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宋史 李及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李及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李及,字幼几,其先范阳人,后徙郑州.父覃,左拾遗。

及举进士,再调升州观察推官。

寇准荐其才,擢大理寺丞、知兴化军.以殿中丞通判曹州。

州民赵谏者,素无赖,持郡短长,纵为奸利.及受命,谏在京师,乃谒及,及不之见,慢骂而去,投匿名书诬及,因以毁朝政.会上封者发谏事,命转运使与及察其状。

及条上谏前后所为不道,诏御史劾得其实,斩于都市,及由是知名。

擢知陇州。

初,置提点刑狱,内出及与陈纲二人名付中书.明日,以纲使河北,及使陕西,特迁一官.还判三司磨勘司,出知凤翔府,徙延州,除三司户部副使,为淮南转运使,累迁太常少卿、知秦州。

议者以及谨厚,非守边才。

及至秦州,州将吏亦颇易之.会有禁卒白昼攫妇人金钗于市,束执以来。

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亟命斩之,观书如故,于是将士皆惊服。

改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以右谏议大夫召还,勾当三班院,再迁尚书工部侍郎,历知杭州、郓州、应天、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

卒,年七十。

特赠礼部尚书,谥恭惠。

及资质清介,所治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

在杭州,恶其风俗轻靡,不事宴游。

一日,冒雪出郊,众谓当置酒召客,乃独造林逋清谈,至暮而归。

居官数年,未尝市吴中物.比去,唯市《白乐天集》。

在河南,杜衍为提点刑狱,间与衍会,而具甚疏薄。

他日,中贵人用事者至,亦无加品,衍叹其德。

娶张氏,性嫉悍.及尝生子鞠
之外舍张固请归保养之乃会亲属以子击堂柱碎其首及遂无子以弟之子为后.(选自《宋史•李及传》,有删改)
译文:
李及,字幼几,他的祖先是范阳人,后来迁到郑州。

父亲李覃,任左拾遗。

李及考中进士,两次调职任升州观察推官.经寇因他的才能推荐他,提拔任大理寺丞,兴化军知军。

凭着殿中丞的身份任曹州通判。

州民赵谏一向无赖,评判郡里的好坏,放纵非法谋取利益.李接受委任时,赵谏在京城,就来拜访李及,李及不见他,赵谏就谩骂着离开了,投递匿名信诬陷李及,并趁机诋毁朝政.恰逢有人写密封奏书揭发赵谏的劣迹,朝廷命令转运使会同李及查访赵谏的情况,李及列出赵谏的不法行为上奏皇上。

皇上下旨御史核实,在都市斩了赵谏.李及因此知名。

不久提拔为陈州知州。

起初,设提点刑狱,宫中提名他及和陈纲两人交给中书.第二天,派陈纲出使河北,李及出使陕西,特别升官一级.回朝后任判三司磨勘司,出朝做凤翔府知府,调任廷州,授予三司户部副使,任淮南转运使,多次升职任太常少卿、秦州知州,评论的人认为李及谨慎、忠厚,不是守边的人才。

李及到了秦州,州里的将士官吏也很轻视他。

恰逢有禁军士兵白天在街上抢劫妇人的金钗,官吏把他抓起来.李及正坐着看书,稍稍问了几句,那人就承认罪行。

李及马上命令将他斩首,依旧看书,于是将士都惊叹佩服。

改任左司郎中、枢密直学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召回朝廷,任勾当三班院,两次升职任尚书工部侍郎,历任杭州、鄂州知州,应天、河南知府,召如宫中授予拜御史中
丞。

去世,享年七十岁,特赠予礼部尚书,谥号恭惠.
李及性情清廉正直,治政简明严厉,喜欢慰问推荐下属,而且乐于说别人的好处。

在杭州时,厌恶当地的风俗轻薄奢靡,不设宴游玩。

一天,他冒雪出城到郊外,大家以为他会摆酒邀客,他却独自拜访林逋聊天,到黄昏回城。

在杭州做官几年,没有买过吴地的物产.临走,只买了《白乐天集》。

在河南时,杜衍做提点刑狱,李及有时和杜衍见面,而饮食很简单。

后来有一天,权贵宦官来到这里,李及也没有特别接待,杜衍感叹他的德行。

娶张氏为妻。

张氏性情嫉妒凶悍。

李及曾有一个儿子,在外面养育,张氏一定要领回家养育,于是就召集亲属,用李及的孩子撞击厅中的柱子,把头撞碎了。

李及于是没有儿子了,以弟弟的儿子嗣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