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五章 第二节 学习利用天平和量筒学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利用天平和量筒
【学习目标】
一、熟悉天平的构造,利用步骤和注意事项2.学会利用托盘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明白如何测量小于天平感量的细小物体的质量
【学习重难点】
一、托盘天平的利用二、正确利用游码,正确读出游码指示的质量数
【学习器材】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
【学习进程】
一、学前预备:阅读托盘天平利用说明书和量筒的利用
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
(一)交流预习情形:
1.展现预习功效:交流你的试探和疑惑(含实验情形)。
2.讨论:通过预习,你想了解学习哪些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识深化探讨:
⒈学会利用天平
请对照P119托盘天平,认真阅读托盘天平的利用说明书,熟悉托盘天平的调剂与利用方式。
⑴托盘天平的利用
①利用天平常,应将天平放在。
②利用前,将游码移至;调剂横梁上的,使指针尖对准刻度线。
③称量时,天平的右盘放置,左盘放置;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现在,即为所称量物品的质量。
④从砝码盒中取砝码时,必需用夹取,不要用手提取。
⑵托盘天平的保养
①天平和砝码应妥帖保管并维持清洁干燥,不得置于、、的地方,并幸免接触酸、碱或油脂等。
②天平与砝码假设发生氧化、侵蚀或其他问题,应由专业计量人员修理,经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方能利用。
⑶请你与同窗合作完成下面的测量任务:
①用天平测出一支粉笔的质量、一个1元或5角或2角硬币的质量。
②用天平测出50ml水的质量。
请大伙儿认真试探应如何测量?(写出步骤)
⒉学会利用量筒或量杯
①出示量筒和量杯,让学生熟悉它们。
②介绍量筒和量杯作用和利用方式:(阅读P120)
A、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在它们的壁上均有刻度,但的刻度是均匀的,而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上密下疏。
B、,表示量筒或量杯的精准程度。
C、通常情形下,还标有100ml、200ml或500ml等字样,这些字样均表示量筒或量杯的,即最多能测量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D、在利用量筒或量杯测体积时,不管液面是下凹仍是上凸,测量者读数量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或凸面的在同一水平线上。
③请完成下面的测量活动:
A、用量筒或量杯量出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然后再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
B、如何用量筒测出一个小铁块的体积,请你把测量步骤写出来,并依照那个步骤进行测量。
三、课堂达标检测:
一、利用托盘天平常,应先把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刻度线处,现在,若是天平横粱不平稳,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应将横梁右端的________向______旋,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然后将被称物体放在______盘,砝码放在
______盘,假设现在指针指向分度盘中线的右边,那么应
_______ (填“增加”、“减少”)砝码。
二、某同窗用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当天平横梁平稳时,右边的托盘上的三个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右图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3、要测量一根大头针的质量,以下测量方式正确的选项是( )
A、把一根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
B、测量一根大头针和一块铁块的质量,然后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C、测量100根大头针的质量,然后除以100
D、以上三种方式都可行
4、下面是用托盘天平称量酒精质量的几个步骤,请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按合理的顺序写在题后的横线上。
A、酒精倒入烧杯中
B、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剂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横梁平稳
C、烧杯和酒精的总质晕中减去烧杯的质量,确实是酒精的质量
D、测出烧杯的质量
E、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
F、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看天平的最大秤量值及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
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红同窗在称出质量是39g药品的进程中,她往天平右盘内添加砝码的顺序是( )。
A.20g,9g
B.30g,6g, 2g, 1g
C.20g,10g,4g, 3g,2g
D.20g,10g,5g,2g,2g
6、只测一次,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立方厘米的酒精,请你在以下4种规格的量筒中,选出适当的量筒( )。
a.总容量50mL,暴小刻度5ml
b.总容量50mL,最小刻度2 mL
c.总容量100mL,最小刻度5ml d.总容量250mL,最小刻度10mL
四、我的收成和疑惑:
1.收成(知识结构):
2.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跋文】。