵妃章佳22 十三子胤祥康熙25年10月1日—雍正8年05月怡贤亲王正蓝旗氏23 十四子胤禵康熙27年正月09日—乾隆20年正月孝恭仁皇后恂勤郡王镶蓝旗24 胤禨康熙30年正月26日—康熙30年3月平妃赫舍里氏25 十五子胤禑康熙32年11月28日—雍正9年2月顺懿密妃王氏愉恪郡王正红旗26 十六子胤禄康熙34年6月18日—乾隆32年2月顺懿密妃王氏庄恪亲王正红旗27 十七子胤礼康熙36年3月2日—乾隆03年02月纯裕勤妃陈氏果毅亲王正红旗28 十八子胤祄康熙40年8月8日—康熙47年9月顺懿密妃王氏29 十九子胤衤畟康熙41年9月5日—康熙43年2月襄嫔高氏30 二十子胤祎康熙45年7月25日—乾隆20年正月襄嫔高氏简靖贝勒正蓝旗二十一胤禧康熙50年1月11日—乾隆23年5月熙嫔陈氏慎靖郡王镶蓝旗31子32 二十二胤祜康熙50年12月3日—乾隆8年12月谨嫔色赫图氏恭勤贝勒正蓝旗。

《后宫·甄嬛传》皇族成员档案

《后宫·甄嬛传》皇族成员档案

《后宫·甄嬛传》皇族成员档案一、前朝太后昭慧太后陈氏:隆庆帝生母,早逝于隆庆帝幼年,隆庆帝即位后追封昭慧庙号。

其死乃昭宪太后授意,只为可以夺隆庆帝抚养权保住其太后之位。

昭宪太后夏氏:隆庆帝养母,太宗之淑妃,一手策划昭慧太后之死,昭慧太后死后抚养隆庆帝,一向感情甚笃。

帝即位后奉为太后,上昭宪徽号。

后帝执意迎摆夷女子(阮嫣然)入宫,导致母子反目。

而后昭慧太后之死事发,太后薨逝后,先帝严令只与太后之号,灵位不入太庙,梓宫不入皇陵,只许葬入妃陵,不系帝谥,后世也不许累上尊号。

逝后极尽冷清。

(部分为后宫琳妃传添加细节,但大致与甄嬛传中描述相同)二、前朝后妃废后夏氏:隆庆帝的废后,昭宪太后的侄女,德行有亏,且蠢劣异常。

在舒贵妃日常饮用的红枣蜜中下了鹤顶红,事败后被昭宪太后袒护才算掩饰了过去;意图谋害皇四子玄凌和尚在幼龄的皇六子玄清,故意趁皇子玩耍时弄松了两人常攀玩的地方的石头,想借皇上之手摔死六王,一箭双雕。

事败之后,先帝忍无可忍,不顾昭宪太后养育之恩,终究还是废了夏氏,移出紫奥城别居,三月后,废后幽愤难抑,坠井而死。

琳妃朱成璧:正三品琳贵嫔→正二品琳妃→太后→昭成太后。

纯元皇后和温裕皇后的姑姑,隆庆帝第二女真宁长公主、第四子玄凌生母,清河王玄清养母,原为校书女官,隆庆帝时为琳妃,美貌仅次于舒贵妃和玉厄夫人,智谋却远在二人之上。

与摄政王有不伦之恋,隆庆帝死后在摄政王的帮助下扶助其子玄凌继位,自己则成为太后,赶走舒贵妃,收养其子清河王,并亲手诛杀摄政王,太后铁腕无人敢违抗,后病逝前亲口下诏朱氏不得出废后。

晰悯德妃汤馥娴:魏王府侧妃→正一品晰悯德妃(追封)。

为隆庆帝在魏王府的宠妾,颇得宠爱,生隆庆帝长女乐安长公主,皇次子(早夭)之母,未入宫即病死。

隆庆帝登基后追封其为德妃,谥号"晰悯"。

舒贵妃阮嫣然:正二品舒妃→正一品舒贵妃→舒贵太妃→冲静元师,金庭教主→昭舒太后(追封)清河王玄清生母,摆夷奴婢出身,身份低微却美丽绝伦,后隆庆帝为纳她为妃,入宫后得隆庆帝专宠。

清高宗的子女信息

清高宗的子女信息

清高宗(名弘历,年号乾隆)诸子定亲王-永璜(高宗第一子)端慧太子-永琏(高宗第二子,九岁薨)循郡王-永璋(高宗第三子)荣亲王-永琪(高宗第五子)哲亲王-永琮(高宗第七子)仪亲王-永璇(高宗第八子,八十八岁薨)成亲王-永瑆(高宗第十一子,七十二岁薨)贝勒-永璂(高宗第十二子)清仁宗-颙琰(高宗第十五子,初封嘉亲王)庆亲王-永璘(高宗第十七子,其孙奕劻封为铁帽子王)乾隆诸子序名出生日期封爵卒年、月生母1.永璜雍正06年05月28日追封安亲王乾隆15年03月哲悯皇贵妃富察氏2.永琏雍正08年06月26日追封皇太子乾隆03年10月孝贤纯皇后3.永璋雍正13年05月25日追封遁郡王乾隆25年07月纯惠皇贵妃苏佳氏4.永(玉成) 乾隆04年正月14日履端亲王乾隆42年02月淑嘉皇贵妃金佳氏5.永琪乾隆06年02月07日荣亲王乾隆31年03月愉贵妃珂里叶特氏6.永瑢乾隆08年12月14日盾庄亲王乾隆55年05月纯慧皇贵妃苏佳氏7.永琮乾隆11年04月01日追封哲亲王乾隆12年孝贤纯皇后8.永璇乾隆11年07月15日仪亲王道光12年08月淑嘉皇贵妃金嘉氏9.---------乾隆13年07月09日-------------乾隆14年04月淑嘉皇贵妃金嘉氏10.--------乾隆16年05月19日-------------乾隆18年06月舒妃叶赫纳喇氏11.永瑆乾隆17年02月07日诚哲亲王道光03年03月淑嘉皇贵妃金嘉氏12.永璂乾隆17年04月25日追封贝勒乾隆31年废皇后纳喇氏13.永璟乾隆20年12月21日-------------乾隆22年废皇后纳喇氏14.永璐乾隆22年07月17日-------------乾隆25年孝仪纯皇后15.永琰乾隆25年10月06日清仁宗嘉庆25年07月孝仪纯皇后16.--------乾隆27年11月30日-------------乾隆30年孝仪纯皇后17.永璘乾隆31年05月11日庆禧亲王嘉庆25年孝仪纯皇后总——按生年大小排行:雍6年5月永璜皇长子1728-1750 23岁亡哲悯皇贵妃雍6年10月皇长女1728-1729 2岁亡孝贤皇后雍正8年永琏皇2子1730-1738 9岁亡孝贤皇后雍正9年4月皇2女1731-1731 即亡哲悯皇贵妃雍正9年固伦和敬皇3女1731-1792 62岁亡孝贤皇后雍正13年永璋皇3子1735-1760 26岁亡纯惠皇贵妃乾隆4年永珹皇4子1739-1777 39岁亡淑嘉皇贵妃乾隆6年永琪皇5子1741-1766 26岁亡愉贵妃乾隆8年永瑢皇6子1743-1790 48岁亡纯惠皇贵妃乾隆10年和硕和嘉皇4女1745-1767 23岁亡纯惠皇贵妃乾隆11年永琮皇7子1746-1747 2岁亡孝贤皇后乾隆11年永璇皇8子1746-1832 87岁亡淑嘉皇贵妃乾隆13年皇9子1748-1749 2岁亡淑嘉皇贵妃乾隆16年皇10子1751-1753 3岁亡舒妃乾隆17年永瑆皇11子1752-1823 72岁亡淑嘉皇贵妃乾隆17年永璂皇12子1752-1776 25岁亡皇后纳喇氏乾隆18年皇5女1753-1755 3岁亡皇后纳喇氏乾隆20年皇6女1755-1758 4岁亡忻贵妃乾隆20年永璟皇13子1755-1757 3岁亡皇后纳喇氏乾隆21年固伦和静皇7女1756-1775 20岁亡孝仪皇后乾隆22年皇8女1757-1767 11岁亡忻贵妃乾隆22年皇14子1757-1760 4岁亡孝仪皇后乾隆23年和硕和恪皇9女1758-1780 23岁亡孝仪皇后乾隆25年嘉庆皇帝皇15子1760-1820 61岁亡孝仪皇后乾隆27年皇16子1762-1765 4岁亡孝仪皇后乾隆31年皇17子1766-1820 55岁亡孝仪皇后乾隆40年固伦和孝皇10女1775-1823 49岁亡淳妃生育皇子公主的都集中在这几个后妃中,说明乾隆绝非野史中所讲的那么风流好色,孝仪皇后6个孝贤皇后4个淑嘉皇贵妃4个皇后纳喇氏3个纯惠皇贵妃3个哲悯皇贵妃2个忻贵妃2个愉贵妃1个舒妃1个淳妃1个雍6年5月永璜皇长子1728-1750 23岁亡哲悯皇贵妃雍6年10月皇长女1728-1729 2岁亡孝贤皇后雍正8年永琏皇2子1730-1738 9岁亡孝贤皇后雍正9年4月皇2女1731-1731 即亡哲悯皇贵妃雍正9年固伦和敬皇3女1731-1792 62岁亡孝贤皇后雍正13年永璋皇3子1735-1760 26岁亡纯惠皇贵妃乾隆4年永珹皇4子1739-1777 39岁亡淑嘉皇贵妃乾隆6年永琪皇5子1741-1766 26岁亡愉贵妃乾隆8年永瑢皇6子1743-1790 48岁亡纯惠皇贵妃乾隆10年和硕和嘉皇4女1745-1767 23岁亡纯惠皇贵妃乾隆11年永琮皇7子1746-1747 2岁亡孝贤皇后乾隆11年永璇皇8子1746-1832 87岁亡淑嘉皇贵妃乾隆13年皇9子1748-1749 2岁亡淑嘉皇贵妃乾隆16年皇10子1751-1753 3岁亡舒妃乾隆17年永瑆皇11子1752-1823 72岁亡淑嘉皇贵妃乾隆17年永璂皇12子1752-1776 25岁亡皇后纳喇氏乾隆18年皇5女1753-1755 3岁亡皇后纳喇氏乾隆20年皇6女1755-1758 4岁亡忻贵妃乾隆20年永璟皇13子1755-1757 3岁亡皇后纳喇氏乾隆21年固伦和静皇7女1756-1775 20岁亡孝仪皇后乾隆22年皇8女1757-1767 11岁亡忻贵妃乾隆22年皇14子1757-1760 4岁亡孝仪皇后乾隆23年和硕和恪皇9女1758-1780 23岁亡孝仪皇后乾隆25年嘉庆皇帝皇15子1760-1820 61岁亡孝仪皇后乾隆27年皇16子1762-1765 4岁亡孝仪皇后乾隆31年皇17子1766-1820 55岁亡孝仪皇后乾隆40年固伦和孝皇10女1775-1823 49岁亡淳妃。

清世宗雍正帝胤禛诸子一览:1、长子:端亲...

清世宗雍正帝胤禛诸子一览:1、长子:端亲...

清世宗雍正帝胤禛诸⼦⼀览:1、长⼦:端亲...1、长⼦:端亲王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8岁)嫡长⼦,⽣母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

康熙三⼗六年⽣,康熙四⼗三年夭折,年仅⼋岁,乾隆帝继位后追尊为端亲王。

⽆后。

2、皇⼦: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2岁)⽣母齐妃李⽒。

雍正帝第⼆⼦,由于早夭,未序齿。

⽆后。

3、次⼦: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10岁)⽣母齐妃李⽒。

序齿为皇次⼦,其实是第三⼦。

康熙三⼗九年⽣,康熙四⼗九年夭折,年仅10岁。

⽆后。

4、三⼦: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24岁)⽣母齐妃李⽒。

雍正帝第四⼦,序齿皇三⼦。

弘时年少放&纵,⾏事不谨慎,因⽽不受雍正帝喜欢,甚⾄在雍正四年将他过继给了⼋弟允禩。

雍正五年,弘时被削除宗籍,抑郁⽽终。

史书关于弘时的记载⾮常简略,有可能被刻意删除,⽽其结局也并不是被雍正帝处死,⽽是抑郁⽽终。

弘时有⼀⼦,名为永珅,三岁⽽殇。

5、四⼦: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89岁)弘历即清⾼宗乾隆皇帝,雍正帝第五⼦,序齿皇四⼦。

初封宝亲王,⽣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

弘历为历史上在位时间第⼆长的皇帝,在位60年,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在⽂治武功⽅⾯也颇有成就,如收复新疆,把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等。

乾隆帝有17⼦10⼥共27个⼦⼥,⽐较多产。

6、五⼦: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60岁)⽣母纯懿皇贵妃耿⽒。

雍正帝第六⼦,序齿皇五⼦。

康熙五⼗年⽣,雍正⼗⼀年封和亲王,后参与处理苗疆事务。

弘历即位后,依然受到重⽤,因为乾隆帝纵容,为⼈傲慢任性,肆意妄为,但有⼈认为弘昼看似疯癫,其实是装傻,⼤智若愚。

弘昼历任都统等数个要职,乾隆三⼗五年病逝,享年六⼗岁。

弘昼有⼋⼦⼀⼥共九个⼦⼥。

7、皇⼦(未齿序):爱新觉罗·福宜(1720—1721年,1年)⽣母敦肃皇贵妃年⽒,雍正帝第七⼦。

康雍乾三朝·皇子皇女们名字生卒

康雍乾三朝·皇子皇女们名字生卒

第一部分: 康熙二十七年-------康熙四十七年(更新在一楼)第二部分: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六十一年(更新在八楼)第三部分:雍正元年------------雍正十三年(更新在九楼)第四部分:乾隆年间 (更新在二十二楼)第一部分:康熙二十七年十月初六日申时,皇长子第一女郡主,母为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二日寅时,皇长子第二女郡主,母为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康熙三十年三月十一日丑时,皇长子第三女县君,母为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十二月二十八日丑时,太子第一子,母侧福晋李佳氏康熙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未时,皇长子第四女县君,母为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康熙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辰时,太子第一女,母为侧福晋李佳氏本年五月卒康熙三十三年二月十六日寅时,太子第二女,母为侧福晋李佳氏,本月卒。

三月十六日,皇四子长女,母格格宋氏七月初五日辰时,太子第二子已革理亲王弘晰,侧福晋李佳氏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六日,皇四子第二女和硕怀恪公主,母为侧妃李氏康熙三十五年四月初六日未时,皇五子第一子恭恪贝勒品级弘升,母侧福晋刘佳氏九月三十日丑时,皇长子第一子弘昱,母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尚书十月二十日未时,太子第三子奉恩辅国公品级弘晋,母庶福晋林佳氏十一月初六曰午时,皇三子第一子弘晴,母嫡福晋董鄂氏十一月二十三日酉时,皇七子第一女郡主,母为侧福晋纳喇氏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子时,皇四子第一子弘晖,母嫡福晋那拉氏六月初二子时,皇四子第二子弘昐,母为侧福晋李氏八月十一日卯时,太子第三女郡主,母为嫡福晋瓜尔佳氏十二月初十日申时,皇七子第一子已革亲王世子弘曙,母侧福晋纳喇氏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初八曰辰时,皇三子第二子,母侧福晋田佳氏本月初九日未时卒。

九月初二曰卯时,皇三子第三子已革亲王世子弘晟,母嫡福晋董鄂氏九月二十四日卯时,皇五子第一女郡主,母为侧福晋刘佳氏十一月二十八曰卯时,皇三子第四子,母妾王氏本日申时卒。

康熙三十八年四月初一曰巳时,皇三子第五子,母妾富察氏,本月初九日申时卒。

康熙、雍正、乾隆的子女资料

康熙、雍正、乾隆的子女资料

康熙、雍正、乾隆的子女资料康熙帝儿子(按出生顺序)爱新觉罗·承祜爱新觉罗·承瑞爱新觉罗·承庆爱新觉罗·赛音察浑爱新觉罗·长华爱新觉罗·长生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爱新觉罗万黼(幼殇,未序齿)爱新觉罗允禶(幼殇,未序齿)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辅国公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女儿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

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

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

康熙的儿子们(宫1,2,深宫谍影的关系手册)

康熙的儿子们(宫1,2,深宫谍影的关系手册)
康熙44年05月04日
顺懿密妃

乾隆32年12月23日
30/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襄嫔

乾隆20年01月09日
31/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熙嫔

乾隆23年05月21日
32/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谨嫔

乾隆08年12月29日
33
胤褑

康熙52年02月
贵人陈氏

本日
34/23
成嫔

雍正08年04月02日
8阿哥
胤禩【sì】

康熙20年02月10日
良妃

雍正04年09月08日
9阿哥
胤禟

康熙22年08月27日
宜妃

雍正04年08月27日
10阿哥
胤礻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温僖贵妃

乾隆06年09月9日
19
胤礻禹

康熙22年11月
贵人郭络罗氏

康熙23年06月
11阿哥
胤礻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宜妃

康熙35年07月25日
12阿哥
胤裪

康熙24年12月04日
定妃

乾隆28年07月24日
13阿哥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敬敏皇贵妃

雍正08年05月04日
14阿哥
胤祯

康熙27年01月09日
孝恭仁皇后

乾隆20年01月06日

康熙皇帝的二十四个儿子

康熙皇帝的二十四个儿子

康熙皇d的二十四个儿子1.皇长子胤提,1672年父19岁生,生母惠妃纳喇氏,1734年卒,享年63岁,直郡王,后降为贝子品级。

2.皇次子胤礽,1674年父21岁生,生母皇后赫舍里氏,1724年卒,享年51岁,理密亲王。

3.皇三子胤祉,1677年父24岁生,生母容妃马佳氏,1732年卒,享年56岁,诚隐郡王。

4.皇四子胤禛,1678年父25岁生,生母皇后乌雅氏,1735年卒,享年58岁,康熙六十一年即位,即雍正皇d。

5.皇五子胤祺,1679年父26岁生,生母宜嫔郭啰罗氏,1732年卒,享年54岁,恒温亲王。

6.皇六子胤祚,1680年父27岁生,生母皇后乌雅氏,1685年卒,享年岁6,幼殇。

7.皇七子胤祐,1680年父27岁生,生母成妃戴佳氏,1730年卒,享年51岁,淳度亲王。

8.皇八子胤禩(,1681年父28岁生,生母良妃卫氏,1726年卒,享年46岁,廉亲王。

9.皇九子胤糖,1683年父30岁生,生母宜妃郭啰罗氏,1726年卒,享年44岁,固山贝子。

10.皇十子胤䄉,1683年父30岁生,生母僖贵妃钮钴䄉氏,1741年卒,享年59岁,初封敦郡王,雍正时革爵圈禁,乾隆帝即位后释放,授辅国公品级。

11.皇十一子胤滋,1685年父32岁生,生母宜妃郭啰罗氏,1696年卒,享年12岁,无谥h。

12.皇十二子胤祹,1685年父32岁生,生母定妃万琉哈氏,1763年卒,享年79岁,履懿亲王。

13.皇十三子胤祥,1686年父33岁生,生母敬敏皇贵妃张雅氏,1730年卒,享年45岁,怡贤亲王。

14.皇十四子胤禵,1688年父35岁生,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1755年卒,享年68岁,恂勤郡王。

15.皇十五子胤禑,1693年父40岁生,生母顺懿密妃王氏,1731年卒,享年39岁,愉恪郡王。

16.皇十六子胤禄,1695年父42岁生,生母顺懿密妃王氏,1767年卒,享年73岁,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后改为庄恪亲王。

17.皇十七子胤礼,1697年父44岁生,生母纯裕勤妃陈氏,1738年卒,享年42岁,果毅亲王。

乾隆的儿子们

乾隆的儿子们

乾隆的儿子们乾隆(1711年-1799年),是中国清朝的第四位皇帝,统治时间长达60年,被誉为清朝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他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康熙帝之孙弘历、乾隆帝之子允禵、允祥和颙琰。

这四个儿子在乾隆的统治下,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影响。

弘历弘历(1730年-1738年)是乾隆的长子,出生于乾隆继位前。

他的母亲是皇后陈氏,从小就备受乾隆的宠爱。

然而,不幸的是,他在八岁时就因天花而夭折了。

乾隆对于长子的过早离世深感悲痛,这也对于他晚年皇位继承问题的思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允禵允禵(1736年-1796年),是乾隆皇帝与孝贤仁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

乾隆继位后,允禵被封为和硕温贝勒,后来因为在军事方面有出色表现,被赐号为明亲王。

然而,由于乾隆担心权力被他的儿子抢夺,他并没有立即将皇位传给允禵。

允禵一直过着相对低调的生活,并不干涉朝政。

尽管如此,乾隆仍对允禵的一举一动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关注。

在乾隆领导下,允禵也承担了一些重要的军事职务,并在边境地区展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

然而,由于乾隆的长寿,允禵一直没有继承皇位,他最终在乾隆去世后不久也辞世。

允祥允祥(1739年-1777年),是乾隆和孝贤仁皇后的第三个儿子。

他的母亲在养育他的过程中过世,因此乾隆非常疼爱他。

乾隆继承皇位后,封允祥为和硕亲王,赐号晤亲王。

和允禵一样,允祥的地位低于皇位继承人,但他在宫廷内享有非凡的地位。

他经常跟随乾隆进行巡幸,并在一些政务活动中发表意见。

允祥对乾隆的皇权维护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然而,他过早地离世,未能亲眼目睹乾隆皇帝的驾崩和皇位的继承过程。

颙琰颙琰(1759年-1820年),是乾隆和孝贤仁皇后的第四个儿子。

他在乾隆驾崩后,继位为嘉庆帝,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

乾隆在世期间,颙琰被封为和硕恭亲王,并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乾隆骄傲地称颙琰为“公子”。

颙琰在继位后,承袭了乾隆的许多政策,继续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康熙及其儿子生辰及星座

康熙及其儿子生辰及星座

爱新觉罗·玄烨百科名片中文名:爱新觉罗·玄烨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654年5月4日逝世日期:1722年12月20日年号:康熙庙号:圣祖陵墓:景陵目录展开编辑本段人物档案姓名: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爱新觉罗·玄烨生辰: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属相:马父亲: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母亲:佟佳氏,谥号孝康章皇后排行:顺治帝第三子初婚:12岁原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配偶:皇后4人、皇贵妃3人、贵妃1人、妃11人、嫔9人、贵人13人、庶妃4人、常在9人、答应9人等等子女:35子,20女即位时间:顺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1661年2月17日)即位年龄:8岁在位年数:61年卒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享年:69岁死亡地:北京畅春园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陵寝:景陵继位人:爱新觉罗·胤禛(即雍正帝)编辑本段政治才能“勤”“慎”康熙处理军国大政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勤”,另一个是“慎”。

康熙一生勤政。

“勤政实为君之大本,怠荒实亡国之病源”。

清朝的皇帝,从天命汗到光绪帝(除同治帝外)都是勤政的。

从康熙开始,皇帝每天都要御门听政,就是在皇宫乾清门前,由皇帝亲自主持御前朝廷会议。

因为最初康熙听政主要在乾清门,所以称作御门听政。

即使在康熙十八年发生北京大地震,康熙照常早朝,御门听政。

康熙从亲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

集中帝权康熙即位之时,清朝处于虽然建立,但国家正百废待兴的局面。

而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

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爱新觉罗·玄烨,但年老力衰。

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

其后的遏必隆则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

清朝康熙皇帝子嗣图

清朝康熙皇帝子嗣图

胤礽
次子弘晳,天秤座,和硕理亲王。三子弘晋,奉恩辅国公。六子 弘曣,奉恩辅国公。七子弘晀,辅国公。九子弘暚 ,三等侍卫。十 子弘㬙,多罗理郡王。十一子弘昞。十二子弘晥,奉恩辅国公。
胤祉
第一子弘晴,康熙三十五年生,母嫡福晋董鄂氏,年六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三十七年生,母侧福晋田氏,年不及一 岁。 第三子已革亲王世子弘晟,康熙三十七年生,母嫡福晋,年 三十五岁。一子二等侍卫永璞。 第四子未有名,康熙三十七年生,母妾王氏,本曰申时卒。 第五子未有名,康熙三十八年生,母妾富察氏,年不及一岁。 第六子弘曦,康熙四十一年生,母妾王氏,年四十二岁。一 子永恕。 第七子固山贝子弘景,康熙四十二年生,母侧福晋田佳氏, 年七十五岁。三子:长子永祜,次子已革奉国将军永珀,三 子奉恩镇国公永珊。 第八子副理事官弘暹,康熙四十九年生,母妾李氏,年六十 二岁。四子:长子三等侍卫永卞。次子三等侍卫永顺,三子 三等侍卫永介,四子永堂。 第九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九年生,母妾朱氏,年二岁。 第十子四等侍卫弘晃,康熙五十二年生,母妾奇德理氏,年 三十七岁。二子:长子永珩,次子永和。 第十一子三等侍卫弘易,康熙五十四年生,母妾完颜氏,年 四十岁。四子:长子护军参领永仍,次子永郎(出继),三 子永颇,四子永税。 第十二子三等侍卫弘瞩,雍正八年生,母妾陈氏,年四十七 岁。二子:长子永任,次子(承继子)永郎。

胤 祯
恂 郡 王
• •
• 第一子未有名,康熙五十七年生,母侧福晋瓜尔佳 氏,年二岁。 •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五十八年生,母侧福晋瓜尔佳 氏,年二岁。 • 第三子多罗愉恭郡王弘庆,雍正二年生,母侧福晋 瓜尔佳氏,年四十二岁。二子:长子多罗贝勒永存, 次子奉恩将军永勒。 • 第四子三等镇国将军弘富,雍正五年生,母庶福晋 杜氏,年五十七岁。十六子:长子永焘,次子永豪, 三子辅国将军永渤,四子永牒,五子未有名,六子 永魁,七子永仁,八子永庚,九子永度,十子未有 名,十一子永密,十二子永通,十三子永峨,十四 子永崶,十五子永崠,十六子永山尼。 • 第五子弘绶,雍正五年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年 五岁。

满清王朝康熙及其他的二十四个皇子概况

满清王朝康熙及其他的二十四个皇子概况

满清王朝康熙及其他的二十四个皇子概况大清王朝康熙及其他的二十四个皇子概况皇长子:胤褆(shi 第二声),生母惠妃纳喇氏,康熙十一年生,63岁;皇次子:胤礽(reng 第二声),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十三年生,51岁;皇三子:胤祉(zhi 第三声),生母荣妃马佳氏,康熙十六年生,56岁;皇四子:胤禛(zhen 第一声),生母德妃乌雅氏,康熙十七年生,58岁;皇五子:胤祺(qi 第二声),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十八年生,54岁;皇六子:胤祚(zuo 第四声),生母德妃乌雅氏,康熙十九年生,6岁;皇七子:胤佑(you 第四声),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十九年生,51岁;皇八子:胤禩(si 第四声),生母良妃卫氏,康熙二十年生,46岁;皇九子:胤禟(tang 第二声),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二十二年生,44岁;皇十子:胤礻我(e 第二声),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康熙二十二年生,59岁;皇十一子:胤禌(zi 第一声),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二十四年生,12岁;皇十二子:胤祹(tao 第二声),生母定嫔万琉哈氏,康熙二十四年生,79岁;皇十三子:胤祥(xiang 第二声),生母敏妃章佳氏,康熙二十五年生,45岁;皇十四子:胤禵(ti 第二声),生母德妃乌雅氏,康熙二十七年生,68岁;皇十五子:胤礻禺(wu 第二声)生母密嫔王氏,康熙三十二年生,39岁;皇十六子:胤禄(lu 第四声),生母密嫔王氏,康熙三十四年生,73岁;皇十七子:胤礼(li 第三声),生母勤嫔陈氏,康熙三十六年生,42岁;皇十八子:胤衸(xie 第四声),生母密嫔王氏,康熙四十年生,8岁;皇十九子:胤禝(ji 第四声),生母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一年生,3岁;皇二十子:胤祎(yi 第一声),生母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五年生,50岁;皇二十一子:胤禧(xi 第一声),生母熙嫔陈氏,康熙五十年生,48岁;皇二十二子:胤祜(hu 第四声),生母谨嫔色赫图氏,康熙五十年生,33岁;皇二十三子:胤祁(qi 第二声),生母静嫔石氏,康熙五十二年生,73岁;皇二十四子:胤礻必(mi 第四声) ,生母穆嫔陈氏,康熙五十五年生,58岁;康熙皇帝,8岁登基,做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活下来的24个(序齿的),女儿二十来个,活下来的不清楚。

清朝皇子大全

清朝皇子大全

兴祖(清太祖之曾祖父,名福满)诸子,均号“ 宁古塔贝勒”德世库(兴祖第一子)刘阐(兴祖第二子)索长阿(兴祖第三子)清景祖- 觉昌安(兴祖第四子)包朗阿(兴祖第五子)宝实(兴祖第六子)清景祖(清太祖之祖父,名觉昌安)诸子武功郡王 - 礼敦(景祖第一子)慧哲郡王 - 额尔衮(景祖第二子)宣献郡王 - 斋堪(景祖第三子)清显祖- 塔克世(景祖第四子)恪恭贝勒 - 塔察篇古(景祖第五子)清显祖(清太祖之父,名塔克世)诸子清太祖- 努尔哈赤(显祖第一子)诚毅勇壮贝勒 - 穆尔哈齐(显祖第二子)庄亲王 - 舒尔哈齐(显祖第三子)通达郡王 - 雅尔哈齐(显祖第四子)笃义刚果贝勒 - 巴雅喇(显祖第五子)二贝勒 - 阿敏(舒尔哈齐第二子)郑亲王 - 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铁帽子)靖定贝勒 - 费扬武(舒尔哈齐第八子清太祖(名努尔哈赤,年号天命)诸子广略贝勒 - 褚英(太祖第一子)安平贝勒 - 杜度(褚英第一子)敬谨亲王 - 尼堪(褚英第三子)礼亲王 - 代善(太祖第二子,铁帽子)克勤郡王 - 岳讬(代善第一子,铁帽子)颖亲王 - 萨哈璘(代善第三子)顺承郡王 - 勒克德浑(萨哈璘第二子,铁帽子)谦襄郡王 - 瓦克达(代善第四子)镇国勤敏公 - 阿拜(太祖第三子)镇国将军 - 汤古代(太祖第四子)三贝勒 - 莽古尔泰(太祖第五子)辅国公 - 塔拜(太祖第六子)饶馀郡王 - 阿巴泰(太祖第七子)温良贝子 - 博和讬(阿巴泰第二子)端重亲王 - 博洛(阿巴泰第三子)安亲王 - 岳乐(阿巴泰第四子)清太宗- 皇太极(太祖第八子)镇国公 - 巴布泰(太祖第九子)和硕贝勒 - 德格类(太祖第十子)镇国将军 - 巴布海(太祖第十一子)英亲王 - 阿济格(太祖第十二子)辅国公 - 赖慕布(太祖第十三子)睿亲王 - 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铁帽子)豫亲王 - 多铎(太祖第十五子,铁帽子)清太宗(名皇太极,年号崇德)诸子肃亲王 - 豪格(太宗第一子,铁帽子)辅国公 - 叶布舒(太宗第四子)承泽亲王 - 硕塞(太宗第五子,后改号庄亲王,铁帽子)镇国公 - 高塞(太宗第六子)辅国公 - 常舒(太宗第七子)清世祖- 福临(太宗第九子)辅国公 - 韬塞(太宗第十子)襄亲王 - 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清世祖(名福临,年号顺治)诸子裕亲王 - 福全(世祖第二子)清圣祖- 玄烨(世祖第三子)荣亲王(世祖第四子,未命名,二岁薨)纯亲王 - 隆禧(世祖第七子)清圣祖(名玄烨,年号康熙)诸子直郡王 - 允禔(圣祖第一子)理亲王 - 允礽(圣祖第二子,废太子)诚亲王 - 允祉(圣祖第三子)清世宗- 胤禛(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恒亲王 - 允祺(圣祖第五子)淳亲王 - 允祐(圣祖第七子)廉亲王 - 允禩(圣祖第八子)贝子 - 允禟(圣祖第九子)敦郡王 - 允礻我(圣祖第十子)履亲王 - 允祹(圣祖第十二子)怡亲王 - 允祥(圣祖第十三子,铁帽子)宁郡王 - 弘皎(允祥第四子)恂郡王 - 允礻题(圣祖第十四子)愉郡王 - 允礻琵(圣祖第十五子)果亲王 - 允礼(圣祖第十七子)简靖贝勒 - 允祎(圣祖第二十子)慎郡王 - 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恭勤贝勒 - 允祜(圣祖第二十二子)诚贝勒 - 允祁(圣祖第二十三子)諴亲王 - 允祕(圣祖第二十四子)清世宗(名胤禛,年号雍正)诸子端亲王 - 弘晖(世宗第一子,八岁薨)清高宗- 弘历(世宗第四子,初封宝亲王)和亲王 - 弘昼(世宗第五子)果恭郡王 - 弘瞻(世宗第六子)怀亲王 - 福惠(世宗第七子,八岁薨)清高宗(名弘历,年号乾隆)诸子端慧太子 - 永琏(高宗第二子,九岁薨)循郡王 - 永璋(高宗第三子)荣亲王 - 永琪(高宗第五子)质亲王 - 永瑢(高宗第六子)哲亲王 - 永琮(高宗第七子)仪亲王 - 永璇(高宗第八子,八十八岁薨)成亲王 - 永瑆(高宗第十一子,七十二岁薨)贝勒 - 永璂(高宗第十二子)清仁宗- 颙琰(高宗第十五子,初封嘉亲王)庆亲王 - 永璘(高宗第十七子,其孙奕劻封为铁帽子王)清仁宗(名颙琰,年号嘉庆)诸子穆郡王(仁宗第一子,未命名,二岁薨)清宣宗- 旻宁(仁宗第二子,初封智亲王)惇亲王 - 绵恺(仁宗第三子)瑞亲王 - 绵忻(仁宗第四子,其孙载漪改号端郡王)惠亲王 - 绵愉(仁宗第五子)清宣宗(名旻宁,年号道光)诸子隐郡王 - 奕纬(宣宗第一子)顺和郡王 - 奕纲(宣宗第二子,二岁薨)慧质郡王 - 奕继(宣宗第三子,三岁薨)清文宗- 奕詝(宣宗第四子)恭亲王 - 奕(宣宗第六子,铁帽子)醇亲王 - 奕環(宣宗第七子,铁帽子)钟郡王 - 奕硉(宣宗第八子)孚郡王 - 奕譓(宣宗第九子)清德宗 - 载湉(奕環第二子,过继给咸丰帝为嗣)清末帝 - 溥仪(奕環子摄政王载沣的长子,过继给同治帝为嗣)清文宗(名奕詝,年号咸丰)诸子清穆宗- 载淳(文宗第一子)悯郡王(文宗第二子,生未命名,薨)清穆宗(名载淳,年号同治)无子清德宗(名载湉,年号光绪)无子清逊帝(名溥仪,年号宣统)无子注:满清封爵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共十四等,其爵位并不世袭,每世递降一等。

清代皇帝皇子排序列表·转载

清代皇帝皇子排序列表·转载

清代皇帝皇⼦排序列表·转载近年来,清宫戏多出,很多皇⼦的名称和历史层出不穷,为了铭记真实,避免混淆视听,特转载以下博⽂,以供随时查阅。

(1)爱新觉罗·努尔哈⾚皇长⼦:褚英母亲:元妃【佟佳⽒爵位:⼴略贝勒皇次⼦:代善母亲:元妃【佟佳⽒爵位:礼烈亲王皇三⼦:阿拜母亲:庶妃【兆佳⽒爵位:镇国勤敏公皇四⼦:汤古代母亲:庶妃【钮钴禄⽒爵位:镇国克洁将军皇五⼦:莽古尔泰母亲:继妃【富察⽒爵位:四⼤贝勒之三皇六⼦:塔拜母亲:庶妃【钮钴禄⽒爵位:辅国悫厚公皇七⼦:阿巴泰母亲:庶妃【伊尔根觉罗⽒爵位:饶馀敏郡王皇⼋⼦:皇太极母亲:叶赫那拉⽒【孟古哲哲爵位:清太宗皇九⼦:巴布泰母亲:庶妃【嘉穆瑚觉罗⽒爵位:镇国恪僖公皇⼗⼦:德格类母亲:继妃【富察⽒爵位:削除宗籍皇⼗⼀⼦:巴布海母亲:庶妃【嘉穆瑚觉罗⽒爵位:镇国将军皇⼗⼆⼦:阿济格母亲:⼤妃【乌喇那拉⽒爵位:英亲王皇⼗三⼦:赖慕布母亲:庶妃【西林觉罗⽒爵位:辅国介直公皇⼗四⼦:多尔衮母亲:⼤妃【乌喇那拉⽒爵位:睿忠亲王皇⼗五⼦:多铎母亲:⼤妃【乌喇那拉⽒爵位:豫通亲王皇⼗六⼦:费扬果母亲:不详爵位:削除宗籍(2)爱新觉罗·皇太极皇长⼦:豪格母亲:继妃【乌喇纳喇⽒爵位:肃武亲王皇次⼦:洛格母亲:继妃【乌喇纳喇⽒爵位:早殇未封皇三⼦:洛博会母亲:元妃【钮祜禄⽒爵位:早殇未封皇四⼦:叶布舒母亲:庶妃【颜扎⽒爵位:辅国公皇五⼦:硕塞母亲:侧妃【叶赫那拉⽒爵位:承泽裕亲王皇六⼦:⾼塞母亲:庶妃【纳拉⽒爵位:镇国悫厚公皇七⼦:常舒母亲:庶妃【伊尔根觉罗⽒爵位:辅国公品级皇⼋⼦:早殇⽆名母亲: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爵位:早殇未封皇九⼦:福临母亲: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爵位:清世祖·顺治帝皇⼗⼦:韬塞母亲:不详爵位:辅国公皇⼗⼀⼦:博穆博果尔母亲:懿靖⼤贵妃【博尔济吉特⽒爵位:襄昭亲王(3)爱新觉罗·福临皇长⼦:钮钮母亲:庶妃【巴⽒爵位:早殇未封皇次⼦:福全母亲:宁悫妃【董鄂⽒爵位:裕宪亲王皇三⼦:⽞烨母亲:孝康章皇后【佟佳⽒爵位:清圣祖·康熙帝皇四⼦:早殇⽆名母亲:孝献端敬皇后【董鄂⽒爵位:荣亲王皇五⼦:常宁母亲:庶妃【陈⽒爵位:恭亲王皇六⼦:奇绶母亲:庶妃【唐⽒爵位:早殇未封皇七⼦:隆禧母亲:庶妃【钮⽒爵位:纯靖亲王皇⼋⼦:永⼲母亲:庶妃【穆克图⽒爵位:早殇未封(4)爱新觉罗·⽞烨皇长⼦:允禔母亲:惠妃【纳拉⽒爵位:裕亲王(后被⾰王爵)皇次⼦:允礽母亲:孝诚仁皇后【赫舍⾥⽒爵位:理亲王皇三⼦:允祉母亲:荣妃【马佳⽒爵位:诚亲王(后被夺爵)皇四⼦:胤禛母亲:孝恭仁皇后【乌雅⽒爵位:清世宗·雍正帝皇五⼦:允祺母亲:宜妃【郭络罗⽒爵位:恒亲王皇六⼦:允祚母亲:孝恭仁皇后【乌雅⽒爵位:早殇未封皇七⼦:允佑母亲:成妃【戴佳⽒爵位:淳郡王皇⼋⼦:允禩母亲:良妃【卫⽒爵位:廉亲王(后削除宗籍)皇九⼦:允禟母亲:宜妃【郭络罗⽒爵位:削除宗籍皇⼗⼦:允礻我母亲:不详爵位:辅国公皇⼗⼀⼦:早殇⽆名母亲:不详爵位:早殇未封皇⼗⼆⼦:允祹母亲:定妃【万琉哈⽒爵位:履亲王皇⼗三⼦:允祥母亲:敬敏皇贵妃【章佳⽒爵位:怡亲王皇⼗四⼦:允禵母亲:孝恭仁皇后【乌雅⽒爵位:恂郡王皇⼗五⼦:允偶母亲:顺懿密妃【王⽒爵位:愉郡王皇⼗六⼦:允禄母亲:顺懿密妃【王⽒爵位:庄亲王皇⼗七⼦:允礼母亲:纯裕勤妃【陈⽒爵位:果亲王皇⼗⼋⼦:允衸母亲:顺懿密妃【王⽒爵位:早殇未封皇⼗九⼦:允稷母亲:襄嫔【⾼⽒爵位:早殇未封皇⼆⼗⼦:允袆母亲:襄嫔【⾼⽒爵位:贝勒皇⼆⼗⼀⼦:允禧母亲:熙嫔【陈⽒爵位:慎郡王皇⼆⼗⼆⼦:允估母亲:谨嫔【⾊赫图⽒爵位:贝勒皇⼆⼗三⼦:允祁母亲:静嫔【⽯⽒爵位:郡王皇⼆⼗四⼦:允秘母亲:穆嫔【陈⽒爵位:缄亲王(5)爱新觉罗·胤禛皇长⼦:弘晖母亲:孝敬宪皇后【那拉⽒爵位:端亲王皇次⼦:弘昐母亲:齐妃【李⽒爵位:早殇未封皇三⼦:弘昀母亲:齐妃【李⽒爵位:早殇未封皇四⼦:弘时母亲:齐妃【李⽒爵位:削除宗籍皇五⼦:弘历母亲:孝圣宪皇后【钮祜禄⽒爵位:清⾼宗·乾隆帝皇六⼦:弘昼母亲:纯悫皇贵妃【耿⽒爵位:和恭亲王皇七⼦:福宜母亲:敦肃皇贵妃【年⽒爵位:早殇未封皇⼋⼦:福惠母亲:敦肃皇贵妃【年⽒爵位:怀亲王皇九⼦:福沛母亲:敦肃皇贵妃【年⽒爵位:早殇未封皇⼗⼦:弘曕母亲:谦嫔【刘⽒爵位:果恭郡王(6)爱新觉罗·弘历皇长⼦:永璜母亲:哲悯皇贵妃【富察⽒爵位:定安亲王皇次⼦:永琏母亲:孝贤纯皇后【富察⽒爵位:端慧皇太⼦皇三⼦:永璋母亲:侧妃【苏佳⽒爵位:循郡王皇四⼦:永珹母亲:嘉嫔【⾦佳⽒爵位:履端亲王皇五⼦:永琪母亲:愉贵⼈【珂⾥叶特⽒爵位:荣纯亲王皇六⼦:永瑢母亲:纯妃【苏佳⽒爵位:质庄亲王皇七⼦:永琮母亲:孝贤纯皇后【富察⽒爵位:哲亲王皇⼋⼦:永璇母亲:嘉妃【⾦佳⽒爵位:仪慎亲王皇九⼦:永瑜母亲:嘉妃【⾦佳⽒爵位:早殇未封皇⼗⼦:永玥母亲:舒妃【叶赫那拉⽒爵位:早殇未封皇⼗⼀⼦:永瑆母亲:嘉妃【⾦佳⽒爵位:成哲亲王皇⼗⼆⼦:永璂母亲:继皇后【乌喇那拉⽒爵位:贝勒皇⼗三⼦:永璟母亲:继皇后【乌喇那拉⽒爵位:早殇未封皇⼗四⼦:永璐母亲:令贵妃【魏佳⽒爵位:早殇未封皇⼗五⼦:颙琰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爵位:清仁宗·嘉庆帝皇⼗六⼦:早殇⽆名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爵位:早殇未封皇⼗七⼦:永璘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爵位:庆僖亲王(7)爱新觉罗·颙琰皇长⼦:早殇⽆名母亲:和裕皇贵妃【刘佳⽒爵位:穆郡王皇次⼦:旻宁母亲:孝淑睿皇后【喜塔腊⽒爵位:清宣宗·道光帝皇三⼦:绵恺母亲:孝和睿皇后【钮祜禄⽒爵位:敦恪亲王皇四⼦:绵忻母亲:孝和睿皇后【钮祜禄⽒爵位:瑞怀亲王皇五⼦:绵愉母亲:孝和睿皇后【钮祜禄⽒爵位:惠端亲王(8)爱新觉罗·旻宁皇长⼦:奕纬母亲:和妃【纳喇⽒爵位:隐志郡王皇次⼦:奕纲母亲: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爵位:顺郡王皇三⼦:奕继母亲: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爵位:慧郡王皇四⼦:奕詝母亲:孝全成皇后【钮祜禄⽒爵位:清⽂宗·咸丰帝皇五⼦:奕脤母亲:祥妃【钮祜禄⽒爵位:敦恪亲王皇六⼦:奕訢母亲: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爵位:恭亲王皇七⼦:奕譞母亲:庄顺皇贵妃【乌雅⽒爵位:醇亲王皇⼋⼦:奕硉母亲:庄顺皇贵妃【乌雅⽒爵位:钟郡王皇九⼦:奕譓母亲:庄顺皇贵妃【乌雅⽒爵位:孚亲王(9)爱新觉罗·奕詝皇长⼦:载淳母亲: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爵位:清穆宗·同治帝皇次⼦:早殇⽆名母亲:玫贵妃【徐佳⽒(10)爱新觉罗·载淳⽆皇⼦(11)爱新觉罗·载湉⽆皇⼦(12)爱新觉罗·溥仪⽆皇⼦。

论剑揭密清王朝皇子们成长过程

论剑揭密清王朝皇子们成长过程

论剑揭密清王朝皇子们成长过程和平常百姓家一样,人丁兴旺也是皇室贵族的企盼。

一方面帝国需要优秀的传承者,另一方面后宫妃嫔为了母以子贵,也盼着能生下皇子。

努尔哈赤有子16人,皇太极有子11人,这时的爱新觉罗家族可谓人丁兴旺。

而皇太极的11个儿子中,就有8人出生在盛京皇宫,他们是第四子叶布舒、第五子硕塞、第六子高塞、第七子常舒、早夭的皇八子、皇九子福临、皇十子韬塞、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那么,“马上得天下”的大清帝国皇子的成长与普通孩子有什么区别呢?“养活孩子吊起来”今天,人们参观沈阳故宫时,在皇八子的生母海兰珠所住的关雎宫和皇九子福临的生母布木布泰所住的永福宫里,仍然可以看到吊在火炕上的悠车。

这是专家查阅了清宫档案后所做的原状陈列展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满族独特的育儿习俗——悠车育儿。

“养活孩子吊起来”是东北民俗三大怪中的第二怪,即指满族的悠车育儿习俗。

悠车育儿是满族独有的育儿习俗,带有浓郁的东北狩猎民族遗风。

婴儿睡悠车之俗缘起于满族早期的渔猎采集时代。

当时,处于氏族社会的满族人生活在野兽出没的山林中,以狩猎和采集山货野果为生。

女人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也不得不像男人一样骑马狩猎,上山采集。

因山林中经常有毒蛇野兽出没,妇女无法随身携带婴儿或幼子;放在家里又担心孩子因无人照看而出危险。

思来想去,聪明的满族妇女终于想出将孩子“吊起来”的办法,将婴儿、幼童放在树皮或兽皮篮袋里,用绳子高高地吊挂在树上或住室内的高处。

即“缝皮为囊,纳儿于中,悬诸森林,归而哺之”。

这就是悠车的雏形。

满族孩子睡悠车时,一般人家多在棉褥子上面铺上一个内盛谷糠的布口袋,垫在婴儿身下,俗称“糠口袋”,既利水又去火,婴儿睡着舒服又少生病;肩臂和腿部都要用布带子绑住,在防止翻身掉下悠车的同时,使肩平、胳膊、腿直,有利于长大后骑马射箭。

满族人以孩子后脑勺扁平为美,由于绑在悠车里的孩子不能随意翻动,只能仰卧,所枕的枕头为小米或高粱米所装,时间长了会使孩子的后脑勺变平,使婴儿的面庞增大、丰满。

乾隆的十七个儿子简介

乾隆的十七个儿子简介

乾隆的十七个儿子简介皇长子——永璜定安亲王爱新觉罗·永璜(1728年7月5日-1750年4月21日),清高宗乾隆帝长子,生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雍正六年戊申(1728年)五月二十八日午时出生。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因孝贤纯皇后祭礼时,不懂礼数,受到乾隆帝责备,从此失宠。

乾隆十五年庚午(公元1750年)三月十五日申刻,忧惧而终,年仅23岁。

皇次子——永琏爱新觉罗·永琏(1730年8月9日—1738年11月23日),清高宗乾隆帝次子(嫡长子),生于雍正八年(1730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福晋)。

乾隆元年(1736年)被秘立为皇太子。

其名为皇祖清世宗雍正帝所赐,隐示承宗器之意。

由于清朝入关后四位皇帝均为庶出,于是乾隆帝决心从自己的儿子开始,由嫡子继承皇位,登基后不久便将永琏密定为皇太子。

乾隆三年戊午(公元1738)十月十二日巳刻,永琏因病夭折,年仅九岁。

皇三子——永璋循郡王爱新觉罗·永璋(1735年7月15日-1760年8月26日),乾隆帝第三子,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

雍正十三年乙卯五月二十五日午时出生于重华宫。

乾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祭礼上,缺失礼数,受到乾隆严责。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四月封郡王,七月十六日辰刻去世,年仅二十六。

皇四子——永珹爱新觉罗·永珹(1739~1777年)。

乾隆帝第四子,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乾隆四年已未正月十四卯时生。

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裪后,降袭履郡王。

四十二年丁酉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

皇五子——永琪乾隆六年辛酉(1741年)二月初七日丑时,海贵人(愉妃)诞下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乾隆帝将鄂尔泰的孙女指给五阿哥为嫡福晋,十月二十一日两人成婚。

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圆明园九州清晏殿火灾,永琪亲背乾隆帝逃出火中。

清朝皇帝子女录

清朝皇帝子女录

顺 治 子儿子(按出生顺序) 皇长子,永璜,定安亲王。

雍正六年戊申五月二十八日午时生。

生母为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藩邸格格。

乾隆十五年庚午三月十五日申时薨,年二十三。

追封定亲王,谥戌六月二十六日申时生。

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藩邸嫡福晋。

雍正帝赐名。

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乾隆三年戊午十月十二日巳刻卒,年九岁。

追封皇太子,谥曰端慧 皇三子,永璋,循郡王。

雍正十三年乙卯五月二十五日午时生。

生母为纯惠皇贵妃 皇四子,永珹,履端亲王。

乾隆四年己未正月十四日卯时生。

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时为嘉嫔。

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嗣履懿亲王允裪孙。

子六。

亥十二月十四日酉时生。

生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时为纯妃。

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奉旨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子时生。

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薨,年二岁。

谥曰悼敏皇子。

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随葬端慧皇太子丙寅七月十五日午时生。

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时为嘉妃。

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封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仪亲王。

道光十二年壬辰八月初七日巳时薨,年八十七。

谥曰慎 皇十子,未命名,幼殇,未封。

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乾隆十六年辛未五月十九日巳妃金佳氏,时为嘉贵妃。

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王。

道光三年癸未三月三十日午时薨,年七十二。

谥曰哲。

嫡福晋富察氏为傅恒之女 皇十二子,永璂,贝勒。

乾隆十七年壬申四月二十五日寅时生。

生母为继皇后乌喇十年乙亥十二月二十一日卯时生。

生母为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七月二十四日子时殇,年三岁。

随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无嗣。

改名颙琰。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初六日丑时生于圆明园之天地一家春。

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贵妃魏氏。

三十八年十一月冬至节乾隆帝密建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五十四年十一月封嘉亲王。

六十年九月立为皇太子居毓庆宫。

第二年丙辰纪元嘉庆,正月朔月受高宗内禅位,即皇帝位于太和殿,时年二十七,乾隆帝为太二十七年壬午十一月三十日丑时生。

康熙巡幸时皇子随扈情况

康熙巡幸时皇子随扈情况

康熙巡幸时皇子随xx情况1683康熙二十二年,六月,避暑,孝庄、11岁的胤褆、9岁的胤礽、6岁的胤祉随往1685康熙二十四年,巡幸塞外,13岁的胤褆,11岁的胤礽随往。

1686康熙二十五年,巡幸塞外,14岁的胤褆、12岁的胤礽、9岁的胤祉、8岁的胤禛随往1687康熙二十六年,八月,巡幸塞外。

15岁的胤褆、13岁的胤礽、10岁的胤祉、9岁的胤禛、8岁的胤祺、8岁的胤祐、7岁的胤禩随往。

1692康熙三十一年,二月,巡幸畿甸。

20岁的胤褆,18岁的胤礽、14岁的胤禛随往。

十月,谒陵。

胤礽、胤祉、胤禛.1693康熙三十二年,二月,巡幸畿甸,21岁的胤褆、19岁的胤礽、16岁的胤祉、15岁的胤禛、14岁的胤祺、14岁的胤祐、13岁的胤禩。

八月,巡幸塞外。

同行者:胤礽、胤祉、胤禛、胤祺、胤祐、胤禩。

1698康熙三十七年,盛京谒陵,26岁的胤禔、21岁的胤祉、19岁的胤祺、18岁的胤佑、15岁的胤禟、胤礻我、12岁的胤祥随往。

1699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南巡,仁宪太后同去,27岁的胤禔、22岁的胤祉、20岁的胤祺、19岁的胤佑、18岁的胤禩、13岁的胤祥、11岁的胤祯随往。

1699康熙三十八年,巡塞外,27岁的胤禔、22岁的胤祉、21岁的胤禛、20岁的胤祺、19岁的胤佑、13岁的胤祥、11岁的胤祯随往。

1699康熙三十八年,巡永定河堤,27岁的胤禔、21岁的胤禛、13岁的胤祥随往1699康熙三十八年,谒陵,27岁的胤禔、16岁的胤禟、13岁的胤祥、11岁的胤祯随往1700康熙三十九年,巡永定河,22岁的胤禛、20岁的胤佑、14岁的胤祥随往1700康熙三十九年,巡永定河堤工,28岁的胤禔、22岁的胤禛、14岁的胤祥随往1700康熙三十九年,幸塞外,28岁的胤禔、23岁的胤祉、22岁的胤禛、21岁的胤祺、19岁的胤禩、14岁的胤祥、12岁的胤祯、7岁的胤礻禺、5岁的胤禄随往。

1700康熙三十九年,巡永定河堤岸,22岁的胤禛、14岁的胤祥随往。

弘历成长记

弘历成长记

弘历成长记乾隆帝是雍正帝的四儿子,名叫弘历。

若按照雍正帝所生儿子排行来说,弘历排名老五,序齿排行为老四。

弘历出生后,虽然贵为亲王的儿子,但其处境并不是很好。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得出结论。

首先,他的生母当时只是一个没有封号的非正式的低级别侍妾--“格格”。

子以母贵,按照清制规定,他只能封为宗室封爵第八个等级的辅国将军,比亲王的嫡子所封爵位低了六个等级。

其次,弘历共有四个兄、五个弟,长大成人者有三人,即三哥弘时、五弟弘昼、六弟弘瞻。

按照中国“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幼儿”的传统说法,弘历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幼子,其地位也就比较尴尬。

还有,弘历与他的同辈兄弟们的身份比较,由于他生母身份较低,自然自己的地位也没有优势。

因此说来,幼年的弘历,在康熙帝众多的皇孙当中,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皇孙而已。

然而,就是这个出身并不高贵的小皇孙,凭借他自身的天资和努力,在成长的岁月中脱颖而出,在祖父康熙帝和皇父雍正帝眼前逐渐展露出他非凡的睿智,并博得祖父康熙帝的赞赏和喜爱,也获得了皇父雍正帝特殊的宠爱和器重。

康熙帝和雍正帝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决定弘历的地位和命运的最关键人物,能获得他们的宠爱和支持,那就意味着弘历的前途不可估量,日后必定登峰造极。

那么,年幼的弘历是如何做到获得祖父康熙帝的称赞和喜爱的呢?原来,弘历六岁开始上学,他的天资聪明在这时就很快表现出来,读书过目成诵,学业进步很快,由此获得了父亲雍亲王的喜爱,并有意将他推荐给祖父康熙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雍亲王胤禛两次邀请康熙帝到他的圆明园观赏牡丹,一次是十二日,一次是二十五日。

在圆明园的牡丹台(乾隆朝改名镂月开云),通过雍亲王的引荐,康熙帝见到了这个不到十二岁的小皇孙弘历,一见之下格外喜爱,当知道这个小皇孙喜好读书时,更是欣喜,于是谕命养育于皇宫中,即“命宫中养育,抚视周挚,备荷饴顾恩慈”。

由孝懿仁皇后之妹贵妃佟佳氏及和妃瓜尔佳氏抚养。

弘历能享受到如此待遇,这是其他皇孙所无法企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清朝 是“ 上 得天下 ” 因此对 马 , 皇子 、 孙的骑 射武功 的训练 也十分重 皇
“ 养活孩 子 吊起 来”
今天, 人们参 观沈阳故宫时 , 在皇八 子的生母海兰珠所住 的关雎 宫和皇九子 福临 的生母 布木布 泰所住 的永福 宫里 ,
仍 然 可 以看 到 吊在 火 炕 上 的悠 车 。 这 是 专 家查 阅 了清 宫 档 案 后 所 做 的 原状 陈 列
来” 是东北 民俗 三大怪 中的第二怪 , 即指 满 族的悠车育儿 习俗 。悠 车育 儿是满族 独有 的育儿 习俗 , 带有 浓郁 的东北 狩猎
常 由 皇 帝 选 择 学 问 、 德 最 好 的 大 臣教 品
皇 子读 书 。
清朝规定 , 皇子 6 虚岁) 岁( 开始读书 , 皇子读 书 的时 间为 “ 卯入 申出 ” 也就是 ,
早晨5 至下午 3 , 计 1个小时。 点 点 共 0
“ 魔鬼 式” 的全面 训练
皇子们 学习的内容包括满 、 、 蒙 汉等 语言文字 以及《 四书 》 《 、五经 》 等儒家经
典 。 为 了 取 得 良好 的 教 育 成 果 , 个 皇 每
的传承 者 , 另一 方面后 宫妃嫔 为 了母 以
子 贵 也 盼 着 能 生 下 皇 子 。努 尔 哈 赤 有 子 1 人 , 太 极有 子 1 人 , 时 的爱 新 觉 罗 6 皇 1 这 家族 可谓 人 丁兴 旺 。而 皇 太 极 的 1 个 儿 1
子都配有汉人师傅 , 人数多少不定 , 总管 教学事务的称“ 总师傅 ” 。学 习儒家经典 的方法是 : 师傅读一 句 , 皇子读 一句 , 如 此 反 复诵 读 百 遍 后 , 与前 几 天 所 学 内容 合 起来再 读百遍 , 周而 复始不 间断。康
熙 皇 帝 回 忆 说 , 五 岁 开 始 读 书 从 不 间 他
小 米 或 高 粱 米 所 装 , 间 长 了 会 使 孩 子 时
吃 过 晚 饭 , 得 上 一 节 “军 事 体 育 还
课” ——骑 马射箭 。这部 分教 习师傅从 满、 蒙贵族 中挑选 , 为“ 达 ” “ 达” 名 谙 。谙 又分为“ 外谙 达” 内谙达” 教 弓箭 、 与“ : 骑
在树 皮或兽皮 篮袋里 , 用绳子 高高地 吊
挂 在 树 上 或 住 室 内 的 高 处 。 即 “ 皮 为 缝 囊 , 儿 于 中 , 诸 森 林 , 而 哺 之 ” 这 纳 悬 归 。 就 是 悠 车 的雏 形 。
满族孩 子睡 悠车 时 , 一般人 家 多在
棉褥 子 上 面铺 上一 个 内盛 谷糠 的布 口 袋 , 在 婴 儿 身 下 , 称 “ 口袋 ” 既 利 垫 俗 糠 ,
水 又 去 火 , 儿 睡 着 舒 服 又 少 生 病 ; 臂 婴 肩
断, 累得 咳血仍 然坚持 。每 日老师给指
定 这一 段 要 念 10 , 后再 背诵 一 段 新 2遍 之
子 的成 长 与 普 通孩 子 有 什 么 区别 呢 ?
的内容 , 直至把《 大学》 《 、中庸》 《 、论语》 、 《 孟子》 完全背下来 。
统称上书房 。上书房坐 落在今故 宫内乾
清 门 的左 侧 , 书 房之 所 以设 在这 里 是 为 上
了“ 近在禁御 , 以便上稽查也” 。雍正帝还 亲 笔 题 写 了“ 身 以至 诚 为 本 , 书 以 名 立 读 理为先” 的楹 联悬 挂其内 ; 隆帝对上 书 乾
房也十分重视 , 给上书房题的楹联是 : 他 “ 终始 典 于学 , 熙单 厥 心 。 念 于缉 ”
子中就有 8 出生在盛京皇宫 , 人 他们是第 四子 叶布舒 、 五子硕 塞 、 第 第六子 高塞 、 第 七 子 常舒 、 早夭 的 皇八 子 、 皇九 子 福
临 、 十 子韬 塞 、 十一 子 博 穆 博 果 尔 。 皇 皇
那 么 , 马 上 得 天 下 ” 大 清 帝 国 皇 “ 的
与前朝相 比 , 代皇 子读 书入学年 清
龄 早 、 习 时 间 长 、 矩 严 、 程 多 。通 学 规 课
清 宫皇子成长档案
口亦 明
满 族 人 生 活 在 野 兽 出 没 的 山 林 中 , 狩 以 猎 和 采 集 山货 野 果 为 生 。 女 人 在 孩 子 幼 和 平 常 百 姓 家 一 样 , 丁 兴 旺 也 是 人 皇 室 贵 族 的 企 盼 。一 方 面帝 国需 要 优 秀 小 的 时 候 也 不 得 不 像 男 人 一 样 骑 马 狩 猎 、 山 采 集 。 因 山林 中 经 常 有 毒 蛇 野 上 兽 没 , 女无 法 随 身 携 带 婴 儿 或 幼 子 , 妇 放 在 家 里 又 担 心 孩 子 因无 人 照看 而 出 危 险 , 来 想 去 , 明 的满 族 妇 女终 于 想 出 思 聪 将孩子“ 吊起 来 ” 的办 法 , 婴 儿 、 童 放 将 幼
赋 与书 画等 , 并善 于骑射 。清朝皇帝 的
整体素质也是中国历代帝 王中最高的。
清统一 中国后, 皇族教育在制度上更 加完善 、 正规 。康熙在位的时候 , 皇子 诸 分居读书 , 了雍正初年 , 到 为了便 于皇子
的读 书 , 在 宫 中 设 立 尚书 房 , 光 以后 就 道
射的称 “ 谙达 ”每位皇子配 有 5 , 外 , 名 为
展览 , 中我们 可 以看 到满族 独特 的育 从
儿 习 俗 — — 悠 车 育 儿 。 养 活 孩 子 吊 起 “
的后 脑 勺变 平 , 使婴 儿 的 面庞增 大 、 丰
满 。满 族 谚 语 有 “ 好 了后 脑 勺 , 全 了 睡 成 前门” 之说 。
和腿 部都要用 布带子 绑住 , 防止 翻身 在
掉 下 悠 车 的 同时 , 肩平 , 膊 、 直 , 使 胳 腿 有 利 于 长 大 后 骑 马射 箭 。 满族 人 以 孩 子 后
视。每天下 午3 点半左 右皇子们放学后 ,
脑勺 扁平为美 , 由于绑 在悠 车里 的孩 子 不能随意 翻动 , 只能仰卧 , 所枕的枕头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